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各种统计表

职业病各种统计表

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表职业卫生统计表—1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职业史

视为无效。

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分布统计表

。4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登记表

注:职工身份填写职工或民工

。5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健康检查情况登记表

。6

食品卫生状况统计表

。7

传染病、职业病月报表

注:管内职工人数:家属人数:

实际报出时间:年月日单位负责人:填报人:所报数据均截止到每月30日

。8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统计表

。9

职业病防护设施登记表

10

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登记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职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统计表

En+Fn+Gn+Hn+In+Jn+Kn ≥ Dn ; Mn+Nn+On+Pn+Qn+Rn+Sn ≥ Ln; A1 = A2+A3;B1 = B2+B3;C1 = C2+C3;D1 = D2+D3;E1 = E2+E3 …… S13 = S14+S15; A1 = B1+C1;A2 = B2+C2;A3 = B3+C3;A4 = B4+C4;A5 = B5+C5 …… A15 = B14+C15; B1 = B2+B3 ≥D1≤E1+F1+G1+H1+I1+J1+K1;B4 = B5+B6≥D4≤E4+F4+G4+H4+I4+J4+K4……B13 = B14+B15≥D13≤E13+F13+G13+H13+I13+J13+K13;

B2 ≥D2≤E2+F2+G2+H2+I2+J2+K2……B14≥D14≤E14+F14+G14+H14+I14+J14+K14; B3 ≥D3≤E3+F3+G3+H3+I3+J3+K3……B15≥D15≤E15+F15+G15+H15+I15+J15+K15; C1 = C2+C3 ≥L1≤M1+N1+O1+P1+Q1+R1+S1;C4 = C5+C6≥L4≤M4+N4+O4+P4+Q4+R4+S4……C13 = C14+C15≥L13≤M13+N13+O13+P13+Q13+R13+S13;C2 ≥L2≤M2+N2+O2+P2+Q2+R2+S2……C14≥L14≤M14+N14+O14+P14+Q14+R14+S14; C3 ≥L3≤M3+N3+O3+P3+Q3+R3+S3……C15≥L15≤M15+N15+O15+P15+Q15+R15+S15; A13= B13+C13 = A14+A15 = A1+A4+A7+A10;A14= B14+C14 = A2+A5+A8+A11;A15= B15+C15 = A3+A6+A9+A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岗位分布及人员接触情况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岗位分布及人员接触情况表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能够对劳动者身体健康造成潜在或者明显危害的因素。其种类繁多,对应的岗位和人员接触情况也不尽相同。本文将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岗位中的分布以及人员接触情况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最初是由卫生部印发的。后经国务院批准,作为全国职业健康标准施行。其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类和明确,是企业制定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时重要的参考。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十项: 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3.生物因素 4.放射性因素 5.物质粉尘 6.高温 7.低温 8.噪声和声振 9.震动

10.照射 下面将根据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它们在不同岗位中的分布以 及人员接触情况。 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岗位中的分布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因素,例如辐射、噪声、振动、高压等。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物理因素已成为企业职业健康问题中一 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物理因素中,噪声是危害最为普遍、最为严重的,对承受噪声的人员造成长期的危害。 在生产中,通常会对使用这些物理因素的岗位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对于噪声问题,我们应该期望使用耳塞或者头戴式的防护设备等。因此对岗位的安排和控管十分重要。 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物质,例如有机溶剂、 重金属、粉尘、气体等。而这些化学物质通常会在人类体内积累,产 生危害。因此,在化学因素面前,更要注意控制。该类型职业病危害 最危险的岗位莫过于化学品制造和处理行业中的工作人员,包括相关 化工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等职业。 针对化学因素适用防护措施包括:呼吸器和防护手套等。根据现实 情况,岗位设立相应的防护设备是控制职业病危害最行之有效的驱动力。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台账表格

表1 企业基本情况 职工总数生产工人数接触职业危害接触各类职业危害人数调查人数粉尘物理因素毒物其它危害日期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 注:1.粉尘:包括矽尘、石灰石尘、煤尘、其它粉尘等; 2.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放射线、局部振动、工频电场、微波等; 3.毒物:包括CO、刺激性气体(见表1-2注释)、苯系物、酚、萘、焦油沥青、汽油柴油、焦炉逸散物。 表2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统计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 人数矽尘其他石灰煤尘噪声高温局部一氧刺激苯系焦炉萘酚放射工频微波汽/焦油电焊高处压力机动其他调查粉尘石尘振动化碳性气物逸散线电场柴油沥青烟尘作业容器车驾危害日期体物驶 注:1.刺激性气体:包括硫酸、氢氟酸、硝酸、盐酸、氨、氯气、氮氧化物、SO 等; 2 2.电焊烟尘:指电焊工作业; 3.高处作业、压力容器、机动车驾驶:指人力资源部所包括的特种作业。 表3 生产工艺流程图简介 调查日期主要产品名称主要产品年产量 其他产品名称及年产量 注:工艺流程图以方框图表示 表4 职业病危害监测点示意图 序号作业区/工段危害因素种类监测点名称 注:职业病危害因素序号:

1.粉尘类:1-1其它粉尘;1-2矽尘、1-3煤尘、1-4石灰石尘、1-5水泥尘; 2.物理因素类:2-1高温、2-2噪声、2-3局部振动、2-4微波、2-5工频电场、2-6高频电磁场、2-7γ射线、2-8X射线; 3.毒物类:3-1一氧化碳、3-2 苯系物、3-3 硫酸、3-4硝酸、3-5氢氟酸、3-6盐酸、3-7氮氧化物、3-8酚、3-9萘、3-10焦炉逸散物、 3-11氨、3-10氯气、3-132 二氧化硫; 4.其它危害因素; 5.危害因素序号应在工艺流程简图上标注。 表5 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一览表 检测日期危害因素名称监测点数合格点数合格率(%) 未监测点原因超标原因 注:1.每季分危害因素种类分别记录; 2.未监测原因应注明; 3.超标原因应在表中列出。 表6 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体检结果体检日期接触人数应检人数实检人数 体检率(%) 未体检人数及原因检出禁忌症数检出职业病人数 注:1.每年度将本年度体检结果填入; 2.未体检原因应注明; 3.检出的禁忌症/职业病在表中列出。 表7 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上岗/离岗/转岗体检结果体检日期体检类别应检人数实检人数体检率(%) 未体检人数及原因检出禁忌症数检出职业病人数注:1.体检类别指上岗、离岗或转岗; 2.未体检原因应注明; 3.检出的禁忌症/职业病人数在表中列出。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汇总表

附件2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汇总表 一、煤矿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统计汇总表 单位名称: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 年月日

二、煤矿企业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病情况汇总表 单位名称: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 年月日

填报说明 1.法定代表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填写单位负责人。 2.经济类型:按国家统计局2002年3月颁发的“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将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划分成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港澳台企业、外商企业。 3.职业危害防治经费投入情况(万元):指申报年度内煤矿用于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费用总和,主要包括防护投入、宣传教育培训投入、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投入、职业健康体检投入等。 4.负责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名称:填写具体负责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的名称。 5.从事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数:是指负责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中从事职业卫生管理业务的人员数量。 6.职业危害因素名称: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7.浓(强)度:填写具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本年度检测结果。 8.在岗职工总数:是指本年度末在煤矿企业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从业人员的总数,包括各种不同用工形式的所有在岗人员。 9.农民工数:是指煤矿企业使用的农民工数量,没有则不填写。 10.接触职业危害人数:是指接触各类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应包括各种不同用工形式的所有人员。如果一个工人接触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只统计一次,不重复计算。 11.应测点数:是指按照职业病有关法规规定的布点原则而确定的应测的粉尘监测点数。 12. 13. 14. 15. 16. 17. 18.

各类职业病报告卡样卡

尘肺病报告卡 表号:卫统表 制表机关:卫生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 ] 号 有效期至:年 姓名: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乡镇 名称组织机构代码- 企业规模 1大型 2中型 3小型 4微型 5不详 报告类别 1新病例 2死亡病例 3首次晋期病例4再次晋期病例 性别 1男2女 合并症* 1.肺结核诊断日期年月日 2.肺及支气管感染诊断日期年月日 3.自发性气胸诊断日期年月日 4.肺心病诊断日期年月日 5.肺癌诊断日期年月日 诊断单位(盖章):单位负责人:填表人: 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1.本卡报告单位为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用人单位。 2.尘肺病新病例、晋期诊断病例由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在作出诊断 15天内填卡网上直报。职业病死亡病例由用人单位或死亡者近亲属向本行政区域内职业 病防治机构报告,由职业病防治机构在职业病监测与报告直报系统进行网络报告。疑难 转诊病例一律由确诊单位进行报告。 3.汇总统计时间为同年度的7月10日前和下一年度的1月10日前。 4.*收集尘肺病人的合并症信息进行填报。

职业病报告卡 (不含尘肺病、放射性疾病) 表号:卫统表 制表机关:卫生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 ] 号 有效期至:年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乡镇 名称组织机构代码- 企业规模 1大型 2中型 3小型 4微型 5不详 性别 1男 2女 诊断单位(盖章):单位负责人:填表人: 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1.填报单位为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 2.急性职业病病例确诊1个工作日内,慢性职业中毒和其他职业病确诊15个工作日内,由承担 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网络报告。

职业卫生全套表格

填表人: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填表时间:年月日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所填内容为上一年度数据; 2)所属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至小类; 3)企业规模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填写; 4)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工;外协工是指通过劳务派遣或承包单位到本单位从事生产、检修、工程建设、服务等作业人员;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是指由取得国家认可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检测和检查; 6)主要负责人是指董事长、经理、厂(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站长等。 —1 —

表1-1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一览表 填表时间:年月日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人员变化时本表应重新填写并同调整前表格一并存档。 —2 —

表2-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一览表Array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每年度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应及时归档; 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可与其他操作规程合并,但内容必须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操作的相关规定。 —3 —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收集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文件,文件包括上级机关发文和企业发文; 2)发布部门是指发文机关或企业发文部门。 —4 —

表3-1 生产工艺流程图 2) 生产工艺流程图按产品或车间流程绘制; 3)生产工艺流程用方框标明工艺、装置和设备的名称,用箭头标明工艺流程; 4)生产工艺发生变化及时更新生产工艺流程图,并将变化前工艺流程图一并归档。 —5 —

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分析报表

附件: 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分析报表 一、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一)数据收集上报。调查县(区)确定专人负责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完整、准确录入调查数据,并逐级上报到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指导组。 (二)率的标准化。采用 2000 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对地区分布和性别分布 的主要职业病发病率、患病率进行标化,用于不同调查地区之间各种率的比较。 (三)重点职业病估算。各地负责汇总与分析本地区调查数据,推算各地(市)及本省的主要职业病发病人数及分布,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指导组负责汇总 与分析全国调查数据。由于各企业职业暴露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不同,采用抽样权重加权的方法计算加权发病率,进而估算调查县(区)及本省的主要职业病发病人数。计算时可按某特征划分为亚组,计算加权率,估计发病人数。调查县(区)用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计算步骤如下: 1.按危害因素(行业)和企业规模特征划为亚组,分别计算每个亚组的抽 样概率; 2.计算抽样权重:权重 = 抽样概率的倒数; 3.估计主要职业病的发病人数与发病率。公式如下: 发病人数: t w i t i w i t i 发病率: p w i n i t i为亚组确诊或疑似职业病人数;w i为亚组权重; n i为亚组体检人数。

二、辖区基本情况 辖区内基本情况调查以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工业企业调查的数据为准 地区男性表 2-1不同地区常住人口情况(以统计局数据) 性别 女性合计城镇人口 城乡人口 农村人口 n%n%n%n%n%合计 北京 天津 河北 注: %表示构成比 n为人数,单位万人 表 2-2 不同地区劳动力分布情况 常住劳动力 流动劳动力人口合计 人口 地区流入劳动流出劳动 合计 n%力人口力人口n% n%n%n% 合计 北京 天津 河北 注: %表示构成比 n为人数,单位万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