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19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生物体中细胞分裂的两个基本过程。
它们在某些方面相似,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相似点:
1. 都是细胞的分裂过程,旨在产生新的细胞。
2. 都包括一系列的细胞周期阶段,如G1期(生长期)、S期(复制DNA期)、G2期(前期)和M期(分裂期)。
3. 都需要细胞的准备工作,如DNA复制。
异点:
1. 有丝分裂发生在体细胞中,而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细胞(配子)中。
2. 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完全一样的细胞,每个细胞都与原细胞有
相同数量和种类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细胞,每个细胞只有
原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目。
3. 有丝分裂只进行一次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
4. 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过程,减数分裂是产生配子以
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
5. 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对应的染色体在形状、长度和位置等方
面基本相同,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对应的染色体在形状、长度和位
置等方面有所不同。
总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
在目的、细胞类型、细胞次数和染色体排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及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历年来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在选择、填空、尤其是简答题中均出现过。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容易混淆,难以理解。
为了易于掌握,现归纳如下:一、各个时期的特点比较:1、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和DNA的复制以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两出现两消失”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中期:“排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分家”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由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
末期:“两消两重现”(“反前”)染色体形成染色质。
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核仁,形成新的细胞核。
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成为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2、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
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
(减一末期与减二前期间有间期但很短可以忽略)间期: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和DNA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 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或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着两两配对。
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二、同源染色体的识别依据:同源染色体的定义,即:①大小(长度)…………………………相同②形状(着丝点的位置)………………相同③来源(颜色)…………………………不同例:下列几组染色体中,属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是:分析:A选项两条染色体长度(即大小)不同;B选项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即形状)不同;C选项两条染色体的颜色(即来源)相同,都不符合定义,而D和E选项符合上述三点依据,故该题选项为D和E(D和E的主要区别是D无姐妹染色单体,E有姐妹染色单体)※需要指出的是:在有的题中,图像中的染色体没有给出来源上的区别(即都是同一种颜色),那么我们就只能通过大小和形状来判断,颜色不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细胞分裂过程。
细胞分裂是细胞的一种基本生命活动,通过分裂可以实现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以染色体有序分布的方式进行分裂;而减数分裂是指特定的生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通过减少染色体数量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细胞分裂过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有丝分裂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重要过程之一。
它包括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间期。
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开始准备分裂,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复制,形成带有两条染色体的复制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进行染色体的有序分布,这个过程是由纺锤体参与完成的;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而间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和染色体合成阶段。
减数分裂是特定的细胞分裂过程,在生殖细胞发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分裂过程,通过减少染色体数量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
它有两个阶段:减数分裂一和减数分裂二。
在减数分裂一中,染色体减半,每对同源染色体发生基因重组和交换,形成新的染色体组合;在减数分裂二中,基因组的排序再次调整,并最终形成四个不同的细胞。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许多重要的区别。
首先,有丝分裂是一种全身性过程,在多细胞生物体中普遍发生,而减数分裂只在生殖细胞中发生。
其次,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而减数分裂产生四个不同的细胞。
最重要的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不变,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量减半。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基因的多样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丝分裂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细胞数量的平衡,从而保证了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减数分裂则通过基因重组和交换,在生殖细胞中产生了巨大的基因多样性,为物种的进化和适应环境提供了基础。
在生物学研究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细胞的分裂机制、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的重组和变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又称为正常分裂,是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复制和分离的过程。
有丝分裂包括了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1.前期:前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染色体在该阶段开始复制,变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细胞质内的中心粒开始分裂,形成纺锤体。
核膜开始消除,染色体逐渐凝缩。
2.中期:中期是有丝分裂的主要过程。
染色体在纺锤体的作用下排列成一个等高染色体单体的均等分离。
分离的过程通过纺锤体的束缚和染色体上的蛋白质骨架的作用来实现。
3.后期:后期是指染色体达到分离状态并初步形成两个核的过程。
染色体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分离并向两个细胞极端远离。
4.末期:末期是指染色体进一步移动到细胞两极,形成两个完整的细胞核,因此也称为有丝分裂终期。
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是从有双倍体染色体数量的母细胞分裂成单倍体染色体数量的细胞的过程。
减数分裂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阶段。
1.减一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一分裂是指染色体的复制和中期分裂之后,染色体先由复制后的两姐妹染色体结合后变为一对,然后再由迎亲纺锤体将染色体两姐妹染色体拆开向细胞两端迁移,形成两个两倍体的亚细胞。
此过程与有丝分裂区别较大。
2.减二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二分裂是指减一分裂之后,染色体不经复制直接进行分离。
减二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数量减半,形成单倍体的亚细胞。
在减二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复制,直接由中心处断开,使得染色体的姐妹单体分离开,而不是像有丝分裂过程中那样以复制后的染色体为单位进行的。
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1.出现时期:有丝分裂主要出现在体细胞中,减数分裂主要出现在生殖细胞中。
2.总分裂数:有丝分裂只发生一次,形成两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减数分裂发生两次,形成四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3.染色体的形状: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呈现线状,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呈现X状。
4.染色体的数量:有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减数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的一半。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有丝分裂(英语:mitosis)是真核细胞将其细胞核中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核之中的过程。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
M期一般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10%。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有关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注: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
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
(减一末期与减二前期间有间期但很短可以忽略)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二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概念: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
细胞是由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组成,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其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期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异同仍然是4条,DNA却变成了8个)2、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特点:核膜核仁消失,出现了纺锤体和染色体(膜仁消失显两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特点: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出现四分体,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特点:非同源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内。
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其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3、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特点: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形数清晰赤道齐)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特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其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4、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特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点裂数增均两极)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特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其次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4、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有丝分裂末期特点:染色体、纺锤体消失,出现核膜、核仁。
(两消两现重开始)体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或极体)5、上述1—4过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 、染色单体数目变化为依据,某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2N ,DNA=2N 则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一、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解判断方法:1.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主要找到形状大小一般相同,颜色不同的)2.有同源染色体的,看同源染色体是否发生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等)如果有行为变化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则为有丝分裂谈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高中生物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一、真核细胞分裂类型有丝分裂(体细胞)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二、概念有丝分裂: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针对体细胞)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
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染色体=DNA+蛋白质)染色体数目=着丝点的数目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X,Y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父方和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前)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后)=2条染色体=4条染色体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1个四分体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图为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在四分体时期)三、各分裂期特点及分裂图象比较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减Ⅰ(有同源染色体)减Ⅱ(没有同源染色体)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每对染色体散乱在纺锤体中央,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交叉互换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形态数目清晰同源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染色体整齐排成两排),与减Ⅰ前期一起叫‘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形态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为0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向两极的染色体上都有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为0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膜仁重现失两体,细胞质均等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四、数量变化及其曲线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为依据,某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2N,DNA=2N则有丝分裂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4N 4N--2N DNA分子2N--4N 4N 4N 4N 4N--2N染色单体0--4N 4N 4N 0 0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卵)原细胞初级精母(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卵母)细胞)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2N 2N N N 2N 2N--N DNA 2N--4N 4N 4N 4N 4N--2N 2N 2N 2N 2N--N 染色单体0--4N 4N 4N 4N 4N--2N 2N 2N 0 0减数分裂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解判断方法:1. 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主要找到形状大小一般相同,颜色不同的)2. 有同源染色体的,看同源染色体是否发生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等)如果有行为变化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则为有丝分裂3、从图解式角度认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根据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进行“三看”图形注:若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开,则只看细胞的一极。
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识别的误区1、染色体数目的确定染色体形态可分为单线型和双线型(如下图),当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就有单线型变为双线型,无论哪一种形态,染色体的数目都等于着丝点的个数。
只要数清着丝点的个数,染色体的个数就知道了。
2、同源染色体的确定很多同学对于图像的判断错误就是由于不知道怎样去判断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判断依据下面几点:①形态相同,即染色体上的着丝点的位置相同。
②大小相同,即两条染色体的长度相同。
③来源不同,即一条来源于父方,一条来源于母方(通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④能够配对,即在细胞内成对存在。
对常染色体而言,只有当这四点同时满足时细胞中才含有同源染色体。
但应注意:姐妹染色单体经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而是相同染色体。
二、联系图像应明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各时期的特点如下表三、细化图像判断方法四、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相关的题型1、一般图像识别问题----利用上面的识别方法即可例1、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图,据图回答问题: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2、柱形图例3、下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3、曲线图(1)细胞核内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例4、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___过程。
生物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一、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而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为了研究方便,人为的把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下面以植物细胞为例简单介绍各个时期细胞所发生的变化及特点。
间期:主要特征是完成DNA的合成、复制,以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的细胞提供物质准备。
同时,细胞也有适度的生长。
分裂期(M期):前期:染色质浓缩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有特定结构的、并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呈无序、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构成,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相连。
特点:两消失一已形成,即核仁逐渐减体(分散在细胞质中)、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方垂体。
中期:纺锤丝的牵引下,各染色体都排列到方垂体的中央,它们的着丝粒都位于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即赤道板。
此时,染色体有序排列在赤道板上,其形态稳定、数目比较清晰、在显微镜下易观察。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两极。
即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子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此时,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两极各有一套形态、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末期:染色体伸展延长,最后成为染色质。
特点:两形成一消失,即核膜重新形成,核仁也开始出现、细胞核恢复了间期的形态;纺锤丝逐渐消失。
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此时,一个植物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二、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的不同点动物细胞具有一对由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
在间期时,中心粒倍增,成为两组。
进入分裂期,两组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
同时,在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溢成两部分,每部分还有一个细胞核。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考点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1.二倍体生物细胞三个时期分裂方式的判断(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论: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论: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论: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曲线的判断(1)模型(2)判断[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时,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2)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3)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4)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5)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2.下图1表示某动物精巢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的比例,图2表示同一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b、c柱分别表示什么?判断依据分别是什么?(2)图2中,A→F分别表示什么分裂什么时期?题组一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1.假定某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⑤内有4个四分体,②内有2个四分体B.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C.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D.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2.如图为某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2)与图(3)表示的是同一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B.图(1)发生在图(3)所示过程之后C.图(5)所表示的时期可以是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间期D.在动物的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的细胞分裂过程3.下列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细胞不可能为效应B细胞或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①②③C.③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能为极体D.②细胞中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题组二特殊细胞的分裂4.蜜蜂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雌蜂(2n=32),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如图为蜜蜂体内的某一细胞图(n=16,只画出部分染色体,英文字母表示基因)。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之间的区别(文字和表格版)通过细胞分裂的过程使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成为可能。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以两种方式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他们被称为核分裂。
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但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脂肪细胞•皮肤细胞•血细胞•体内未归类为性细胞的细胞。
有丝分裂的重要性体细胞中的有丝分裂过程至关重要,因为通过它,死细胞和受损细胞将被替换。
这是在需要性繁殖的生物中产生性细胞(配子)的过程。
男性和女性的性腺都产生配子/性细胞。
它们所包含的染色体仅是亲代细胞的一半。
来自父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来自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细胞周期将产生四个子代细胞,它们的遗传成分不同。
••他们俩都有一个称为中期的生长期。
•它们都涉及各个阶段,例如前期,后期,中期和末期。
•两个姐妹染色单体都沿着中期板排列。
•它们都涉及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子染色体的形成。
•它们最终都以细胞质分裂而导致单个细胞的产生。
•它们都以胞质分裂结束。
细胞分裂在有丝分裂中,细胞仅分裂一次。
细胞质在末期分裂。
另一方面,减数分裂经历两次分裂。
它发生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末期。
子细胞数有丝分裂中的细胞分裂导致产生两个子细胞。
每个细胞都是二倍体,这意味着它们包含确切的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中,所得产物为四个子细胞,每个细胞为二倍体。
每个都仅包含亲代细胞染色体的一半。
(6、7)基因组成在有丝分裂中,产生的子代细胞在遗传组成上是相同的,主要是因为没有交叉或重组发生。
在减数分裂中,最终产物具有不同的基因组合。
由于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成各种细胞,因此基因重组成为可能。
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之间转移。
四联组有丝分裂没有四分体形成。
另一方面,在减数分裂中发生四联体形成。
四联体在前期I中形成。
四联体具有四个染色单体。
中期染色体的排列在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在中期板形成一条线。
另一方面,在减数分裂中,四分体在中期板中形成一条线,通常发生在中期I中。
染色体分离在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后期。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关知识
一、真核细胞分裂类型
有丝分裂(体细胞)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二、概念
有丝分裂: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针对体细胞)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a
a b 分裂期b a 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染色体=DNA+蛋白质)染色体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X,Y 不同),一条来自父
方,一条来自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父方和母方)
图为对同源染色体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四分体
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图为一个四分体
交叉互换:
图为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三、分裂各时期特点
1、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数目未增加,DNA加倍,合成有关的蛋白质)
图为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仍然是4条,DNA却变成了8个)
2、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有丝分裂前期特点:核膜核仁消失,出现了纺锤体和染色体(膜仁消失显两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特点: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出现四分体,交叉互换。
前色内。
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其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3、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有丝分裂中期特点: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形数清晰赤道齐)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特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特点: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其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4、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后期特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点裂数增均两极)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特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其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有丝分裂末期特点:染色体、纺锤体消失,出现核膜、核仁。
(两消两现重开始)
体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或极体)
5、上述1—4过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
目变化为依据,某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2N,DNA=2N则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间前中后末前中后末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四、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解判断方法:
1.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
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主要找到形状大小一般相同,颜色不同的)
2.有同源染色体的,看同源染色体是否发生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等)
如果有行为变化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则为有丝分裂
谈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高中生物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下面从四个方面归纳二者的区别。
1、从适用范围来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适用于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减数分裂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2、从表格式、坐标式的角度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表格式。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用表格表示(见表1、表2)
表1: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
染色体2N 2N 2N 4N 2N
表2: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
卵/精原细胞初级卵/精母细胞次级卵/精母细胞卵细胞/精子/极体DNA 2N→4N 4N 2N 1N
染色体2N 2N N(减II后2N)1N
(2)坐标式。
有丝分裂和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也可用坐标曲线表示(图1、图2)
3、从图解式角度认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根据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进行“三看”图形(表3)
注:若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开,则只看细胞的一极。
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为奇数,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而且细胞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如果染色体数为
偶数,则进行第二看。
二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果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则进行第三看。
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上述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根据这些,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4、从细胞分裂结果来认识有丝
分裂与减数分裂
(1)看子细胞数目。
1)有丝分裂的结果产生2个子
细胞;
2)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细胞;
3)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2)看子细胞的形态变化
1)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相同;
2)精子形成过程需要经变形阶段;
3)卵细胞的形成不经变形阶段,但型体大。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解析
一、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
①减数分裂的简要过程
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比较
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比较
四、细胞分裂中几个概念的分析
1、基本概念理解
(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相互配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不同的一般指性染色体,如X、Y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减数分裂中精(卵)原细胞和初级精(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在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和极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在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始终存在。
(2)染色单体:在间期染色体复制以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质丝,连接在一个着丝点上,每条染色质丝成为一个染色单体。
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单体都是形成于间期,但有丝分裂消失于后期,减数分裂消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3)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
2、几种数量关系
(1)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的着丝点数目为依据,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个染色体。
(2)染色单体数:若有染色单体,则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为零
(3)DNA分子数:若有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4)三者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染色单体数=2倍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其他时期: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0;
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5)细胞数目关系
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细胞4个精子
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
五、减数分别与遗传定律之间的关系
减数分裂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三大遗传规律都是研究亲代的性状在子代中的表现问题。
无论哪个规律研究什么性状,亲代性状要在子代中表现出来,都必须经减数分裂、受情作用和个体发育三个阶段,但受精作用与个体发育不过是性状表现必不可少的阶段,它们并不影响子代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
因此,性状在子代中如何表现的问题要取决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而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有关的关键阶段在减数分裂中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时期。
这就是遗传规律的实质所在。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了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表现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等位基
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表现为自由组合,导致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表现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此一见,遗传定律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引起的。
六、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体产生配子的配子(精子或卵细胞)种类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精子或卵细胞)种类
七、减数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
细胞分裂各时期图像的主要特征
时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
期
细胞内有成对的同
源染色体,但无联
会、四分体出现
细胞内有成对的同源
染色体,但有联会、四
分体出现
细胞内无成对的同源染
色体,也无联会、四分
体出现
前
期
中
期
后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