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宫腔粘连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4
文章编号:WHR201907010探讨宫腔粘连经阴道三维超声(3D TVS)诊断的临床价值郭若涵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宫腔粘连经阴道三维超声(3D TVS)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68例宫腔粘连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三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68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21例中央型粘连、15例周围型粘连、32例混合型粘连;三维超声的诊断结果为20例中央型粘连、14例周围型粘连、30例混合型粘连,4例漏诊。
三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4.12%(64/68),漏诊率为5.88%(4/68),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犘>0.05)。
结论:在诊断宫腔粘连的过程应用阴道三维超声,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宫腔粘连;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价值;准确率 宫腔粘连在众多妇科疾病中有着比较高的发病率,是常见的引发继发性不孕的原因之一[1]。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在所有引起继发性不孕的因素中,宫腔粘连占比高达20%左右。
宫腔粘连具体是指患者子宫内膜因宫腔手术操作不当导致过度损伤,其内膜基底层在合并感染的作用下遭受破坏,并表现出周期性腹痛、月经量减少以及不孕等并发症。
近几年,临床宫腔操作手术量随着人工流产人数的增加而有所上升[3],间接的导致宫腔粘连发病率出现了不断上涨的态势,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
临床诊断宫腔粘连的途径主要有宫腔镜检查及子宫输卵管造影,但此两种方式皆属于侵入性操作,同时会伴有较大痛感。
随着超声影像学等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检查仪器的分辨率随之大为提升,经阴道三维超声在诊断中的作用日渐凸显。
本科为进一步明确其应用于宫腔粘连的实际诊断价值,特进行如下研究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68例宫腔粘连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
宫腔粘连判断标准
宫腔粘连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存在宫腔手术史(如人工流产手术、刮宫术等),出现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减少、闭经等)、周期性腹痛等临床症状,应考虑宫腔粘连可能。
2. 超声检查结果:宫腔粘连患者可以进行超声检查,常用检查包括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等。
超声检查操作较为简单、无创伤、可多次重复实施。
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准确率一般较高,但因不能显示宫腔整体形态,容易漏诊,尤其对于轻度宫腔粘连的检出率较低。
3. 宫腔镜检查结果:宫腔镜检查适用于超声检查和(或)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提示宫腔或盆腔异常者。
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宫腔粘连情况,有助于了解宫腔粘连的部位、范围、程度等,还可以观察子宫内膜的情况。
此外,宫腔粘连的评定标准如下:
1. 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宫腔呈现出粘合增厚情况的同时宫腔的上部和输卵管的开口处完全闭合,整体的粘连区域高过75%。
2. 中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宫腔在出现粘合状况的同时宫腔的上部和输卵管的开口处并没有完全闭合,整体发生粘连的区域高于25%,但低于75%。
3. 轻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宫腔内发生粘连的情况只是薄膜发生粘连,宫腔的上部和输卵管的开口处不存在闭合或者只有少部分的积累,并且整体发生粘连的区域低于25%。
4. 无宫腔粘连:术后患者的宫腔恢复良好,无不良症状。
总之,判断宫腔粘连需要根据临床症状、超声检查结果、宫腔镜检查结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需要注意轻度宫腔粘连的检出率较低,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2-11-24T09:42:28.954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7期作者:雷慧[导读]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价值。
雷慧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423000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2例疑似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二维多普勒超声、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宫腔镜检查。
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二维多普勒超声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宫腔粘连的诊断效果。
结果 112例宫腔镜检查显示宫腔粘连92例,正常宫腔20例。
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3%、95.00%、97.32%、98.90% , 和 90.48%, 分别高于二维多普勒超声的 90.22% 和 65%、85.71%、92.22%、59.09%;宫腔粘连组VI、FI、VFI低于正常宫腔组(P<0.05);轻度粘连、中度粘连、重度粘连患者的VI、FI、VFI呈下降趋势(P<0.05)。
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宫腔粘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宫腔粘连;二维多普勒超声;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宫腔粘连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常发生于宫腔内手术或严重感染后,可导致宫腔部分甚至完全闭合。
宫腔粘连可导致月经失调、不孕不育或反复流产等症状,对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应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
以往宫腔粘连的临床诊断主要以宫腔镜检查为主,但也存在创伤大、重复检查有限等缺点,可能导致新的宫腔粘连出现。
超声检查在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可重复检查等特点,能满足诊断的需要。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三维图像显示更加直观、全面、立体,可以克服二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的弊端。
164影像与检验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宫腔粘连带主要是指宫腔手术操作或者是感染等造成的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破坏,而引发子宫腔出现部分或者是全部粘连。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工流产等腹腔镜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造成宫腔粘连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超声诊断在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随着宫腔粘连带发病率的提升,人们对产前超声检查宫腔粘连带的诊断有了较高的认识。
该研究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针对产前超声对宫腔粘连带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意义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宫腔粘连带120例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为(27.4±2.3)岁,均为已婚女性,人流1次21例,2次25例,3次以上14次。
对照组患者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为(27.5±2.2)岁,均为已婚女性,人流1次22例,2次26例,3次以上12次。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以产前宫腔粘连带为单变量研究,则具有可比性。
1.2检查针对观察组的患者,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器(型号:西门子S2000、GE-LOGIO9) 进行检查,阴道探头频率为4~8 MHz,腹部探头频率为3~4.5 MHz。
在检查时患者要保持仰卧位,使用超声诊断仪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常规的扫描检查(子宫外形、胎儿、附属物检查),对患者的盆腔脏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对子宫以及双侧附件进行重点的检查,对患者的宫腔内有无条状或者是带状回声进行观察,仔细的观察和记录条状和带状回声的数量、位置、形态、厚度、基底部附着点等,同时对其与胎[作者简介]陈刚(1971-),男,湖南邵阳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工作。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2年本院收治的经宫腔镜确诊的宫腔粘连患者5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评估诊断结果。
结果:3D-TVS诊断阳性检出率45(90.00%)高于阳性检出率2D-TVS诊断阳性检出率36(72.00%),P<0.05。
结论:运用3D-TVS诊断技术对宫腔粘连诊断,检出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3D-TVS;宫腔粘连;2D-TVS;粘连类型;诊断结果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各种原因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导致部分或整个宫腔被纤维或瘢痕组织替代,引起宫腔形态及结构的改变。
宫腔粘连作为临床中多见的一种疾病,在对此疾病诊断时常见的技术包含2D-TVS诊断技术、3D-TVS诊断技术,进而对疾病的进展程度和类型实施判断和分析[1-2]。
其中的2D-TVS诊断技术与3D-TVS诊断技术对疾病诊断中,可综合性评估宫腔粘连的实际情况,后者可对粘连组织实施三维重建,可将器官的立体结果显示出,进而对病变的状况实施合理化的评估和分析,运用较高,此研究将分析3D-TVS诊断的价值和意义,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本院收治的宫腔粘连5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
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34±3.19)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固定使用GE Voluson E8超声诊断仪,三维容积功能的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为2.20~10.00 MHz。
运用2D-TVS诊断技术对患者的宫腔进行全面和细致的探查,检查之前需叮嘱其将大小便排空。
检查中,需引导其处于膀胱结石体位,先常规运用二维超声诊断技术全面观察子宫肌层、内膜及双侧附件情况,对其宫腔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呈现出现“三线征”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重点观察宫腔有无病变,记录宫腔病变情况。
宫腔粘连的超声表现以及经阴道二维超声对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宫腔粘连的超声表现以及经阴道二维超声对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分析。
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45例临床诊断为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分析。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分析检查诊断结果。
结果:45例宫腔镜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得知,经阴道二维超声效果明显较好,优势较大,与临床诊断对比无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经阴道二维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有无创、高效、简便的优势,可以作为宫腔粘连诊断的首选方式,可行性较高。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宫腔粘连;诊断宫腔粘连在自然流产、人工流产、产后出血刮宫术后较为常见[1],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了增加诊断的准确率[2],给予有效的诊断方式极为重要,本次主要是针对我院45例临床诊断为宫腔粘连患者,实施有效诊断方式,具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将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宫腔粘连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确诊,本次研究对象均诊断为宫腔粘连疾病,临床诊断率为100%。
所有患者均为已婚妇女,45例研究组患者中,年龄最大为42岁,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32.57±2.19)岁;不孕患者13例、月经过少14例、闭经12例、其它6例。
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学依据,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完整。
1.2检测方法仪器:采用PHILIPS HD-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控制腹部超声探头频率为3.5~6MHz,经阴道二维超声探头频率为5.5~8MHz,扫查角度控制在120o。
超声检查方法:给予患者仰卧位,对其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扫查,对其盆腔脏器情况进行了解,并经阴道二维超声扫查,并对患者内部回声、轮廓、子宫外形等进行观察,检查子宫腔多切面,对子宫内膜厚度与回声、有无宫腔积液等进行检查。
宫腔粘连超声诊断标准:①子宫纵膈、宫腔黏连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等子宫腔内其他病变诊断为复杂性宫腔粘连;②宫腔积液,宫腔内显示串珠样液性无回声区;③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局部周围肌层与毛糙分界不清,合并宫腔内不规则的低回声带;④经阴道二维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厚薄不均,局部子宫内膜回声中断。
宫腔粘连带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表现宫腔粘连的临床症状之月经异常: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刮宫术后月经减少或闭经。
宫腔粘连的临床症状之腹痛: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周期性的下腹疼痛,这可能与子宫颈管或子宫内口粘连,经血引流不畅,反射性地刺激子宫收缩而导致下腹疼痛有关。
宫腔粘连的临床症状之生育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孕或习惯性流产。
据统计,子宫内粘连症的患者中约50%有继发性不孕或习惯性流产的病史。
另有报道在不孕症患者中,官腔粘连的检出率为20%。
宫腔粘连的临床症状之子宫轻压疼痛:其他宫腔粘连若无官腔积血,查体多无异常体征。
但如合并官腔积血,查体可发现子宫增大饱满,轻压痛,有时可合并宫颈举痛。
B超检查宫腔内膜线中断,内膜菲薄,宫腔内可有液性暗区。
折叠编辑本段宫腔粘连症状1、闭经、月经稀少、痛经,常见的宫颈粘连的典型症状;2、合并宫颈管粘连者可引起:经血滞留、积液或积脓等宫颈粘连的症状。
3、妊娠后并发症:习惯流产、早产等;4、不孕,宫颈粘连的症状中最典型的一种;折叠编辑本段诊断依据(一)临床表现由于粘连部位和程度不一,临床表现也略有不同。
1·症状按粘连部位不同,症状不完全相同,但主要症状为反复人工流产或刮宫术后,出现闭经伴周期性腹痛,月经过少,及继发不孕等。
(1)闭经(或月经过少)宫腔完全粘连者,可出现闭经,闭经时间可很长,且用雌激素、孕激素治疗不引起撤退性出血。
宫腔部分粘连及/或内膜部分破坏者,则表现为月经过少,但月经周期正常。
(2)周期性腹痛一般在人工流产或刮宫术后一个月左右,出现突发性下腹痉挛性疼痛,其中有一半以上伴有肛门坠胀感;有些患者腹痛剧烈,坐卧不安,行动困难,甚至连排气、排便都很痛苦,有时有里急后重感。
疼痛一般持续3一7天后逐渐减轻、消失,间隔一个月左右,再次发生周期性腹痛,且渐进性加重。
(3)不孕及反复流产、早产子宫腔粘连后易发生继发性不孕,即使怀孕也容易发生反复流产及早产。
由于子宫腔粘连,内膜损坏,子宫容积减小,影响胚胎正常着床。
浅析宫腔粘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宫腔粘连是指由于宫腔内膜损伤引起的子宫内膜层与肌壁之间有瘢痕组织或纤维组织产生粘连而导致宫腔形态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
宫腔粘连可导致月经紊乱、不孕、流产、分娩难产等多种妇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及时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宫腔粘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浅析。
一、宫腔粘连的临床诊断1. 临床症状宫腔粘连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紊乱、不孕、痛经、腹痛、流产、分娩难产等。
月经紊乱是最常见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月经量减少、周期延长、经期延长等。
因为宫腔粘连导致子宫内膜层和肌壁之间的连接受阻,月经血液无法顺利排出,可能引起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不孕也是宫腔粘连的一个常见症状,80%的宫腔粘连患者为不孕妇女。
痛经、腹痛主要是由于宫腔粘连导致子宫内的压力增大、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
2. 影像学检查宫腔粘连的诊断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明确。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和造影检查。
超声检查主要通过B超和经阴道B超来观察宫腔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功能等情况。
造影检查则是通过宫腔造影来观察子宫腔的形态,对于宫腔粘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子宫腔镜检查子宫腔镜检查是确诊宫腔粘连的“金标准”。
通过子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形态,确定粘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二、宫腔粘连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宫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和宫腔形态重建术。
粘连松解术是通过子宫腔镜逐层松解粘连组织,恢复宫腔形态和功能。
对于一些轻度和中度的宫腔粘连患者,通过宫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对于一些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则需要进行宫腔形态重建术,即在粘连部位植入宫腔支架或玻璃纤维膜,重建宫腔形态,恢复宫腔功能。
2. 药物治疗除手术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宫腔粘连的重要手段。
宫腔粘连在非孕期的超声特点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非孕期宫腔粘连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证实的宫腔粘连声像图特征。
结果本组38 例宫腔粘连患者中有10例符合宫腔部分粘连,8 例符合宫腔广泛粘连,15 例符合单纯宫颈管粘连,3 例符合宫颈合并宫腔粘连。
36 例与临床诊断一致,1 例误诊为不完全纵隔子宫,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
结论超声能够诊断宫腔粘连,但需充分结合病史,提高宫腔粘连的诊断准确性对临床治疗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宫腔粘连;超声;子宫内膜;不完全纵隔子宫;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是由于宫腔内膜受损后形成的宫腔部分或全部粘连的现象,90%以上系刮宫损伤子宫内膜所致[1]。
任何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组织结构破坏均可引起宫腔粘连,过期流产、葡萄胎和产后刮宫是引起宫腔粘连的高危因素[2]。
近年来人工流产手术的增多,宫腔粘连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临床主要症状为月经减少、闭经、周期性腹痛和继发不孕。
因此,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术后应强调随访,早期发现和治疗宫腔粘连。
现总结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诊断的宫腔粘连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临床证实的宫腔粘连患者38例,年龄22~45岁。
所有患者均有人工流产、清宫、引产、诊刮、取环等病史。
1. 2 方法使用LOGIO3阴道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 MHz,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主要观察子宫形态,宫腔内膜分布情况,厚度和回声,子宫肌层与内膜的关系,同时观察宫颈内口和宫颈管上段的情况。
2 结果38例患者中有10例符合宫腔部分粘连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宫腔内膜显示清晰,内膜线部分不连续,为内膜缺损声像,缺损区可见低回声带与子宫肌层相连。
8例符合宫腔广泛粘连声像,表现为宫腔内膜显示欠清晰,厚度菲薄,常<2 mm,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或表现为不规则强回声。
宫腔粘连的诊断标准
宫腔粘连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症状:宫腔粘连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月经量减少、闭经、周期性腹痛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但通常是初步诊断的线索。
2.妇科检查:在妇科检查中,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宫颈和子宫体的情况。
当出现宫腔粘连时,可能会出现宫颈举痛和子宫体压痛等表现。
此外,还可能在附件区触及包块。
3.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显示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
在宫腔粘连的病例中,超声检查可能显示子宫内膜薄厚不均或宫内光点增粗等现象。
4.宫腔造影:宫腔造影是一种将造影剂注入子宫腔内以显示宫腔形态的方法。
在宫腔粘连的诊断中,宫腔造影可显示输卵管开口模糊、子宫内膜充盈缺损等情况。
5.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变化的方法。
在宫腔粘连的病例中,病理检查可能发现子宫内膜纤维化和基底层内膜损伤等异常情况。
6.生化检查:生化检查可以检测血清中特定化学物质的水平。
在宫腔粘连患者中,血清促卵泡激素水平可能升高,而雌激素水平可能降低。
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可能提示宫腔粘连的存在。
7.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以观察宫颈脱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在宫腔粘连患者中,可能观察到宫颈脱落细胞形态异常和子宫内膜细胞数量减少等情况。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宫腔粘连。
然而,确诊仍需通过病理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等手段。
如有疑虑,建议尽早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宫腔粘连超声分度标准:
1、一型的宫腔粘连:在超声下表现为,宫腔内膜显示清晰,内膜线部分不连续,于不连续区可见到不规则的低回声区或者低回声带,而且与子宫肌层相连,范围小于宫腔长径的1/2;
2、二型宫腔粘连:表现为宫腔轻度分离,分离内径在一厘米以内,分离宫腔内可见到稍高回声带,与宫腔前后壁相连;
3、三型宫腔粘连:显示为宫腔内膜显示不佳,厚度较薄,小于0.2厘米,与周围肌层分界不清,可见多处不规则的低回声区,累及宫腔范围大于宫腔长径的1/2;
4、四型的宫腔粘连:显示为单纯的宫颈粘连,可见到宫腔分离,其内为透声比较差的液性暗区,宫颈管闭合,有部分病例可以见到盆腔积液以及输卵管积液。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李飞雁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我院收治的疑似宫腔粘连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应用阴道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宫腔粘连者60例,无宫腔粘连23例,检出率72.29%,经病理结果对比,误诊3例,诊断准确率96.39%。
结论阴道超声检查手段用于检验宫腔粘连情况,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病情,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小且具有经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宫腔粘连是一种大多发生在患者进行过宫腔操作后的病征。
宫腔粘连多发生于妇女妊娠期,由于妊娠期妇女的子宫壁较薄,比较容易出现损伤,而流产后患者刮宫操作中,由于搔刮力度、吸宫时间的控制不良,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受损,从而诱发宫腔粘连。
临床医学在对患者宫腔粘连诊断方面长采用宫腔镜诊断,但宫腔镜诊断过程中比较容易对患者子宫壁和宫颈造成损伤,因此需要考虑更为安全、便捷的诊断方式[1]。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经阴道超声诊断逐渐被用于宫腔粘连诊断中,经阴道超声诊断具有无创性、便捷性、经济性等诸多优点,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为进一步研究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情况,本文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我院收治的疑似宫腔粘连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应用阴道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我院收治的疑似宫腔粘连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4.8±3.6)岁,患者症状表现为月经过少或闭经、周期性腹痛、不孕、反复流产等,疑似宫腔粘连,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诊断。
1.2 方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阴道超声诊断评估患者病情,具体内容如下:本次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过程中超声探头的频率维持在5.3—8.6MHz,除需进行特殊调节的检测部位,超声探头频率基本控制在(5.4±0.2)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