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中疾控疾病
- 格式:doc
- 大小:152.00 KB
- 文档页数:1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一、引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由传染病、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性卫生事件引发的大规模突发疫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切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健康,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进行细致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风险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是指对事件爆发的可能性、扩散速度、影响范围以及可能的后果进行预测和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科学地制定应对措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1.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必须收集大量相关数据,并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些数据包括病例数量、病毒传播途径、传染性和致病性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爆发情况,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2. 评估方法选择对于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是必要的。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流行病学调查、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
评估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事件的特点和情况进行合理决策。
3. 风险识别和等级划分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等级划分。
风险识别是指对可能引发事件的潜在因素进行筛查和辨识,以及对已发生事件的风险进行判断。
等级划分是根据风险的大小和严重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应对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是指针对具体事件制定的预防、控制和救治等措施。
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的风险和危害,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 预防措施预防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首要任务。
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加强疫情监测和早期预警,及时掌握事件的动态,做好信息发布和传播工作。
-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信息和资源,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控制措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卫生应急培训题库一、总论一、请简述禽流感的感染途径。
1、下列不属于新发传染病分类的是 A、细菌性疾病 B、病毒性疾病 C、支原体疾病 D、衣原体疾病 E、寄生虫疾病2、新发传染病来自 A、野生动物源性 B、规模化饲养 C、蜱等媒介生物 D、发生变异的病原体 E、以上都是3、下列不属于新型冠状病毒特点的是 A、来势凶险 B、病情进展快 C、病死率高D、人际间传播E、持续传播风险高二、请简述何谓人兽共患病。
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宿主为 A、褐家鼠 B、猪 C、狗 D、牛 E、禽类2、下列对埃立克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革兰氏阴性菌 B、专性细胞内寄生菌 C、可使人或家畜致病D、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及旅游业均构成威胁E、以上都不对三、请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1、下列哪些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1个工厂体检发现100例肝损害病人 B、1个工厂发生1起登革热暴发C、1个工厂发生1例脊髓灰质炎输入病例D、1个工厂发生45人的食物中毒E、1个工厂发生气体泄漏,12人急性中毒2、下列哪些事件不需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D、重大车祸等大型紧急医疗救援信息E、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下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组织机构职责哪些不正确A、疾控中心负责对报告的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B、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网络系统维护,网络人员的指导、培训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均要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业务管理工作、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D、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E、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均要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4、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150人发病,死亡1人。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中疾控疾病〔2012〕35号)一、目的二、依据三、风险评估的方法(一)专家会商法(二)德尔菲法(三)风险矩阵法(四)分析流程图法四、风险评估的形式(一)日常风险评估(二)专题风险评估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大型活动3.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五、风险评估的实施步骤(一)计划和准备1.评估议题的确定2.评估方法的选择及人员确定3.数据资料和评估表单的准备(二)实施1.风险识别2.风险分析3.风险评价4.风险管理建议(三)风险评估报告1.评估报告的撰写2.评估报告的报送附件1 专业术语附件2 风险评估方法附件3 风险评估报告框架模板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加。
风险评估是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对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各地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指导各地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
二、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技术方案。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通常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专家会商法是指通过专家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评估。
该评估方法依据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步骤,主要由参与会商的专家根据评估的内容及相关信息,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充分讨论,提出风险评估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国家疾控局关于印发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日期】2023.08.29•【文号】国疾控监测发〔2023〕17号•【施行日期】2023.08.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国家疾控局关于印发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疾控监测发〔2023〕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为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规范开展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工作,我局制定了《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疾控局2023年8月29日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提高传染病疫情风险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科学研判传染病疫情风险,规范和指导风险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评估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对传染病疫情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的过程。
第三条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应当遵循属地管理、多方参与、科学循证、及时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负责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管理、督促检查、信息通报发布等。
第五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主管部门应与卫生健康、农业农村、林业草原、教育、海关以及交通运输、市场管理、气象等部门建立健全多部门风险评估和会商工作机制,定期分享传染病疫情多渠道监测信息,及时沟通解决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条国家级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主管部门应组建由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安全、应急管理、传播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统计学、气象学、兽医学等学科和专业方向的专家组成的风险评估专家组,受疾病预防控制主管部门委托,对可能导致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特定传染病疫情开展风险评估,或对本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论证。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中疾控疾病〔2012〕35号)一、目的二、依据三、风险评估的方法(一)专家会商法(二)德尔菲法(三)风险矩阵法(四)分析流程图法四、风险评估的形式(一)日常风险评估(二)专题风险评估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大型活动3.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五、风险评估的实施步骤(一)计划和准备1.评估议题的确定2.评估方法的选择及人员确定3.数据资料和评估表单的准备(二)实施1.风险识别2.风险分析3.风险评价4.风险管理建议(三)风险评估报告1.评估报告的撰写2.评估报告的报送附件1 专业术语附件2 风险评估方法附件3 风险评估报告框架模板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加。
风险评估是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对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各地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指导各地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
二、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技术方案。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通常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专家会商法是指通过专家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评估。
该评估方法依据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步骤,主要由参与会商的专家根据评估的内容及相关信息,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充分讨论,提出风险评估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目的 1二、依据 1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 2(一)专家会商法 2(二)德尔菲法 2(三)风险矩阵法 3(四)分析流程图法 3四、风险评估的形式 4(一)日常风险评估 4(二)专题风险评估 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2.大型活动 (5)3.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 (5)五、风险评估的实施步骤 6(一)计划和准备 71.评估议题的确定 (7)2.评估方法的选择及人员确定 (7)3.数据资料和评估表单的准备 (8)(二)实施 81.风险识别 (8)2.风险分析 (11)3.风险评价 (13)4.风险管理建议 (14)(三)风险评估报告 141.评估报告的撰写 (14)2.评估报告的报送 (15)突发事件公共卫生 风险评估技术方案【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附件1 专业术语16附件2 风险评估方法18附件3 风险评估报告框架模板29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加。
风险评估是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对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各地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指导各地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
二、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技术方案。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通常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一)专家会商法专家会商法是指通过专家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评估。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一、目的 (1)二、依据 (1)三、风险评估的方法 (2)(一)专家会商法 (2)(二)德尔菲法 (2)(三)风险矩阵法 (3)(四)分析流程图法 (3)四、风险评估的形式 (4)(一)日常风险评估 (4)(二)专题风险评估 (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2.大型活动 (5)3.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 (5)五、风险评估的实施步骤 (6)(一)计划和准备 (7)1.评估议题的确定 (7)2.评估方法的选择及人员确定 (7)3.数据资料和评估表单的准备 (8)(二)实施 (8)1.风险识别 (8)2.风险分析 (11)3.风险评价 (13)4.风险管理建议 (14)(三)风险评估报告 (14)1.评估报告的撰写 (14)2.评估报告的报送 (15)附件 1 专业术语 (16)附件 2 风险评估方法 (18)附件 3 风险评估报告框架模板 (29)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加。
风险评估是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对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各地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指导各地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
二、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技术方案。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通常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中疾控疾病〔2012〕35号)一、目的二、依据三、风险评估的方法(一)专家会商法(二)德尔菲法(三)风险矩阵法(四)分析流程图法四、风险评估的形式(一)日常风险评估(二)专题风险评估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大型活动3.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五、风险评估的实施步骤(一)计划和准备1.评估议题的确定2.评估方法的选择及人员确定3.数据资料和评估表单的准备(二)实施1.风险识别2.风险分析3.风险评价4.风险管理建议(三)风险评估报告1.评估报告的撰写2.评估报告的报送附件1 专业术语附件2 风险评估方法附件3 风险评估报告框架模板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加。
风险评估是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对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各地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指导各地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
二、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技术方案。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通常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一)专家会商法专家会商法是指通过专家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评估。
该评估方法依据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步骤,主要由参与会商的专家根据评估的内容及相关信息,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充分讨论,提出风险评估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附件:自然灾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安全饮用水和食品供给出现隐患、灾区环境卫生和人群居住条件恶化、人群与病媒生物接触机会增加、人口流动性大及卫生可及性降低等风险要素改变,都会增加灾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
为了快速、有效地识别不同灾害在不同阶段受灾地区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为科学、有效地制定针对性的灾区卫生防控措施和应对方案提供依据,疾控机构应该适时在灾区开展自然灾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工作。
一、概述及适用情形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指特定区域、时间内识别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及其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继而识别特定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各个阶段的公共卫生风险问题或风险要素,描述各风险问题或风险要素对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及其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评价风险等级。
根据不同风险问题或风险要素的等级与分布特征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在自然灾害应急准备期、应急响应期以及评估总结期的某个时间点或多个时间点对潜在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进行评估。
在自然灾害应急准备期,主要是根据本区域既往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侦检出本区域在应对可能的自然灾害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薄弱环节,对完善灾前卫生应急准备提出建议。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主要是为科学指导灾后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对工作,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综合评估灾后可能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并结合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和卫生应急能力,提出灾后卫生应急策略和措施。
首次灾后评估建议在灾害发生后72 小时内进行,并根据灾后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适时在响应期和评估总结期持续开展。
二、评估目的在灾害事件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不用的需求和不同的评估议题,搜集受灾地区地理经济社会人文背景信息及受灾害影响情况;了解灾区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分析灾害不同时间段灾区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风险和人群健康危机;评估受灾地区传染病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并提出初步的管控风险建议和卫生防病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各级( A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相关信息的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相关技术保障。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卫生行政部门C、相关医疗卫生机构D、卫生监督部门2、各级疾病预防控剞机构应当定期开展日常风险评估。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评估频次,国家级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至少( B )开展一次日常风险评估。
A、每季度B、每月C、每周D、每日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本辖区内的( D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A、特别重大B、重大C、较大D、一般4、风险评估中容易出现意见和结论容易受到少数“权威”专家的影响的评估方法为( A)A、专家会商法B、德尔菲法C、风险矩阵法D、分析流程图法5、风险评估中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估方法为( D )。
A、专家会商法B、德尔菲法C、风险矩阵法D、分析流程图法6、专题风险评估评估议题来源( D )A、日常风险评估发现的重要疾病和突发事件信息B、大型活动和各种重要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信息C、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重要评估议题D、以上都是7、日常风险评估一半采用的评估方法是( A )A、专家会商法B、德尔菲法C、风险矩阵法D、分析流程图法8、专题风险评估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一般分为( C )级.A、三B、四C、五D、六9、受评估时间、评估证据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无法进行较为准确的定性、定量评价时,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首选方法为( A )。
A、专家会商法B、德尔菲法C、风险矩阵法D、分析流程图法10、对于专题风险评估,参与专家人数一般不应少于( C )人。
A、3B、5C、10D、1511、风险沟通包含公众沟通和( D )两个同等重要的部分。
A、行政沟通B、媒体沟通C、利益沟通D、业务沟通二、多选题1、《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适用于(ABC)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B、《中华人民共和目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的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C、大型活动等其他需要进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D、涉及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2、风险评估是指通过(ABD),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的过程。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中疾控疾病〔2012〕35号)一、目的二、依据三、风险评估的方法(一)专家会商法(二)德尔菲法(三)风险矩阵法(四)分析流程图法四、风险评估的形式(一)日常风险评估(二)专题风险评估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大型活动3.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五、风险评估的实施步骤(一)计划和准备1.评估议题的确定2.评估方法的选择及人员确定3.数据资料和评估表单的准备(二)实施1.风险识别2.风险分析3.风险评价4.风险管理建议(三)风险评估报告1.评估报告的撰写2.评估报告的报送附件1 专业术语附件2 风险评估方法附件3 风险评估报告框架模板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加。
风险评估是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对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各地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指导各地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
二、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技术方案。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通常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专家会商法是指通过专家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评估。
该评估方法依据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步骤,主要由参与会商的专家根据评估的内容及相关信息,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充分讨论,提出风险评估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会商组织者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该方法的优点是组织实施相对简单、快速,不同专家可以充分交换意见,评估时考虑的内容可能更加全面。
但意见和结论容易受到少数“权威”专家的影响,参与评估的专家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德尔菲法是指按照确定的风险评估逻辑框架,采用专家独立发表意见的方式,使用统一问卷,进行多轮次专家调查,经过反复征询、归纳和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风险评估的结果。
该方法的优点是专家意见相对独立,参与评估的专家专业领域较为广泛,所受时空限制较小,结论较可靠。
但准备过程较复杂,评估周期较长,所需人力、物力较大。
风险矩阵法是指由有经验的专家对确定的风险因素的发生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量化评分,将评分结果列入二维矩阵表中进行计算,最终得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并最终确定风险等级。
该方法的优点是量化风险,可同时对多种风险进行系统评估,比较不同风险的等级,便于决策者使用。
但要求被评估的风险因素相对确定,参与评估的专家对风险因素的了解程度较高,参与评估的人员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
分析流程图法是指通过建立风险评估的逻辑分析框架,采用层次逻辑判断的方法,将评估对象可能呈现的各种情形进行恰当的分类,针对每一类情形,梳理风险要素,逐层对风险要素进行测量和判别,分析评估对象或情形的发生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最终形成风险评估的结果。
该方法的优点是预先将不同类型事件的相关风险因素纳入分析判别流程,分析过程逻辑性较强。
一旦形成逻辑框架,易使参与人员的思路统一,便于达成评估意见。
但该方法在形成分析判别流程时,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风险评估的形式根据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本方案将风险评估分为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两种形式。
日常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常规收集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专家会商等方法识别潜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威胁,进行初步、快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根据需要,确定需进行专题风险评估的议题。
本方案所述日常风险评估主要指定期开展的风险评估,目前主要指月度风险评估。
随着风险评估工作的不断推进,应逐步增加评估频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每日或随时对日常监测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开展风险评估。
这种风险评估形式简单,可采用小范围的圆桌会议或电视电话会商等形式。
评估结果应整合到日常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分析报告中。
当评估发现可能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事件或相关信息时,应立即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专题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国内外重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型活动、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开展全面、深入的专项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专题风险评估可根据相关信息的获取及其变化情况、风险持续时间等,于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阶段动态开展。
每次风险评估根据可利用的时间、可获得的信息和资源以及主要评估目的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
具体情形包括: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国外发生的可能对我国造成公共卫生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国内发生的可能对本辖区造成公共卫生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日常风险评估中发现的可能导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此类评估可根据事件特点、信息获取情况等在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动态开展。
2.大型活动(1)多个国家或省市参与、持续时间较长的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
如大型运动会、商贸洽谈会及展览会等。
(2)主办方或所在地人民政府要求评估的大型活动。
此类评估可在活动准备和举办的不同阶段动态开展。
3.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在重大自然灾害预报后,或重大自然灾害及事故灾难等发生后,应对灾害或灾难可能引发的原生、次生和衍生的公共卫生危害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此类评估可根据需要,在灾害(灾难)发生前或发生后的不同阶段动态开展。
五、风险评估的实施步骤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风险系统地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可归纳为计划和准备、实施、报告等三方面。
计划和准备包括评估议题的确定、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人员确定、数据资料和评估表单的准备等;实施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提出风险管理(预警、控制措施等)建议;报告包括风险评估报告的撰写和报送等。
图 1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流程图(一)计划和准备1.评估议题的确定日常风险评估建立在对不同来源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监测数据的异常变化、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及趋势、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程度等确定评估议题。
监测信息的来源通常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各类疾病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媒体检索信息、公共卫生服务热线及信息通报等。
对于专题风险评估,其评估议题一是来自日常风险评估发现的重要疾病和突发事件信息,二是来自大型活动和各种重要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信息,三是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重要评估议题。
2.评估方法的选择及人员确定应根据风险评估议题和评估目的,选择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
日常风险评估多使用专家会商法,专题风险评估可选择德尔菲法、风险矩阵法及分析流程图法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使用专家会商法或其它方法。
根据评估目的、涉及领域和评估方法,确定参加评估人员的数量和要求。
参加日常风险评估的人员通常为从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相关疾病监测与防控的流行病学专业人员,根据需要,邀请实验室检测专业人员参加。
此外,对特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评估时,应根据评估议题重点关注的内容确定参会人员。
参加专题风险评估的人员原则上应来自议题相关的不同专业领域,且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必要时邀请卫生系统外的相关专家参与,专家人数应满足所使用方法的要求。
3.数据资料和评估表单的准备在进行正式的风险评估前,应完成监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并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传染病风险评估可能涉及的相关信息包括致病力、传播规律、人群脆弱性、公众关注程度、应急处置能力和可利用资源等;如开展大型活动、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风险评估时,还应针对议题本身的特点,收集有关自然环境、人群特征、卫生知识与行为、卫生相关背景信息等资料。
根据风险评估议题以及所使用的方法,设计制定风险评估表单,如德尔菲法所使用的专家问卷。
还可以对确定的重点评估议题或所识别风险的全面性、合理性进行进一步的审议、确认和补充。
日常风险评估是在对各类相关监测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大型活动等其他事件进行风险识别,确定需要纳入评估的重点议题。
如,传染性疾病应重点考虑: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三间分布或病原学监测有明显异常的传染病;发生多例有流行病学联系的死亡或重症的传染病;发生罕见、新发或输入性的传染病;发现已被消灭、消除的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2)专题评估中的风险识别。
侧重于列举和描述评估议题所涉及的风险要素。
对于重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题风险评估,应重点整理、描述与事件有关的关键信息,如事件背景、特征、原因、易感和高危人群、潜在后果、可用的防控措施及其有效性等。
如我国开展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疫情的风险评估时,应重点描述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感染人群,病原及疾病的特征(疾病的严重性、传播方式),我国进口及销售可疑污染食品的情况,监测、救治及防控能力等。
对于大型活动的专题风险评估,应重点描述下列内容:1)大型活动的特点,如时间、地点、规模、主要活动内容及形式、活动参加人员的数量及其生活居住环境和易感性等特点;2)大型活动举办地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如传染病的种类及流行强度、中毒的类型及发生率、高温中暑或冰冻灾害发生情况等;3)大型活动期间可能带来的输入性疾病或其他健康危害;4)大型活动期间可能发生的其它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如恐怖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5)现有的卫生保障能力和已采取的措施,如监测能力、救治能力、防控能力、饮食饮水保障水平、人群免疫水平等。
在对上述特征及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列举并描述各种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
对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专题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识别时应重点考虑下列内容:1)灾害或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影响范围等;2)灾害发生地特别是受灾害严重影响地区重点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情况;3)灾害或灾难对重点疾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或带来的变化;4)灾害或灾难发生地对此次灾害或灾难的应对能力(包括灾害或灾难对原有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以及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5)灾害或灾难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对疾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