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_第二讲:系统论的自然观
- 格式:ppt
- 大小:10.90 MB
- 文档页数:60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月个人观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第一讲哲学与科学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三、科学来源于哲学⎧⎨⎩希腊时期罗马时期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对上帝论的抛弃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1)中世纪文化、黑暗、文盲公元8世纪后期卡洛林文化复兴2)近代科学家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①论证上帝的存在②论证,论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1)自然观①万物有灵论(过程)背后的故事、论证过程②论证(生与死、万物有灵论)一、自然的变迁⑴什么是自然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人有两种状态⎧⎨⎩睡死,⎧⎨⎩相同点:躺,闭眼不同点:醒,梦,呼吸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②古希腊时期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自然辩证法1.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1.古代朴素自然观1.1中国的先秦时期阴阳学说(周敦颐·宋),五行学说,太极学说,孔子论天,老子论道1.2早期古希腊自然哲学泰勒斯世界本源是水阿那克西曼德无限赫拉克利特流变——西方人对自然的理解意味着问题的存在,而中国人对自然的传统理解意味着问题的终结1.3自然一词的中国内涵自在当然,自然而然——反对理解(庄子)天道远,人道迩——不想理解(左传)道法自然——顺从(老子,庄子)知其然不求其所以然——天道渊微(阮元·清)1.4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1)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2)来自天才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认识是模糊的。
2.十六、十七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2.1牛顿——新的摩西2.2钟表与钟表匠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自然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3.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1)贡献——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对象;2)局限性——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否认了有机界和无机界,自然界和人之间性质上的差别。
(恩格斯)形而上学:把自然界看作是静止的,永恒不变的。
随着理论自然科学的出现这种思维方法愈来愈不适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3.1基本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运动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3.2基本特征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3.3重大意义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4)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