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记录单填写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医院麻醉记录单的内容及说明
1、麻醉单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日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出入液量、尿量以及麻醉方式、麻醉前用药、患者的特殊情况、手术者、麻醉者和护士的姓名等用圆珠笔和钢笔填写。
2、吸人和非吸人麻醉药物的填写应一律用中文。
3、各种输血、输液和麻醉用药的填写要求:有剂量,用药时间记录到分钟。
4、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曲线的绘制要求:按照麻醉单上的符号认真地绘制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曲线。
瞳孔、Sp02、Pc02、CVP、体温单按照麻醉单制度的符号填写
5、附记的填写要求:记录手术主要大的步骤、术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以及麻醉的交接班情况。
6、输血、输液的填写要求:详细准确的填写输血的血型、编号以及血量,输液的种类,例如平衡液、生理盐水、葡萄糖液、血浆代用晶、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全血、血浆等并准确记录失血量和尿量。
7、手术总时间以手术划刀时间到缝完皮肤的时间计算为准。
8、手术者应填写手术者和第一助手的全名;护士要填写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全名。
9、麻醉记录单的原件归人病历,复印件可留存在科室。
10、在记录单上手术者—麻醉者—护士均由麻醉师填写。
麻醉记录单书写规范除一些由手术者兼行的局部麻醉外,凡施行其他麻醉者都必须填写麻醉记录单。
麻醉记录单由麻醉医师书写,麻醉助手书写的记录应有主要麻醉医师检查并签字。
麻醉的全过程在麻醉单上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要求仔细认真,按规定填写完全麻醉记录单,不能有空格。
总住院医师定期进行检查,反馈,病案室定期检查进行反馈。
一.麻醉记录单的基本书写要求1、及时麻醉记录单的完成时间同患者离开手术室的时间;麻醉小结应在麻醉结束后24 h 内完成;麻醉后应随访 72h,每次随访均应随时记录。
2、准确麻醉医师必须科学、客观、准确无误地书写麻醉记录单,记录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记录符号必须按记录单样板规定书写,不准自造符号。
3、清晰字体工整,字迹清晰,规范用字,大小不要超格,不能涂改。
4、完整每一项目都必须有记录内容或写未查、未用,不能有空相格项。
二.麻醉记录单第一页(正面)内容(一式两份)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日期、病房、床号、住院号、血型、术前诊断、拟实施手术名称、术前用药、急诊/择期手术、手术者、麻醉者和巡回者的姓名。
2、术中监测脉搏、呼吸、血压按规定符号每 5-10min 记录一次,特殊情况时随时监测并注明实时记录时间。
体温按病情会麻醉需要记录。
3、麻醉用药麻醉用药名称、浓度、剂量及给药途径,应记录在相应时间栏内。
4、通气方式记录方法名称,应用呼吸机要写明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等参数,注明吸氧浓度。
5、输血输液注明输液名称、数量、起止时间,输血要标明成分、血型、数量、起止时间。
6、附记此栏填写关键手术步骤(如脏器切除)、重要病情变化(大出血、气胸、心跳骤停等)、特殊治疗措施和质量用药。
7、麻醉方法记录全名,气管插管方法及口径,椎管内麻醉记录穿刺部位、置管方向、深度及阻滞平面。
注明体位及术中变更情况。
8、体位应注明体位及术中变更情况。
三.麻醉记录单第二页(复写页)背面内容1、麻醉总结(1)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麻醉前用药的效果。
麻醉记录书写标准
麻醉术前访视记录书写要求
麻醉术前访视记录是指在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对患者拟施麻醉进行风险评估的记录;麻醉术前访视可另立单页;
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患者一般情况、简要病史、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拟行手术方式、拟行麻醉方式、麻醉适应证及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术前麻醉医嘱、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要求
麻醉记录是指麻醉医师在麻醉实施中书写的麻醉经过及处理措施的记录;
麻醉记录应当另页书写,在麻醉结束后完成;
麻醉记录内容包括:病人一般情况、术前特殊情况、麻醉前用药、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方式及日期、麻醉方式、麻醉诱导及各项操作开始及结束时间、麻醉期间用药名称、方式和剂量、麻醉期间特殊或突发情况及处理、手术起止时间、麻醉医师签名等;
书写麻醉记录时应注意:
详细记录麻醉全部过程;
记录所有的术中监测项目包括实验室检查、失血量和尿量;
详细记录术中静脉输液和输注血液制品的情况;
记录常规使用的方法和特殊技术,如机械通气、控制性降压、单肺通气、高频喷射通气或体外循环心肺转流等;
重要麻醉和手术步骤的时间和过程,例如诱导、摆放体位、手术切皮、对病人各重要器官或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手术操作、气管插管等;
麻醉期间特殊或突发情况及处理;如患者抢救时书写抢救记录详见抢救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
术中改变麻醉方式时需重新进行告知,签署新的知情同意书,并记录理由;。
麻醉记录单书写质量标准麻醉记录单书写质量评分标准(100分)1.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应与病历首页内容一致,精确到相应的单位和符号。
2.术前情况:记录患者ASA分级、手术类型(急诊或择期手术)、术前禁食情况,按照相应的指南规范填写。
3.手术过程:记录麻醉方法、药物使用、生命体征监测等重要信息,确保记录完整准确。
4.麻醉并发症:如有麻醉并发症发生,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麻醉结束:记录麻醉结束时间、拔管时间、患者清醒程度、疼痛评分等信息。
6.麻醉医师签名:麻醉记录单必须由麻醉医师亲笔签名并注明时间,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扣分项目:1.患者基本信息填写不规范或与病历首页不一致。
2.术前情况填写不规范或不完整。
3.手术过程记录不完整或不准确。
4.麻醉并发症未及时记录或处理不当。
5.麻醉结束信息未填写或填写不规范。
6.麻醉记录单未经麻醉医师亲笔签名或未注明时间。
以上是麻醉记录单书写质量评分标准,麻醉医师在填写记录单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填写,确保记录准确完整。
1、为了保证全身麻醉患者的氧合情况,需要持续记录吸入气氧浓度和血液氧合情况,如脉搏氧饱和度等。
记录应符合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并至少每15分钟记录一次。
2、对于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例,需要记录呼吸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并用图示表示。
同时,连续监测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并记录数据,至少每30分钟记录一次。
对于保留自主呼吸的病例,需要记录呼吸频率和气末二氧化碳,并记录数据,至少每30分钟记录一次。
3、每位接受麻醉的患者应从麻醉开始直到准备离开手术间,连续监测心电图,并至少每5分钟记录一次脉搏和血压。
脉搏和血压应用图示表示。
4、如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需要准确记录自体血种类、输血量和输注时间。
对于静脉输液和输注血液制品,需要详细记录名称、输注量和输注时间,并使用中文通用名或通用的外文缩写。
5、在记录中应标记重要的麻醉步骤、手术步骤和特殊用药,并在备注中详细记录重要麻醉和手术步骤的时间和过程,以及特殊用药、单次、临时给药和诱导药物等。
麻醉记录单填写标准麻醉记录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麻醉者必须对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情况与变化、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术后随访等全过程作出及时、真实、确切的记录。
麻醉记录不仅有助于确保临床麻醉准确,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麻醉技术水平,也为临床麻醉教学、科研提供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此外,还是举足轻重的法律依据。
因此,麻醉记录的优劣是临床麻醉质量考评的重点之一。
1、总的要求(1)及时:麻醉术前小结要按时完成记录;麻醉中管理在麻醉中完成;麻醉小结应在麻醉结束24小时内完成;麻醉后应随访72小时,每次随访须立即记录。
(2)准确:按实查结果,准确无误,实事求是记录原始数据和过程,记录“符号”必须按麻醉记录单左侧样板,切勿自设“符号”。
(3)清晰;字体正楷,字迹清楚,字的大小不应超出格子。
(4)完整:每一项目必须有内容或“/、“未查”,不能有空格,(5)一致:正副页记录必须一致。
2、麻醉前访视(1)病史复习:首先要详细复习全部住院病史记录,然后有目的地追询与麻醉有关的病史,着重了解。
①主诉现病史:了解发病以来的症状,体征及演变过程,了解与麻醉用药有相互作用的一些治疗用药的时间、剂量。
②既往史及个人史:了解个人嗜好,有无吸服麻醉毒品成瘾史,有无长期使用安眠药史,有否怀孕等,特别注意与麻醉有关的疾病,同时追问曾否发现过心肺功能不全或休克等症状。
③麻醉手术史:做过哪些手术,用过何种麻醉药和麻醉方法,麻醉中及麻醉后的情况,有无并发症或后遗症。
④过敏史:有无药物(包括麻醉药)过敏史。
(2)全身情况:体检、化验、特殊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病人有无发育不全,营养障碍、贫血、脱水、紫绀、发热、消瘦或过度肥胖,注意体温,测定血压、脉搏和呼吸、体重,身长、ASA评级,了解血、尿、粪、出疑血时间等常规检查、特殊检查的结果,针对与麻醉实施有密切关系的器官和部位进行重点复查,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脊柱、颈部、口腔和体表器官。
对拟施复杂大手术的病人,或与常规检查有明显差异者,或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时,尚需进一步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功能测定,必要时请有关专科医师会诊,商讨进一步的术前准备措施,按会诊要求作好记录。
麻醉记录单介绍麻醉记录单是医疗机构中用于记录麻醉过程和相关信息的重要文档。
它是麻醉过程中的必备记录工具,有助于医疗人员进行麻醉管理和术后评估,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记录单的作用麻醉记录单的主要作用是记录麻醉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麻醉医生的操作、使用的药物和剂量、监测数据等。
通过麻醉记录单,医疗人员可以了解麻醉过程中的细节,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
麻醉记录单的内容麻醉记录单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患者信息在麻醉记录单的开头,需要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麻醉管理。
麻醉过程在麻醉记录单中,需要详细记录麻醉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麻醉开始时间、麻醉结束时间、麻醉医生的姓名等。
还需要记录使用的麻醉药物和剂量,监测数据(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麻醉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和处理方法。
麻醉术后评估麻醉记录单还应包括麻醉术后的评估内容。
医疗人员需要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清醒程度、呼吸情况、镇痛效果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疗人员判断患者的术后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麻醉相关风险和并发症在麻醉记录单中,还需要记录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
医疗人员需要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列出,并记录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这样可以提醒医疗人员在麻醉过程中注意相关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记录单的填写要求为了确保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医疗人员在填写时需要遵循一些要求:1.规范填写:麻醉记录单需要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填写,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易读性。
2.实时记录:医疗人员应当在麻醉过程中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尽量避免事后补充或遗漏。
3.准确记录:记录时应当准确地记录麻醉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药物剂量、监测数据等。
4.清晰记录:记录时应当使用清晰的字迹,以免造成信息的混淆和误读。
5.签名确认:填写完麻醉记录单后,麻醉医生需要在记录单上签名确认,以示责任和准确性。
麻醉记录单填写标准麻醉记录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个不容忽略的环节,麻醉者一定对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状况与变化、采纳的办理举措及术后随访等全过程作出实时、真切、切实的记录。
麻醉记录不单有助于保证临床麻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提升麻醉技术水平,也为临床麻醉教课、科研供给极为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别的,仍是举足轻重的法律依照。
所以,麻醉记录的好坏是临床麻醉质量考评的要点之一。
1、总的要求(1)实时:麻醉术前小结要准时达成记录;麻醉中管理在麻醉中达成;麻醉小结应在麻醉结束24 小时内达成;麻醉后应随访 72 小时,每次随访须立刻记录。
(2)正确:按实查结果,正确无误,脚踏实地记录原始数据和过程,记录“符号”一定按麻醉记录单左边样板,切勿自设“符号”。
(3)清楚;字体正楷,笔迹清楚,字的大小不该高出格子。
(4)完好:每一项目一定有内容或“/、“未查”,不可以有空格,(5)一致:正副页记录一定一致。
2、麻醉前访视(1)病史复习:第一要详尽复习所有住院病史记录,而后有目的地追询与麻醉相关的病史,侧重认识。
①主诉现病史:认识发病以来的症状,体征及演变过程,认识与麻醉用药有互相作用的一些治疗用药的时间、剂量。
②既往史及个人史:认识个人喜好,有无吸服麻醉毒品成瘾史,有无长久使用安息药史,有否怀胎等,特别注意与麻醉相关的疾病,同时追问曾否发现过心肺功能不全或休克等症状。
③麻醉手术史:做过哪些手术,用过何种麻醉药和麻醉方法,麻醉中及麻醉后的状况,有无并发症或后遗症。
④过敏史:有无药物(包含麻醉药 ) 过敏史。
(2)浑身状况:体检、化验、特别检查。
经过视诊察看病人有无发育不全,营养阻碍、贫血、脱水、紫绀、发热、消瘦或过分肥胖,注意体温,测定血压、脉搏和呼吸、体重,身长、ASA 评级,认识血、尿、粪、出疑血时间等惯例检查、特别检查的结果,针对与麻醉实行有亲密关系的器官和部位进行要点复查,包含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脊柱、颈部、口腔和体表器官。
第六节麻醉记录单填写标准麻醉记录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麻醉者必须对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情况与变化、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术后随访等全过程作出及时、真实、确切的记录。
麻醉记录不仅有助于确保临床麻醉准确,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麻醉技术水平,也为临床麻醉教学、科研提供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此外,还是举足轻重的法律依据。
因此,麻醉记录的优劣是临床麻醉质量考评的重点之一。
1、总的要求(1)及时:麻醉术前小结要按时完成记录;麻醉中管理在麻醉中完成;麻醉小结应在麻醉结束24小时内完成;麻醉后应随访72小时,每次随访须立即记录。
(2)准确:按实查结果,准确无误,实事求是记录原始数据和过程,记录“符号”必须按麻醉记录单左侧样板,切勿自设“符号”。
(3)清晰;字体正楷,字迹清楚,字的大小不应超出格子。
(4)完整:每一项目必须有内容或“/、“未查”,不能有空格,(5)一致:正副页记录必须一致。
2、麻醉前访视(1)病史复习:首先要详细复习全部住院病史记录,然后有目的地追询与麻醉有关的病史,着重了解。
①主诉现病史:了解发病以来的症状,体征及演变过程,了解与麻醉用药有相互作用的一些治疗用药的时间、剂量。
②既往史及个人史:了解个人嗜好,有无吸服麻醉毒品成瘾史,有无长期使用安眠药史,有否怀孕等,特别注意与麻醉有关的疾病,同时追问曾否发现过心肺功能不全或休克等症状。
③麻醉手术史:做过哪些手术,用过何种麻醉药和麻醉方法,麻醉中及麻醉后的情况,有无并发症或后遗症。
④过敏史:有无药物(包括麻醉药)过敏史。
(2)全身情况:体检、化验、特殊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病人有无发育不全,营养障碍、贫血、脱水、紫绀、发热、消瘦或过度肥胖,注意体温,测定血压、脉搏和呼吸、体重,身长、ASA评级,了解血、尿、粪、出疑血时间等常规检查、特殊检查的结果,针对与麻醉实施有密切关系的器官和部位进行重点复查,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脊柱、颈部、口腔和体表器官。
麻醉记录单填写标准
麻醉记录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个重要且不容忽视的环节,麻醉者必须对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情况与变化、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术后随访等全过程作出及时、真实、确切的记录。
麻醉记录不仅有助于确保临床麻醉准确,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麻醉技术水平,也为临床麻醉教学、科研提供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此外,还是举足轻重的法律依据。
因此,麻醉记录的优劣是临床麻醉质量考评的重点之一。
一、总的要求
1、及时:麻醉术前小结要按时完成记录;麻醉中管理在麻醉中完成;麻醉小结应在麻醉结束6小时
内完成;麻醉后应随访72小时,每次随访须立即记录。
2、准确:按实查结果,准确无误,实事求是记录原始数据和过程,记录“符号”必须按麻醉记录单左侧样板,切勿自设“符号”。
3、清晰;字体正楷,字迹清楚,字的大小不应超出格子。
4、完整:每一项目必须有内容或“/”、“未查”,不能有空格。
5、一致:正副页记录必须一致。
二、麻醉前访视
1、病史复习:首先要详细复习全部住院病史记录,然后有目的地追询与麻醉有关的病史,着重了解。
(1)主诉现病史:了解发病以来的症状,体征及演变过程,了解与麻醉用药有相互作用的一些治疗
用药的时间、剂量。
(2)既往史及个人史:了解个人嗜好,有无吸服麻醉毒品成瘾史,有无长期使用安眠药史,有否怀孕等,特别注意与麻醉有关的疾病,同时追问曾否发现过心肺功能不全或休克等症状。
(3)麻醉手术史:做过哪些手术,用过何种麻醉药和麻醉方法,麻醉中及麻醉后的情况,有无并发症或后遗症。
(4)过敏史:有无药物(包括麻醉药)过敏史。
2、全身情况:体检、化验、特殊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病人有无发育不全,营养障碍、贫血、脱水、紫绀、发热、消瘦或过度肥胖,注意体温,测定血压、脉搏和呼吸、体重,身长、ASA评级,了解血、尿、粪、出疑血时间等常规检查、特殊检查的结果,针对与麻醉实施有密切关系的器官和部位进行重点复查,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脊柱、颈部、口腔和体表器官。
对拟施复杂大手术的病人,或与常规检查有明显
差异者,或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时,尚需进一步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功能测定,必要时请有关专科医师会诊,商讨进一步的术前准备措施,按会诊要求作好记录。
3、术前评价:根据麻醉前有关访视结果包括病史、体检测和实验室资料,全面了解手术病人的全身状态和某些特殊病症;明确全身状态和器官功能存在哪些不足,麻醉前尚需做哪些积极处理;明确器官疾病和特殊病情的危险所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结合手术类别,对病人接受本次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简明扼要地填写在病情估计栏内。
4、麻醉前用药:麻醉前为减轻病人精神负担和完善麻醉效果,在麻醉前预先给病人使用某些药物。
常用的麻醉前用药有:①镇静和催眠药;②麻醉性镇痛药;
③神经安定;④抗胆碱药;⑤抗组胺药。
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和途径,总的要求是希望药效发挥最高峰的时间,恰好是病人被送人手术室的时间,并记录药名与剂量和效果。
三、麻醉中管理
1、一般项目:
(1)全身情况:根据ASA分类标准评级和急诊或择
期上划“√”
(2)麻醉用药常要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
对危急或不能站立的病人,凡无法作体重测量者,简单地做法是询问病人或作大致的估计,填写“约××kg”,当然准确性差些,但也实用。
不过对择期及小儿病人必须强调测量并记录。
(3)体温、血压、脉搏、呼吸:指术前接近手术麻醉时最近的测量值,便于术中对照。
体温摄氏度、血压kPa(或mmHg)、脉搏呼吸bpm,术中血压脉搏呼吸每5分钟测量一次。
(4)临床诊断:记录需手术的疾病诊断和其它并存的疾病诊断。
2、麻醉药:记录麻醉用药(可简单)名称、浓度。
而用药时间、每次用量、吸人药浓度时间、静脉用药滴速应填写在记录单上。
诱导用药可写在麻醉期用药量栏内。
3、监测:监测结果数值写在记录单上方所标时间部位下。
4、术中吸氧及体位改变:记录在记录单上方所标时间部位下。
5、呼吸机:应用呼吸机必须在记录呼吸处写明潮气量、频率、气道压力等参数。
6、输血输液:有两格,供两路静脉开放应用。
注明输液名称、量、滴速、标明起止时间,↓5%GS500ml--↓。
输血要标明成份、血型、数量、起止时间。
如↓AB 型全血400ml(或血浆200ml)——↓。
7、附记:此栏填写治疗用药和手术关键操作。
书写格式为横写。
8、麻醉方法:连硬、侧入(直入)、穿刺间隙、针深cm、置管方向(如↑↓ )。
全麻:如清醒鼻腔插管静脉复合加吸入麻醉,快诱导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9、麻醉效果评价:分级评定。
四、麻醉后医嘱
根据麻醉种类和病情开出麻醉后医嘱,
五、麻醉总结
1、病人人室后麻醉前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
麻醉前用药是否达标,并作出评价。
2、找出麻醉操作中的优势、缺点和存在的问题,特别对操作困难获成功或失败加以分析总结,以便提高和改进。
3、麻醉过程中对手术的意外或特殊要求的配合情况,如手术方案改变或遇到损伤重要器官,对呼吸、循环系统等有直接影响,麻醉是如何配合处理的,效果如何。
4、通过麻醉中监测手段了解术中液体进出量(输血、补液,出血、尿量),麻醉深浅的判断,供氧等情况以及术中各种药物施予的处理是否合理,尚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有哪些优点需加以肯定,可作重点分析;应监测的项目是否已实行并记录。
5、对术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或意外的原因、处理和效果,应作深入分析和讨论。
6、根据麻醉深度、镇痛、肌松、控制内脏牵拉反应、呼吸和循环系统变化,对麻醉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7、出手术室病人情况按各种麻醉的特点简述之,如全麻病人的反射恢复情况,清醒程度,肌张力的恢复情况及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稳定情况等;椎管内麻醉术终麻醉平面等。
8、总结本次麻醉中经验教训。
最后交待需术后特殊随访或留置硬膜外导管止痛等情况。
六、术后随访
常规在麻醉后访视3天,写明访视时间,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
如果发现并发症应继续随访,记录有关资料,并会同手术医师共同分析病情和共同处理,直至病人痊愈。
有严重并发症者应向麻醉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随访时应根据麻醉方法、手术种类及患者手术中情况有重点
地进行,并作详细记录,特别要强调的是对并发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采取措施与效果等要详细记载。
1、全身麻醉
①气管插管后并发症,查鼻、齿、口腔咽喉有否损伤。
有无声嘶、咽痛、喉水肿、咽炎、声带麻痹、皮下气肿、纵膈气肿、咳嗽、痰液堵塞等。
②开胸手术可了解有无肺不张、继发性肺炎、张力性气胸等,胸腔引流情况亦须记录。
2、椎管内麻醉
①记录麻醉作用消退时间,有无出现感觉异常。
如出现触、痛、温度、震动或体位异常时,增强者用“感觉过敏”’、减弱者用“感觉减退”作记录,并记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范围及处理效果。
②了解穿刺点有无红肿、压痛或其它感染征象。
③下肢活动情况及肌力,注意有无出现马尾综合症。
④头痛:记录头痛部位、发作时间、持续时间,体位于与头痛关系,有无并发恶心呕吐,是否颈项强直、头晕、听视觉情况,有无复视。
脊麻后如果出现与体位无关的持续性头痛,颈项强直与呕吐,提示有脑膜刺激症,应密切随访。
⑤有无尿滞留。
如经导尿,要记录时间与次数,是否需要留置导尿。
3、颈丛、臂丛阻滞
①记录麻醉作用消退时间和有无感觉异常。
②呼吸是否正常有无胸闷及持续时间,发音是否正常。
③上臂活动情况。
④在循环系统方面无论何种麻醉随访时均应进行检查、观察。
对于有关情况如低血压、心动过缓;与缩血管药有关的持续性高血压或心动过速均应记录,对麻醉前有血管疾患者更应引起注意。
⑤麻醉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