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5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 格式:doc
- 大小:19.05 KB
- 文档页数:2
第5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知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面积与面积单位,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这三个面积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能比划出它们呢的大小吗?那么在三个面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交流共享1.探究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谈话: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形纸片(边长为分米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它的边长,再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
(2)问:你算出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的答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怎样会有两种答案的呢?组织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上讲台比一比他们手中的纸片的大小。
小组里同学也互相比比手中的纸片的大小。
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一种量的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另一种量的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3)谈话: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谈话:你能猜一猜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1)在小组内说一说这样猜的理由。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根据学生发言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试一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如:因为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5平方米里面有5个1平方米,所以5平方米=500平方分米。
归纳总结: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用乘上进率的方法;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用除以进率的方法。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71页“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汇报交流。
讨论:这两道题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由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要乘上进率;第2题由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范文设计说明结合本节课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实践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
新课伊始,设计了“抢答比赛”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中来。
2.引导自主探究新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切实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设计首先引导学生猜想、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学生准备直尺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
(出示课件)1.抢答比赛1。
1米=( )分米1分米=( )厘米1厘米=( )毫米1米=( )厘米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思考后回答)2.抢答比赛2。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厘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米?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
(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够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实验验证1.教学教材70页例6。
教学内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水平,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实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实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层面:面积是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和一名方米的正方形白纸各一张,课件。
学生层面:每组准备一个边长一分米的正方形纸和若干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那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2、学生回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那么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呢?你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说吗?4、好的,老师带来了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卡,大家看,他们究竟有多大。
(把纸卡贴在黑板上)5、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我们都理解了,也知道了他们的大小,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6、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猜测进率。
1、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研究之前,你能不能大胆地猜一猜。
2、学生自由猜测。
(二)实践探究3、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先来研究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4、请大家看书中的例6,课件出示,学生读题: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5、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吧?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温馨提示:能够借用手中的学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究,碰到困难能够找小伙伴或者老师来协助你解决。
6、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汇报。
第五单元面积新知识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71 页例6、例7 及做一做。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以及掌握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让学生探究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通过提供的直观素材,鼓励学生可以进行测量、计算、推理等多样化的方法,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注重学生思考过程的清楚表述,使学生对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思考。
它是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的必备条件,也为今后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充分经历探究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过程,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度量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模型思想。
(三)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计算、测量、推理等方法,经历探究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过程,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根据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受换算的价值。
(四)学习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五)学习难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推导过程(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 预习任务(1)妈妈绣了一幅长12分米,宽80厘米的十字绣,它的面积是()。
(2)电影院门口有一幅边长是60 厘米的正方形海报。
这幅海报的面积是()。
(3)在一个宽是20 厘米,长是9 分米的长方形中,每行能摆()个1()的正方形,能摆()行,共有()个1()的正方形。
(二)课堂设计1. 复习引入(1)填空1米=()分米1 分米=()厘米50 厘米=()分米10米=()分米1千米=()米8000 米=()千米(2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3)我们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是怎么规定的?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是多少?请同学们猜一猜。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导学案设计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复习铺垫,巧妙追问,引入新课。
数学知识是螺旋上升的,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本设计在上课之初,设计了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的环节,进一步明确了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借机追问: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进行了导入。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因为学生对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经不再陌生,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自主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5分钟)1.课件出示:1厘米=( )毫米,1分米=( )厘米,1米=( )分米。
提问: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指名完成填空。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课题)1.先回顾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然后填空汇报。
2.回顾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准备学习新课。
1.填一填。
(1)一个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2)一块正方形菜地的边长是1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二、尝试探究,感悟深化。
(20分钟)1.引导学生探究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出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算一算。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甘肃省华亭县安口小学张琼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下册页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利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学习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推导相邻两面积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表述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四个信封;挂图;课件学生:两张边长分米的正方形卡纸,一张是红色的,另一张分成了边长厘米的小正方形。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下面我一起来听一段音乐,你来说一说这是那部动画片上的歌曲?(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主题曲)谈话:今年是青青草原四十年一度的族长选举,参加竞选的有喜羊羊、沸羊羊、懒羊羊和暖羊羊。
(在出示卡通头像的同时将学生进行分组)谈话:竞选规则是这样的,在下面几轮的选拔中得分最高的羊,将担任本届的族长。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
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
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
因此在教学开始阶段设计利用学生喜闻乐见《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音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二.动手操作感知体验谈话:上届族长呢将这项神圣的任务交给了我,首先请大家跟随我去慢羊羊村长家参加第一轮的选拔。
(课件播放慢羊羊村长家)谈话:慢羊羊村长不在家,它给我们留了一封信,你们想知道慢羊羊打算考查你们一些什么吗?展示信的内容:(打开第一个信封)、分米=()厘米。
(学生举手回答)、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边说教师板书)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操作:、测量这个红色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边长:分米面积:分米×分米=平方分米)、测量有方格的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5.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教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教学内容我将会使用教材第五章的第一节来教这个概念。
我们会讨论面积单位的概念,包括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并且学习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且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这个概念可能会对学生有些难以理解,所以我会特别强调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我会使用实际的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比如正方形和长方形,以及一些面积单位的小卡片。
学生则需要准备他们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这个概念。
我会拿出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米,然后我会问学生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他们会说1平方米。
然后我会再拿出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我会问他们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会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0.01平方米。
这个实践情景会让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给他们一些面积单位转换的问题,让他们运用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这样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用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表示。
答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也就是0.15平方米,或者1500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会让学生反思他们今天学到了什么,他们是否理解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我也会给他们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比如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他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我选择了正方形和长方形作为实物教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5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0页例6.
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师说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了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
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3、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
8平方米=〔〕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长是5〔〕黑板的面积是3〔〕
3、一块长方形玻璃,它的长是40厘米,宽是2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思维训练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0厘米,它的长是50厘米,宽是多少分米?
2、小明家客厅的地面长是8米,宽是6米.如果用每块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约多少块地砖?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