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炉炼钢名词解释讲解

转炉炼钢名词解释讲解

转炉炼钢名词解释讲解
转炉炼钢名词解释讲解

转炉炼钢名词解释讲解

转炉炼钢名词解释

答1.同素异构转变

答案:固态金属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现象,具有同素异构现象的金属随温度的变化发生晶格形式的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2.韧性

答案:是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可以用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多少表示韧性。

3.双相钢

答案:是指低碳钢和低碳低合金钢经临界区处理或控制轧制而得到的主要由铁素体

4.固溶强化

答案:采用添加溶质元素使固溶体强度升高的强化机制,是通过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来提高强度的方法,其强化的金属学基础是由于运动的位错与异质原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5.塑性(重点)

答案: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的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6.什么叫钢的同素异构转变?

答案:钢是铁与碳的合金。铁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呈现不同的晶格形式,对碳有不同的溶解能力。因此,钢在固态随温度发生变化,其晶格形式发生转变,其物理性质也不同,称这种现象为钢的同素异构转变。

7.什么叫完全退火?什么叫再结晶退火?

答案: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再结晶退火是把冷却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而消除加工硬化的热处理工艺。

8.超声波探伤

答案: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性质检验低倍组织缺陷,用这种方法可直接检查钢材的内部缺陷,例如检验锅炉管,还可检查大锻件的内部质量。

9.塑性变形(重点)

答案: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物体不能够恢复其原始形状和尺寸,遗留下了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56.共析转变

10.韧性(重点)

答案:是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它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答案:一定成份的固溶体,在某一恒温下,同时析出两种固相的转变称为共

析转

11.再结晶

答案:冷加工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再结晶温度对纯金属而言一般认为T再≥0.4Tm)以后,在原来变形的金属中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等轴晶,这一过程叫金属的再结晶。

12.变形抗力

答案:指在所设定的变形条件下,变形物体或其单元体能够实现塑性变形的应力强度。

13.同素异构转变

答案:金属在固态下,在一定温度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过程。14.固溶强化

答案:采用添加溶质元素使固溶体强度升高的强化机制,是通过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来提高强度的方法,其强化的金属学基础是由于运动的位错与异质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15.枝晶偏析33.什么是过冷度?

答案:所谓过冷度就是加热至奥氏体区域的钢,在冷却过程中,由奥氏体转变为其它组织的实际温度与临界温度之差。

答案:在一个晶粒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晶内偏析。因为这种偏析是呈树枝状分布的,故又叫枝晶偏析。

16.加工硬化

答案:是指金属随着冷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大,强度和硬度逐渐升高,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的现象。

17.返干

答案:是指已经熔化或部分熔化的炉渣出现变粘甚至结成大块的现象。

18.化学亲和力

答案:指元素于元素之间结合能力的强弱。

19.相

答案:就是我们研究的体系中具有相同物理性质并且均一的那一部分。

20.冲击面积

答案:氧气流股与平静金属液面接触时的面积。

21.炉容比

答案:转炉有效容积与公称容量的比值。

22.均衡炉衬

答案:根据炉衬各部位的损失机理及侵蚀情况,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材质的耐火砖,砌筑不同厚度的炉衬。

23.喷孔夹角

答案:喷孔几何中心线与喷头轴线之间的夹角。

24.抗拉强度

答案: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力所对应的应力。

25.石灰活性

答案:是指石灰与熔渣的反应能力,它是衡量石灰在渣中溶解速度的指标。

26.碳氧浓度积(重点)

答案: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钢液中碳与氧的质量百分浓度之积是一个常数,而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7.比热容

答案:一定量物质升高1℃吸收的热量称热容。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称比热容。

28.固溶体

答案: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均匀地溶于另一中金属所形成的晶体相叫固溶体。

29.熔渣碱度(重点)

答案:炉渣中碱性氧化物浓度的总和与酸性氧化物浓度总和之比成为炉渣碱度。

30.静态模型

答案:就是根据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再参照经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修正系数,确定吹炼加料量和氧气消耗量,预测终点钢水温度及成分目标。

31.转炉的热效率(重点)

答案:转炉炼钢的热效率是有效热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其中有效热指钢水物理热及矿石分解热。

32.留渣操作

答案:留渣操作就是将上炉终渣的一部分留给下炉使用。终点熔渣的碱度高,温度高,并且有一定(Tfe)含量,留到下一炉,有利于初期渣尽早形成,并且能够提高前期去除P、S的效率,有利于保护炉衬,节约石灰用量。

33.终点控制

答案:主要是指终点温度和成分的控制。对转炉终点控制不仅要保证重点碳、温度的精确命中,确保P、S成分达到出钢要求,而且要求控制尽可能低的钢水氧含量。

34.拉瓦尔型喷头

答案:拉瓦型喷头是收缩-扩张型喷孔,出口氧压于进口氧压之比小于0.528,形成超音速射流。气体在喉口处速度等于音速,在出口处达到超音速。

35.转炉的经济炉龄

答案:根据转炉炉龄与成本、钢产量之间的关系,其材料的综合消耗量最少,成本最低,产量最多,确保钢质量条件下所确定的最佳炉龄,就是经济炉龄。

36.钢水炉外精炼

答案:就是将炼钢炉中初炼的钢水移到钢包或其他专用容器中进行精炼,也称为二次精炼。

37.冷却效应,并写出冷却效应换算值(重点)

答案:在一定条件下,加入1kg冷却剂所消耗的热量就是该冷却剂的冷却效应;如是规定废钢的冷却效应值为1.0,其它冷却剂冷却效应与废钢冷却效应的比值为冷却效应换算值。

38.定量装入制度,有何特点

答案:定量装入是在整个炉役期间,每炉的装入量保持不变;这种装入制度的优点是:发挥了设备的最大潜力,生产组织、操作稳定,有利于实现过程自动控制。但炉投前期熔池深、后期熔池变浅,只适合大、中型转炉。国内外大型转炉已广泛采用定量装入制度。

39.溅渣护炉(重点)

答案:利用MgO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炼钢终点渣,通过高压氮气的吹溅,使其在炉衬表面形成高熔点的熔渣层,并与炉衬很好的粘结附着,称为溅渣护炉。

40.复合吹炼强搅拌

答案:在顶、底复合吹氧工艺中,供气强度(标态)波动在0.20~2.0m3/(t.min);底部供气组件通常使用套管式喷嘴,中心管供氧,环管供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或油做冷却剂,此工艺属于复合吹炼强搅拌。

41.复合脱氧,有何优点(重点)

答案:复合脱氧指向钢水中同时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脱氧元素。其优点有:⑴可以提高脱氧元素的脱氧能力,因此复合脱氧比单一元素脱氧更彻底。⑵倘若脱氧元素的成分比例得当,有利于生成液态的脱氧产物,便于产物的分离与上浮,可降低钢中夹杂物含量,提高钢质量。⑶有利于提高易挥发元素在钢中的溶解度,减少元素的损失,提高脱氧元素的效率。

42.“后吹”,有何弊病(重点)

答案:一次拉碳未达到控制的目标值需要进行补吹,补吹也称为后吹。因此,后吹是对未命中目标进行处理的手段。后吹会给转炉冶炼造成如下严重危害。(1)钢水碳含量降低,钢中氧含量升高,从而钢中夹杂物增多,降低了钢水纯

净度,影响钢的质量。(2)渣中TFe增高、降低炉衬寿命。(3)增加了金属铁的氧化,降低钢水收得率,使钢铁料消耗增加。(4)延长了吹炼时间,降低转炉生产率。(5)增加了铁合金和增碳剂消耗量,氧气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

43.炉外精炼

答案:钢水炉外精炼就是将炼钢炉中初炼的钢水移到钢包或其它专用容器中进行精炼,也称为二次精炼。

44.转炉日历利用系数

答案:转炉在日历时间内每公称吨每日所生产的合格钢产量。

转炉日历利用系数(吨/公称吨·日)=合格钢产量(吨)/(转炉公称吨×日历日数)

45.铁水预处理

答案:铁水预处理是指铁水兑入炼钢炉之前,为脱硫或脱硅、脱磷而进行的处理过程。

46.熔渣碱度,如何表示(重点)

答案:炉渣中碱性氧化物浓度总和与酸性氧化物浓度总和之比称为炉渣碱度。通常用符号R表示。

47.什么叫不锈钢?(了解)

答案:不锈钢是在大气、水、酸、碱和盐溶液或其他腐蚀性介质中具有高度化学稳定性的合金钢的总称。

48.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49.摩擦力

答案:摩擦力是变形金属在变形过程中与工具接触表面的金属质点有相对运动或有产生运动的趋势时,其接触表面上产生的外力。

50.热处理

答案: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进行适当加热、保温和冷却,从而改变其组织、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根据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以及某些零部件的表面热处理等五大类。

51.热脆(重点)

答案:在固态下,硫在钢中的溶解度极小,以FeS的形态存在于钢种。FeS还与铁、FeO等生成低熔点的共晶体,在钢冷凝过程中沿晶界呈网状析出,其熔点远低于热轧或热锻时钢的加工温度。因此在热加工时沿晶界分布的Fe-FeS、FeS-FeO共晶体已熔化,破坏了各晶粒间的连接,导致钢的开裂。这种在热加工时发生晶界开裂的现象叫热脆。

52.化学平衡

答案: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反应可以向某一方向进行,也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在某一条件下,若正方向反应速度和逆方向反应速度相等,反应物与产物的浓度长时间保持不变,当物质系统达到了这一状态时,即称为化学平衡。

53.非金属夹杂物(重点)

答案:在冶炼和浇注过程中产生或混入钢中,经加工或热处理后仍不能消除而且与钢基体无任何联系而独立存在的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等非金属相,统称为非金属夹杂物,简称夹杂物。

54.中间包冶金(重点)

答案:中间包是钢包与结晶器之间过度性的、由耐火材料砌筑的容器,经过精炼的钢水流经中间包后会再度被污染。为了维护连铸坯质量,可将钢包的精炼措施移植到中间包中,继续净化钢水。中间包不仅仅是简单的过渡习惯容器,而成为一个连续冶金反应器,这就是中间包冶金。

55.转炉的经济炉龄

答案:根据转炉炉龄与成本、钢产量之间的关系,其材料综消耗量最少、成本最低、产量最高,确保钢质量条件下所确定的最佳炉龄就是经济炉龄。

56.溅渣护炉技术

答案:利用MgO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炼钢终点渣,通过高压氮气的吹溅,使其在炉衬表面形成一层高熔点的熔渣层,并于炉衬很好地粘结附着,称为溅渣护炉技术。

57.综合砌炉

答案:在吹炼过程中,由于转炉炉衬各部位的工作条件不同,内衬的蚀损状况和蚀损量也不一样。针对这一情况,视衬砖的损坏程度的差异,砌筑不同材质或同一材质不同级别的耐火砖,这就是所谓综合砌炉。

58.活性石灰(重点)

答案:通常把在1050~1150℃温度下,在回转窑或新型竖窑(套筒窑)内焙烧的石灰,即具有高反应能力的体积密度小、气孔率高、比表面积大、晶粒细小的优质石灰叫活性石灰,也称软烧石灰。

59.合成渣洗(了解)

答案:是在出钢前将合成渣加入钢包内,通过钢流对合成渣的冲击搅拌,降低钢中的硫、氧和非金属夹杂物含量,进一步提高钢水质量的方法。合成渣洗既可用于电炉炼钢,也可用于转炉炼钢。合成渣有固态渣和液态渣之分。

60.转炉计算机动态控制

答案:以物料平衡和热平衡为基础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在吹炼过程中借检测仪器测出参数并对终点进行预测和判断从而调整和控制吹炼参数使之达到规定

目标

61.元素的脱氧能力:

答案: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与溶于钢液中一定量脱氧元素相平衡的钢液氧含量。平衡氧含量越低,这种元素脱氧能力越强。

62.复合脱氧:

答案: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脱氧元素脱氧,其浓度比恰能生成低熔点液态复杂化合物,有利于上浮排出,从而使所用脱氧元素的脱氧能力大大增强的方法。

63.残余元素:

答案:钢的成分中有些元素不是有意加入的,而是随炼钢原料带入炉内,冶炼过程又不能去除而残存与钢中的元素。

64.微合金化钢:(2010年邯钢比武有此题)

答案:也叫高强度低合金钢,是指在低碳钢中加入微量的钛、铌、钛等碳氮物形成元素,与钢中的残余间隙原子碳和氮结合成碳化物和氮化物质点,起到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的作用。

65.炉外精炼:

答案:也叫二次炼钢,把炼钢炉炼出的成品钢或半成品钢,在炉外设备中进行脱硫、脱氧、脱碳、去气、去夹杂、调整化学成分和温度等处理,进一步提高钢的质量和品质的工艺方法。

66.近终形连铸:

答案:浇铸接近最终产品形状和尺寸的连铸方式。

67.经济炉龄:

答案:是指投入成本最低、产量效益最多的炉龄,即在一个炉役期内生产率最高、钢质量最好、维修成本最低时所冶炼钢水的炉数。

68.马赫数:

答案:是指氧流速度与临界条件下音速的比值,用于量度氧流速度超过音速的程度。

69.返干:

答案:是指已经熔化或部分熔化的炉渣出现变粘甚至结成大的现象,吹炼中期碳剧烈氧化,渣中氧化铁减少,析出高熔点的2CaO·SiO2、MgO等固态物质使炉渣变粘,严重时会产生金属喷溅。

70.磷的分配系数

答案:在炼钢条件下,脱磷效果可用熔渣与金属中磷的浓度的比值来表示,这个比值称为磷的分配系数。

71.炉渣氧化性

答案:指炉渣向金属熔池传氧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自炉渣向金属熔池供氧的数量。

72.奥氏体

答案:碳溶解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A表示。

73.转炉炼钢的动态控制

答案:转炉炼钢动态控制是在静态控制基础上,应用副枪等测试手段,将吹炼过程中金属成份、温度及熔渣状况等有关信息对吹炼参数及时修正,达到预定的吹炼目标。由于它比较真实的掌握了熔池情况,命中率比静态控制显著提高,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其中有吹炼条件控制法、轨道跟踪法、动态停吹法、称量控制法。

74.回磷现象

答案:磷从熔渣中又返回到钢中,也就是脱磷的逆反应,或者成品钢中磷含量高于终点磷含量,这一现象称之为回磷现象。

75.活度

答案:溶液中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参加实际化学反应时,浓度可能出现偏差,出现的偏差可能是正偏差,也可能是负偏差,使用浓度应乘上一个校正系数,这个系数叫活度系数,此乘积称为有效浓度,也叫活度。

76.可逆反应

答案:在同一条件下,既可向正反应方向(从左向右)进行,又可向逆反应方向(从右到左)进行的化学反应。

熔渣的黏度

答案:是指熔融炉渣内部各液体层相对运动所产生内摩擦力大小的体现。用η表示,单位是Pa·s。

77.分配定律

答案: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同一溶质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溶剂中,当溶解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种溶液中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关系叫分配定律。

78.表面活性物质

答案:溶液中有些溶质能降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所以它们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这些物质叫表面活性物质。

79.铁水预处理

答案:铁水预处理是指在铁水兑入炼钢炉之前,为脱磷、脱硫或脱硅而进行的处理过程。

80.在吹炼过程

答案:在吹炼过程中,由于各部位的工作条件不同,内衬的蚀损状况和蚀损量也不一样。针对这一状况,视衬砖的损坏程度的差异,砌筑不同材质或同一材质不同级别的耐火砖,这就是综合砌炉。

81.炉外精炼:

答案:就是把炼钢的精炼任务,如脱硫、脱氧、去除有害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调整成分温度等从转炉炉内移到炉外进行的方法。

82.供氧强度

答案: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料由喷枪供给的氧气量,单位是米3/吨·分。

83.转炉静态控制

答案:是以物料平衡和热平衡为基础建立设定的数学模型,即按照已知的原料条件和吹炼终点钢水温度及碳含量计算铁水、废钢、各种造渣材料及冷却剂的加入量、吹氧量和吹氧时间,并按照计算结果由计算机控制整个吹炼过程至终点,在吹炼过程中不按任何新信息量进行修正的一种控制方法。

84.固溶体

答案: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均匀的溶入到另一种金属中所形成的晶体相叫固溶体。

85.熔渣氧化性

答案:熔渣的氧化性是指熔渣向金属熔池传氧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自熔渣向金属熔池供氧的数量。

86.溅渣护炉

答案:利用MgO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炼钢终点渣,通过高压氮气的吹溅,使其在炉衬表面形成一层高熔点的熔渣层,并与炉衬很好的粘结附着,称为溅渣护炉技术。

87.活性石灰

答案:通常把在1050—1150℃温度下,在回转窑或新型竖窑(套筒窑)内焙烧的石灰,即具有高反应能力的体积密度小、气孔率高、比表面积大、晶粒细小的优质石灰叫活性石灰。

88.洁净钢(邯钢比武有此题)

答案:所谓洁净钢或纯净钢,第一是钢中杂质元素[S]、[P]、[H]、[N]、[O]含量低;第二是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少,尺寸小,形态要控制(根据用途控制夹杂物球状化)。

89.硬吹

答案:硬吹就是指对熔池的冲击深度较深,冲击面积较小,搅拌作用及对金属液的击碎较强。

90.炉渣“返干”(重点)

答案:在氧气顶吹转炉吹炼中期,冶炼温度已足够高,碳氧反应激烈,此时枪位比较低,已形成的炉渣的流动性往往会突然减低,甚至会造成结块,这就叫炉渣“返干”。

91.活性石灰

答案:活性石灰也叫轻烧石灰,其含SiO2及硫量较低、粒度较小、反应能力强、冶炼时容易熔解的石灰。

92.拉碳

答案:是指吹炼过程进行到熔池钢液中含碳量达到出钢的要求时,停止吹氧并摇炉这个操作。

93.合金吸收率

答案:被钢水吸收的合金元素的重量与加入该元素总量之比称为吸收率。

94.

95.氢脆

答案:钢中的氢能使钢变脆,降低钢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称之为氢脆。

96.供氧强度(重点)

答案:供氧强度是衡量吹炼强度的一个指标,它是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料由喷枪供的氧气量。

97.单渣操作

答案:所谓单渣操作是指在冶炼过程中只造一次渣,中途不扒渣、不倒渣。

98.转炉炉容比(重点)

答案:转炉炉容比系指转炉有效容积(V)与公称容量(T)的比值。

99.高拉碳低氧控制

答案:高拉碳低氧操作法要根据成品磷的要求,决定高拉碳范围,既能保证终点钢水氧含量低,又能达到成品磷的要求,并减少增碳量。

100.定量装入制度

答案:定量装入制度就是在整个炉役期间,每炉的装入量保持不变。

101.钢水的氧化性?(邯钢比武)重点

答案:氧可以原子状态少量地溶解在钢液中,转炉吹炼终点时钢水的氧含量多

少,称为钢水的氧化性。{在实际钢水中,C-O反应没有达到平衡,使钢水中实际氧含量高于与碳平衡时的氧含量,其差值为【】=【O】实际-【O】平衡,称为钢水的氧化性。

102.“后吹”(了解)

答案:氧气顶吹转炉吹炼过程中的脱碳速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随钢液中含碳量的降低而下降,当钢液中碳降至一定含量时,脱C 速度就很小,此时,吹入的氧气主要用于钢液中的铁元素,并使钢液中的氧含量急剧增加,一般都将此时作为吹炼的终点,含碳量在0.07~0.10%之间,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继续吹炼,此后的吹炼就称之为“后吹”。

103.叫复合吹炼强搅拌?(了解)

答案:顶、底复合吹氧工艺底部供气元件多使用套管式喷嘴,中心管供氧,环管供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或油做冷却剂。属强搅拌工艺类型。

104.炉渣的分子理论?(重点)

答案::熔渣的分子理论认为:(1)熔渣是由各种分子,即简单分子和复杂分子组成的;(2)简单分子不断形成复杂分子,而复杂分子又不断分解成简单分子,处于化学动平衡状态;(3)只有自由状氧化物才有与钢液反应的能力;(4)熔渣是理想溶液,可以应用质量作用定律。

105.冷却效应?冷却效应换算值?(重点)

答案:在一定条件下,加入1kg冷却剂所消耗的热量就是该冷却剂的冷却效应。冷却效应换算值:如果规定废钢的冷却效应为1.0,其它冷却剂冷却效应与废钢冷却效应的比值为冷却效应换算值。

106.复合脱氧

答案:沉淀脱氧时同时向钢中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脱氧元素叫复合脱氧。

107.铁水预处理

答案:铁水预处理是指铁水兑入炼钢炉之前,为脱硫或脱硅、脱磷而进行的处理过程。

:难

108.冶金长度(识记)

答案:连铸机的冶金长度通常指连铸机的结晶器液面至铸坯凝固末端的长度。连铸机最大拉速计算的液芯长度就是冶金长度。

109.连铸机数

答案:在一台连铸机凡具有独立的传动控制系统和工作系统的机组数量。

110.经济炉龄

答案:就是根据转炉炉龄与成本、钢产量之间的关系,其材料综合消耗量最少,

成本最低,产量最多,确保钢质量条件下所确定的最佳炉龄。

111.热效应

答案:指一个化学反应当生成物与反应物温度相同时,这个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112.炉渣返干

答案:是指在冶炼中期由于碳的激烈氧化使渣中的氧化铁浓度降低很多,导致炉渣的熔点显著升高到与当时熔池非常接近的温度,使炉渣变得粘稠不活跃的现象。

113.马赫数

答案:是指气流速度与当地温度条件下的音速之比。

114.耐火材料的抗折强度

答案:是指单位断面面积承受弯矩作用直至断裂时的应力

115.连铸二冷气一水冷却

答案:就是用压缩空气在喷嘴中将水滴进一步雾化,使喷出的水滴直径变小、速度增大,喷水面积增大,达到很高的冷却效果和均匀程度。

116.粘结漏钢

答案:是凝固坯壳与结晶器壁之间发生粘结,拉坯阻力增大,粘结处被拉裂,产生的漏钢。

117.短渣(了解)

答案:炉渣碱度在4.2或更高时,温度降低时粘度急剧增加,此种渣常称为短渣。

118.扩散脱氧

答案:在炼钢过程中,根据分配定律钢液中的[O]含量向熔渣中扩散,而与加入渣相中的脱氧元素进行的脱氧反应称为扩散脱氧。

119.拉碳法

答案:指吹炼操作中当熔池钢水含碳量达到出钢要求时停止吹氧,此时钢水中P、S和温度也符合出钢要求。

121.活性石灰

答案:在石灰的煅烧条件下,将煅烧温度在1100℃左右而获得的晶粒细小、气孔率高、体积密度小的石灰称为活性石灰

122.双命中:

答案:当用计算机二级冶炼控制时,倒炉[C]和温度同时满足计算机所设定的[C]

和温度,叫双命中。

124.经济炉龄:

答案:即为最佳炉龄,也就是要获得最好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时所创造的炉龄。

125.什么是直接溅渣工艺:

答案:以在炼钢过程中调整炉渣为主,出钢后基本不再调整炉渣,而直接进行溅渣的操作。

126.硬吹:

答案:是指对熔池的冲击深度较深,冲击面积较小,搅拌作用及对金属液的击碎较强。

127.钢的合金化

答案:为赋予所炼钢种具有所需的特殊性能,在冶炼终了加入各种合金元素的操作称钢的合金化。

128次氧化

答案:二指溶解在钢液中的合金元素与钢液中的氧、耐火材料和炉渣中的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相的反应产物。

129.扩散脱氧

答案:在炼钢过程中,根据分配定律钢液钢液中的[O]的熔渣中扩散,与加入渣相中的脱氧元素进行的脱氧反应称为扩散脱氧

130.复合脱氧

答案:利用含有两种以上脱氧元素的脱氧剂使钢液脱氧,称为复合脱氧。

131.化学反应热效应

答案:一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温度相同时,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132.可逆反应

答案:在同一条件下,既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133.置换固溶体

答案:溶质原子分布在溶剂晶格结点上,替代了溶剂原子的位置形成的固溶体称为置换固溶体。

答案:碳溶解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铁素体,溶解碳量在0.008-0.0218%之间。

135.

136.留渣法

答案:转炉炼钢中将上一炉的一部分终渣留给下一炉使用的操作方法称为留渣法。

137.泡沫渣

答案:熔渣形成薄膜将气泡包住并使其隔开,引起发泡膨胀的熔渣称为泡沫渣。

138.合金化(了解)

答案:为了调整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达到所炼钢种规格的成分范围,向钢中加入所需的铁合金或金属的操作叫合金化。

139.耐火度

答案:当耐火材料受热软化到一定程度时的温度就是该耐火材料的耐火度。140.水锤冲刷

答案:顶底复吹转炉底吹气泡脱离供气元件时引起钢水的流动,冲刷着元件周围的耐火材料,这种现象称水锤冲刷。

141.铁水预脱硫处理

答案:指高炉铁水在尚未兑入炼钢炉之前,加入脱硫剂对其进行脱硫的工艺操作。

142.供氧强度(重点)

答案:是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消耗氧气的数量,其单位是米3/吨·分。

143.直接氧化

答案:是指吹入溶池的氧气直接与钢液中杂质元素作用而发生的氧化反应。

144.枪位

答案:通常定义为氧枪喷头到平静钢液面的距离。

145.软吹

答案:采用高枪位或低氧压的吹氧操作称为“软吹”。

146.恒氧压变枪操作

答案:是指在一炉钢的吹炼过程中氧气的压力保持不变,而通过改变枪位来调节氧气射流对溶池的冲击深度合冲击面积,以控制冶炼过程顺利进行的吹氧方法。

答案:是指通过控制入炉渣料的种类和数量,使炉渣具有某些性质,以满足溶池内有关炼钢反应需要的工艺操作。

148.氢脆

答案:随着氢含量的增加钢的塑性下降的现象。

149.沉淀脱氧

答案:是指将块状脱氧剂沉入钢液中,溶化.溶解后直接与钢中氧反应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并上浮进入炉渣,以降低钢中氧含量的脱氧方法。

150.转炉炼钢的动态控制(识记)

答案:在静态控制的基础上,应用副枪等测试手段,将吹炼过程中的金属成分、温度及熔渣状态等有关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信息传送给计算机,依据所测得的信息对吹炼参数及时修正,达到预定的吹炼目标。

151.生成热

答案: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的反应热为该化合物的生成热,单位为J/mol。

152.沉淀脱氧

答案:脱氧剂加入钢水中,使溶于钢水中的氧结合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即脱氧产物,并与钢水分离排入熔渣中,从而达到降低钢中氧含量的目的,它是转炉炼钢最广泛的脱氧方法。

153.连铸坯的液相深度

答案:从结晶器内钢水液面至连铸坯完全凝固处的长度,单位m,它是确定弧形连铸机曲率半径和二次冷却区长度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

154.炉渣熔点(了解)

答案:炉渣是由各种氧化物组成的熔液。组成不同,熔点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自开始熔化结束的整个熔化过程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是行的。炉渣的熔点通常是指完全转变成均匀熔体状态时的温度,或在冷却时开始查出固体物时的温度。

155.转炉热效率(重点)

答案:是指有效热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其中有效热指钢水的物理热和矿石分解热。

案:就是将炼钢炉中初炼的钢水转移到钢包或者其它专用容器中进行二次冶炼,也称二次精炼。

157.转炉日历利用系数

答案:是指转炉在日历时间内每公称吨每日生产的合格钢水量。

158.过冷度

答案:浇注时钢液温度超过液相线温度的值。

考古学名词解释

感慨: 一个完整的名词解释都包括那几方而内容: 1.简单介绍(比如说红山文化,开头先来一句: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 2.时间(哪个朝代的) 3.地点(一般指发现地或应用的地方等) 4.包含内容(都发现了什么或者是干什么用的或者有什么特点或者有的名词需要说一F其形制等) 5.简述历史(诸如延续年代等亦可归入时间范围里面去) 6.意义(一句话概括意义及重要性)一般不一定说全,只要这几点里有的都说上且说对均可拿满分。空首布空首布是中国早期的金属铸币,有耸肩和平肩两种,大小不一。1956年山西省侯马出土的耸肩尖足空首布,形体较大,一般通高为 13?15厘米左右,每件重量(含布首泥芯)在34?44克之间,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平肩空首布一般体形稍小,有的上面铸有地名。金属铸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商业交换的发展,而商业交换的一般发展途径是从实物交换经一般等价物再形成为金属铸币作中介的,故中国这种最初的铸币形式多取自生产工具,空首布就是仿照农业工具bo的形式。 越窑 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辆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饕餮纹 饕餮纹,青铜器常见纹饰。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己有了。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长的下唇。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据此,宋代的金石学家将青铜器上的动物颜面形象或以动物颜面形象为主的纹饰称之为饕餮纹。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北京猿人大约在 60万年前来到周口店,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了近40万年。到约20万年前,北京猿人才离此而去。北京猿人的颧骨较高。脑量平均仅毫升。身材粗短男性高约 156厘米,女性约144厘米。腿短臂长,头部前倾。有些学者认为,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表明北京猿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青铜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_ ?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色泽光亮等特点,非常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一青铜时代。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 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 H炼钢 我国古代将炒钢经反复折叠锻打变形而制成的钢及其工艺。多次反复锻打可排除钢中夹杂物,减少残留夹杂物的尺寸,从而使其成分趋于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除“百炼”外,古代还有“五十

材料名词解释

1.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2.抗拉强度材料抵抗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3.屈服强度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或材料在屈服(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4.塑性断裂前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5.疲劳(疲劳断裂)工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其工作应力往往低于屈服强度,所产生的脆性断裂现象。 6.硬度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 晶体结构 1.晶胞晶胞是能代表晶格中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几何单元。 2.晶格晶格是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子。 3.致密度晶胞中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4.多晶体多晶体是由许多晶格方位彼此不同的小晶体(晶粒)组成的晶体。5.晶体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晶面或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从而造成晶体不同方向上的性能不同的现象。 合金 1..同素异构转变固态金属的晶格结构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2.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3.相在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体结构,且有界面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4.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所形成的固相。 5.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 6.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代替溶剂晶格结点上的某些原子所形成的固溶体。 7.间隙相D非/D金小于0.59,具有简单晶格的金属化合物。 8.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固溶体合金冷速较快时,形成在一个晶粒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9.相图(平衡图)相图是表示不同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各相之间平衡存在的关系图解。 10.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从而使材料的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11.细晶强化金属的晶粒愈细小,其强度、硬度愈高,这种现象称为细晶强化。塑性变形 1.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中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的滑动。 2.滑移系晶体中的一个滑移面及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构成一个滑移系。3.加工硬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4.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通过形核长大,使畸变晶粒变成 无畸变等轴晶粒的过程 5.形变织构金属 经大量塑性变形后,由于晶体转 动造成各个晶粒中的某些位向 大致趋向一致的现象。 6.热加工纤维组织金属 中的夹杂物及枝晶偏析经塑性 变形后沿变形方向分布,呈纤维 状,这种组织称纤维组织 7.热(压力)加工金属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压力 加工。 8.冷(压力)加工金属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 加工。 铁碳相图 1.铁素体碳溶 于α铁中形成的间隙固容体 2.渗碳体具有 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 3.奥氏体碳溶 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 4.珠光体由铁 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片层 状机械混合物。 5.高温莱氏体由奥 氏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机械 混合物。 6.热脆性钢中 FeS与Fe 形成的低熔点共晶体 (在A晶界上)在锻压时熔化而 导致钢材沿晶界开裂的现象。 7.冷脆性磷溶 入铁素体中,产生固溶强化的同 时急剧降低钢室温下的韧性和 塑性的现象. 9.碳钢含碳量 小于2.11%,并且含少量硅,锰,磷, 硫等杂质元素的铁碳合金. 热处理 1.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在 具体加热条件下(温度、时间) 奥氏体的晶粒大小。 2.过冷奥氏体当 奥氏体冷至临界点以下,尚未开 始转变的不稳定的奥氏体。 3.残余奥氏体过 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冷至 室温或Mf点,尚未转变的奥氏 体。 4.索氏体是 过冷奥氏体在A1 ~ 650℃之间 形成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 组成的细片状机械混合物。 5.屈氏体是 过冷奥氏体在650~600℃之间 形成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 组成的极细片状机械混合物。 6.马氏体由 过冷奥氏体在Ms~Mf 间形成 的,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 溶体。 7.退火将 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后,缓 慢冷至室温,以获得接近平衡状 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正火将 钢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 保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9.淬火将 钢加热至Ac3或Ac1以上,保温 后以>Vk的速度快冷,使过冷 A转变成M的热处理工艺。 10.回火将 淬火钢加热至A1以下某一温 度,保温后一般空冷至室温的热 处理工艺。 11.回火马氏体淬 火马氏体经低温回火形成的,由 已分解的马氏体与分布其上的 细小片状ε碳化物组成的混合 物。 12.回火屈氏体由 马氏体经中温回火得到的铁素 体与极细粒状碳化物组成的两 相混合物。 13.回火索氏体由 马氏体经高温回火得到的铁素 体与细粒状碳化物组成的两相 混合物。 14.调质处理淬 火+高温回火工艺的总称。 15.冷处理淬 火钢冷至室温后继续冷却至 -70~-80℃或更低的温度,使更多 的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热处 理工艺. 16.时效硬化经 固溶处理(淬火)的合金在室温 停留或低温加热时,随时间延长 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17.钢的淬透性在 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时获得淬 硬层(或称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18.钢的淬硬性钢 在淬火后(马氏体组织)所能达 到的最高硬度。 19.临界(淬火)冷却速度临 界淬火速度(临界冷却速度)获 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 速度。 20.表面淬火仅 将钢件表层快速加热至奥氏体 化,然后迅速冷却,不改变心部 组织的淬火方法。 21.渗碳向 低碳钢表面渗入碳原子,增加其 表层含碳量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1.合金钢为 了改善钢的某些性能,在炼钢 时,有意加入合金元素所炼制的 钢叫合金钢。 2.第二类回火脆性对 含有锰、铬、镍等元素的合金调 质钢,淬火后在450~650℃回火, 保温后缓冷时钢的韧性下降的 现象. 3.回火稳定性(回火抗力)淬 火钢在回火过程中抵抗硬度下 降的能力,或称抗回火软化的能 力。 4.二次硬化含 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高合金 钢,淬火后较高温度回火,由于 析出弥散的特殊碳化物使其硬 度升高的现象。 5.固溶处理将 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 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 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 溶体的工艺。 铸铁 1.铸铁的孕育处理浇 注前往铁水中加入孕育剂,促进 石墨化,细化石墨,以提高铸铁 的机械性能。 2.可锻铸铁白 口铸铁通过石墨化(可锻化)退 火,使渗碳体分解成团絮状石 墨,而获得的铸铁。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这种炼钢法使用的氧化剂是氧气。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 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电炉.转炉系统炼钢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转炉的外形就像个梨,内壁有耐火砖,炉侧有许多小孔(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又叫做侧吹转炉。开始时,转炉处于水平,向内注入1300摄氏度的液态生铁,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气并转动转炉使它直立起来。这时液态生铁表面剧烈的反应,使铁、硅、锰氧化(FeO,SiO2 , Mn0,)生成炉渣,利用熔化的钢铁和炉渣的对流作用,使反应遍及整个炉内。几分钟后,当钢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

与锰时,碳开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热)使钢液剧烈沸腾。炉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烧而出现巨大的火焰。最后,磷也发生氧化并进一步生成磷酸亚铁。磷酸亚铁再跟生石灰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和硫化钙,一起成为炉渣。 当磷与硫逐渐减少,火焰退落,炉口出现四氧化三铁的褐色蒸汽时,表明钢已炼成。这时应立即停止鼓风,并把转炉转到水平位置,把钢水倾至钢水包里,再加脱氧剂进行脱氧。整个过程只需15分钟左右。如果空气是从炉低吹入,那就是低吹转炉。 随着制氧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普遍使用氧气顶吹转炉(也有侧吹转炉)。这种转炉吹如的是高压工业纯氧,反应更为剧烈,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钢的质 转炉一炉钢的基本冶炼过程。顶吹转炉冶炼一炉钢的操作过程主要由以下六步组成: (1)上炉出钢、倒渣,检查炉衬和倾动设备等并进行必要的修补和修理; (2)倾炉,加废钢、兑铁水,摇正炉体(至垂直位置); (3)降枪开吹,同时加入第一批渣料(起初炉内噪声较大,从炉口冒出赤色烟雾,随后喷出暗红的火焰;3?5min后硅锰氧接近结束,碳氧反应逐渐激烈,炉口的火焰变大,亮度随之提高;同时渣料熔化,噪声减弱); (4)3?5min后加入第二批渣料继续吹炼(随吹炼进行钢中碳逐渐降低,约12min后火焰微弱,停吹);

转炉炼钢知识问答

转炉炼钢知识问答 1 转炉炼钢的原材料 1-1 转炉炼钢用原材料有哪些,为什么要用精料? 炼钢用原材料分为主原料、辅原料和各种铁合金。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用主原料为铁水和废钢(生铁块)。炼钢用辅原料通常指造渣剂(石灰、萤石、白云石、合成造渣剂)、冷却剂(铁矿石、氧化铁皮、烧结矿、球团矿)、增碳剂以及氧气、氮气、氩气等。炼钢常用铁合金有锰铁、硅铁、硅锰合金、硅钙合金、金属铝等。 原材料是炼钢的物质基础,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炼钢工艺和钢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国内外大量生产实践证明,采用精料以及原料标准化,是实现冶炼过程自动化、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根据所炼钢种、操作工艺及装备水平合理地选用和搭配原材料可达到低费用投入,高质量产出的目的。 转炉入炉原料结构是炼钢工艺制度的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钢铁料结构,即铁水和废钢及废钢种类的合理配比;二是造渣料结构,即石灰、白云石、萤石、铁矿石等的配比制度;三是充分发挥各种炼钢原料的功能使用效果,即钢铁料和造渣料的科学利用。炉料结构的优化调整,代表了炼钢生产经营方向,是最大程度稳定工序质量,降低各种物料消耗,增加生产能力的基本保证。1-2 转炉炼钢对铁水成分和温度有什么要求? 铁水是炼钢的主要原材料,一般占装入量的70%~100%。铁水的化学热与物理热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主要热源。因此,对入炉铁水化学成分和温度必须有一定的要求。 A铁水的化学成分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要求铁水中各元素的含量适当并稳定,这样才能保证转炉冶炼操作稳定并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1)硅(Si)。硅是转炉炼钢过程中发热元素之一。硅含量高,会增加转炉热源,能提高废钢比。有关资料表明,铁水中WSi每增加0.1%,废钢比可提高约1.3%。铁水硅含量高,渣量增加,有利于去除磷、硫。但是硅含量过高将会使渣料和消耗增加,易引起喷溅,金属的收得率降低。Si含量高使渣中SiO2含量过高,也

转炉炼钢设计-开题报告(终极版)

湖南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2届) 2011年12月19日

顶底复吹技术,工艺成熟,脱磷效果好,在后续的生产中采用多种精炼方法,其中LF、RH 、CAS—OB、VOD、VAD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控制钢水的成分和温度,生产纯净钢,不锈钢等,连铸工艺能够实现连续浇铸,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同时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近终型连铸,高效连铸等多种连铸技术得到应用,大大的提高了铸钢的质量,一定范围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经现代技术和工艺生产出来的如板材,管线钢,不锈钢等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市场的信誉度高,市场需求量大。 故设计建造年产310万t合格铸坯炼钢厂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2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两个部分。 2.2.1 设计说明书 (1)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2)绪论 (3)厂址的选择 (4)产品方案设计 (5)工艺流程设计 (6)转炉容量和座数的确定 (7)氧气转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8)转炉炼钢厂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包括转炉炉型、供气及氧枪设计、精炼方法及设备、连铸设备) (9)转炉炼钢厂辅助设备设计计算(包括铁水供应系统、废钢供应系统、出钢出渣设备、烟气净化回收系统) (10)生产规模的确定及转炉车间主厂房的工艺布置和尺寸选择(包括车间主厂房的加料跨、炉子跨、精炼跨、浇注跨的布置形式及主要尺寸的设计确定)(11)劳动定员和成本核算 (12)应用专题研究 (13)结论、参考文献 2.2.2 设计图纸 (1)转炉炉型图 (2)转炉炼钢厂平面布置图 (3)转炉车间主厂房纵向剖面图 2.3 研究思路及方案 (1)根据设计内容,书写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2)查阅专业文献,结合毕业实习,收集当前转炉炼钢工艺技术、车间设

炼钢名词解释,问答

四、名词解释 1.冲击面积:氧气流股与平静金属液面接触时的面积。 2.炉容比:转炉有效容积与公称容量的比值。 3.均衡炉衬:根据炉衬各部位的损失机理及侵蚀情况,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材质的耐火砖,砌筑不同厚度的炉衬。 4.喷孔夹角:喷孔几何中心线与喷头轴线之间的夹角。 5.静态模型:就是根据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再参照经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修正系数, 确定吹炼加料量和氧气消耗量,预测终点钢水温度及成分目标。 6.溅渣护炉:答案:利用MgO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炼钢终点渣,通过高压氮气的吹 溅,使其在炉衬表面形成高熔点的熔渣层,并与炉衬很好的粘结附着,称为溅渣护炉。 7.转炉的经济炉龄:根据转炉炉龄与成本、钢产量之间的关系,其材料综消耗量最少、成 本最低、产量最高,确保钢质量条件下所确定的最佳炉龄就是经济炉龄。 8.综合砌炉:在吹炼过程中,由于转炉炉衬各部位的工作条件不同,内衬的蚀损状况和蚀 损量也不一样。针对这一情况,视衬砖的损坏程度的差异,砌筑不同材质或同一材质不同级 别的耐火砖,这就是所谓综合砌炉。 9.转炉炼钢的动态控制:转炉炼钢动态控制是在静态控制基础上,应用副枪等测试手段, 将吹炼过程中金属成份、温度及熔渣状况等有关信息对吹炼参数及时修正,达到预定的吹炼目标。由于它比较真实的掌握了熔池情况,命中率比静态控制显著提高,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其中有吹炼条件控制法、轨道跟踪法、动态停吹法、称量控制法。 10.供氧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料由喷枪供给的氧气量,单位是米3/吨·分。11.转炉静态控制:是以物料平衡和热平衡为基础建立设定的数学模型,即按照已知的原料条件和吹炼终点钢水温度及碳含量计算铁水、废钢、各种造渣材料及冷却剂的加入量、吹氧量和吹氧时间,并按照计算结果由计算机控制整个吹炼过程至终点,在吹炼过程中不按任何新信息量进行修正的一种控制方法。 1、炉熔比:新转炉砌砖后的容积与装入量之比。 2、马赫数:气体的流速与当地音速之比。 3、氧气流量:单位时间内向熔池供氧的数量。 4、定量装入:在整个炉役期间,每炉的装入量保持不变。 5、造渣制度:确定合适造渣方法、渣料加入量和时间及快速成渣。 6、扩散脱氧:脱氧剂加入到熔渣中,通过降低渣中TFe含量,使钢水中氧向熔渣转移扩散,达到降低钢中氧的目的。 8、真空脱氧:将钢水置于真空条件下,通过降低外界CO分压,打破钢水中碳氧平衡,使 钢水中残余碳和氧继续反应,达到脱氧的目的。 9、热效应:一个化学反应,当生成物与反应物温度相同时,这个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10、绝对标高:氧枪喷头与零米平台的距离。 11、相对标高:氧枪喷头与金属液面的距离。 1、洁净钢 洁净钢是指:第一是钢中杂质元素〔P〕、〔S〕、〔H〕、〔N〕、〔O〕含量低;第二是非金属夹杂物少,尺寸小,形态要控制(根据用途控制夹杂物球状化)。 2、压力加工 所谓压力加工,就是用不同的工具,对金属施加压力,使之产生性变形,制成一定形状产品 的加工方法。 3、连铸漏钢 所谓漏钢是凝固坯壳出结晶器后,抵抗不住钢水静压力的作用,从坯壳处断裂而使钢水流出。

转炉炼钢工艺标准经过流程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这种炼钢法使用的氧化剂是氧气。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转炉的外形就像个梨,内壁有耐火砖,炉侧有许多小孔(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又叫做侧吹转炉。开始时,转炉处于水平,向内注入1300摄氏度的液态生铁,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气并转动转炉使它直立起来。这时液态生铁表面剧烈的反应,使铁、硅、锰氧化 (FeO,SiO2 , MnO,) 生成炉渣,利用熔化的钢铁和炉渣的对流作用,使反应遍及整个炉内。几分钟后,当钢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与锰时,碳开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热)使钢液剧烈沸腾。炉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烧而出现巨大的火焰。最后,磷也发生氧化并进一步生成磷酸亚铁。磷酸亚铁再跟生石灰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和硫化钙,一起成为炉渣。 当磷与硫逐渐减少,火焰退落,炉口出现四氧化三铁的褐色蒸汽时,表明钢已炼成。这时应立即停止鼓风,并把转炉转到水平位置,把钢水倾至钢水包里,再加脱氧剂进行脱氧。整个过程只需15分钟左右。如果空气是从炉低吹入,那就是低吹转炉。 随着制氧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普遍使用氧气顶吹转炉(也有侧吹转炉)。这种

转炉吹如的是高压工业纯氧,反应更为剧烈,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钢的质量。 转炉一炉钢的基本冶炼过程。顶吹转炉冶炼一炉钢的操作过程主要由以下六步组成: (1)上炉出钢、倒渣,检查炉衬和倾动设备等并进行必要的修补和修理;(2)倾炉,加废钢、兑铁水,摇正炉体(至垂直位置); (3)降枪开吹,同时加入第一批渣料(起初炉内噪声较大,从炉口冒出赤色烟雾,随后喷出暗红的火焰;3~5min后硅锰氧接近结束,碳氧反应逐渐激烈,炉口的火焰变大,亮度随之提高;同时渣料熔化,噪声减弱); (4)3~5min后加入第二批渣料继续吹炼(随吹炼进行钢中碳逐渐降低,约12min 后火焰微弱,停吹); (5)倒炉,测温、取样,并确定补吹时间或出钢; (6)出钢,同时(将计算好的合金加入钢包中)进行脱氧合金化。 上炉钢出完钢后,倒净炉渣,堵出钢口,兑铁水和加废钢,降枪供氧,开始吹炼。在送氧开吹的同时,加入第一批渣料,加入量相当于全炉总渣量的三分之二,开吹3-5分钟后,第一批渣料化好,再加入第二批渣料。如果炉内化渣不好,则许加入第三批萤石渣料。 吹炼过程中的供氧强度:

炼钢工—名词解释 150

1.供氧强度 答案:供氧强度是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料由喷枪供给的氧气量(单位m3/t·min)。 2.活性石灰 答案:通常把在1150~1250℃温度下,在回转窑或新型竖炉内培烧的石灰,具有反应能力强,体积密度小,气孔率高比表面积大的特点。 3.溅渣层的分熔现象 答案:溅渣层的矿物组成不均匀,当温度升高时,溅渣层中低熔点物质首先熔化,与高熔点相相分离,并慢慢地从溅渣层流淌下来,而残留在炉衬表面的溅渣层为高熔点矿物,这样反而提高了溅渣层的耐高温性能。也称选择熔化或异相分流。 4.热脆 答案:钢中硫主要以硫化亚铁的形式存在,Fe与FeS形成共晶体即Fe-FeS,这种共晶体的熔点只有985℃,Fe-FeS呈网状分布于晶界处,钢的热加工温度在1150~1200℃在此晶界处共晶体已溶化,当钢受压后造成晶界的破裂的现象。 5.铁水预处理 答案:铁水预处理就是在铁水进入转炉前,为去除某些有害成分(如硫磷硅等)或回收某些有益成分(如钒铌等)而对铁水的处理过程。 6.复合脱氧 答案: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脱氧元素脱氧,其浓度比恰能生成低熔点液态复杂化合物,从而使所用脱氧元素的脱氧能力大大增强的方法。 7.非金属夹杂物 答案:在冶炼、浇注过程中产生或混入钢中经加工或热处理后不能消除而分散于钢材中的非金属相,一般称之为非金属夹杂物,简称夹杂物。 答案: 8.炉渣的氧化能力 答案:炉渣的氧化能力是指炉渣向金属熔池传氧的能力,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自炉渣向金属供氧的数量。 9.冷却剂的冷却效应 答案:是指为加热1kg冷却剂到一定的熔池温度所消耗的物理热和冷却剂发生化学反应应消耗的化学热之和。 10.终点 答案:转炉兑入铁水后,通过供氧,造渣操作,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钢水达到了所炼钢种成分和温度要求的时刻。 11.什么是溅渣护炉? 答案:在转炉出钢之后,调整余留终点渣成分,利用MgO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

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考试重点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密度:材料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实密度: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孔隙率:指材料的体积内,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含水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材料的质量之比;吸水率为饱和状态下含水率。 吸水率:质量吸水率(吸水量占材料干燥下的质量比)、体积吸水率(吸水体积占自然体积之比) 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显著降低的性质。 软化系数:反映材料饱水后强度的程度。软化系数小的材料耐水性差,大于0.85为耐水性材料; 镇静钢:炼钢时采用锰铁、硅铁和铝锭等作脱氧剂。脱氧完全,其组织致密、成分均匀、性能稳定。 强屈比: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屈强比愈小,结构安全性越高。 伸长率:表征钢材的塑性变形的能力。 冲击韧性: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 冷加工与时效:时效是随时间的延长而表现出强度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冷加工变形可促进时效迅速发展。时效处理使屈服点进一步提高。 电化学腐蚀:指钢材与电解质溶液接触而产生电流,形成微电池而引起锈蚀。 钢号:屈服点—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A、B、C、D四级;脱氧程度代号;如:Q235—BZ。 气硬性胶凝材料:石灰、石膏和水玻璃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保持或发展强度的无机胶凝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如:水泥)则不仅能在空气,还能在水中硬化保持或发展强度。 陈伏: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生石灰熟化形成的石灰浆在储灰坑中放置两周以上。 体积安定性: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主要指水泥硬化后浆体能保持一定形状。 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混合材料、粉煤灰混合材料、硅灰 碱—骨料反应:混凝土中所含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反应生成复杂的硅酸凝胶,其吸水膨胀,破坏混凝土。 最大粒径:石子各粒级公称上限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和易性: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灌、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质。包括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三方面。 砂率与合理砂率:沙的质量占沙、石总重量的比例;合理砂率指用水量、水泥用量一定时,拌合料保证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的条件下,使拌合料具有最大流动性的砂率。或是,坍落度一定时,使拌合料具有最小水泥用量的砂率。 耐久性: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的能力。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国标制成变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养护至28天龄期,按标准的测试方法测定的抗压强度值,单位Mpa.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变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强度值划分的。采用C与标准强度值表示。 沥青组分:石油沥青是由许多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含油分、树脂、地沥青质,还含有沥青碳和似碳物。 沥青的胶体结构:沥青以地沥青质为核心,周围吸附油份和树脂的互溶物所形成的胶体。包括:溶胶型、凝胶型、溶凝胶型。 软化点:反映温度敏感性的重要标志。 结构沥青:由于沥青对矿物填充料的湿润和吸附作用,沥青以单分子排列在矿物颗粒或纤维表面,形成结合力牢固的沥青。 沥青的老化:由于沥青随时间发展,流动性和塑性将逐渐减小,硬脆性逐渐增大,直至脆裂。 热塑性:指石油沥青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不破坏,除去外力后,仍能保持变形后的形状的性质。 热固性:指在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承受多次重复荷载作用而不发生过大的累积塑性变形的能力。 针入度:是表示沥青软硬程度和稠度、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反映在一定条件下沥青的相对黏度的指标。悬浮密实结构:采用“连续密集配”沥青混合料,材料从大到小连续存在,由于粗骨料的数量少而细骨料数量较多,粗集料被细集料挤开,而以悬

炼钢工艺流程图

炼钢工艺流程 1炼钢厂简介 炼钢厂主要将铁水冶炼成钢水,再经连铸机浇铸成合格铸坯。现有5座转炉,5台连铸机,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万吨,现年生产钢坯400万吨。其中炼钢一分厂年生产能力达到240万吨;炼钢二厂年生产能力为160万吨。 2炼钢的基本任务 钢是以Fe为基体并由C、Si、Mn、P、S等元素以及微量非金属夹杂物共同组成的合金。 炼钢的基本任务包括:脱碳、脱磷、脱硫、脱氧去除有害气体和夹杂,提高温度,调整成分,炼钢过程通过供氧造渣,加合金,搅拌升温等手段完成炼钢基本任务,“四脱两去两调整”。 3氧气转炉吹炼过程 氧气顶吹转炉的吹氧时间仅仅是十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要完成造渣,脱碳、脱磷、脱硫、去气,去除非金属夹杂物及升温等基本任务。 由于使用的铁水成分和所炼钢种的不同,吹炼工艺也有所区别。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吹炼过程,根据一炉钢吹炼过程中金属成分,炉渣成分,熔池温度的变化规律,吹炼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吹炼前期。(2)吹炼中期。(3)终点控制。 炼好钢必须抓住各阶段的关键,精心操作,才能达到优质、高产、低耗、长寿的目标。 装入制度 装入制度是保证转炉具有一定的金属熔池深度,确定合理的装入数量,合适的铁水废钢比例。

3.1.1装入量的确定 装入量是指转炉冶炼中每炉次装入的金属料总重量,它主要包括铁水和废钢量。目前国内外装入制度大体上有三种方式: (1)定深装入;(2)分阶段定量装入;(3)定量装入 3.2.2装入次序 目前永钢的操作顺序为,钢水倒完后进行溅渣护炉溅渣完后装入废钢,然后兑入铁水。 为了维护炉衬,减少废钢对炉衬的冲击,装料次序也可以先兑铁水,后装废钢。若采用炉渣预热废钢,则先加废钢,再倒渣,然后兑铁水。如果采用炉内留渣操作,则先加部分石灰,再装废钢,最后兑铁水。 供氧制度 制订供氧制度时应考虑喷头结构,供氧压力,供氧强度和氧枪高度控制等因素。 3.2.1氧枪喷头 转炉供氧的射流特征是通过氧枪喷头来实现的,因此,喷头结构的合理选择是转炉供氧的关键。氧枪有单孔,多孔和双流道等多种结构。永钢使用的是4孔拉瓦尔喷头形式喷枪。 3.2.2氧气压力控制 氧气压力控制受炉内介质和流股马赫数的影响。经测定,炉内介质压力一般为—,流股马赫数在—之间。因此目前在转炉上使用的工作压力为—,视各种扎容量而定。一般说来,转炉容量大,使用压力越高。 3.2.3氧气流量和供氧强度 (1)氧气流量:

转炉炼钢

1 转炉炼钢车间设计方案 1. 1 工艺流程 高炉铁水用混铁车运到倒罐站后,转移到铁水罐中(鉴于铁水罐比混铁车操作方便且易于扒渣),为了优化工艺,进行一系列的铁水预处理。由于脱硫需要氧化性条件,和脱硅、脱磷的气氛条件不一样,且采取的渣处理工艺也不一样,所以从工艺上考虑将其放到其它两个预处理工艺之前;脱硫渣送到渣场处理,经过磨碎提取其中的铁粉后,剩余脱硫渣送到厂外用于建材生产、建筑填料等工业。脱硫后铁水必须保证硅含量低于0.15%才能实现脱磷处理,因此将脱硅处理置于脱磷之前;脱硅渣属于酸性渣且硫含量较低,可以将其送到高炉或烧结车间,进行返回利用。脱硅达到要求后,可以进行脱磷操作;脱磷渣送到脱磷渣再生器中,此过程产生的炉渣考虑到整个流程的最优化,分别取50%返回脱磷和脱硅程序;当高磷铁水达到一定量时,将其转移到一个脱磷包中进行深脱磷,产生的磷含量>10%的炉渣可以送到化肥厂生产磷肥,剩余的高磷铁水送到其他小型的铸造厂用于铸造。 经过铁水预处理后的铁水兑到转炉进行脱碳处理,此时硅、硫、磷的含量都比较低,其产生的转炉渣可以继续返回到脱硅程序,工艺流程如图1—1。 图1—1 工艺流程图 1.2 主要冶炼钢种及产品方案 本设计主要生产普碳钢、低合金钢,也可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灵活调整。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年产440万吨铸坯的要求,可确定其产品大纲。详见于表1-1:

1.3 转炉车间组成 现代氧气转炉炼钢车间一般由以下各部分组成:铁水预处理站及铁水倒罐站;废钢堆场与配料间;主厂房(包括炉子跨、原料跨、炉外精炼跨、浇铸系统各跨间);铁合金仓库及散状原料储运设施;中间渣场;耐火材料仓库;一、二次烟气净化设施及煤气回收设施;水处理设施;分析、检测及计算机监控设施;备品备件库、机修间、生产必需的生活福利设施;水、电、气(氧、氩、氮、压缩空气)等的供应设施。 1.4 转炉车间生产能力计算 1.4.1 转炉容量及座数的确定 综合考虑当前转炉炼钢车间的生产情况,本设计采“二吹二”制,每炉钢的平均冶炼周期取40min ,平均供氧时间为16min 。转炉作业率:取η=94.5%;炉外精炼收得率:取99%;连铸收得率:取98%,以提高转炉的利用效率,减少资金的投入。 1.4.2 计算年出钢炉数 转炉的年出钢炉数N 按下式计算: 1 36514402T N η??= 40 5.9%936514402???= =年炉25202 式中: T 1——每炉钢的平均冶炼时间,40min/炉; 1440——一天的时间,min/d ; 350——一年的工作天数,d/a ; η——转炉作业率,%100365 2?=T η(T 2 一年的工作天数) =95.9% 1.4.3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计算出年需钢水量 每炉钢的平均冶炼周期取40min 。 =?年需良坯量 年需合格钢水量良坯收得率炉外精炼回收率 炉外精炼收得率:取99%;

转炉炼钢名词解释.

转炉炼钢名词解释 答1.同素异构转变 答案:固态金属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现象,具有同素异构现象的金属随温度的变化发生晶格形式的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2.韧性 答案:是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可以用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多少表示韧性。 3.双相钢 答案:是指低碳钢和低碳低合金钢经临界区处理或控制轧制而得到的主要由铁素体 4.固溶强化 答案:采用添加溶质元素使固溶体强度升高的强化机制,是通过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来提高强度的方法,其强化的金属学基础是由于运动的位错与异质原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5.塑性(重点) 答案: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的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6.什么叫钢的同素异构转变? 答案:钢是铁与碳的合金。铁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呈现不同的晶格形式,对碳有不同的溶解能力。因此,钢在固态随温度发生变化,其晶格形式发生转变,其物理性质也不同,称这种现象为钢的同素异构转变。 7.什么叫完全退火?什么叫再结晶退火? 答案: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再结晶退火是把冷却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而消除加工硬化的热处理工艺。 8.超声波探伤 答案: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性质检验低倍组织缺陷,用这种方法可直接检查钢材的内部缺陷,例如检验锅炉管,还可检查大锻件的内部质量。 9.塑性变形(重点) 答案: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物体不能够恢复其原始形状和尺寸,遗留下了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56.共析转变 10.韧性(重点) 答案:是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它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答案:一定成份的固溶体,在某一恒温下,同时析出两种固相的转变称为共析转

转炉炼钢名词解释讲解

转炉炼钢名词解释讲解

转炉炼钢名词解释 答1.同素异构转变 答案:固态金属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现象,具有同素异构现象的金属随温度的变化发生晶格形式的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2.韧性 答案:是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可以用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多少表示韧性。 3.双相钢 答案:是指低碳钢和低碳低合金钢经临界区处理或控制轧制而得到的主要由铁素体 4.固溶强化 答案:采用添加溶质元素使固溶体强度升高的强化机制,是通过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来提高强度的方法,其强化的金属学基础是由于运动的位错与异质原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5.塑性(重点) 答案: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的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6.什么叫钢的同素异构转变? 答案:钢是铁与碳的合金。铁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呈现不同的晶格形式,对碳有不同的溶解能力。因此,钢在固态随温度发生变化,其晶格形式发生转变,其物理性质也不同,称这种现象为钢的同素异构转变。 7.什么叫完全退火?什么叫再结晶退火? 答案: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再结晶退火是把冷却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而消除加工硬化的热处理工艺。 8.超声波探伤 答案: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性质检验低倍组织缺陷,用这种方法可直接检查钢材的内部缺陷,例如检验锅炉管,还可检查大锻件的内部质量。 9.塑性变形(重点) 答案: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物体不能够恢复其原始形状和尺寸,遗留下了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56.共析转变 10.韧性(重点) 答案:是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它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答案:一定成份的固溶体,在某一恒温下,同时析出两种固相的转变称为共

炼钢工艺流程

【导读】:转炉炼钢是把氧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炼钢的基本任务是脱碳、脱磷、脱硫、脱氧,去除有害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提高温度和调整成分。归纳为:“四脱”(碳、氧、磷和硫),“二去”(去气和去夹杂),“二调整”(成分和温度)。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供氧,造渣,升温,加脱氧剂和合金化操作。本专题将详细介绍转炉炼钢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要求等信息。由于时间的仓促和编辑水平有限,专题中难免出现遗漏或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转炉冶炼目的:将生铁里的碳及其它杂质(如:硅、锰)等氧化,产出比铁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力学性能更好的钢。 【相关信息】钢与生铁的区别:首先是碳的含量,理论上一般把碳含量小于2.11%称之钢,它的熔点在1450-1500℃,而生铁的熔点在1100-1200℃。在钢中碳元素和铁元素形成Fe3C固熔体,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钢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力学性能,可进行拉、压、轧、冲、拔等深加工,其用途十分广泛。 转炉冶炼原理简介: 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转炉的外形就像个梨,内壁有耐火砖,炉侧有许多小孔(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又叫做侧吹转炉。开始时,转炉处于水平,向内注入1300摄氏度的液态生铁,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气并转动转炉使它直立起来。这时液态生铁表面剧烈的反应,使铁、硅、锰氧化 (FeO,SiO2 , MnO,) 生成炉渣,利用熔化的钢铁和炉渣的对流作用,使反应遍及整个炉内。几分钟后,当钢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与锰时,碳开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热)使钢液剧烈沸腾。炉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烧而出现巨大的火焰。最后,磷也发生氧化并进一步生成磷酸亚铁。磷酸亚铁再跟生石灰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和硫化钙,一起成为炉渣。当磷与硫逐渐减少,火焰退落,炉口出现四氧化三铁的褐色蒸汽时,表明钢已炼成。这时应立即停止鼓风,并把转炉转到水平位置,把钢水倾至钢水包里,再加脱氧剂进行脱氧。整个过程只需15分钟左右。如果氧气是从炉底吹入,那就是底吹转炉;氧气从顶部吹入,就是顶吹转炉。 转炉冶炼工艺流程简介:

转炉炼钢试题(含答案)

11月份钢铁总厂转炉试题 认知部分每题0.5分,共计55分。 一、填空题 1.吹炼前期调节和控制枪位的原则是:早化渣、化好渣,以利最大限度的去( 磷)。2.转炉吹炼过程化渣三个必要因素是温度、氧化亚铁和(搅拌); 3.炉渣返干的根本原因是碳氧反应激烈,渣中( FeO )大量减少。 4.氧枪由三层同心钢管组成,内管道是( 氧气)通道,内层管与中层管之间是冷却水的( 进)水通道,中层管与外层管之间是冷却水的( 出)水通道。 5.炉衬的破损原因主要有高温热流的作用、(急冷急热)的作用、(机械冲击)的作用、化学侵蚀等几方面作用。 6.转炉冶炼终点降枪的主要目的是均匀钢水温度和( 成份)。 7.影响转炉终渣耐火度的主要因素是( MgO )、TFe和碱度(CaO/SiO2). 8.钢水温度过高,气体在钢中的( 溶解度)就过大,对钢质危害的影响也越大。 9.以( CaO )、( MgO )为主要成分的耐火材料是碱性耐火材料。 10.在溅渣护炉工艺中,为使溅渣层有足够的耐火度,主要措施是调整渣中的( MgO )含量。11.转炉设计的科学依据是(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定律 12.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的供氧量称为(供氧强度),其常用单位为(标米3/吨.分)。 13.一般情况下,脱磷主要在冶炼(前期)进行 14.磷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因而( 低温)有利于脱磷。 15.向钢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达到成品钢成份要求的操作称为( 合金化) 16.对优质碳素钢,要求磷的含量控制在( 0.035% )%以下 17.喷溅产生原因是产生爆发性的(碳氧)反应和一氧化碳气体排出受阻。 18.脱磷的热力学条件是高碱度、(高氧化铁)及适当低温。 19.为了向连铸提供合格钢水,炼钢要严格控制钢水成份,特别是钢中( 硫)、(磷)和(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一定要尽可能控制到最底水平,以提高钢水的清洁度。 20.溢流文氏管属于(粗除尘);可调喉口文氏管属于(精除尘)。 21.含碳量小于( 2%)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大于该含量的铁碳合金称为铁。 22.转炉炉体倾动角度要求能正反两个方向做( 360 )度的转动。 23.转炉炼钢中产生的喷溅可分为(爆发性喷溅)、(泡沫渣喷溅)、(返干性金属喷溅)。24.钢水中的磷是一种有害元素,它可使钢产生(冷脆)。 25.影响钢水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成分)和(钢中夹杂物)。 26.在一定条件下,钢水温度越高,则钢中余锰越(高) 27.根据Fe-C相图划分,碳含量在(0.0218%~2.11%)之间的铁碳合金为钢。 28.转炉氧枪的喷头多为(拉瓦尔) 型多孔喷头。 29.影响合金收得率的因素有:出钢温度、(钢水中含氧量)、出钢口情况、炉渣进入钢包的量、合金粒度、合金投入顺序。 30.转炉熔池的搅拌有利于提高冶炼的动力学条件,就其来源主要有(C-O反应)产生大量的CO气泡在上浮过程中对熔池的搅拌,另外是(外部吹入的气体搅拌)。 31.夹杂是指在冶炼和浇注凝固过程中产生或混入钢液的(非金属)相。 32.随着温度升高,溅渣层中的低熔点相先行熔化,并缓慢从溅渣层中分离流出,该现象称为(分熔现象)。 33、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通常是将氩气通过钢包底部的多孔透气塞不断地吹入钢液中,形成大量的小氩气泡,对于钢液中的有害气体[H]、[N]和脱氧产物CO来说,相当于无数个小

名词解释

世界地理的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沙漠化:沙漠化是指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干旱多风与沙质地表环境)相互作用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静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2、自然带:自然带又称“自然地理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 3、风海流:风海流是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应力,包括风对海水的摩擦力个施加在海面迎风面上的压力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海流,是海流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4、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指在发生在发达国家,城市的生活方式因城市人口把他们的住宅迁移往农村而在农村地域扩散,这些城市人口沿袭的是上下班,休息日,工资收入和频繁的社会交往的现象。“逆城市化”实际上仍然是城市化的发展。 5、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资源开发与人口增长相伴随的又一个重要的问题,工业化的发展不断向环境中排放自然界本不具有,因而无法呼吸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造成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大的最深的淡水湖(A) A、贝加尔湖 B、休伦湖 C、密歇根湖 D、大熊湖 2、以下哪个不是欧洲人口地理特征( D ) A、人种构成以白种人为主,人口增长缓慢 B.人口密度较大,且分布不均匀 C.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D、人均素质都很高 3、以下哪个不是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点(C) A、干燥的热带大陆 B、对称分布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界 C、整体都是很干旱 D、丰富的自然资源 4、以下哪个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 A、持续观 B、系统观 C、公平观与和谐观 D、控制观 5、以下哪个不是黑色人种主要特征(A) A、黑种人的牙齿很都是雪白的 B、黑种人的肤色是黑的,并且是最细腻的。 C、毛发呈黑色且明显卷曲、头颅圆滚、身材适中、手臂较长、瞳孔呈黑色、鼻翼较宽、嘴唇宽厚等。 D、黑种人肢体灵活性和肌肉爆发力是其他人种所无法比拟的,黑人的舞蹈、体育运动的成就都与他们的自然特征有关。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 16分) 1、大陆地形主要包括:盆地、平原、丘陵、山地、高原。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P11-12)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P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