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平衡分析和瓶颈改善表模板
- 格式:xls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
现场案例某企业某条生产线每月的工作天数为22天,正常工作时间每天为8小时,该生产线做A产品有5个工序,第1个工序(装配1)为28秒,第2个工序(装配2)为34秒,第3个工序(测试)为31秒,第4个工序(总装)为40秒,第4个工序(包装)为24秒),现在客户给了18000个/月的A产品订单,该生产线要如何完成任务?因为每天完不成819台的任务,该生产线的组长找人事部招了1个新员工,让这个新员工在生产线上5个工序来回帮忙,哪里做不过来就到哪里帮忙做。
生产部经理不接受生产线组长这种增加人手的做法,要求进行改善,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情况下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
运作思路及具体工作第一步:明确改善目的和对象是否因生产量变动(增产或减产)而进行改善;是否为了提高生产率、减少作业人员;改善针对某条生产线、某段工序还是整个流程。
第二步:测量对象各工序的时间秒表法(正常的作业速度,测试20个以上工序时间,取平均值)第三步:衡量生产线平衡情况1、生产线平衡率水准平衡率<85%,水准差,90%>平衡率≥85%,良好;平衡率≥90%,属于优秀2、客户需求节拍:生产线瓶颈工时要小于客户需求节拍A产品平衡率=生产线各工序时间总和/(瓶颈工时*人员数)=(28+34+31+40+24)/(40*5)=78.5%客户需求节拍=有效出勤时间/[生产计划量*(1+不良率)]=22*8*3600/18000=35.2秒注:瓶颈工时40,客户需求节拍35.2s第四步:明确增值和非增值时间增值时间:物料加工、产品组装,质量控制及对产品有利包装。
非增值时间:包括取料距离大于60厘米,弯腰,走动,物料的质量造成的过程返工缺料的等待,停机,工装夹具的维修时间,物料和半成品的运输等。
(非增值时间:指工作中没有能改变产品特性,但目前又是不可获缺的工作,即工序中没有必要或是由于现有设备和工艺无法满足产品质量要求而设置的工作。
)第五步:通过ECRS法则改善平衡在确保人员和物料正常后,采用ECRS法则改善案例中ECRS运用符号名称说明E取消Eliminate总装中,物料放在员工身后的地上,员工弯腰取料浪费3秒时间。
现场案例某企业某条生产线每月的工作天数为22天,正常工作时间每天为8小时,该生产线做A产品有5个工序,第1个工序(装配1)为28秒,第2个工序(装配2)为34秒,第3个工序(测试)为31秒,第4个工序(总装)为40秒,第4个工序(包装)为24秒),现在客户给了18000个/月的A产品订单,该生产线要如何完成任务?因为每天完不成819台的任务,该生产线的组长找人事部招了1个新员工,让这个新员工在生产线上5个工序来回帮忙,哪里做不过来就到哪里帮忙做。
生产部经理不接受生产线组长这种增加人手的做法,要求进行改善,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情况下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
运作思路及具体工作第一步:明确改善目的和对象是否因生产量变动(增产或减产)而进行改善;是否为了提高生产率、减少作业人员;改善针对某条生产线、某段工序还是整个流程。
第二步:测量对象各工序的时间秒表法(正常的作业速度,测试20个以上工序时间,取平均值)第三步:衡量生产线平衡情况1、生产线平衡率水准平衡率<85%,水准差,90%>平衡率≥85%,良好;平衡率≥90%,属于优秀2、客户需求节拍:生产线瓶颈工时要小于客户需求节拍A产品平衡率=生产线各工序时间总和/(瓶颈工时*人员数)=(28+34+31+40+24)/(40*5)=78.5%客户需求节拍=有效出勤时间/[生产计划量*(1+不良率)]=22*8*3600/18000=35.2秒注:瓶颈工时40,客户需求节拍35.2s第四步:明确增值和非增值时间增值时间:物料加工、产品组装,质量控制及对产品有利包装。
非增值时间:包括取料距离大于60厘米,弯腰,走动,物料的质量造成的过程返工缺料的等待,停机,工装夹具的维修时间,物料和半成品的运输等。
(非增值时间:指工作中没有能改变产品特性,但目前又是不可获缺的工作,即工序中没有必要或是由于现有设备和工艺无法满足产品质量要求而设置的工作。
)第五步:通过ECRS法则改善平衡在确保人员和物料正常后,采用ECRS法则改善案例中ECRS运用符号名称说明E取消Eliminate总装中,物料放在员工身后的地上,员工弯腰取料浪费3秒时间。
企业生产线平衡分析和瓶颈改善讲义企业生产线平衡分析和瓶颈改善讲义一、引言企业的生产线平衡和瓶颈改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讲义旨在介绍企业生产线平衡分析和瓶颈改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实施步骤,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优化生产过程和提高竞争力。
二、企业生产线平衡分析1. 概念和目的生产线平衡分析是指对企业生产线上的每个工作站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考量,以了解各个工作站之间的工作量差异,以及可能存在的瓶颈站点,从而确定生产线上的流程优化方案,实现生产量和效率的最大化。
2. 生产线平衡分析的步骤(1)确定生产线上的各个工作站,并记录每个工作站的生产能力和占比。
(2)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计算每个工作站的工作时间和产能。
(3)比较各个工作站的工作时间和产能,确定产能最低的工作站即为瓶颈站点。
(4)分析瓶颈站点可能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并确定优化方案。
3. 生产线平衡分析的关键要点(1)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要确保收集到准确、全面的数据,以便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评估。
(2)瓶颈站点的识别:要通过准确的数据比对和分析,确定真正的瓶颈站点,并排除其他可能的误差因素。
(3)瓶颈站点的原因分析:要深入分析瓶颈站点存在的原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策略。
三、瓶颈改善方法1. 优化工作站配置(1)平衡工作负荷:将产能过高的工作站控制产能,将产能过低的工作站提升产能,从而实现工作站之间的平衡。
(2)增加工作站:对于存在较大资源闲置的工作站,可以考虑增加产能,减少瓶颈效应的发生。
2. 提高工作站效率(1)流程优化:对于瓶颈站点,可以通过细致的工作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瓶颈效应。
(2)人员培训和指导: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操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站的效率。
3. 技术改进和自动化(1)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生产速度。
(2)自动化生产:在可行的情况下,将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或繁琐工作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