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洋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834.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章海洋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提问:海洋管理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理解。
第一节海洋管理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海洋管理理论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1972年,美国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标志着海洋管理正式成为国家实践。
一、海洋管理的基本概念1.概念的历史沿革对海洋的理解:自然区域的海洋:海洋包括其自然部分、管理部分、管辖部分三大范围,基本的是自然部分,即表层水、水体、海床、底土。
(阿姆斯特朗)。
从国家角度来理解海洋:海洋分割为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并分别制定了一系列区域性海洋法律制度。
提问:海洋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理解?2.不同的海洋管理概念:鹿守本:在海洋事业(含开发、利用、保护、权益、研究等)活动中发生的指挥、协调、控制和执行实施总体过程中所产生的行政与非行政的一般职能,即海洋管理。
管华诗、王曙光:海洋管理是指政府以及海洋开发主体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海洋权益等进行的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
3.海洋管理的概念内容:(1)海洋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2)海洋管理的客体是海洋以及海洋开发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海洋、海洋与海洋间的关系。
(3)海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海洋国家所有制及不同海域的国家管辖权益,调整海域使用关系及监督海域使用,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4)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海洋事务。
(5)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
(6)海洋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是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二、海洋管理和海洋综合管理当前背景下实际上是同一概念。
海洋管理是国家对海洋区域的管理,强调了国家作为海洋管理的主体性,以及海洋管理对象的区域性。
海洋综合管理归纳为海洋管理范畴的高层次管理形态,它以国家海洋整体利益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制定实施战略、政策、规划、区划、立法、执法、协调以及行政监督检查等行为,对国家管辖海域的空间、资源、环境、权益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在统一管理与分部门、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实施统筹协调管理,达到提高海洋开发利用的系统功效,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国家海洋权益的目的。
引论管理:在组织中维持集体协调行为,实现资源有效合理配置的协调控制活动。
海洋管理:政府以及海洋开发主体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海洋权益等进行的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
海洋管理的总体目标: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和宏观调控措施,协调和控制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维护海洋的生态平衡,建立布局合理、轻重有序的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保证国家的管辖海域主权、权益和对公海共有资源的合理享有和利用。
海洋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一,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原则;第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第三,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第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原则。
海洋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第一章海洋政策一、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根据一定的政治路线和国内外形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特点:指导性和约束性;政策与国家、政党的发展战略和路线不可分离;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政策紧密联系;政策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
二、海洋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以及国际海洋斗争和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海洋事务的行动准则。
新中国成立后的海洋政策:1.海上防卫政策;2.海洋权益政策;3.海洋渔业政策;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的政策;5.海洋科技发展的政策;6.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7.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健全与完善中国海洋政策:1. 具有明显的全球性质,其目的是谋求争取和保持海洋各个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2. 鼓励私人企业投入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3. 保持美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开发的领先地位;4. 促进海洋科学技术的教育和培训;5. 改善、提高美国海洋开发利用的装备技术能力和水平等。
第二章海洋立法一、海洋法:通常意义上的海洋法即国际海洋法,是指国际上形成的有关海洋和各种法规的总称。
是指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为调整相互关系在不同海域就沿海国国家安全、海洋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科研与技术等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绪论海洋的价值与海洋管理引言:把目光重新投向海洋问一问:我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大?内容:why——为什么要把目光重新投向海洋?what——海洋究竟能给人类什么好处?who——谁把目光投向海洋?when——什么时候开始?how——怎样更科学合理的利用海洋?一、why——为什么要把目光重新投向海洋?1.“重新”如何解读?2.发展甚至生存需求的需要:上天、下海二、what——海洋究竟能给人类什么好处?1.早期可以概括为:渔盐之利、舟楫之便、生活之宜2.世界各国的近代发展史都与其对海洋的重视程度有关–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俄国、前苏联、俄罗斯–日本–中国。
具体列举有:–海洋关系国家安全,是实施国家政治、军事战略的基本领域–海洋生物资源——食物、药物等–海洋矿产资源——社会生产原料–海洋水资源——淡化、工业冷却水、农业灌溉(耐盐作物)等–海洋能源——可再生,无污染,不占用陆地空间,可综合利用三、who——谁把目光投向海洋?•All of us–国家领导者–学者–平凡如你我者•或许身份、职位、背景不同,要考虑的方面和范围不同,但同样都要重视海洋对人类的价值;同样都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蓝色家园(目前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四、when——什么时候开始?各国对海洋的关注时间,一定程度影响了海洋事业发展的进程。
关注海洋需要把握时间,宜早不宜迟。
五、how——怎样更科学合理的利用海洋?几个问题:海洋能够带来许许多多的益处,但是不是能够无穷尽的提供这些益处?人类是不是可以无节制的向海洋索取呢?怎样的利用是科学合理的?如何做才能实现海洋的永续利用?第一节人类海洋价值观的演变与海洋管理的探索海洋观念是指导和约束民族、国家海洋整体行为及国民海洋行为的价值观念,它的形成和演变与海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及其历史变迁直接相关,是人们对于海洋与国家、民族根本利益之间相互关系的总体看法。
一、人类早期的海洋观: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即第一阶段,从古代直到公元15世纪,海洋可以兴渔盐之利和通舟楫之便,也就是人们可以靠海吃海与就近航海。
国家海洋局职能和职责1、承担综合协调海洋监测、科研、倾废、开发利用的责任;2、负责建立和完善海洋管理有关制度,起草海岸带、海岛和管辖海域的法律法规草案;3、承担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及信息发布的责任;4、承担规范管辖海域使用秩序的责任;5、承担海岛生态保护和无居民海岛合法使用的责任6、承担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7、组织海洋调查研究,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海洋基础与综合调查,承担海水利用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应用与管理,管理海洋系列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拟订海洋技术标准、计量、规范和办法;8 承担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报的责任;9、组织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全球和地区海洋事务,组织履行有关的国际海洋公约、条约,承担极地、公海和国际海底相关事务,监督管理涉外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活动,依法监督涉外的海洋设施建造、海底工程和其他开发活动;10、依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研究维护海洋权益的政策、措施,在我国管辖海域实施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制度,查处违法活动,管理中国海监队伍;11、承办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领海: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均属沿海国主权管辖。
领海基线: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无害通过:是由《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一项适用于沿海国领海内的船舶通行制度。
具体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安全和良好秩序的前提下,迅速地和连续不停地通过沿海国的领海而无需事先通知或取得沿海国的许可。
毗连区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
专属经济区概念:又称经济海域,是指国际公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领海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1、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2、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专属的管辖权;3、《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如航行和飞跃、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拿捕海盗、临检和紧追权等;4、为行使上述权利、沿海国有权采取相应的立法措施,有执行法律和规章的权利;5、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行使上述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应适当顾及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
海洋管理复习提纲一、绪论1.海洋管理:是政府以及海洋开发主体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海洋权益等进行的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
2.海洋管理的基本原则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3.海洋管理的基本任务(1)有效的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是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
(2)促进和推动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的发展,是海洋开发活动合理有序的进行。
(3)有效的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4.海洋管理的总体目标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和宏观调控措施(1)协调和控制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维护海洋的生态平衡,(3)建立布局合理、轻重有序的海洋产业结构,(4)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5)同时保证国家的管辖海域主权、权益和公海共有资源的合理享有和利用5. 海洋管理的生态原则在海洋管理活动中,充分注意自然界诸多因子之间的关联性。
海洋生态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彼此的制约关系。
生物和生态环境间的平衡关系将海洋开发利用的规模和强度控制在正常生态系统维护允许范围之内第一章海洋政策1、海洋政策: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或一定发展阶段的海洋事业发展目标,根据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和总政策,以及国际海洋争斗和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海洋事务的行为准则。
2、海洋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3、保护海洋环境主要措施?(1)加强污染源控制,制定如海河流全流域水质目标,建立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指标,严格限制超过规定数量的排放。
(2)加强海洋污染调查,检测和管理、完善污染检测网,健全卫星、船舶、岸站立体监视和执法体系。
(3)逐步建立排污登记收费制度,鼓励社会各方面发展海洋环保技术和产业。
(4)加强海洋检测和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建设观测网,数据采集与通讯网、预警和服务网,以及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等。
1,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概念和区划分类体系。
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区位、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开发利用的要求,按照海洋基本功能区的标准,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基本功能区,为海洋开发、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性工作。
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建设区,矿产与能源区,旅游娱乐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保留区2,我国海域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海域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申请,审批取得,招标,拍卖取得,协议,挂牌出让。
3,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的主要制度有哪些捕捞许可制度,捕捞投入控制,捕捞产出控制—渔获量限制制度,技术管理措施,经济调节手段,渔业水域环境管理4,根据我国《海洋及其相关产业分类》国家标准(GB/T20794-2006),我国将海洋产业分为哪些产业类型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5,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体制1、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2、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3、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4、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并负责全国防治陆源污染物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5、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科学研究;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
6、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7、军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及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一、填空1、海洋管理基本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2、领海基线:采用血线法,即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岸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直线为基线,从总线向外延伸12海里的水域为领海。
3、毗连区:毗连融并由沿海国对若干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一定宽度的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
4、海洋功能区划的定义:対特定海区功能的科学界定和划分5、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定义: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通过它來决定海岸带和海洋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6、海洋执法管理概念:海洋执法管理应包括海洋行政立法、海洋行政执法和海洋行政司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科学技术、海洋规划、发展计划等多方血的管理7、海洋执法管理的种类:海洋执法管理门J分为海洋行政立法、海洋行政执法和海洋行政司法三种行为类型8、海洋行政司法种类: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裁决二、判断1、海洋管理基本手段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2、海洋权益是指各法律关系主体关于海洋方而的权利和利益,即不同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海洋科研、开发、管理、使用和保护等各种活动中所拥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法律主体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法人和自然人)3、海洋功能区划是指対特定海区功能的科学界定和划分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业务,统一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面负责5、海岸带综合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通过它来决定海岸带和海洋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6、海岸带综合管理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対特定海岸带和海洋的各种资源和活动的相互作用和区域管理7、海洋技术创新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超前性8、海洋执法管理应包括海洋行政立法、海洋行政执法和海洋行政司法以及与Z相关的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科学技术、海洋规划、发展计划等多方面的管理9、海事仲裁是指仲裁机构或仲裁员根据海事争议当事人的仲裁协议及仲裁申请,对其海事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制度三、名词解释1、海洋管理的概念海洋管理是指政府以及海洋开发主体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海洋权益等进行的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2、无害通过无害通过是指以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为前提,继续不停地迅速穿过领海但不进入内水、为驶入内水或自内水驶往公海而穿过领海,除《公约》允许的情况外不得停船和F 锚。
引论“海洋国土”面积:我国管辖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毗邻区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在黄海,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km2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日本与我国有16万km2的争议地区。
在南海,有大约120万km2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海岛数量:我国沿海面积在500m2以上的海岛共有6961个,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台湾岛。
海岸线长度:大陆海岸线1.8万km,岛屿岸线1.4万km。
在漫长的人类史上,早期的人类逐水草而居,依水依海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开始了对海洋资源的简单利用。
人类最初的海洋渔猎,航行和晒盐的行为。
经历了艰苦曲折的过程,人类对海洋的利用逐步形成传统的海洋渔业、海上交通运输和海洋盐业。
在我国的夏朝之时,海洋捕捞和海水制盐就有一定的规模。
沿海地区交纳的贡税主要是各种海货和海盐。
由于海洋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特别是随着商业的发达,航海所带来的巨大利润,海上的军事活动也开始了。
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色诺芬(公元前430—355)就认定,控制海洋对决定陆战结局有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控制海洋对繁荣经济有重要作用。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
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整个地中海地区都在罗马帝国的控制之下, 并成为罗马帝国繁忙交通的枢纽。
罗马帝国存在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200年, 大概相当于我国的汉朝时期。
当罗马帝国衰落之后, 海上势力得到重新分配, 阿拉伯人通过伊斯兰教向西扩展, 占领了包括法国南部的大片土地, 控制了整个地中海, 到今天, 波黑仍有伊斯兰教盛行。
可见海洋在历史上是各个帝国进行扩展,运输贸易的主要渠道。
公元1200年左右, 意大利人处在欧亚交通线的中部,这是欧亚贸易的中心环节, 当时,意大利的航运业发达,意大利的小舟载着商品往来于塞浦路斯、君士坦丁堡等地,把巨额利润装进“载不动太多钱”的小舟运回意大利。
第一章海洋经济学概述几个重要概念1)内水又叫又叫做内海或内海水域,是指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包括:(1)海湾、海峡、海港、河口湾;(2)测算领海的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3)被陆地所包围或通过狭窄水道连接海洋的海域;(4)群岛国水域;2)领海领海是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以及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水域3)毗连区毗连区是毗连领海并由沿海国家对若干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一定宽度的海洋区域。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毗连区是毗连领海的一个区域,其宽度为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4)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5)大陆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第二节海洋经济一、海洋经济的简要历史回顾我们认为,现代海洋经济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现代高新技术的进步使大范围大规模地开发海洋成为可能。
新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在电子计算机、遥感、激光、材料、机械制造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接连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这些技术成果越来越多地被引进海洋领域,为全面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和条件。
海洋科学的种种发现,则构成了许多新的效益来源如南极鳞虾资源的发现、海底矿藏的发现、海洋能源利用的可能性等。
2)陆地经济中发展出来的大工业生产力使人类具备了大范围、大规模开发海洋的实际能力。
开发海洋至少要能进入海洋、深入海洋各种吨位大、抗风浪能力强、续航能力强、航行性能卓越的船舶、潜水器、探海器,是由大工业的生产力提供的。
没有这些能力,人类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大规模开发便无从谈起而对海洋药物的加工、海洋矿藏的采集和加工,也以大工业的生产力为条件3)以资本为基础的市场体制,为现代海洋经济提供了现代运营方式和实力。
在现代海洋开发的起点上往往需要大的资金投入,港口开发、油气开发、海洋旅游开发、远洋渔业开发,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少则几亿、几十亿人民币,多则上百亿、上千亿人民币。
海洋管理概论复习总结测绘工程学院吴建平2014-12-22第一章1) 海洋管理:政府以及海洋开发主体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海洋权益等进行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
2) 海洋管理的主要内容:海洋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经济管理、科技管理以及其它产业化管理、海洋信息管理、权益管理、海洋人力资源管理等。
3) 海洋管理的基本原则: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原则。
4) 海洋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
5) 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发表了关于领海的声明,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6) 1960年,我国提出了“国社并举,海淡并举,养捕并举”的渔业政策。
第二章7) 国际海洋法:国际上形成的有关海洋的各种法规的总称,即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为调整相互关系在不同海域就沿海国国家安全、海洋航行、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科研与技术等制定的各种法律的总称。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和通过标志着国际海洋法律体系的确立。
1982年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大会通过,1994年11月16 日生效。
9)登临权:登临权指的是一国军舰对公海上的外国船舶,有合理根据认为其有海盗、贩奴、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等嫌疑的,享有登临该船的权利,并可检查该船悬挂的旗臶及船舶文件,甚至进行搜查。
这是船旗国专属管辖的例外。
10)紧追权:在国际法中,紧追权是指沿海国当局如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对该外国船舶进行紧追的权利。
1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将当代国际法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一”:一峡(海峡)、一架(大陆架)、一岛(岛屿制度);“二国”:群岛国、内陆国;“三区”: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区域”;“四海”:内海、领海、闭海或半闭海。
12)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陆与领水之上的空中空间和领陆、领水之间的底土四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