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朱良才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1955年授衔元帅大上将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0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57人,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1名)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1956年补授)、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泅琪、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1958年补授)、杨勇、杨至诚、杨成武、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
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是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起义将领上将:董其武(1899—1989)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山西省河津县人。
1919年入太原学兵团。
1924年参加国民军第二军,任第八混成旅二团排长、连长、营长,第九混成旅中校副官。
1927年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加了北伐,任少校侦察队队长,先遣纵队支队长。
1928年秋到天津傅作义部,先后任上尉、少校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
1930年4月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师八十九团中校副团长,陆军第二十八师上校团长。
“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参加长城、绥远抗战,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八师二一八旅少将旅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后历任陆军第一0一师中将师长,陆军第三十五军中将军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司令员,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9年率部起义。
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军军长。
开国上将朱良才的夫⼈要被枪毙,张琴秋飞马赶到,⼤喊枪下留⼈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开国上将朱良才的夫⼈李开芬的传奇⼈⽣。
李开芬出⽣于四川的达州,她的⽗亲是当地的⼀个地主,他在当地是⾮常受⼈敬重的,因为他的开明和乐善好施,然⽽李开芬却差点因为他⽗亲这个地主的⾝份丢了性命。
李开芬才16岁就加⼊了红军,⽽她正好能写会画就当上了宣传队的队长,可能太优秀了也不好,因为没多久就有⼈盯上她了,说李开芬是地主出⾝的,肯定是特务,⼀定要抓起来枪毙了。
就要⾏刑时⾏刑的⼈问李开芬最后还有什么遗⾔要说的,李开芬说:我⼀点都不怕死,但是我觉得死在你们的⼿上太可惜了,还不如让我上战场,要死也死在敌⼈的⼿上。
⾏刑⼈听完后没理睬她就准备开枪了,还好这时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赶到了,李开芬在这千钧⼀发之时被张琴秋救了。
红军很少有⼥性⾼级将领的,⽽张琴秋就是这很少中的⼀个,她最⾼的职位是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可谓是位⾼权重呀。
李开芬要被处决的材料上交给她之后她⾮常⽣⽓,李开芬才16岁怎么会是特务,就算她是地主家出⾝⼜怎么了?所有的地主都是坏⼈了吗?她的⽗亲为红军做了多少事你们都忘了吗?说完⽴马就去救⼈了。
还好张琴秋去的及时,再晚⼀步李开芬就会没命了。
⾏刑的⼈只好放下枪去请⽰领导,领导问要死李开芬真的是特务怎么办?张琴秋斩钉截铁的说:她要是特务就枪毙我。
领导听完还是不放⼼,天天派⼈看着李开芬。
有⼀天红军和敌军开⽕了,李开芬想证明⾃⼰的清⽩就提起⼤⼑砍了上去,展开了⼀场⾎战,李开芬虽然是⼥⽣⾝材弱⼩,但是⽓势⼤着讷,还砍死了⼏个敌⼈,救了被敌军包围的⼀位红军的将领。
战争结束后那位红军将领对监视的⼈说她要是特务会这么拼命吗?监视的⼈默默的低下了头。
李开芬终于死⾥逃⽣了。
然⽽没过多久李开芬⼜迎来了⼀场劫难就是西路军。
西路军西征的时候李开芬也是同⾏⼈之⼀,后来李开芬也是九死⼀⽣才逃回来的,⽽在办事处迎接她的正好是她后来的丈夫朱良才。
⽽朱良才也是从马家军逃回来的,所以对李开芬很照顾,也很敬重她,⽽⾃这次见⾯后朱良才就对李开芬有好感了,然后很快就跟她表达了⾃⼰对她的爱慕。
朱良才将军观后感心得当我看完了观军之一朱良才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授衔的上将中,有一位被毛泽东誉为“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的军之良才”,曾为朱德掌印,是聂荣臻的“好战友,好帮手”,周恩来说他“开明”,邓小平赞他“顾全大局”。
他就是朱良才。
身先士卒,指挥有方。
朱良才1900年出生于湖南汝城县外沙村。
1928年4月,朱良才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和谭政一起当上了红四军军部的第一任秘书,后任31团1营1连党代表,为打赢黄洋界保卫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洋界,是井冈山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
毛泽东笔下“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描述的正是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7月,朱德和王尔琢率部在郴州与国民党军作战失利,毛泽东得知后决定带领31团2营前去接应,敌人趁井冈山根据地兵力空虚之机发动“会剿”,朱良才率1连负责守卫在黄洋界的左边——这是敌人的主攻方向。
战前,朱良才考虑到红军装备差、人员少,提前带领战士们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挖陷阱、插竹签、堆檑木,构筑工事,严阵以待。
敌人进攻后,又利用有利地形多次打退敌人进攻。
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当敌人准备重新组织进攻时,朱良才灵机一动,命令战士们把刚修好的一门迫击炮抬来,用仅有的3发炮弹轰击敌人,尽管前两发是哑弹,但第三发炮弹正好打到敌人指挥部附近,敌人听到炮声,以为红军主力回到井冈山,赶忙乘着傍晚云雾弥漫逃跑了。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凭险抵抗,将敌击溃,保存了这个根据地”。
此后,朱良才率部随红四军参加了一系列战斗,1930年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第9师政委。
1930年底,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根据作战命令,朱良才和师长徐彦刚指挥部队迂回敌后,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红9师一举攻占国民党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的指挥所,活捉了张辉瓒,缴获了一部电台,正是“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1931年4月的第二次反“围剿”开始不久,红9师在朱良才等的率领下俘虏国民党军2000多人。
革命理想和信念,是他终身的不懈追求1、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革命的最低潮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的父亲朱良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当了一个小学老师,过着衣食不愁的“小康”生活。
然而,在衡阳诚德中学上学期间,极爱学习的父亲,通过大量阅读梁启超等人的著作和进步书刊,开始知道了什么是封建主义、什么是帝国主义、什么是官僚资本主义,什么是革命,心中已经萌生了爱民救国的革命思想,所以,1925年,当农民运动的烈火烧到家乡时,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湖南农民运动的队伍之中,还当上了县农协公安委员会的常委。
1927年4月12日,正当大革命的烈火在湘南大地熊熊燃烧之际,蒋介石背叛了革命。
8月15日,国民党军范石生部的一个团,分三路向汝城县城进发。
得知情报后,父亲急忙叫上几个农协会员连夜赶到县里报告。
可由于没有经验,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就让已经打进县城的敌人抓住了,把他们关进了监狱。
吊了一个白天后,敌人来审问了,喝问父亲:“你叫什么名字?”正要回答的父亲,忽然发现担任记录的本地书记员朱良慎向他偷偷使眼色,灵机一动的他脱口而出:“朱良才!”敌人骂道:“你这个贱骨头,是什么良才?”父亲狠狠地瞪了敌人一眼,在心里响亮地回答道:“什么良才?我是革命的良才!”从此,他把原来的名、字、号都不要了,干干脆脆地叫起了朱良才。
由于没有暴露身份,在关了36天后,父亲被党组织顺利营救出来。
面对着全国的一片白色恐怖和县乡对他的通缉,以及大批意志不坚定的人退党、退会、退出革命,父亲不仅没有退缩和逃跑,反而迎着敌人的屠刀与缉捕,在党最困难的时候、在革命最危机的关头,主动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宣誓完毕后,父亲向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县委书记何日升、县委组织部长胡伟章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在我被捕时,差一点被敌人当作共产党员杀了,结果今天真正做了共产党员。
做共产党员死了也心甘,死了也光荣。
”2、不怕张国焘杀头,坚信自己是对的。
长征中,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父亲从一方面军到四方面军的31军任政治部主任,由于善于团结同志和工作成绩显著,因此得到31军和方面军总部的好评与表扬。
什么人能授予上将军衔。
1988年7月1日出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国恢复了军衔制度,并且把上将分为一级上将和上将两个级别,但一级上将空缺未授予。
1 994年5月12日公布的修改条例,不再设一级上将,军衔设3等10级,即包括上将、中将、少将的将官;包括大校、上校、中校、少校的校官;包括上尉、中尉、少尉的尉官。
上将军衔根据不同兵种分为:陆军上将、海军上将、空军上将。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般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同时,陆军上将还有正大军区职军官——即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总装备部部长、总装备部政委、大军区司令员、大军区政委等的主要军衔。
我国现役陆军上将有24位。
海军上将为海军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一般只授予海军司令员、海军政委。
现役海军上将有3位。
空军上将为空军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一般只授予空军司令员、空军政委。
现役空军上将有5位。
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也是正大军区级单位,军事科学院院长、政委,国防大学校长、政委也可以授予上将军衔。
他们的上将军衔不受军种限制,陆、海、空上将均可任职。
1995年7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武警部队总部升格为正大军区级。
因此,武警上将成为正大军区职警官的主要警衔,一般授予武警部队司令员、武警部队政委。
现役武警上将有2位。
上将可以由正大军区职将领“选升”。
所以,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不担任中央军委委员的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海军、空军、二炮、武警部队的主官,大军区的司令员、政委,军事科学院的院长、政委,国防大学的校长、政委,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主任的总装备部副部长,都有机会跻身上将。
当然,他们一般得满足担任正大军区职两年、晋升中将满4年的条件。
此外,凡是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都随职务升迁而晋升上将军衔。
中央军委委员包括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和四总部的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部长以及各军种司令员等。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写完前两篇<共和国最骁勇善战的五位开国将帅》和《共和国十大元勋将军》,再来参照<水浒传>列出心目中的108位战将,由于时间所限,姑且先列出36位将军称为"虎将"吧,先行登载.开国上将有57位,我选取了33位,又从大将中选取两位资历与上将差不多的王树声\许光达.以我的观点,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身经百战,二是有战役指挥能力,三是军事生涯有其辉煌之处.排列顺序主要是按照将军军衔,兼顾建国后曾担任职务的大小及任中央委员的先后时间而定.1、王树声(1905—1974年)湖北麻城县人,原名王宏信,乳名国萌。
曾参与领导黄麻起义,担任过红3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2、许光达(1908—1969年)湖南长沙县人,原名许德华。
黄埔军校5期炮科,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3、王震(1908-1993)湖南省浏阳县人。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人称“胡子将军”,以“南泥湾”垦荒、开垦“北大荒”、平定新疆、支持邓小平而功勋卓著。
曾高居国家副主席之位,是八、九十年代“中央八老之一”。
4、陈锡联(1915-199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刘邓大军的虎将和我军名将,绰号“小钢炮”,以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闻名。
文革后期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为华国锋所倚重,最后任中顾委常委。
5、许世友(1905-1985)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人。
早年入少林寺习武,后投身军旅,绰号“许和尚”。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15师、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时为我军东线前敌指挥。
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47位开国上将功勋榜(十九)报告。
1945年,傅钟参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反对山头主义》的长篇发言。
在发言中,他首先说:“在一、四方面军会合的时候,我是有错误的。
尤其在1935年,张国焘成立伪中央的松岗会议上,我对于党中央,尤其是对毛主席,那种极不尊重的鲁莽态度,我应该好好检讨的。
”接着,他回顾了红四方面军光荣的历史,也指出了张国焘的严重问题。
随着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张国焘的个人野心越来越大,问题愈演愈烈,直到在长征中犯下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罪恶,涂污了红四方面军的光荣历史。
然后,他赞颂了“西路军的广大指战员为着党为着人民的解放事业,尽了最大与最后的责任”。
当他讲到在西路军拼死斗争中,红一、二方面军的干部同样表现了英勇牺牲的精神,“四方面军同志的鲜血与一、二方面军干部的鲜血交流在一起”时,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最后,他着重讲了加强团结、反对山头主义的倾向和情绪。
他指出,要解决山头主义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山头与党、个人与党的关系。
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依靠山头看得很重,而把依靠党看轻了,不能一事当前先考虑有无山头的依靠,而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只有正确解决了个人与党的关系,依靠党依靠人民,才能力量无穷,稳如泰山,万事好办。
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只说大山头、小山头,其结果是山头背在背上,山头是很重的,把自己压得既是驼子,又是瞎子,使得举步艰难,阻碍前进。
只要大家真正认清山头主义的危害,下决心克服山头主义,我们就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
傅钟大会发言完毕,毛泽东带头鼓掌,全场一片热烈掌声。
第二天,在七大主席团和各代表团主任会议上,毛泽东说:“昨天傅钟同志在这里讲了一篇很好的话,我全篇都赞成。
”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傅钟于1946年2月赴重庆出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新华日报》社代理社长。
作为周恩来的政治智囊之一,他在宣传工作方面为争取实现国内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
第一个退出领导岗位的开国上将作者:张东明来源:《时代报告》2016年第10期朱良才上将(1900—1989),湖南汝城人,一生南征北战,毕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早年保卫过黄洋界,围剿过张辉瓒,曾断臂沙场;晚年作为开国上将,第一个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还撰写过《一根灯芯》《朱德的扁担》等传世佳作,可谓能文能武,被毛泽东誉为“军之良才”。
.宋任穷说:“如果朱良才留在那里,这个师恐怕就垮不了”长征开始时,朱良才任三十四师政治部主任,率领后卫师担负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掩护任务。
“一次作战中,他身负重伤,血流不止,仍然坚持不下火线,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给部队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然该师处在全军的最后,行动非常被动,给养十分困难,加上长途行军疲劳,师长和政委产生了消极思想,每到宿营地倒头便睡,上级来了电报谁也不看。
在党委会上,作为书记的朱良才批评了师长和政委,弄得会议不欢而散。
会后,师长和政委就向军团反映,说朱良才伤还没有好,行动不便,不适合到后卫。
军团领导认为有道理,于是朱良才被调到军团机关提前过了湘江。
不久,三十四师在蒋家岭一带被敌人切断,师长、政委及大部分指战员牺牲,其余的被打散。
时任红五军团民运部长的宋任穷说:“如果朱良才留在那里,这个师恐怕就垮不了。
”.及时发现和宣传了“狼牙山五壮士”,毛泽东称其为“军之良才”1937年初,红军西路军打通与苏联联系的作战失败,党中央、中央军委成立了刘伯承任司令员、张浩任政委的援西军。
在甘肃镇原,援西军某团部走进来一个步履艰难的“老头”,他竟是已经担任西路军红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的朱良才。
原来,西路军经过长期血战,在倪家营子被敌人重兵包围,红军将士又苦战40余天,但寡不敌众。
朱良才在祁连山中与敌周旋,最后剩下孤影一人。
凭着坚定的信念,朱良才化装东进,摸爬滚打一直走了36天,在耗尽最后的精力之际,终于找到了队伍。
后来,由宋任穷提议并经援西军党委批准,朱良才被任命为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55位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
随后的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对于开国上将,在不同的报刊书籍及一些网络媒体上,经常呈现出不同的排名顺序。
本文结合几种常见的开国上将排序情况,来探究不同排序的缘由。
按姓氏笔画排序的开国上将按姓氏笔画排序,也可以说是开国上将排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如1986年6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1-3》,2007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6-12》,其中收录的开国上将都是按姓氏笔画排序。
按姓氏笔画,57位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常见的排序是: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成、杨成武、杨得志、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萧华、萧克、黄永胜、阎红彦、傅钟、傅秋涛、韩先楚、董其武、彭绍辉、谢富治、赖传珠。
从以上开国上将的排序看,显然不是1955年9月授衔时的最初顺序。
如王建安和李聚奎两人是后来补授为上将军衔,却依然按姓氏笔画顺序列入开国上将的行列。
开国上将按姓氏笔画的排序方式为相当多的官方出版物所采用。
不过,在遇到同一笔画时,开国上将的排序往往也有细微的差异。
另外,当萧华、萧克按授衔前上报的陈明仁,1954年底任解放军第55军军长。
由于上述排序源自1955年9月20日总干部部上报国务院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元帅、将官名单》,王建安和李聚奎是后来补授为上将军衔,故不在排序里面。
在《元帅、将官名单》中,众多的正兵团级、副兵团级上将人选混排在一起,似乎给人眼花缭乱之感。
实际上,即使在众多的正兵团级、副兵团级上将人选中,也是有序可查的。
湖南这么多开国将军,咱湘潭的你知道多少?9月3日下午5时,当我们还在为大阅兵圆满成功感到激动和骄傲的时候,一位老将军却默默地永远地离开了。
他是张震将军,享年101岁。
他出生于湖南平江,曾参加八年抗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系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中将。
至此,在1955年至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期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202名湘籍开国人物全部离开了我们。
湖南籍开国元帅湘潭:彭德怀桑植:贺龙衡山:罗荣桓彭德怀湖南籍开国大将长沙:许光达、肖劲光湘乡:陈赓、谭政永兴:黄克诚会同:粟裕陈赓谭政湖南籍开国上将浏阳:王震、李志民、杨勇、宋任穷、唐亮郴州:邓华宁乡:甘泗淇、陶峙岳汝城:朱良才平江:苏振华、钟期光、傅秋涛汝城:李涛安化:李聚奎醴陵:杨得志、宋时轮、陈明仁嘉禾:肖克湘潭:彭绍辉彭绍辉湖南籍开国中将平江:方正平、甘渭汉、刘先胜、刘志坚、邱创成、张震、张令彬、赖毅、方强、吴信泉、钟赤兵、欧阳文浏阳:孔石泉、汤平、张藩、饶子健、张翼翔茶陵:刘转连、刘培善、刘道生、周仁杰、谭家述长沙:唐延杰、何德全湘潭:杨梅生湘乡:丁秋生杨梅生丁秋生岳阳:文年生溆浦:向仲华祁阳:刘金轩耒阳:王紫峰邵东:李寿轩宜章:肖新槐炎陵县:张经武新化:陈正湘宜章:欧阳毅祁阳:周玉成耒阳:谭冠三安仁:唐天际资兴:曹里怀常宁:彭明治桑植:廖汉生望城:谭希林醴陵:晏福生、郭鹏湖南籍开国少将平江:王赤军、方国安、方国南、叶楚屏、李元李桂林、李光辉、何辉、何能彬、何维忠杨尚高、秦化龙、余光文、唐明、谢忠良李基、李彬山、黄连秋、裴周玉、徐德操吴自立、谢福林、罗湘涛、方正、黄胜明张闯初、张平凯、张书祥、钟伟、郑贵卿林胜国、吕展、张正光、余非、喻缦云茶陵:邓东哲、李改、李俭珠、龙书金、刘月生颜金生、谭文邦、陈浩、陈外欧、陈志彬周则盛、谭天哲、谭善和、袁福生、颜吉连李振声、陈志彬、段苏权、段焕竞、曾敬凡浏阳:刘子奇、江文、汤池、李贞、李信、苏鳌、苏鲁黎东汉、何志远、黄曹龙、戴文彬、李辉高、杨世明罗若遐、邱蔚、熊晃、张和、曾涤、黄霖长沙:刘西尧、杜屏、吴彪耒阳:郑效峰、资凤、熊梦飞湘潭县:刘鹏、罗华生、熊飞湘乡:匡斌刘鹏罗华生熊飞匡斌华容:朱绍清、张树芝桃源:王其梅、方之中衡阳:王云霖、王永浚石门:郑国、李元明湘阴:周九银、梁金华岳阳:蔡爱卿醴陵:刘文学隆回:白天桑植:朱绍田攸县:刘克、肖友明、贺东生耒阳:刘显宜新晃:曹玉清张家界:范子瑜麻阳:黄忠诚娄底:姜齐贤炎陵县:廖海光新邵:罗云宁乡:潘世征常德:潘振武益阳县:唐铎邵阳:唐健如株洲县:唐子安邵东:魏镇祁阳:肖远久攸县:颜德明武冈:袁也烈溆浦:曾育生汨罗:吴咏湘永顺:彭飞澧县:夏伯勋慈利:袁意奋为什么湖南开国将军那么多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流传“无湘不成军”的说法,这一说法源自曾国藩建立的湘军。
1955年授衔元帅大上将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0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57人,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1名)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1956年补授)、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泅琪、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1958年补授)、杨勇、杨至诚、杨成武、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
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是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起义将领上将:董其武(1899—1989)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山西省河津县人。
1919年入太原学兵团。
1924年参加国民军第二军,任第八混成旅二团排长、连长、营长,第九混成旅中校副官。
1927年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加了北伐,任少校侦察队队长,先遣纵队支队长。
1928年秋到天津傅作义部,先后任上尉、少校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
1930年4月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师八十九团中校副团长,陆军第二十八师上校团长。
“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参加长城、绥远抗战,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八师二一八旅少将旅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后历任陆军第一0一师中将师长,陆军第三十五军中将军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司令员,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9年率部起义。
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军军长。
湘籍将帅I►朱良才上将:◎李金明(接上期)宿营遵义城朱良才到了卫生部,随大队行军,因为医疗条件稍微好些了,伤口逐渐愈合。
经卫生部部长贺诚提议,他被安排到卫生部当政委。
卫生部有几个伤病员连队,其中还有一个特殊连队,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林伯渠等老同志就在其中。
因为牲口少,担架少,行军中把伤病员全带走很困难,但一旦留给当地老乡,就很容易被追赶上来的敌人杀害。
同时,由于严重缺少药品,会耽误_些伤病员的救治。
朱良才不辞劳苦,尽量把伤病员带上,同时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补充药品。
红军占领遵义后,朱良才和卫生部的同志住在红花岗附近的一片民房里,朱良才带领大家帮助房东打扫卫生、挑水后,就独自向小街走去——他想找找药铺,采购点药品。
沿着小街走了一段,他抬头看到有一个店铺上挂着牌匾“德济堂”,知道这是药铺,就沿着台阶走了进去。
进店后,他看到老板正在药柜子前收拾东西,赶紧打招呼。
老板抬头看到朱良才,高兴地抗战时期,朱良才(左一)与赵尔陆、王平、舒同合彩说:“红军长官,你好啊!”朱良才知道,已经有红军队伍来过,得到了老板的认可,所以老板才这样亲切。
他向老板问道:“还有什么药品吗?”老板笑着答道:“没有啦!没有啦!滇军走时,抢走了一些。
这两天红军买走了一些。
你进来看看吧!”朱良才笑着走进柜台,老板一个一个拉幵抽屉给他看,只见里面空空如也。
他赶紧制止老板:“不用了,不用看了。
”这时,他看到柜台上堆着一堆黄色的、地瓜干似的东西,就问:“这些不要了?”老板回答:“这些药,有霉点,不能吃了。
阴雨天,稍不注意就发霉。
”47/Page険族|XIANGCHAOa朱良才问:“这是什么药材?”老板说:“这是葛根,主治湿热症、寒湿症、脾胃虚弱症……”朱良才问:“这种药,是不是能治疗泻肚啊?”老板说“对啊!对啊”,然后指指远处道:“咱贵州的大山里,这种药材到处都是。
”朱良才突然动了心思,他知道红军不会在遵义城住太久,以后行军作战还会在大山里。
开国上将朱良才的四件事看后感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朱良才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鲜明昭示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发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力量的政治品格,激发了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始终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朱良才同志被捕入狱。
面对凶恶的敌人,他威武不屈,大义凛然。
始终能服从组织安排和出色完成任务。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当将政治宣传工作交给他时,他把政治工作与毕生的事业结合在一起。
朱良才同志把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他的崇高品质和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开国将帅之上将朱良才
猎讯军情网2006-5-31
朱良才(1900-1989)
朱良才(1900-1989),原名性明,字少时,汝城县外沙乡外沙村人。
周岁丧父,9岁始读蒙馆,11岁时因家贫失学,16岁才毕业于县濂溪高小。
18岁时,瞒着家人赴衡阳考进诚德中学。
一年后因军阀混战,学校停课而辍学回家,在本村小学执教两年,因家庭负担日重,只好弃教从农。
1926年,大革命运动在汝城兴起,他先后当选为外沙乡和西一区农协委员,并担任国民党区分部常务委员,开展革命斗争。
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他被捕入狱。
在狱中,朱良才坚持对敌人斗争,联名控告土匪何其朗,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继续秘密从事农会工作。
10月,由中共汝城县委书记何日升、组织部长胡伟章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
宣誓后,他兴奋地说:“被捕时,敌人把我当成共产党,今天真正做了共产党员,死也甘心、光荣!”
1928年1月,他参加湘南起义。
3月,作为汝城代表参加中共湘南特委在永兴县召开的湘南工农兵代表大会。
会后,被派往资兴县参与组织农民暴动。
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
此后,历任红四军军部秘书、连党代表、江西永新县烟岗区委书记。
8月,红四军主力远在湘南,敌军以两个团的兵力乘虚进犯井冈山。
朱良才时任三十一团一营一连党代表,他率部与三连紧密配合,共同守卫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击退敌人一次次猛烈进攻,守住了红四军的主要军事阵地。
战斗结束后,调任营部党委秘书。
1929年秋,任红四军三纵队七支队政委。
1930年12月,任红一方面军九师政委,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率红九师参加歼灭国
民党军张辉瓒师的战役,指挥若定,战果显著,缴枪2000余枝,缴获电台一部,大炮一门,受到毛泽东、朱德的表扬。
1932年夏,他任红五军团十五军政委,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率领十五军顽强阻敌,为红一、三军团全歼敌十一师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他指挥有方、屡建战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苏维埃大会上荣获二等红星奖章。
1933年夏,他调红十四师任政委。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他率后卫师抗击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在一次战斗中,他身负重伤,血流不止,仍坚守阵地,不下火线,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给部队极大鼓舞,胜利完成后卫任务。
伤愈,调红三十四师任政治部主任。
1935年1月,因伤病复发,到总卫生部医治,后任总卫生部政委兼野战医院政委。
1936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
由于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宣传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主张革命团结,受到张国焘的打击,被降职使用。
他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仍勤恳工作。
同年秋,调任红四方面军教导团团长兼政委。
1937年在,调红三十军任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
西路军在甘肃北部失败后,他与部队失去联系,只身一人,化装潜行,风餐露宿,受尽艰险,经过36天的沿途乞讨,终于到达陕北,后被任命为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
1937年复,在他任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秘书时,他机智灵活地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营救了大批失散的西路军革命同志。
1938年春,他进人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秋,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39年秋,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44年任主任,兼中共北岳区委副书记,协助聂荣臻领导晋察冀军区的政治工作,被聂荣臻视为“好战友”、“好帮手”。
l946年1月,他协助聂荣臻创办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任副校长兼副政委。
1948年5月,协助叶剑英创办华北军政大学,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他在两校的领导工作中,为部队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委、华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第一任政委。
并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中共华北局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誊章。
他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为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严于律己,喜欢讲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从不夸耀成绩;他常常不分昼夜工作,多
次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他被同志们称为“政治工作者的楷模”、“良师益友”;他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能上能下。
1958年,他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把位置让给年富力强的同志,受到中央和军委领导同志称赞。
他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的三十余年中,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写出了《朱德的扁担》、《这座山,它革命》等回忆文章,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1989年2月22日朱良才同志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