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叙事详略得当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故事详略得当一、知识结构一、为什么要详略得当?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
这就需要注意详略。
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啰啰嗦嗦,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
二、详略三病(1)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笔墨,没有详写、略写、不写的区别)(2)主次颠倒(略写的写详了,详写的写略了)(3)毫无节制(详写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啰嗦了)详写是指对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充分。
三、什么是叙事中的详写和略写略写是指虽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简略叙述。
四、怎样安排详略详略安排的关键:是根据中心确定材料的主次。
就是说,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就是重点,要详写;反之就略写。
五、经典回顾之一:《阿长与山海经》1、阿长称呼的来历;2、元旦吃福橘说恭喜;3、教我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4、“切切察察”的毛病5、“谋杀”我的隐鼠6、摆成“大”字的睡相7、“长毛”的往事8、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所以详写。
其它事情是对主要内容的铺垫、映衬和补充,所以略写。
依据下列中心,判断上述事情哪件该详哪件该略?(1)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2)批评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愚昧无知和封建迷信;(3)表现农村妇女生活虽苦,但仍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4)表现农村劳动妇女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
鲁迅是如何详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的?你从中获得什么写作启示?写起因:一个远房叔祖引起了我对《山海经》的强烈渴慕;写经过:当没有人理会一个孩子的渴慕时,阿长主动过问《山海经》;写高潮:当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把《山海经》给我买回来时,我霹雳般的全体震悚起来;写结局:我得到了我最心爱的宝书,也重新认识了我的长妈妈。
经典回顾之二:《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详略得当全文共4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一: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过年真好!我可以放鞭炮!我拿起鞭炮,用打火机点燃导火索,手一松,鞭炮就飞了出去掉到地上,飞速地旋转起来,真像一个陀螺!小伙伴们也和我一起放,许多鞭炮在地上旋转,真像一个大圆盘!转着转着,有的鞭炮就会互相碰撞,只听“啪”的一声,两个烟花都不转了!懒懒得倒在那儿,像一个个在沙滩上晒太阳的孩子!我们互相嚷嚷着:“真好看!真漂亮!”过年真好!我可以穿上新衣服!上衣是鲜红色的,代表着喜庆;裤子是牛仔的,代表着男孩的“酷”。
我穿完新衣服,连忙跑去照镜子那里,呵!真像一个小帅哥!我又轮番跑到家人面前炫耀,他们都说:“真漂亮!“我心里美滋滋的。
过年真好!我可以走亲戚,挣压岁钱!姨奶给了我元钱,我乐呵呵地说:“这回我也有钱了!”过年真好!我可以看到联欢晚会!相声《专家点评》、小品《同桌的你》真是太精彩了!逗得我们全家捧腹大笑!过年好玩的事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过年真好!我爱过大年!本文以“过年真好”为线索,采用了顺叙的手法,历叙过年的种种美事:放鞭炮、穿新衣、走亲戚、挣红包、看春晚,叙事条理,娓娓道来,读来真叫个爽!“过年真好!我爱过大年!”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篇二: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春节就即将要来临了,大家都是普天同庆。
大街小巷都是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有人在街边舞狮子,敲锣鼓,七哩个隆咚呛,真是锣鼓喧天啊!还有人弄演出,载歌载舞的。
人们个个都忙着买年货。
有的拿大包,有的拿小包,有的买黑字的对联,有的买金光闪闪的对联,总之就是拿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啦!哦,对了,现在啊,大会堂那里都出了“年货一条街”啦!今年的“年货一条街”卖的都是对联,灯笼和烟花爆竹等等,有的人家门口张灯结彩的,挂着红红的灯笼,摆着一盆盆的橘子树。
大年初一的晚上,人们有的上到天台上放烟花,有的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上有唱歌跳舞,演小品的,变魔术的,有的时候还会有滑稽的小丑呢!这天晚上,真是吵闹声不停啊,吵得连觉也睡不着了呢!我们每到“大年初二”都会去给我外公外婆拜年我们手里都会拿着酒啊,水果啊,糖饼啊,饮料啊……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姑姑都会给我压岁钱的,我认识的亲朋好友也会给我压岁钱,我都会说谢谢!可惜,我今年要少收一份压岁钱了,因为我爸爸去了深圳工作了,过年不回来了,要到过完年才能回来哦,唉,真是可惜啊!到他回来我一定好好教训他一顿才行了,嘻嘻嘻,哈哈哈!这是一篇叙事文章,作者讲述了过年几天的事情。
写作叙事要详略得当1.学会谋篇布局、安排材料。
2.学会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确定文章的详写、略写。
●重点:学会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确定文章的详写、略写。
1.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2.记叙文主要包括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3.联系本单元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阿长与<山海经>》一课记叙了哪些事情?其中哪些是详写?文章记叙的事件有阿长名字的由来,阿长睡觉摆“大”字,规矩多,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喜欢讲道理,喜欢切切察察。
其中突出讲述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2)《老王》一课详写了什么事情?重点详写了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撑着身体带着香油和鸡蛋来“我”家致谢。
因为这一片段最能体现老王的心地善良。
4.指导阅读。
安排详写和略写的方法(1)一般说来,事件的发生阶段和结果大多要略写,而事件的发展过程则要详写。
事件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件的结局或点明事件的中心。
它们在整个事件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事件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件、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最能具体地体现中心思想,所以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面”上的内容往往起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烘托等作用。
“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
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3)“事”与“理”的繁简。
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文章要详“事”略“理”,同学们在写作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写记叙类文章,“事”没写多少,却用大段大段的议论、抒情来弥补叙述的不足。
写一段文字,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300字左右一篇作文,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安排得很恰当,就叫详略得当。
作文详略得当,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如果作文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需要详写的内容淹没在一般内容之中,文章就没有主次,中心思想也就被淡化了。
怎样使作文详略得当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
和中心思想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细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简略写。
接着,我们还要弄清,详写的材料详到什么程度?略写的材料,略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这个“度”,才能做到详略得当。
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切不可画蛇添足;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的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
比如,他写傻大伯名字的由来,只用了一句话:傻大伯并不傻,因为他穿戴俭朴,为人憨厚,办事老实,干活有一股傻劲,被青年们誉为“傻”大伯。
他写傻大伯不肯坐公家车,只写了一小段话:他大儿子在县里开小汽车,有一次在回县的路上,正好碰见“傻”大伯去开会,他大儿子停下车来说:“爹,正好顺路,你坐一段吧。
”“傻”大伯瞪着眼生气地说:“你……开走吧。
”儿子无奈只得开车走了。
他写重点内容时,则具体细致,不惜笔墨,充分表现了“傻”大伯一心为公的好思想。
他是这样写的:不久前,从郑州到荷泽架一道高压线。
星期六的下午,架到俺村南,几个电工从汽车上推下三个磨盘似的铝线磙,走一百多米又推下三个。
这时天快黑了,谁来看着呢?电工们发愁啦。
“傻”大伯背着箩头走来了,一个电工叔叔问了大伯的情况后,说:“老大爷,你能给俺护一夜电线吗?”“傻”大伯点点头说:“中……中。
”汽车开走啦。
“傻”大伯连忙回家告诉给老伴,抱起铺盖卷,连晚饭也没吃就走了。
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着“傻”大伯的脸,但他只有一个念头——“护好线”。
深夜,他披着被子来回跑着,虽然线磙相距一百多米,可是他跑的路程实际是无法测量的。
《叙事要详略得当》教学设计执教者:金石滩实验学校白杨2016年4月19日叙事要详略得当【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能够完整的叙述一件事或多件事。
但是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经常出现“流水账”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欠缺对事件主体部分的详细表达。
因此,我打算用一件事的叙述如何做到详略得当以及如何详写突出事件主要部分的训练,来提升学生习作的感染力。
【教学设想】“叙事要详略得当”是八年级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现将此内容用于初一教学,我打算从学生在处理详略关系时出现的困难着手,切实训练一个角度,在学生明确详略概念的前提下,重点训练学生运用某些写作技巧进行详写。
【教学目标】1、了解详略的特点,明确如何确定详略。
2、恰当地运用写作技巧来详细叙事。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基础上,学会恰当地运用写作技巧突出事件主体部分。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个话题:叙事要详略得当。
二、阅读文章、小组交流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一篇文章,说说作者围绕中心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叙事的过程中,哪些环节写的详细,哪些环节写的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送你一轮明月是的,我们又输了。
偌大的露天篮球场上仍弥漫着一股塑胶漆味,巨型探照灯强烈的光刺得我睁不开双眼。
坐在寂静的考场,往事历历在目……我躺在球场上。
身旁夹杂着哀怨与欢呼的混音离我时近时远,我悲愤到想永远躺在这里,我绝望到海枯石烂……五分钟前,这里人声鼎沸,所有人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向球场,我们在和对方的殊死搏斗中只落后一分了,希望全在这最后时刻!结局掌握在我手里!然而,时间只允许我瞬间出手,当所有观众都屏住呼吸期待着奇迹发生时,我终于在最后两秒投失了那颗三分球!是的,理想似乎很难跨过现实的门槛。
此时,静谧的环境与充足清新的氧气足够我安静地好好冥想,我们曾在球场上输过无数次,每次被击倒又顽强地站起来。
可这次我们又被打趴下,而且趴下得这么心不甘、情不愿!什么时候才能让这样的挣扎显现意义?突然,身旁发出一阵咳嗽,是父亲。
作文一: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详略得当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
2、使学生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文章。
★小引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由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雕像。
雕像身披宽袖长袍,头部微仰,双唇轻闭,额纹紧蹙,目光深邃,仿佛正在构思一部新作,酝酿一个细节,捕捉一个确切的词语。
可是,如果看得再仔细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断了双手的巴尔扎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手是被罗丹用斧头砍去的。
据说,法国艺术家罗丹,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在一个深夜终于完成了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他非常兴奋,连夜叫醒了他的一名学生来欣赏他的作品。
这位学生看到巴尔扎克的雕像惊喜地叫了起来:“多美的雕像啊!”他把雕像反复地看个够,后来目光死死地盯在雕像的手上。
巴尔克扎那双手叠合在胸前,十分逼真。
这位学生不禁连声赞叹:“太棒了,老师,我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完美的手啊!”学生的话让罗丹兴奋的心情一下子消失了,他心中生疑,又找来几位学生来欣赏自己的作品。
学生看后,又异口同声地称赞雕像的双手太棒了、太完美了。
“手,手,手……”罗丹一边吼叫,一边走到他的工作间,拎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噼里啪啦地砍去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
现在,那双手是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是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本来意义。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详写、略写要得当,切不可“喧宾夺主”。
★要素解说详略得当是写作中处理详略关系的一种方法。
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首先,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一确定,还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地去记叙。
详略得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材料的取舍、多少而出现的详略,一是语言上和组织安排上的详略。
所谓“详”即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即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记叙文阅读理解--详略得当知识导学】详写,又称“详笔”,是指用较多的笔墨和篇幅对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详写细写。
略写,又称“略笔”,是指用少量的字数对与主题不太密切的次要材料粗写略写。
所以,要判断文章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
具体来说,判断文章的详略有以下几种方法:1.从事件过程的角度判断。
叙述一件事,一般事件的开端和结局略写,发展和详写。
2.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判断。
采用倒叙的文章,开头的倒叙部分略写,后面的顺叙部分详写;采用插叙的文章,插入的内容略写,中心事件详写。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判断。
记叙文中的叙述、描写部分详写,议论、抒情部分略写。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描写景物的部分详写,抒情部分略写。
说明文和议论文以说明和议论为主,文中的叙述和描写略写。
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判断。
正面描写是详写,侧面描写和环境烘托是略写。
细节描写是详写,概括叙述是略写。
5,从结构方式的角度判断。
总写部分简略,分写部分详细。
概括叙述简略,典型事例详细。
6.从篇幅的角度判断。
篇幅长的部分是详写,篇幅短的部分是略写。
第八个女儿XXX快,前面又发现了一名幸存者!”刚把水杯递到干裂的嘴边,忽然有人大叫了一声。
生命就是命令,她立即放下水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队友们一块迅速地赶了过去。
是个小女孩,大概四五岁。
”冲在前面的队友匍匐在地,边用手电筒往里面照边说,“她还活着。
但左腿被倒塌的石块压住了,动弹不得。
”外边的人都竖起了耳朵,里面隐隐传来小女孩悲伤的抽泣声。
队长仔细地窥察起四周的形势来。
最后,无法地摇颔首:“四周阻挡的水泥横梁和石块太厚重,人力根本搬不动,必须等待重型救灾呆板军队来增援。
”可救灾机械装备要到明天才能运到,”一个队友说,“我们刚刚接到通知,下午的余震中道路又发生了局部塌方,现在正在抢修中,机械装备最早也要等到明天早晨。
”但我担心孩子支撑不了那么久啊!”匍匐在地的队友说。
她那么小,又被困了那么久,不吃不喝的,情况非常危险。
叙事要详略得当在记叙文写作中,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要想把文章写得思想深刻,情节生动,结构严谨,疏密有致,对材料的使用就不能平均用墨,而应该有所选择,注意详略取舍。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与中心意思关系不大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
详写的材料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的材料要做到简笔勾勒,概括精练,画龙点睛。
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能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详略得当?1.依据文题定详略。
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即是要详写的地方。
比方“课余生活的乐趣”这个文题,重点是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会偏离题目的要求。
2.依据主体定详略。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也要详写。
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
如《背影》一文中,作者着力刻画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这是详写;而前文交代家境、南京送别写得相对简略。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是重点,叙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感情地实行描绘;细节局部要细致描写;感人的局部要写具体。
事情的发展、变化,要详写。
写景的文章,景物的特点是重点,要用恰当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景物的特点。
如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花、春雨、春草等景物的描写。
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依据结构定详略。
文章的正文局部要详写。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局部要略写。
4.依据内容定详略。
详写的内容与中心紧密相关,是从“点”上突破的内容;略写重在用“面”上的内容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如《社戏》一文,详写行船、看戏与归航等情节,略写乡间生活及看戏的原因,这样不但鲜明地突出了乡村少年淳朴善良、天真可爱的形象特点,也巧妙地交代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叙事详略得当范文标题:我与小狗的温馨邂逅在我童年的美好记忆中,有一段与一只小狗相遇的故事。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夏天,我和我妈妈一起去郊外的乡村游玩,而那里正是小动物们欢乐的天堂。
当我沿着一条林间小径走下去时,突然听到一阵欢快的狗叫声,我好奇地循声望去,发现一只毛色漂亮的小狗正冲着我汪汪叫个不停。
小狗的身上那斑斓的花纹,像花瓣一般,格外吸引人。
我忍不住走近小狗,渐渐地我发现,这只小狗似乎有点不同寻常,它的眼睛中透露出一种深邃而灵动的光芒,仿佛与它传达了其中一种信息。
温顺的小狗转身向我走来,毛茸茸的身体贴在我的脚边,整个狗狗散发着一股清新的味道,让我不禁感到一阵宽慰。
看着它无邪地闪动的眼神,我仿佛能感受到它内心深处的温情和孤独。
我顺着小狗引领的眼神望去,发现它正引导我去一个遥远的地方。
于是,我便放下手中的一切,跟着小狗向着未知的旅程出发。
走过茂密的森林,跨过清澈的小溪,我们来到了一片草地。
小狗领我坐在草地上,我瞥见它双眸里流转着一种如水的青涩。
坐在草地上,我沉浸在这个宁静而祥和的场景中。
小狗静静地躺在我旁边,仿佛它也在享受着这片美丽的自然。
我望着蓝天白云,感受着草地间的微风,仿佛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
在我沉思时,小狗突然伸出它的胳膊,轻轻地舔了舔我的脚,我听着它的呼气声微笑着。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亲近和牵挂,仿佛我们素未谋面却又相似的灵魂在这一瞬间相遇了。
我们静静地坐在那片草地上,一时间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我们分享了关于生活的故事,我们分享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那个下午,我们仿佛是最好的朋友,彼此倾听着,相互理解着。
时间过得飞快,天空慢慢地昏暗了下来。
小狗用它那深情而又无声的双眸望着我,仿佛在向我告别。
它在我脸上轻轻地舔了一下,然后转身向着远方消失在我眼前。
留下的是宁静与感动,那一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小狗带给了我一份真挚而独特的友谊。
这段温馨而邂逅的故事,已经成为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多年后,每当我思念过去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想起那只漂亮的小狗,想起当时我们在草地上静静相处的场景,想起它脸上那种既渴望又告别的眼神。
记叙文写作·详略得当大家知道,一篇文章,内容很多,详写和略写的内容,一定要安排得当,这就叫“详略得当”。
只有详略得当,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如果整篇文章,平均使用笔墨,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需要详写的内容淹没在一般内容之中,文章就没有了主次,中心思想也就被淡化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呢?1、明确中心。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根据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是主要内容,要详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是次要内容,可以略写。
2、突出过程。
就是说,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要略写,发展过程要详写。
因为,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往往只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等,它们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只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而事情的发展过程,即整个事件,才是文章的主体,只有它,才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要详写。
3、点面结合。
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面”上的内容只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作用。
“点”上的内容才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部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
略写虽只是寥寥数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从而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4、不同的题材,写作的详略也不相同。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详写人略叙事。
写人,就是写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
而要表现人的这些特征,就要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进行详写;对那些涉及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则应概括叙述。
因为所写的事件只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过程。
②以事件为主的记叙记叙文,详记事略描人。
这类文章,叙事是重点,人物及景物的描写只是围绕且服务于事件。
文章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用着力刻画人物。
也无中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表现主人公的思想。
记叙文——详略得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
中心意思一确定,要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
2. 确立中心,选择材料
3.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梳理。
一、出示目标
1.学会写作文之前先确立明确的目标。
2.学会根据中心选择材料,记叙做到详略得当。
二、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阅读课本84页至85页,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及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
这就需要注意详略。
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啰啰嗦嗦,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
详写是指对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充分。
略写是指对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简略叙述。
三.教师指导:如何确定详写或略写
详略安排的关键:
是根据中心确定材料的主次。
就是说,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就是重点,要详写;反之就略写。
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
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
简括地说: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
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
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
这些都应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表现。
【跟踪练习】
回忆《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这几篇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都是什么事情?为什么详写?
四.详略怎么表现?
对详写的内容要着力表现。
如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还要加入细节描写。
略写,只作概括性的描述,交代清楚即可。
略写的内容也与中心有关,如果无关,那就不要写。
五.学生自主分析例文,讨论例文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妥?
游科普乐园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昨天答应带我去科普中心玩,我今天早上很早就起床了,结果爸爸却不在家。
我到妈妈的店里去找妈妈,妈妈说爸爸去进货了,我一听就急了,那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妈妈让我去吃点东西,我心里惦记着爸爸,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差点要哭起来了。
看着太阳渐渐升高,我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
快到十点钟的时候,爸爸终于回来了。
我和爸爸坐车去了科普中心,才到大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的喧闹声,我们买了门票进去,看见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在游玩。
我先去玩了“激流勇进”,水花溅了我一身,然后我又去玩了“碰碰车”,我和爸爸互相撞,玩得可开心了。
后来,我还去玩了“过山车”,可刺激了。
中午十二点钟,我和爸爸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六.详略三病
(1)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笔墨,没有详写、略写、不写的区别)
(2)主次颠倒(略写的写详了,详写的写略了)
(3)毫无节制(详写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啰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