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换药技术和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5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一、目的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应证1.无菌手术及污染性手术术后3-4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
皮肤颜色青紫。
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三、准备工作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
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
四、操作方法1.除去外层辅料: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2.冲洗2.1原则:无菌技术2.2物品准备:无菌冲洗包;无菌手套;医嘱规定的冲洗液或生理盐水;无菌18或19号针头和7号头皮针;无菌棉纱敷料〔填充用;无菌4×4纱布;普通手套;纸胶布;垃圾袋;护肤液〔安息香酊等;无菌30ml或50ml注射器。
伤口换药技术和流程图本文介绍了伤口护理的技术和原则。
伤口护理的目的是维持皮肤完整,防止压疮级别增加和伤口恶化,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并评估伤口进展情况,选择相应的措施,估计伤口预后。
在使用自费敷料之前,需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清楚并得到同意。
在有换药医嘱或敷料脱落的情况下执行换药操作。
在进行伤口换药操作时,需要确认医嘱或敷料脱落后更换。
在操作之前,需要核对患者和伤口情况,并准备好所需的物品。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向病人解释,围屏风或床帘,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暴露伤口部位,并将治疗巾垫在伤口部位下。
在移除敷料时,需要戴清洁手套,慢慢地将胶布朝顺毛发方向撕下,移除敷料后反脱手套丢弃于塑料袋内。
若敷料粘在伤口上,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沾湿敷料后再移除敷料。
在换药过程中,需要测量伤口的长×宽×深和潜行深度,并记录下来。
同时,需要评估伤口生长情况和愈合情形。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暖,避免污染衣服和床单,避免伤口受牵扯,一手必须固定预撕除部位,绷紧皮肤周围,以减轻疼痛。
除敷料应注意手不接触伤口,以免伤及肉芽组织,破坏愈合进程,减轻局部组织的疼痛。
依据时钟方向测量潜行深度。
若伤口有恶臭分泌物或其它异常情况,应告知医师。
在进行伤口换药操作时,需要洗手,戴上无菌手套或以棉签或镊子操作。
可以使用20ml/30ml/50ml注射器对伤口床进行涡流式冲洗,以移除伤口床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若伤口床干净或伤口未感染,则以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即可,因为抗生素或消毒液会抑制肉芽组织的生长,延迟伤口的愈合。
在更换伤口敷料时,需要先进行外到内的清洁,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擦拭伤口,避免使用棉签或棉棒,以免棉絮落入伤口,导致感染和炎症。
清洁的范围应该大于伤口本身,约5厘米左右。
此外,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医嘱,如有渗液易粘连时,可使用油性纱布或药粉,并覆盖合适的敷布,如凡士林纱布。
在固定敷料时,需要注意纱布应该覆盖伤口周围,不能随意移动,固定时应与伤口的肌肉走向垂直,才能固定牢靠。
换药法的操作流程图
目标:协助治疗,对疮疡、皮肤损伤进行清洁、消毒、上药、包扎等促进伤口愈合。
一、评估→①临症及既往史,药物过敏史②换药部位的皮肤情况③病
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心理状况。
二、物品准备→外用药、治疗盘、治疗卡、换药用具、敷料及其它。
三、患者准备→①核对姓名、诊断、解释②取合适体位、暴露换药部
位,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四、清洁伤口→垫胶单治疗巾→置弯盆于伤口下→取外层敷料→取内
层敷料→观察→消毒伤口周围→换镊子取出引流条→清
洗创面→清洗管道。
五、换药→探针探窦道→插药捻→敷药。
↘无窦道伤口→敷上药(药膏、药散)
六、包扎→敷药后盖无菌纱布或棉垫→固定包扎。
七、整理→协助穿衣取舒适体位休息,整理用物及病床。
八、洗手后记录→换药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九、交待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技术
【目的】
⒈维持皮肤完整,避免压疮级别增加及伤口恶化。
⒉促进伤口愈合,并预防感染。
⒊评估伤口进展情况,针对进展选择措施,估计伤口预后。
【原则】
⒈自费敷料需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清楚,取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⒉有换药医嘱或在敷料脱开的情况下执行。
【物品准备】
治疗车,换药碗1套(含镊子2把和1把剪刀),口罩,伤口敷料,无菌生理盐水,20ml/30ml/50ml注射器,干棉签,纱布,干棉球,纸胶,手套2副(1副无菌),纸尺/测量尺,治疗巾,床帘或屏风。
必要时备PVP-I,一次性头皮针头。
【操作步骤及要点说明】
伤口换药操作步骤
伤口换药操作步骤(续)
伤口换药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