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办法(2018修改)
- 格式:docx
- 大小:14.62 KB
- 文档页数:11
出入境检验检疫查封、扣押管理规定(2018修改)正文:----------------------------------------------------------------------------------------------------------------------------------------------------出入境检验检疫查封、扣押管理规定(2008年6月2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8号公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海关总署令第238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查封、扣押工作,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证海关依法履行职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查封、扣押是指海关为履行检验检疫职责依法实施的核查、封存或者留置等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条海关总署负责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查封、扣押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主管海关负责查封、扣押的实施。
第四条海关实施查封、扣押应当适当,以最小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为原则。
第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海关实施的查封、扣押,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海关实施的查封、扣押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对海关违法实施查封、扣押造成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二章适用范围和管辖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可以实施查封、扣押:(一)法定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经书面审查、现场查验、感官检查或者初步检测后有证据证明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二)非法定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经抽查检验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三)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四)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的生产经营场所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五)在涉及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的违法行为中,存在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的。
附件出入境检疫处理管理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出入境检疫处理(以下简称检疫处理)管理工作,提高检疫处理质量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办法》,制定本工作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检验检疫机构对所辖区域检疫处理业务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质检总局主管全国检疫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直属检验检疫局的通关业务管理部门组织所辖区域检疫处理监督管理工作,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检疫处理业务的指导、检查;分支机构负责所辖区域检疫处理业务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四条检疫处理单位应当落实检疫处理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规范内部管理,按照规定和要求实施检疫处理,确保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质量安全。
第二章检疫处理过程第五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实施检疫处理:(一)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当实施检疫处理的情况。
动植物检疫处理具体指征见附件。
卫生检疫处理具体指征见附件。
(二)质检总局发布或与其他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警示通报等规范性文件有明确规定需要实施检疫处理的。
(三)双边协议、议定书、备忘录以及其他协定要求实施检疫处理的。
(四)因输入国家(地区)官方需要,由货主或代理人申请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熏蒸消毒证书》(检验检疫证单格式)的。
第六条对拟实施检疫处理的对象,应遵循以下原则确定检疫处理技术措施:(一)我国有明确处理技术标准、规范或指标的,按照相应的要求实施。
(二)我国无明确处理技术标准、规范或指标的,按照质检总局业务主管部门评估认可的技术措施实施。
(三)输入国家(地区)官方有具体检疫处理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要求实施。
检疫处理操作技术规范目录见附件,各种检疫对象的处理方式见附件。
第七条检验检疫部门在现场查验过程中发现符合检疫处理指征的,应详细记录检出情况,确定实施检疫处理的原因,并向交通工具负责人、货主或代理人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检验检疫证单格式)。
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2018第三次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2018.11.23•【文号】海关总署令第243号•【施行日期】2018.11.23•【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检疫正文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2012年8月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6号公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海关总署令第238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5月29日海关总署第240号令《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8年11月23日海关总署令第243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人类传染病及其医学媒介生物、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经国境传入、传出,保护人体健康和农、林、牧、渔业以及环境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出入境人员,是指出入境的旅客(包括享有外交、领事特权与豁免权的外交代表)和交通工具的员工以及其他人员。
本办法所称携带物,是指出入境人员随身携带以及随所搭乘的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托运的物品和分离运输的物品。
第三条海关总署主管全国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主管海关负责所辖地区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出入境人员携带下列物品,应当向海关申报并接受检疫:(一)入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二)出入境生物物种资源、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三)出境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四)出入境的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血液制品等特殊物品(以下简称“特殊物品”);(五)出入境的尸体、骸骨等;(六)来自疫区、被传染病污染或者可能传播传染病的出入境的行李和物品;(七)其他应当向海关申报并接受检疫的携带物。
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管理办法(2018第二次修改)正文:----------------------------------------------------------------------------------------------------------------------------------------------------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管理办法(2001年9月1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3号发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海关总署令第238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改根据2018年5月29日海关总署令第240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出入境快件的检验检疫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出入境快件,是指依法经营出入境快件的企业(以下简称快件运营人),在特定时间内以快速的商业运输方式承运的出入境货物和物品。
第三条依据本办法规定应当实施检验检疫的出入境快件包括:(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有关国际条约、双边协议规定应当实施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的;(二)列入海关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的;(三)属于实施进口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出口质量许可制度以及卫生注册登记制度管理的;(四)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实施检验检疫的。
第四条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出入境快件的检验检疫工作。
主管海关负责所辖地区出入境快件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快件运营人不得承运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出入境的货物或物品。
第六条对应当实施检验检疫的出入境快件,未经检验检疫或者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不得运递。
第二章报检第七条快件运营人应按有关规定向海关办理报检手续。
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243号)【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243号【发布部门】海关总署【公布日期】2018.11.23【实施日期】2018.11.23【时效性】部分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243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已于2018年11月21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署长倪岳峰2018年11月23日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压缩通关时间,巩固和提升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改革成效,海关总署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超期未报关进口货物、误卸或者溢卸的进境货物和放弃进口货物的处理办法》等45部规章进行修改,具体内容如下: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超期未报关进口货物、误卸或者溢卸的进境货物和放弃进口货物的处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91号公布,根据海关总署令第198号、第218号修改)作如下修改:将第九条修改为:“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申请发还余款的,申请人应当提供证明其为该进口货物收货人的相关资料。
经海关审核同意后,申请人应当按照海关对进口货物的申报规定,取得有关进口许可证件,凭有关单证补办进口申报手续。
海关对有关进口许可证件电子数据进行系统自动比对验核。
申报时没有有效进口许可证件的,由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处理。
”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申报管理规定》(海关总署令第103号公布,根据海关总署令第198号、第218号、第235号、第238号、第240号修改)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二十五条修改为:“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受委托的报关企业应当取得国家实行进出口管理的许可证件,凭海关要求的有关单证办理报关纳税手续。
海关对有关进出口许可证件电子数据进行系统自动比对验核。
技能认证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员考试(习题卷3)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37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出境的交通工具和人员,必须在_______国境口岸接受检疫。
A)最后离开的B)居住地C)户口所在地D)工作地答案:A解析:【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第八条2.[单选题]对集装箱实施熏蒸处理,投药2小时进行浓度测定,平均熏蒸剂浓度不应低于投药量的________。
A)78%B)65%C)50%D)30%答案:B解析:【依据】《入出境集装箱及其货物除虫规程》(SN/T1281-2003)3.43.[单选题]加工生鲜肉、禽、鱼虾类及其制品,应采用可靠的热加工工艺对食品进行熟化杀菌处理,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________限值并至少保持_________。
A)72度;10秒B)70度;15秒C)63度;10秒D)74度;15秒答案:D解析:【依据】《航空食品卫生规范》(GB31641-2017)4.[单选题]来自鼠疫疫区交通工具上的固体垃 圾必须进行_______。
A)退运处理B)焚化处理C)消毒处理D)深埋处理答案:B解析:【依据】《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办法》第十四条5.[单选题]凡患有伤寒和副伤寒等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和病原携带者的人员,应_______。
A)立即辞退.不得从事直接供、管水服务工作B)立即调离岗位.不得从事直接供、管水服务工作C)立即辞退.不得从事任何供、管水服务工作D)立即调离岗位.不得从事任何供、管水服务工作答案:B解析:【依据】《国境口岸饮用水卫生监督操作手册》C)3年内D)5年内答案:D解析:【依据】《出入境检验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办法》7.[单选题]采用鼠夹法监测鼠密度,应连续布放______。
A)2天B)3天C)4天D)5天答案:B解析:【依据】《国境口岸鼠类监测规程》(SN/T1240-2003)5.28.[单选题]为保证足够的消毒时间,消毒时间应从________开始计算。
出入境尸体骸骨卫生检疫管理办法(2018修改)正文:----------------------------------------------------------------------------------------------------------------------------------------------------出入境尸体骸骨卫生检疫管理办法(2017年3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89号发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海关总署令第238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境口岸入出境尸体、骸骨卫生检疫工作,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入出境尸体、骸骨卫生检疫工作。
主管海关负责所辖地区的入出境尸体、骸骨卫生检疫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入出境尸体、骸骨包括:(一)需要入境或者出境进行殡葬的尸体、骸骨;(二)入出境及过境途中死亡人员的尸体、骸骨。
因医学科研需要,由境外运进或者由境内运出的尸体、骸骨,按照出入境特殊物品管理。
除上述情形外,不得由境内运出或者由境外运入尸体和骸骨。
第四条海关对入出境尸体、骸骨实施卫生检疫工作包括:材料核查、现场查验、检疫处置、签发卫生检疫证书等。
符合卫生检疫要求的,准予入出境。
第二章申报第五条尸体、骸骨入境前,托运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向入境口岸海关申报,按照要求提供以下材料:(一)尸体、骸骨入出境卫生检疫申报单;(二)死者身份证明(如:护照、海员证、通行证、身份证或者使领馆等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三)出境国家或者地区官方机构签发的死亡报告或者医疗卫生部门签发的死亡诊断书;(四)入殓证明;(五)防腐证明;(六)托运人或者其代理人身份证明(如:护照、通行证或者身份证等)。
附件78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的核准以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出入境检疫处理”是指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出入境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检疫对象采取的消除疫情疫病风险或者潜在危害,防止人类传染病传播、动植物病虫害传入传出的措施。
“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以下简称检疫处理单位)是指经直属海关核准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
“出入境检疫处理人员”(以下简称检疫处理人员)是指经直属海关核准,在检疫处理单位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海关总署主管全国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工作。
主管海关负责所辖地区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出入境检疫处理按照实施方式和技术要求,分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和G类。
(一)A类,熏蒸(出入境船舶熏蒸、疫麦及其他大宗货物熏蒸);(二)B类,熏蒸(A类熏蒸除外);(三)C类,消毒处理(熏蒸方式除外);(四)D类,药物及器械除虫灭鼠(熏蒸方式除外);(五)E类,热处理;(六)F类,辐照处理;(七)G类,除上述类别外,采用冷处理、微波处理、除污处理等方式实施的出入境检疫处理。
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可以申请从事一类或者多类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
第六条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应当在核准范围内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未经核准,不得从事或者超范围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
海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输入国家(地区)要求,对需要实施检疫处理的对象,向货主或者其代理人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
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疫处理单位实施检疫处理。
第二章检疫处理单位申请条件第七条申请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具有满足条件的办公场所;(三)申请从事的检疫处理类别需要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其从业人员及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四)使用的出入境检疫处理器械、药剂以及计量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五)具有必要的出入境检疫处理安全防护装备、急救药品和设施;(六)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安全保障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管理制度;(七)建立完整的出入境检疫处理业务档案、技术培训档案和职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八)配备经直属海关核准的检疫处理人员;(九)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员,法律法规有规定的,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
海南出入境游艇检疫管理办法(2018第二次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2018.05.29•【文号】海关总署令第240号•【施行日期】2018.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检疫正文海南出入境游艇检疫管理办法(2013年6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53号公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海关总署令第238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5月29日海关总署第240号令《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止疫病疫情传入传出,规范海南出入境游艇检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国际卫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海南出境、入境游艇的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海关总署主管全国出入境游艇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海口海关负责海南出入境游艇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海南出入境游艇检疫监督管理遵循先行先试、监管有效、简化手续、方便快捷的原则。
第二章入境检疫第五条入境游艇必须在最先抵达的口岸接受检疫。
海关可以对入境游艇实施电讯检疫、锚地检疫、靠泊检疫或者随船检疫。
第六条艇方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游艇抵达口岸前,向入境口岸海关申报下列事项:(一)游艇名称、国籍、预定抵达检疫地点的日期和时间;(二)发航港、最后寄港;(三)游艇操作人员和其他艇上人员数量及健康状况;(四)依法应当向海关申报并接受检疫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
第七条艇方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游艇到达检疫地点前12小时将确定到达的日期和时间通知海关。
第八条无重大疫病疫情时,已取得《交通工具卫生证书》《船舶免予卫生控制措施证书/船舶卫生控制措施证书》的,艇方或者其代理人可以向海关申请电讯检疫。
未持有上述证书的,海关可以先予实施电讯检疫,艇方或者其代理人在游艇抵达检疫地点后应当申请补办。
技能认证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员考试(习题卷6)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37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烹煮食品时要达到安全的中心温度以上:禽类和肉糜、肉馅类中心温度和其他食品中心温度应分别达到______。
A)74℃以上和78℃以上B)70℃以上和74℃以上C)76℃以上和74℃以上D)74℃以上和70℃以上答案:D解析:【依据】《出入境口岸航空配餐卫生标准》(SN/T2769-2013)2.[单选题]啮齿动物的臼齿常具有_____。
A)1对B)2对C)3对D)4对答案:C解析:【依据】《中国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鉴定图谱》3.[单选题]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现场审查不计入行政许可时限,但最长不超过_______,且应当告知申请人。
A)1周B)半个月C)1个月D)3个月答案:C解析:【依据】《国境口岸卫生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4.[单选题]机上冷链热食应经过充分加热方可食用,加热餐食的中心温度应在2小时内达到_______以上。
A)60℃B)70℃C)74℃D)75℃答案:C解析:【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航空食品卫生规范》第6部分5.[单选题]《检疫处理结果报告单》中,________不是必填内容。
A)处理药剂B)处理时间C)散毒时间D)处理方法答案:C解析:【依据】《出入境检疫处理管理工作规定》附件66.[单选题]清洁的茶具细菌总数为_______cfu/cm。
A)≤5B)≤8C)≤10D)≤15答案:A解析:【依据】《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7.[单选题]卫生检疫机关对入境、出境的废旧物品和曾行驶于境外港口的废旧交通工具,根据________,分别实施消毒、除鼠、除虫,对污染严重的实施销毁。
A)卫生标准B)医学媒介生物指标C)卫生状况D)污染程度答案:D解析:【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第五十六条8.[单选题]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海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_______不得再次申请卫生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2018修正)【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04.27【实施日期】2018.04.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检疫第三章传染病监测第四章卫生监督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实施国境卫生检疫,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以及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的口岸(以下简称国境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依照本法规定实施传染病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是指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
检疫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黄热病以及国务院确定和公布的其他传染病。
监测传染病,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和公布。
第四条入境、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都应当接受检疫,经国境卫生检疫机关许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
具体办法由本法实施细则规定。
第五条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除采取必要措施外,必须立即通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用最快的方法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最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邮电部门对疫情报告应当优先传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之间的传染病疫情通报,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办理。
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2018第二次修改)正文:----------------------------------------------------------------------------------------------------------------------------------------------------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2002年8月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25号公布根据2015年11月2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70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根据2018年4月28日海关总署令第238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改根据2018年5月29日海关总署令第240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的管理工作,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以下简称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审批的进境动物(含过境动物)、动植物产品和需要特许审批的禁止进境物的检疫审批。
海关总署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禁止进境物名录,制定、调整并发布需要检疫审批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
第三条海关总署统一管理本办法所规定的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工作。
海关总署或者海关总署授权的其他审批机构(以下简称审批机构)负责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以下简称《检疫许可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申请未获批准通知单》(以下简称《检疫许可证申请未获批准通知单》)。
各直属海关(以下简称初审机构)负责所辖地区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申请的初审工作。
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办法(2018第二次修正)【法规类别】进出口商品检验【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第240号令【发布部门】海关总署【发布日期】2018.05.29【实施日期】2018.07.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办法(2016年3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81号公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海关总署令第238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5月29日海关总署第240号令《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的核准以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出入境检疫处理”是指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出入境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检疫对象采取的消除疫情疫病风险或者潜在危害,防止人类传染病传播、动植物病虫害传入传出的措施。
“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以下简称检疫处理单位)是指经直属海关核准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
“出入境检疫处理人员”(以下简称检疫处理人员)是指经直属海关核准,在检疫处理单位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海关总署主管全国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工作。
主管海关负责所辖地区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出入境检疫处理按照实施方式和技术要求,分为A类、B类、C类、D类、E 类、F类和G类。
(一)A类,熏蒸(出入境船舶熏蒸、疫麦及其他大宗货物熏蒸);(二)B类,熏蒸(A类熏蒸除外);(三)C类,消毒处理(熏蒸方式除外);(四)D类,药物及器械除虫灭鼠(熏蒸方式除外);(五)E类,热处理;(六)F类,辐照处理;(七)G类,除上述类别外,采用冷处理、微波处理、除污处理等方式实施的出入境检疫处理。
单位内部认证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员考试(试卷编号222)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1.[单选题]出入境检疫处理按照实施方式和技术要求分为________。
A)5类B)6类C)7类D)8类2.[单选题]水质常规指标中PH值限值是_______。
A)不小于6且不大于8B)不小于6.5且不大于7.5C)不小于6.5且不大于8D)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3.[单选题]下列关于口岸储存场地卫生监督双随机工作的表述,错误的是:A)检查对象名录库按照“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建立B)每次应从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1-2名卫生监督人员.和1-2名候补人员C)被随机抽中的检查人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检查的.应从候补人员中进行增补D)对卫生安全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或者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的检查对象,应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4.[单选题]入境霍乱染疫航空器,卫生处理合格的,签发________。
A)运输工具检疫处理通知书B)运输工具检疫处理报告C)运输工具检疫处理证书D)运输工具检疫合格证明5.[单选题]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航空食品卫生规范》(GB31641),采用热链工艺生产的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和食用前需保持在________以上。
A)80℃B)70℃C)60℃D)50℃6.[单选题]下列关于入出境航空器卫生监督的表述,错误的是:A)入出境航空器卫生监督一般在飞机入境后和出境前实施B)一般来说对入境航班的卫生监督应在旅客下机后1小时进行D)卫生监督人员在对航空器实施监督时有权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现场检查、开展检测等7.[单选题]列车上检查病媒生物防除情况时,应检查厨房、餐厅、食品贮藏室、客车车厢、厕所等地,检查结果不符合标准的_______。
A)未检出鼠B)发现蜚蠊一只C)未发现蚊D)未发现蝇8.[单选题]对染有黄热病的船舶,在没有完成灭蚊以前限制该船与陆地和其他船舶的距离不少于________。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9.[单选题]热链食品应在烤箱中或保温箱中保存,食品中心温度不得低于_______。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发布《出入境检疫处理管理工作规定》的公
告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2018(0)17
【摘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7年第115号为规范和加强出入境检疫处理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办法》,质检总局制定了《出入境检疫处理管理工作规定》。
现予发布,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总页数】4页(P42-45)
【关键词】国家质检总局;检疫处理;管理工作;出入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3
【相关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入境检验检疫应急处理规定》 [J],
2.农业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严格美国输华烟叶检疫防止病虫害传入 [J], 丛亚平;
3.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
区暂时调整<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通知 [J], 国家质检总局;
4.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对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添加剂及原料产品实施出入境检验疫的公告》 [J], 王强
5.质检总局关于发布《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企业管理工作规范》的公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应对作者:徐爱国来源:《民主与科学》2021年第02期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立法方面的问题。
2020年《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有关情况和工作计划报告》强调,公共卫生立法修法工作要立足中国国情,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提炼上升为法律制度,建立依法防控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依法防控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增强法律规范系统性,保证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应急决定命令、防控工作规范的协同配合。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立法背景所谓“突发事件”,通常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公众健康的事件。
我国突發公共卫生事件立法,最早源自2003年的全国抗击非典型肺炎。
那一年,国务院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转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这个通知对现状描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多年来,公共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常见传染病得到了较好控制,总体上处于低发水平。
全国26种甲、乙两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6000/10万—7000/10万下降到2002年的180.4/10万,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有效控制了丝虫病、疟疾等,传染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传染病控制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国际层面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转发履行《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通知,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
通知的评估是,我国面临的公共卫生形势日趋复杂,各种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化学性事件及核与辐射事件的挑战日益严峻。
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管理办法(2018修改)正文:----------------------------------------------------------------------------------------------------------------------------------------------------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管理办法(2000年4月3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令第22号发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海关总署令第238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管理,做好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以下简称封识)的制定、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封识系指海关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中实施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封存和控制措施而使用的专用标识。
第四条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封识的制定、修订、发布、印制、发放和监督工作。
主管海关负责辖区内封识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并对封识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备案。
第二章封识的制定第五条封识的种类、式样、规格由海关总署统一规定。
封识的种类包括:封条封识、卡扣封识、印章封识三种。
主管海关如需使用其他封识,必须报经海关总署批准。
第六条封识应当标有各直属海关的简称字样。
第三章封识的使用和管理第七条封识应加施在需要施封的检验检疫物及其运载工具、集装箱、装载容器和包装物上,或存放检验检疫物的场所。
第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根据检验检疫工作需要可以加施封识:(一)因口岸条件限制等原因,由海关决定运往指定地点检验检疫的;(二)进境货物在口岸已作外包装检验检疫,需运往指定地点生产、加工、存放,并由到达地海关检验检疫和监管的;(三)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禁止进境物作退回、销毁处理的;(四)经检验检疫不合格,作退回、销毁、除害等处理的;(五)经检验检疫合格,避免掺假作伪或发生批次混乱的;(六)经检验检疫发现进境的船舶、飞机、车辆等运载工具和集装箱装有禁止进境或应当在中国境内控制使用的自用物品的,或者在上述运载工具上发现有传染病媒介(鼠、病媒昆虫)和危险性病虫害须密封控制、防止扩散的;(七)对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及生产、经营场所,需要进一步实施口岸卫生监督和调查处理的;(八)正在进行密闭熏蒸除害处理的;(九)装载过境检验检疫物的运载工具、集装箱、装载容器、包装物等;(十)凭样成交的样品及进口索赔需要签封的样品;(十一)外贸合同约定或政府协议规定需要加施封识的;(十二)其他因检验检疫需要施封的。
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办法(2018修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2018.04.28•【文号】海关总署令第238号•【施行日期】2018.04.28•【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正文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办法(2016年3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81号发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海关总署令第238号《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的核准以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出入境检疫处理”是指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出入境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检疫对象采取的消除疫情疫病风险或者潜在危害,防止人类传染病传播、动植物病虫害传入传出的措施。
“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以下简称检疫处理单位)是指经直属海关核准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
“出入境检疫处理人员”(以下简称检疫处理人员)是指经直属海关核准,在检疫处理单位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海关总署主管全国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工作。
主管海关负责所辖地区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出入境检疫处理按照实施方式和技术要求,分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和G类。
(一)A类,熏蒸(出入境船舶熏蒸、疫麦及其他大宗货物熏蒸);(二)B类,熏蒸(A类熏蒸除外);(三)C类,消毒处理(熏蒸方式除外);(四)D类,药物及器械除虫灭鼠(熏蒸方式除外);(五)E类,热处理;(六)F类,辐照处理;(七)G类,除上述类别外,采用冷处理、微波处理、除污处理等方式实施的出入境检疫处理。
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可以申请从事一类或者多类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
第六条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应当在核准范围内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未经核准,不得从事或者超范围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
海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输入国家(地区)要求,对需要实施检疫处理的对象,向货主或者其代理人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
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疫处理单位实施检疫处理。
第二章检疫处理单位申请条件第七条申请从事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具有满足条件的办公场所;(三)申请从事的检疫处理类别需要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其从业人员及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四)使用的出入境检疫处理器械、药剂以及计量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五)具有必要的出入境检疫处理安全防护装备、急救药品和设施;(六)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安全保障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管理制度;(七)建立完整的出入境检疫处理业务档案、技术培训档案和职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八)配备经直属海关核准的检疫处理人员;(九)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员,法律法规有规定的,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
第八条申请从事A类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条件以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B类出入境检疫处理资质3年以上,近3年无安全和质量事故;(二)药品、仪器、设备、材料、专用药品库及操作规范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三)配备检疫处理熏蒸气体浓度测定仪器、残留毒气检测仪器、大气采样仪器等设备。
第九条申请从事B类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条件以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处理场所、药品、仪器、设备、材料、专用药品库及操作规范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二)配备检疫处理熏蒸气体浓度测定仪器、残留毒气检测仪器、大气采样仪器等设备。
第十条申请从事C类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条件以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药品、仪器、设备、材料、专用药品库及操作规范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二)配备消毒效果评价相关检测设备。
第十一条申请从事D类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条件以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药品、仪器、设备、材料、专用药品库及操作规范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二)配备除虫灭鼠试验室相关检测设备等。
第十二条申请从事E类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条件以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处理场所、库房、处理设备及操作规范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二)使用特种设备的,持有特种设备许可证。
第十三条申请从事F类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条件以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处理场所、仪器、设备、放射性物品购置及存放、操作规范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二)持有放射性设备使用许可证。
第十四条申请从事G类出入境检疫处理工作的单位,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条件以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处理场所、库房、处理设备及操作规范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二)使用特种设备的,持有特种设备许可证。
第三章检疫处理单位第十五条申请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直属海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核准申请表》;(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同时交验原件;(三)申请单位所在地地方政府对检疫处理单位实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的,提交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复印件并同时交验原件;(四)申请单位章程、质量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检疫处理操作规范等文件材料;(五)申请单位所属检疫处理人员《检疫处理人员从业资格证》(以下简称《从业证》)的复印件并同时交验原件。
第十六条直属海关对申请单位提出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一)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单位当场更正;(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三)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单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
直属海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单位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七条受理申请后,直属海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日内组成评审专家组,并将评审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单位,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行政许可办理的期限内。
专家组应当按照海关总署的规定,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考核评审,并提交书面评审报告。
第十八条直属海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
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直属海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第十九条直属海关作出核准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颁发并送达《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核准证书》(以下简称《核准证书》)。
不予核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直属海关作出的核准决定,应当予以公开。
第四章检疫处理人员第二十条年满十八周岁,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备检疫处理基本知识,掌握检疫处理操作技能的人员,可以参加检疫处理人员从业资格考试。
第二十一条检疫处理人员资格分为两类,即熏蒸处理类(A类、B类)、其他类(C类、D类、E类、F类、G类)。
第二十二条海关总署负责制定考试大纲,直属海关负责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直属海关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检疫处理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同时可根据本辖区市场和业务需求,适当增加考试频次。
第二十三条检疫处理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出入境检疫处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基础知识包括: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
操作技能包括:药品、仪器、设备的操作运用,出入境检疫处理现场操作、安全防护、应急处理等。
第二十四条通过检疫处理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由直属海关颁发《从业证》。
第二十五条《从业证》有效期3年,有效期内全国通用。
检疫处理人员需要延续《从业证》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颁发《从业证》的直属海关提出延续申请。
直属海关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检疫处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检疫处理单位制定的工作方案实施检疫处理,做好安全防护,保证处理效果。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二十七条直属海关应当建立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档案,将检疫处理单位纳入企业信用管理,并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检疫处理单位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海关应当定期组织对所辖地区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及其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检疫处理单位的检疫处理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向直属海关报告。
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海关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八条海关按照“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定期开展检疫处理药品、器械等口岸适用性评价工作,确定适用于口岸使用的药品、器械名录。
检疫处理单位实施口岸检疫处理工作时应选用目录内药品、器械,按照有关要求科学规范用药。
第二十九条海关对未取得相应《核准证书》的单位、未获得相应《从业证》的人员及未按照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的检疫处理结果不予认可。
第三十条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在《核准证书》核准范围内,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要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检疫处理。
实施处理前,检疫处理单位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处理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留档备查。
处理期间,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在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对处理过程进行记录。
处理完毕后,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准确填写检疫处理结果报告单,交海关。
第三十一条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开展处理控制和处理效果评价,保证检疫处理效果,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建立检疫处理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地记录其检疫处理业务。
第三十三条检疫处理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向其所在地直属海关提交上一年度检疫处理情况工作报告。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疫处理单位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颁发《核准证书》的直属海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一)法定代表人变更;(二)检疫处理人员变更;(三)其他重大事项变更。
符合规定要求的,直属海关应当在收到相关资料后20日内完成变更手续。
第三十五条检疫处理单位《核准证书》有效期6年。
检疫处理单位需要延续《核准证书》有效期的,应当于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颁发《核准证书》的直属海关申请延续。
直属海关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准予延续的,换发《核准证书》。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属海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核准证书》或者《从业证》:(一)海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颁发《核准证书》或者《从业证》的;(二)超越法定职权颁发《核准证书》或者《从业证》的;(三)违反法定程序颁发《核准证书》或者《从业证》的;(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颁发《核准证书》或者《从业证》的;(五)检疫处理单位或者检疫处理人员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核准证书》或者《从业证》的;(六)依法可以撤销《核准证书》或者《从业证》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