鄂东惨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金寨红军史话摘要:金寨县是中国工农红军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党的领导下金寨人民英勇奋斗,铸造了光辉的革命史。
自1918年第一支抗租队成立以来,党领导举行了两大起义,先后组建了1 1支红军队伍,创建了豫东南、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共和国第一次授衔59位将军,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本文简要概述自金寨红军创立至国共共同抗战时期的红军史。
引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气势雄伟的大别山脉位于中央,有木兰山、天台山、万紫山、大雾山、大悟山、古角、桐柏诸峰纵横盘结,绵亘数百里,横贯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襟长江而带淮河。
北窥豫中,俯瞰武汉,东控江淮平原,西扼京汉铁路。
山川交错,水泊棋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世代兵家囊括大江南北、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自徐向前《历史的回顾》)。
贫农的早期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旧中国,大别山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勤劳、本分的农民在不堪压迫、难以生存的时候,也会奋起反抗,这是大别山区红军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大别山区红军最初是纯农民军也是其区分与其他各地红军的主要特征。
1918年,霍山县燕子河地区组织了贫苦农民包围了大地主住宅的暴乱。
1922年霍山县西镇9个保的佃农在开明绅士刘仁辅带领下到县城打官司,县衙通令九保农民拥有永佃权。
192 4年六安县太平集一带农民组织大刀会抗捐抗税,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反军阀、反苛捐杂税的斗争。
贫苦农民的斗争有时虽得到一些利益,但由于没有统一、正确的领导,最终都失败了。
这也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说明了农民无法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斗争:中共一大后,在董必武、陈潭秋的领导下,鄂东黄冈县成立了共产党组织,以后的鄂豫皖边区逐渐有了共产党的活动。
共产党的领导提高了农民的组织性与纪律性。
随着农村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1925年在豫东南组织了声讨“五三十”惨案后援活动,大别山脉中央各地也纷纷成立了农民协会。
170师:(7军)--》(46军)该师是1936年61后广西军的19师采用中央番号变革而来!1937年师长徐启明少将,副师长夏国璋少将(编入7军)编制:501旅(庞汉桢少将)淞沪会战1938年1019团(海竞强上校)1938年武汉会战后,回广西整编师长黎行恕少将(46军)1939年,参加桂南会战,参加高峰坳高地的战斗?。
1944年师长许高阳少将(副师长巢威少将,胡厚基少将副师长桂林阻敌。
十一月十三日于激战时,中弹殉国;)驻防桂林参加桂林死守战。
1944年编制:五一零团(郭鉴淮上校),五零九团(冯丕铭上校),五零八团(高中学上校)该师在桂林死守战中被日军重创,伤亡2/3,残部在许高阳少将率领下突围。
1945年春季,因为桂柳会战的失败和蒋桂矛盾,隶属于桂系的170师番号被中央撤消!剩人员加进46军171师:(7军)1937年师长杨俊昌少将编制:511旅(秦霖少将)淞沪会战1938年师长杨俊昌少将徐州会战宿县之战杨俊昌将军临阵胆怯弃守被军法处置10年监禁。
1938年10月副师长:覃寿乔少将25日应安徽省保安4团的请求派171师512团增援在霍山作战的地方武装抗击日军,战后不久日军分南,北两路逃窜。
南路:27日被同时参战的176师526团追击的日军退至鹿吐石铺东关外河滩,遭遇171师512团3营阻击,日军伤亡惨重。
北路:日军被参战的桂138师一个团在仙人冲击败,逃窜至洪家冲,被陆军171师512团2营阻击,被歼者甚多!1938年底师长:漆道徵少将副师长:曹茂宗,一线指挥官:丘清英,参谋长:方钦。
团级指挥官:谭何易上校,吴绍礼上校。
周文福上校。
511,512,5131940年4月陆军171师一部配合安徽省保安团武装进攻新4军控制下的无为县!1940年6月进攻驻大、小悟山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占领大、小悟山。
1941年五一三团(萧湘汤上校)1941年10月陆军171师在第十游击纵队配合下,向津浦路西新四军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相继攻占周家岗、广兴集、界牌集等地,在击败新4军后,开始扩大战果,开始向路西中心区进攻,攻占了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重镇---大桥镇!1941年11月新4军第2师为了夺回大桥镇集中了第四旅十一团、十二团、第五旅十团和第六旅十六团等6个团**,陆军171师511团及定远县的一个常备队受到猛烈攻击,是役511团伤亡官兵达400多人,被新4军缴获丹麦制高平两用机枪1挺、迫击炮1门、轻机枪12挺、步枪100余支及大批其他军用物资![ 转自铁血社区/ ]1944年7月12日第511、第513团向新四军第2师巢北支队驻地西山释一带突然进攻!1944年11月13日第511、第512团向共产党路西根据地进犯对阵新四军第2师,攻占王回岗、曹家岗、江巷、延寿集、青龙厂等地!1945年2月为策应176师对新4军的作战,171师出动513团向新4军的第7师阵地含(山)和(县)地区进攻!1946年7月由曹老集向五河机动作战的171师部分部队对阵共产党李先念部队将其击败!同时171师协同172师作战的部队开始进攻五河城与7月30日占领!1946年8月23日协同172师向睢宁、宿遷之解放军进攻,先后攻克睢宁西南之新集、高集、王水洞、大李集。
黄麻起义简介1927年(民国十六年)11月至12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湖北省黄安、麻城两县发动和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又称第二次黄麻起义。
9月,中共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委员会,为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和中共湖北省委员会“秋收暴动计划”,发动黄安、麻城两县贫苦农民举行起义。
因缺乏武装起义的经验,未获成功。
中共湖北省委于10月中旬派符向一巡视黄麻区,不久又派刘镇一、黄赤光前去指挥(黄赤光未到)。
11月3日,省里派来的代表在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了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成立了中共黄麻区特委和鄂东革命委员会,符向一任特委书记,刘镇一为革命委员会负责人。
同时改组了黄安县委,麻城县委依旧。
随后,成立黄麻起义总指挥部,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统一领导起义的准备工作。
会后,两县县委负责人和党团员分别下到各区,组织发动群众,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武装暴动。
11月10日,国民党第三十军魏益三部一个营由黄安城进犯七里坪,黄麻两县县委决定由麻城调一部分快枪,帮助黄安农民自卫军去缴该营的枪。
因走漏消息,该营逃去。
11月11日,农民自卫军进驻七里坪,并召开了两万多人的庆祝大会,接着,黄麻特委在文昌宫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认为暴动工作已准备就绪,决定夺取县城,成立黄麻暴动行动指挥部,由潘忠汝、吴光浩、戴季英、曹学楷、戴克敏、吴焕先,刘文蔚等组成,潘忠汝为总指挥,吴光浩为副总指挥。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
当天,黄麻特委调集黄安农民自卫军全部,麻城农民自卫军两个排,及七里、紫云等区千余精锐义勇队,组成攻城部队,与先期打进黄安城内的12名农民自卫军队员组成的尖刀班里应外合。
在农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于当夜10时,自七里坪向黄安县城进发。
麻城农民自卫军另一个排留在黄安、光山,麻城交界的北界河负责警戒,以防河南红枪会的进犯。
李先念、詹才芳、王树声、陈再道分别率领农民武装参加了暴动。
——远东慕尼黑阴谋始末——一九三八年十月,广州、武汉相继失陷后,形势起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这是由于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严重地威胁到日寇占领区后方的安全,再加上日本兵力的不足,这就迫使它不得不停止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而将其主要军事力量转向解放区战场。
于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于国民党的政策,就由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三日,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第二次对华声明:如果国民党政府放弃抗日,愿意吸收它参加“建设东亚新秩序”。
十二月二十二日又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1)中国放弃抗日,与满洲国建立外交关系;(2)中日缔结“防共协定”共同反共;(3)中日经济合作。
这时候,英美帝国主义担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坚持持久的抗战,把日本拖得精疲力尽,使它不能在东方担负起反苏的任务。
特别是当时英国的张伯伦政府,奉行反苏的“绥靖”政策,在西方通过“慕尼黑”协定竭力挑动希特勒向苏联进攻。
在东方,三番五次地酝酿召开“太平洋国际会议”,企图用牺牲中国的办法求得同日本的妥协;并百般劝诱国民党政府与日本谋和,希望及早结束中国的抗战,以便日本把侵略的矛头指向苏联。
因此,英美帝国主义在日寇与国民党政府之间,进行穿针引线的勾当。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五日,上海《导报》披露,英国某“政治家”表示:“英国只要日本能接近‘民主国’,便在长江方面受点损失与日妥协都可以”,这是英国政府向日本暗送秋波,给日本一个信息。
过了十几天,十二月二十四日,华盛顿合众社报道《中国问题研究会》发表的声明则说得十分露骨:“自武汉失陷以后,,中国从此可不致受重大牺牲,反之,日本则因卷入漩涡太深,无力继续作战到底,故急盼和平。
英国或有劝降中国议和之可能,美国政府亦渴望国际间一律能维持和平,故大致将支持英国之主张。
”正是这个时候,英国驻华大使卡尔从上海到达重庆,同蒋介石密谈了七次。
事后他回到香港即向外界表示:“假使日本和中国两方面都能自动的接近,那时英国很愿作一个调停者。
党史基本知识内容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3、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有两个人贡献特别突出,在党的创建史上被称为“南陈北李”。
他们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4、湖北是全国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6个地区之一,董必武和陈潭秋作为湖北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6、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7、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并明确阐释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8、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
1923年2月4日以武汉为中心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爆发,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向顶点。
9、1923年2月7日,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等先后被杀害。
10、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1、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2、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论抗战时期周恩来争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包括有地盘的实力派和无地盘的杂牌军两种力量”,①是中间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共同抗日,在抗战爆发前后和整个抗战时期,周恩来同志对广大地方实力派作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周旋西北,争取地方实力派停战抗日,促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会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均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地展开了对国民党民主派、地方实力派,以及全国其它党派和团体的争取工作。
此时,周恩来同志直接负责中共中央白区工作部和中央联络部的领导工作,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他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方面”。
②1936年1月,当周恩来得知在榆林桥战役中被俘的原东北军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愿意回东北军向张学良、王以哲等报告红军团结抗日的主张时,他立即予以批准,并指定中央联络部部长李克农同高谈话。
高福源打通红军同东北军的接触后,中共中央两次派李克农赴洛川同东北军将领举行会谈,周恩来指示李克农按照瓦窑堡会议精神,先谈局部合作抗日和通商问题。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李克农在同张学良的谈判中,就红军与东北军停战、贸易、红军派代表常住西安等初步达成了口头协议。
4月初,周恩来又代表中共中央和红军亲自赶到洛川同张学良举行密谈,双方就停止内战、互派代表、联合苏联等广泛达成了共识,并就抗日是否联蒋的问题进行了磋商。
同月底,周恩来、李克农派刘鼎任红军驻东北军代表,在西安建立起红军同东北军直接联络的秘密电台。
至此,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红军同东北军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停战抗日的统战关系。
在积极争取东北军的同时,周恩来也对杨虎城领导的十七路军展开了统战工作。
在1936年4月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不仅有可能同红军联合反蒋,而且有可能联合孙殿英、宋哲元等原西北军旧部共同反蒋,故应加强对十七路军的争取工作。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是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
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
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2、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
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
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
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4、4五卅惨案:五卅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外国租界”等口号。
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5、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为何全力争夺东北1945年9月,中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提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这一方针的核心,就是不惜放弃南方根据地,将部队北移,以便集中10余万主力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并争取控制东北。
战事初起——14万国民党军海、空运送,11万中共军队千里长征中国东北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根据美、英、中三国签署的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150万人进入东北及热河、察哈尔地区,迅速击败了横行一时的日本关东军。
14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
22日,苏军占领东北全境。
在苏军占领和撤出东北以后,国共两党都把控制东北作为战略决策的成败关键,深知谁在东北站住脚,谁就能保住华北、华中,由此斗争愈演愈烈。
苏联对于如何处理东北事后问题,进退维谷。
一开始,苏联允许冀东曾克林部队进驻沈阳,与苏军共同接管沈阳治安,同时向中共军队转交了大批关东军的武器装备。
此时美国积极帮助运送国民党军队抢占东北,特别是美军从9月起先后在塘沽、秦皇岛等地登陆,苏联担心东北会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希望中共能占据热、察两省,给国民党政府接收东北设置障碍。
同时受中苏条约所限,苏联又担心有可能卷入中国内战而与美国发生冲突,于是在苏军撤退前5天允许国民党军队空运至沈阳、长春等东北各大城市。
苏联占领东北,国民党在东北无一兵一卒,为中共军队抢先进入东北造成有利的契机。
为了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中共决定利用这"千载一时之机",派遣大批干部和军队先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和交通线。
最先进入东北的,是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队。
接着,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等,分别受命率部开赴东北。
9月,中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提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捧读吴焕先的革命初心作者:红星梅鹏程来源:《党员生活·下》2018年第11期为革命,他一家六口被屠杀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吴焕先故居。
1907年,吴焕先出生在当年的湖北黄安县紫云区箭厂河四角曹门村,现在地属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
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一进村口,就可以看到一座“革命发祥地——四角曹门”的石碑,碑座上记录着此地的红色历史。
继续往村里走,就看到一个老旧的长方形院落,大门上方悬挂着由开国中将吴先恩题写的匾额“吴焕先故居”。
村里老人告诉我们,吴焕先家的老房子早已毁于大火,现在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在原址上重建的。
故居堂屋里吴焕先的生平陈列展,记录着吴焕先从这里开始从事农民革命的故事——受母亲的影响,吴焕先自小十分同情贫苦农民。
1923年,16岁的吴焕先考入湖北麻城蚕业学校。
学校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激发了吴焕先的爱国热忱,对马克思产生了崇敬之情。
1926年初,吴焕先在黄安七里坪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个时期,吴焕先深入贫苦农民之中宣传革命思想。
在他的宣传发动下,四角曹门的贫苦农民逐渐觉悟起来,当地先后成立了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农协会。
农协会建立后,为了带头帮助穷人实现“耕者有其田”,1926年秋,吴焕先将自家佃户、债户请到家里来,一把火将他们的全部契约和借据烧了个精光,引起轰动,大家都说吴焕先是“破家革命,揭竿而起”。
吴焕先带头闹革命,引起了反动地主豪绅的极度恐慌和仇恨。
1926年10月,当地反动地主豪绅方晓亭勾结土匪和“红枪会”,血洗四角曹门。
吴焕先的大哥吴尚先、二哥吴奉先被匪徒枪杀,父亲吴维棣和弟弟吴济先被匪徒乱刀砍死在自家门前,大嫂在匪徒的威逼下,抱着不满半岁的吃奶孩子,投塘溺水而死。
当年,五位亲人的遗体(小侄子的遗体未能打捞上来)就摆放在故居门前的水塘边。
因外出办事躲过一劫的吴焕先,闻讯赶回家。
面对亲人的惨死和敌人的血腥恫吓,吴焕先悲痛欲绝,却丝毫不后悔,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麻城光辉党员故事1、麻城惨案(大革命时期)1927年4月,“四、一二”事变后,麻城北乡外逃的的反动地主豪绅,纠集当地反动势力卷土重來,他们勾结“红枪会”、“白枪会”上万人进攻革命区,大肆捕杀革命者,残害百姓。
向带命农友进行反攻倒算,包围了县城。
麻城北乡一时哭声盈野,愁云惨淡,县城危如蛋累。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麻城惨案”!惨案发生后,中共麻城县委派王树声突出重围到武汉求援,董必武召开了省府各届联席会议,在武昌举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毛泽东派出了250名学生军驰援麻城。
2、鄂东惨案1939年9月,国民党顽固派调动正规军及保安队万余人,对方毅、张体学、刘西尧领导的坚持抗日的新四军五大队的县南驻地发动袭击,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夏家山事件”。
毛泽东1940年2月在延安的一次讲话中,曾向全国人民揭露并遣责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制造的这桩“鄂东惨案”,也叫“夏家山事件”。
(二)红军中的“穆桂英”在长征红军第一支妇女正规武装的队伍中,有一个营长叫陶万荣,她是麻城乘马岗得胜寨人,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位女营长。
陶万荣十三岁在鄂豫皖苏区当儿童团团长,后隨红四方面军转移。
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开辟川陕根据地,部队挑选300多人组建妇女独立营,17岁的陶万荣任营长,下辖四个连,这是红军第一支妇女正规武装。
她们着军装、握刀枪,由红四方面军总部训练军事和政治,任务主要是保卫机关,清剿土匪、运送弹药和伤员、配合主力作战。
战场上陶万荣挎双枪、骑快马,被誉为“红军中的穆桂英”!徐向前称她是“假小子”。
《祁连山的回声》就是根据她的事迹改编的。
随着队伍壮大,红军妇女营发展为妇女独立团、独立师。
1935年4月,这次队伍隨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爬雪山,当时巳有2000多人,是长征女红军人数最多的唯一成建制的红军队伍。
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夹金山下的达维会师,在庆祝大会上她高唱一首《两大主力会合歌》,震撼全场,毛主席都记住了她。
长征结束后,淘万荣参加西征,遇挫后临危受命为妇女独立团团长,带着300多名女战士,与马匪拼到最后一刻,历尽艰辛后,1937年8月回到延安。
中共鄂东特委旧址-王官山【位置】王官山系阳新县太子镇所辖,座落在夫子山下,三面环山一条道路,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是大革命时期理想的革命根据地。
并且交通也较为方便,距大冶、湋源口、黄颡口均约十五公里,可直入长江乘轮四通八达。
【背景】在1927年前王官山以王显(贤)德、王义和、王惠德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开展秘密活动。
1927年,阳新发生二二七惨案,4、12蒋介石在全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反动头目夏斗寅奉反动派之命于当年6月6日窜到阳新疯狂镇压革命人民,以及敌十九军胡宗铎、川军郭汝栋部来大冶、阳新四面围剿、血腥大杀戮。
与此同时,敌视共产党的国外敌人把军舰陆战队开到阳新半壁山江边,12月底万耀煌部队千余人进攻鄂东特委,阳新、大冶及金海地区之民团,清乡团土豪劣绅摇相呼应相互配合,进行破坏和捣乱在白色恐怖黑暗之中。
然而官山革命党人面对张牙舞爪的凶恶敌人毫无畏惧,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受株连,勇斗诸敌,坚持斗争,开展秘密串联活动。
尤其是王显德、王义和、王惠德等优秀党员,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
王义和(党支部书记)在本村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作用,发挥农民协会和赤卫队的积极性,同心协力开展反剥削、反压迫、反封建,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同时进行“四抗”斗争(即抗租、抗债、抗捐、抗税)工作。
王显德在周边村庄、港湖窑和金海地区开展活动,组织工人罢工,成立工会等把工人组织起来向不法资本家和封建把头进行合理的斗争,达到不打骂工人,改善生产条件,缩短工时,增加工资、改善工人生活等工人最关心的问题。
两人一个在农村武装农民,一个在工矿发动工人,配合很好,时人称为二虎闹革命。
【过程】“小小官山湾,敢造封建反,户户闹革命、好似井岗山。
”一时威震鄂东大地,并引起了省委巡视员吴致民的重视。
他三上武汉,三下王官山,了解考察革命发展情况。
1930年5月在上海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第一次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时,李立三找鄂东代表滕代远、何长工、吴致民、徐宁甲等人,专题研究在党中央领导下,成立鄂东特委。
文化■芝朮策划:李宗春晏艮忠供稿:刘文彦吴持生执行:王巷超张梦特别支持:湖北省档案局(馆)義約5C劣滅餘衅芩砟勿溱幼1927年八七会议后,秋收起义成为当时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而湖北、湖南两省秋收起义又是中心之中心。
我的父亲吴德峰时任湖北省委军事部(后称军事委员会)部长、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湖北省工农革命军总司令等 职,参与组织领导和指挥全省总的秋收武装暴动。
湖北省委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原定湖 北秋收起义以鄂北地区为中心,后因情况变化被迫改以鄂南为中心,鄂中鄂西积极配合,发动全省秋收起义的总暴动。
我 父亲当时兼任鄂南特委书记,在与我母亲戚元德同志成婚第二天凌晨就立即化装奔赴蒲圻直接参战,指挥暴动。
乂作、灵滅彩-尤三七乎二及良征f4 ?奇舛也大定羞1936年2月长征途中吴德峰任红二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与部分工作人员合影78 HUBEI PICTORIAL1940年,邓小平、谢觉哉、林彪、李伯昭、吴德峰、杨尚昆等人在西安八办79文化■芝水196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上与吴德峰同志握手说:"德峰同志,你也老了。
你是我的老战友了,你要交好革命的班,把过去的工作经验传下去。
我父亲到鄂南后,迅速组建了中共鄂南特委,全面负责武装起义的组织、宣传和发动工作。
大革命时期,鄂南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党在此地有比较好的基础,掌握了一些由农民协会组织的农民武装。
8月中旬,鄂南特委领导一些县区率先发动较大的农民暴动,拉幵了湖北秋收暴动前期序幕,为鄂南全境秋收起义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后方。
8月底,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亦农和我父亲在蒲圻莲花塘召幵鄂南六县党的负责人会议,决定在10日之内举行六县联合暴动,将鄂南地区革命斗争推向高潮。
9月6日,罗亦农和我父亲再次在莲花塘召开各县党组织和农军负责人联席会议,宣布将各县农民军整编为鄂南农民革命军,实行统一指挥,起义时间为9月9曰。
9月8日,鄂南特委获悉将有一列火车由武汉开往长沙,内装子弹15000发、银30000元,押运敌军仅一班人。
“鄂东惨案”
阅读提示
了解“鄂东惨案”事件的经过。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凌晨,桂军第一七二师和鄂东游击总指挥部第八纵队王啸风部同时向夏家山、芦柴坳、龙王山、回龙山等第五大队各中队驻地发动全面进攻。
战斗首先在芦柴坳打响。
刘西尧、丁宇宸率部向芦柴坳的一个山头冲锋,意在接出张体学。
但敌军火力非常猛烈,未能冲上去,丁宇宸左肩负伤。
刘西尧命令机炮排用迫击炮轰击敌军阵地,将其三挺重机枪全部炸哑后,率一个中队突围出来。
另一个中队的一个排也胜利突围,另两个排的战士大部分壮烈牺牲。
黄昏时,刘西尧、丁宇宸部由一营二中队副指导员林勉斌接应,前去与熊桐柏会合。
另一路突围部队是驻扎杜皮龙王山的三营,他们在营长漆少川、副营长刘洪顺、副教导员易鹏的率领下,掩护中心县委书记文祥等,与鄂东土顽黄汝庭部进行激烈的战斗,胜利突出重围,到铁冶将军山休息。
天黑后,出其不意地插到离日军较近的王家坊湖区。
回龙山中队由于龙飞等人叛变,集体投降。
三营教导员曹云露前去制止,却被黄冈县自卫队扣留,押解到浠水囚禁。
十月二日,牺牲于浠水汪岗南氏祠堂。
被围困在芦柴坳的张体学及所率第五大队大队部机关、后勤等非战斗人员,成为敌军主要攻击目标,机关、后勤人员全部被俘。
张体学只带两个班和少数警卫人员隐蔽在山林草丛之中,入夜换上敌军的服装,趁顽第十八纵队向山上发起冲锋之际,绕过桂军的封锁线,到群众家隐蔽。
几天后,欧少伦带手枪队把张体学接到王家坊,与文祥、漆少川等会合。
张体学到王家坊后,留下一个排和手枪队五十余人随文祥、漆少川等在该地开辟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自己率余部追赶向西突围的部队。
九月十八日,第五大队各部在河南省罗山县周党畈会师,与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以及信南部队组成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临时支队,随后跨过平汉铁路,到达安陆赵家棚。
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大部分胜利突围,但大队部机关人员、后勤医务人员、地方干部以及伤病战士被俘,其中大队供给处长姚渠,电话队长王天凯,身怀有孕的张体学夫人、医务主任戴醒群等一百多人惨遭杀害。
就在桂军第一七二师血洗夏家山之时,国民党黄冈县自卫大队大队长范庭玉指挥所部涌向铁冶东山寺,妄图抓捕在此办培训班的漆先庭。
扑空后,范庭玉将林少儒杀害,启林学校教学设备全部遭到破坏。
从九月二日起,国民党军政人员在黄冈杜皮及周边挨户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二百余人被杀害。
他们强迫老百姓搬家并村,到处张贴捉拿刘西尧、张体学、漆先庭、文祥等人的布告,白色恐怖又一次笼罩在将军山及周边地区的上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鄂东惨案”,又称“夏家山事件”。
1.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
2.说一说在“鄂东惨案”事件中敌人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