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详略得当
- 格式:ppt
- 大小:315.00 KB
- 文档页数:13
故事详略得当一、知识结构一、为什么要详略得当?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
这就需要注意详略。
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啰啰嗦嗦,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
二、详略三病(1)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笔墨,没有详写、略写、不写的区别)(2)主次颠倒(略写的写详了,详写的写略了)(3)毫无节制(详写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啰嗦了)详写是指对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充分。
三、什么是叙事中的详写和略写略写是指虽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简略叙述。
四、怎样安排详略详略安排的关键:是根据中心确定材料的主次。
就是说,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就是重点,要详写;反之就略写。
五、经典回顾之一:《阿长与山海经》1、阿长称呼的来历;2、元旦吃福橘说恭喜;3、教我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4、“切切察察”的毛病5、“谋杀”我的隐鼠6、摆成“大”字的睡相7、“长毛”的往事8、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所以详写。
其它事情是对主要内容的铺垫、映衬和补充,所以略写。
依据下列中心,判断上述事情哪件该详哪件该略?(1)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2)批评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愚昧无知和封建迷信;(3)表现农村妇女生活虽苦,但仍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4)表现农村劳动妇女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
鲁迅是如何详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的?你从中获得什么写作启示?写起因:一个远房叔祖引起了我对《山海经》的强烈渴慕;写经过:当没有人理会一个孩子的渴慕时,阿长主动过问《山海经》;写高潮:当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把《山海经》给我买回来时,我霹雳般的全体震悚起来;写结局:我得到了我最心爱的宝书,也重新认识了我的长妈妈。
经典回顾之二:《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得当、主次适宜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18年第12期【训练题目】父母唠叨,老师教诲,长辈关爱,同学相伴,朋友影随,点点滴滴都渗透着生活的温暖。
而我们往往对当下的温暖视而不见或不能喻之于怀。
往往在时光飞逝之后,人们方能懂得其弥足珍贵的内涵。
请以“懂”为话题,写一篇情感真挚的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技法指导】写作虽贵“真”,但并不等于只能对生活进行重现,因为写作毕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匠心对生活进行选择剪切,对素材进行组织衔接。
而这选择剪切、组织衔接就是对文章节奏疏密、篇幅详略、内容主次进行权衡和把握的过程。
但是在写作中,有些同学处处平均用力,无所倚重,结果硬是把八百字的文章写成了流水账。
读来平淡无奇,让人不知所云。
即使生活的每个细节都美好得让我们忍不住倾心记录,但落笔时还是要懂得割舍,懂得在细节中分出主次,在笔法上分清详略。
详,细密完备。
在记叙文中则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细致描写,对景物或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等进行精心描摹,对事情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状态进行完备记叙。
可以进行全方位细笔工描,也可择其一点进行特写。
略,简洁明了。
文章中有些内容,虽不是主要内容,但通过简洁的文字对文章内容进行必要的交代说明,会让记叙的内容更加完整明了。
详与略犹如情深意笃的姊妹,详虽泼墨如云却得益于略的谦和恭让,略虽惜墨如金却离不开详的洒脱有节,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擎起文章中心。
那么文章的详略主次到底该怎样确定呢?一、以文章主题为导向我们的创作目的不同,详略主次就会有很大差异。
例如《游褒禅山记》的第一、二段,以王安石的文笔,可以尽情描摹褒禅山之秀奇,但为什么作者略此而主要写考证而发现山名沿革之谬、游历而生半途而废之悔?联系主题,我们不难明白:作者对山间美景惜墨如金正缘于他创作的意图,即由谬而思深思慎取,由悔而思尽志穷力。
写作叙事要详略得当1.学会谋篇布局、安排材料。
2.学会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确定文章的详写、略写。
●重点:学会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确定文章的详写、略写。
1.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2.记叙文主要包括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3.联系本单元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阿长与<山海经>》一课记叙了哪些事情?其中哪些是详写?文章记叙的事件有阿长名字的由来,阿长睡觉摆“大”字,规矩多,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喜欢讲道理,喜欢切切察察。
其中突出讲述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2)《老王》一课详写了什么事情?重点详写了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撑着身体带着香油和鸡蛋来“我”家致谢。
因为这一片段最能体现老王的心地善良。
4.指导阅读。
安排详写和略写的方法(1)一般说来,事件的发生阶段和结果大多要略写,而事件的发展过程则要详写。
事件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件的结局或点明事件的中心。
它们在整个事件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事件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件、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最能具体地体现中心思想,所以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面”上的内容往往起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烘托等作用。
“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
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3)“事”与“理”的繁简。
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文章要详“事”略“理”,同学们在写作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写记叙类文章,“事”没写多少,却用大段大段的议论、抒情来弥补叙述的不足。
《叙事要详略得当》教学设计执教者:金石滩实验学校白杨2016年4月19日叙事要详略得当【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能够完整的叙述一件事或多件事。
但是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经常出现“流水账”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欠缺对事件主体部分的详细表达。
因此,我打算用一件事的叙述如何做到详略得当以及如何详写突出事件主要部分的训练,来提升学生习作的感染力。
【教学设想】“叙事要详略得当”是八年级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现将此内容用于初一教学,我打算从学生在处理详略关系时出现的困难着手,切实训练一个角度,在学生明确详略概念的前提下,重点训练学生运用某些写作技巧进行详写。
【教学目标】1、了解详略的特点,明确如何确定详略。
2、恰当地运用写作技巧来详细叙事。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基础上,学会恰当地运用写作技巧突出事件主体部分。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个话题:叙事要详略得当。
二、阅读文章、小组交流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一篇文章,说说作者围绕中心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叙事的过程中,哪些环节写的详细,哪些环节写的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送你一轮明月是的,我们又输了。
偌大的露天篮球场上仍弥漫着一股塑胶漆味,巨型探照灯强烈的光刺得我睁不开双眼。
坐在寂静的考场,往事历历在目……我躺在球场上。
身旁夹杂着哀怨与欢呼的混音离我时近时远,我悲愤到想永远躺在这里,我绝望到海枯石烂……五分钟前,这里人声鼎沸,所有人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向球场,我们在和对方的殊死搏斗中只落后一分了,希望全在这最后时刻!结局掌握在我手里!然而,时间只允许我瞬间出手,当所有观众都屏住呼吸期待着奇迹发生时,我终于在最后两秒投失了那颗三分球!是的,理想似乎很难跨过现实的门槛。
此时,静谧的环境与充足清新的氧气足够我安静地好好冥想,我们曾在球场上输过无数次,每次被击倒又顽强地站起来。
可这次我们又被打趴下,而且趴下得这么心不甘、情不愿!什么时候才能让这样的挣扎显现意义?突然,身旁发出一阵咳嗽,是父亲。
记叙文文章选材的特点
一、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1、使人物事迹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增加文章的容量。
2、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二、以小见大。
1、突出文章中心,升华主旨。
2、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意味深长。
三、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1、从传主丰富的经历中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生经历和人格特点。
2、选取传主的真实生活经历,真实再现传主的人生经历和人格特点。
3、详略得当,既能还原人物的真实生活,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四、引用神话传说或诗句。
1、丰富文章的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内涵。
2、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感,增添了文采。
3、营造了古朴、悠远、深邃的意境。
详略得当作文500字【篇一:初中作文训练详略得当】训练目标:1、认识文章详略得当的好处。
2、掌握使文章详略得当的方法。
3、会把这些方法有意识地运用到写作中。
导入:同学们,苏轼有一首诗写得好:“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么,我们的文章能不能做到浓淡相宜,疏密有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记叙文写作要详略得当。
(一)知识链接例文鉴赏:我们来读一读鲁迅先生《社戏》里的文段,感受详略的魅力。
①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
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②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比较两段文字,在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探究:第一段是略写,第二段是略写。
因为“社戏”是文章的中心内容,而钓鱼钓虾则是为了衬托社戏,所以略写。
??.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为了庆祝春节,大家分为幼儿组、青年组、成人组、老年组,举办家庭春节晚会,老师要求以此为素材写篇记叙文,请结合老师提供的提纲说说你会怎样安排这次晚会的详略呢?提纲:《“家庭春晚”》的提纲:(一)“家庭春晚”表演的原因。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文讲评教学设计[目标要求]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
中心意思一确定,要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
[写作指导]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晴朗的天空像一匹优美光滑的兰色绸缎,一轮玉盘似的满月,把它那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
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
每一片绿叶都似乎静静地浸在牛乳中墙角的花披着如水的轻纱,似红霞摇曳着修长的花枝,散发着醉人的浓香。
清风阵阵,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
每当这时,树叶就发出“沙沙沙”的声响,像在窃窃私语,又像在编织着夏夜的梦。
草丛里各种不知名的虫儿“蛐蛐”、“唧唧”、“铃铃”地唱着歌儿,此起彼伏,组成一支和谐的乐曲。
我想:这是它们在开音乐会吧?我被这美妙的夜景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古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时,隔壁的芸芸带着弟弟小凌子也来了。
看到我这摇头晃脑的样子,忍不住笑开了。
芸芸笑着问:“书呆子,在用什么功啊?”调皮的小凌子做个鬼脸接上话头:“在念和尚经吧?”待我要打他,他早已“逃之夭夭”了。
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布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决定整篇文章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一个合理的布局策略可以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更深入地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的布局,既不使文章冗长杂乱,又不使信息匮乏呢?引言引言部分通常是记叙文的开端,它可以用来引入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引言中,作者可以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或事件,让读者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事件的呈现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需要注意把握故事的起承转合,适时揭示关键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虽然详略得当的原则要求在叙述事件时避免冗长,但也要保证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通过适当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高潮的呈现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作者可以适当加大笔墨的力度,提升故事的紧张感和情绪冲击力。
高潮部分往往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对话,突显故事的主题和冲突,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结局结局是整个记叙文的收尾部分,它给读者留下的最后印象,也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时刻。
在结局部分,作者可以对故事进行总结,强调主题,也可以展望未来,为故事留下一些悬念和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总结记叙文的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需要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和节制,避免冗长而不必要的描写,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张力。
通过引言、事件的呈现、高潮部分和结局的设计,使记叙文既不显得空洞乏味,又不让读者感到信息过于碎片化和重叠。
只有在精心设计的布局策略下,记叙文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引起共鸣,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以上是关于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的一些探讨,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愿您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创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记叙文作品。
作文一: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详略得当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
2、使学生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文章。
★小引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由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雕像。
雕像身披宽袖长袍,头部微仰,双唇轻闭,额纹紧蹙,目光深邃,仿佛正在构思一部新作,酝酿一个细节,捕捉一个确切的词语。
可是,如果看得再仔细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断了双手的巴尔扎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手是被罗丹用斧头砍去的。
据说,法国艺术家罗丹,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在一个深夜终于完成了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他非常兴奋,连夜叫醒了他的一名学生来欣赏他的作品。
这位学生看到巴尔扎克的雕像惊喜地叫了起来:“多美的雕像啊!”他把雕像反复地看个够,后来目光死死地盯在雕像的手上。
巴尔克扎那双手叠合在胸前,十分逼真。
这位学生不禁连声赞叹:“太棒了,老师,我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完美的手啊!”学生的话让罗丹兴奋的心情一下子消失了,他心中生疑,又找来几位学生来欣赏自己的作品。
学生看后,又异口同声地称赞雕像的双手太棒了、太完美了。
“手,手,手……”罗丹一边吼叫,一边走到他的工作间,拎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噼里啪啦地砍去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
现在,那双手是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是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本来意义。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详写、略写要得当,切不可“喧宾夺主”。
★要素解说详略得当是写作中处理详略关系的一种方法。
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首先,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一确定,还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地去记叙。
详略得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材料的取舍、多少而出现的详略,一是语言上和组织安排上的详略。
所谓“详”即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即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记叙文阅读理解--详略得当知识导学】详写,又称“详笔”,是指用较多的笔墨和篇幅对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详写细写。
略写,又称“略笔”,是指用少量的字数对与主题不太密切的次要材料粗写略写。
所以,要判断文章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
具体来说,判断文章的详略有以下几种方法:1.从事件过程的角度判断。
叙述一件事,一般事件的开端和结局略写,发展和详写。
2.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判断。
采用倒叙的文章,开头的倒叙部分略写,后面的顺叙部分详写;采用插叙的文章,插入的内容略写,中心事件详写。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判断。
记叙文中的叙述、描写部分详写,议论、抒情部分略写。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描写景物的部分详写,抒情部分略写。
说明文和议论文以说明和议论为主,文中的叙述和描写略写。
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判断。
正面描写是详写,侧面描写和环境烘托是略写。
细节描写是详写,概括叙述是略写。
5,从结构方式的角度判断。
总写部分简略,分写部分详细。
概括叙述简略,典型事例详细。
6.从篇幅的角度判断。
篇幅长的部分是详写,篇幅短的部分是略写。
第八个女儿XXX快,前面又发现了一名幸存者!”刚把水杯递到干裂的嘴边,忽然有人大叫了一声。
生命就是命令,她立即放下水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队友们一块迅速地赶了过去。
是个小女孩,大概四五岁。
”冲在前面的队友匍匐在地,边用手电筒往里面照边说,“她还活着。
但左腿被倒塌的石块压住了,动弹不得。
”外边的人都竖起了耳朵,里面隐隐传来小女孩悲伤的抽泣声。
队长仔细地窥察起四周的形势来。
最后,无法地摇颔首:“四周阻挡的水泥横梁和石块太厚重,人力根本搬不动,必须等待重型救灾呆板军队来增援。
”可救灾机械装备要到明天才能运到,”一个队友说,“我们刚刚接到通知,下午的余震中道路又发生了局部塌方,现在正在抢修中,机械装备最早也要等到明天早晨。
”但我担心孩子支撑不了那么久啊!”匍匐在地的队友说。
她那么小,又被困了那么久,不吃不喝的,情况非常危险。
记叙文之表现手法、详略得当精华版考向1 表现手法【方法指导】此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时,选项中一般会涉及写作手法及其作用,需要联系全文或某段的具体内容,结合写作手法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
以简答题考查时,要先做好审题,有时题干中会提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好处是什么(或者: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表达效果等,实质上都是分析表现手法。
题型1 判断表现手法并分析作用(1)看上下文的联系,从中分析文章所用的表现手法。
(2)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分析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①从文章的主题及其写作目的进行分析。
②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
作者一般巧妙设置开头和结尾,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
③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
可以从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等角度入手。
(3)根据分析总结作用。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总结出其作用即可。
题型2 给出表现手法,从文章中找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1)了解常见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常见表现手法的特点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相关知识详见P44“文体知识梳理”中的“5.(3)常见表现手法”】【课文链接】1.(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
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2.(统编七下《驿路梨花》“思考探究”)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行走在深山里的“我”和老余,在淡淡月光下,穿过梨树林,发现了竹篾泥墙的小茅屋,房门反扣,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
记叙文详略安排五法作者:马青青孟祥森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06年第08期要做到记叙文写作中的“详略得当”,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记叙的“详”和“略”。
“详”,即详叙,又叫细叙或具体叙述,就是对所写内容进行比较具体的述说。
叙述中既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交代,又有事件发展过程的详细叙写,景的细致描绘,物的形象描述。
它可使叙述内容脉络清晰,过程具体,形象可感。
“略”,即略叙,又叫概括叙述,就是对所写的内容只作简略的述说、交代。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的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
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次要材料,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这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
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少的“绿叶”。
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衬”,用这句话来说明“详写”和“略写”的关系也是很恰当的。
总之,详写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练,画龙点睛。
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能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也是有“法”可循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人详事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写人,要写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品质等方面的材料,如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是重点材料,应当详写;涉及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事件,适合概括叙述,因为所写的事件是用来表现人物品格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应当略写。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对车站送别的场面进行了细致的叙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