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17.74 KB
- 文档页数:4
比较不同制剂利多卡因再次硬膜外麻醉的效果陈武荣;王红薇;张婕;倪强;江继【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01(008)006【摘要】目的:比较再次硬膜外麻醉时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135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拔钉病人随机分两组,分别接受碳酸利多卡因(碳利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盐利组)用于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局麻药用量、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别.结果:完成手术所需的碳酸利多卡因用量为352.0±26.9mg,显著少于盐酸利多卡因的用量389.3±31.6mg,且碳酸利多卡因镇痛起效时间快、运动阻滞程度强、持续时间长,两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结论: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腰段再次硬膜外麻醉时麻醉效果优于盐酸利多卡因.【总页数】2页(P605-606)【作者】陈武荣;王红薇;张婕;倪强;江继【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2;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2;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2;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2;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下腹部手术2%利多卡因与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 [J], 向其坤;邱正军;龙璇2.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 [J], 王燕;龙宏杰3.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派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 [J], 兰宣鹤4.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 [J], 王两忠;董理5.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阑尾术中的效果比较 [J], 李志英;张建新;刘少峰;赵亮;计鸿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硬膜外全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谭国芳;李振华【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硬膜外全产程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年轻产妇400例,ASA l ~Ⅱ级,分为观察组(A 组)和对照组(B 组),每组200例,其中 A 组患者接受硬膜外100μg/ ml 地佐辛+0.1%罗哌卡因镇痛,B 组接受硬膜外0.1%罗哌卡因镇痛。
记录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VAS 评分)、产程(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新生儿 Apgar 评分、剖宫产率、器械助产及缩宫素使用情况。
结果 A、B 两组VAS 疼痛评分在2、18 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6、10、14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第一产程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第二、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 B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娩出后1、5 min 的 Apgar 评分、器械助产率方面、缩宫素使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硬膜外全产程分娩镇痛安全有效,缩短了第一产程且降低了剖宫产率,增加了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Objective: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dezocine - ropivacaine combination on the whole la-bor process of maternal epidural analgesia. Methods:To choose 400 cases of young mothers with natu ral childbirth,ASAⅠ ~ Ⅱ grad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bserving group(A group )and comparison group( group B),20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A group received epidural 100 μg/ ml to the rank and file Sim + 0. 1 % ropivacaine analgesia,Patients in B group received epidural analgesia with ropivacaine 0. 1%. Record two maternalpain(VAS score),labor(first,sec-ond,third stage of labor)time,Apgar score,cesarean section rate,instrumental delivery and use of oxytocin. Results:A and B groups at 2,18h VAS pain scor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 05),at 6,10,14h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 05);production process of A group is shorter than B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 05),the difference wa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stage of labor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 05);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 05);after neonates 1,5 min Apgarscore ,instrumental delivery rate,the use of oxytocin hormon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ˊ> 0. 05). Conclusion:Dezocine - ropivacaine conbinarion for narernal epiDural analgesia on whole proDuc-rion process is safe anD effecrive ,shorrening rhe firsr srage of labor anD reDuce rhe cesarean secrion rare,increasing rhe narer-nal anD chilD safery,is worrhy of pronorion.【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754-756)【关键词】地佐辛;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硬膜外【作者】谭国芳;李振华【作者单位】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06;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分娩疼痛是一种生理现象,在医学疼痛指数中,产痛是续刀割痛、烧灼痛之后位列第3位,产妇表现为疼痛难忍、烦躁不安,严重影响休息和增加体力消耗,影响子宫收缩,最后致分娩过程异常。
分析外科手术患者接受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1-06-03T06:11:17.66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作者:姚春雷[导读]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74例外科手术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20年5月,随机分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静息复合麻醉,观察组展开静吸复合麻醉结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麻醉清醒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更少,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静息复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结合在外科手术中有助于患者呼吸功能及早恢复,加快其术后苏醒速度。
姚春雷望奎县人民医院 152100摘要: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74例外科手术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20年5月,随机分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静息复合麻醉,观察组展开静吸复合麻醉结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麻醉清醒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更少,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静息复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结合在外科手术中有助于患者呼吸功能及早恢复,加快其术后苏醒速度。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静息复合麻醉;外科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intravenous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surgery.Methods 74 cases of surgica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9 to may 2020,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7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st combined anesthesia,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Results the anesthesia awake time,anesthesia recovery time and respiratory recover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resting compound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s helpful for patients to recover their respiratory fun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speed up their recovery after surgery. [Key words] epidural anesthesia;resting compound anesthesia;surgery手术是当前用于治疗各种各样疾病常用的一种方法,手术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导致应激反应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缓了术后康复,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1】。
盐酸罗哌卡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探索盐酸罗哌卡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持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疝气手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自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46例老年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术前使用含罗哌卡因0.35%和利多卡因1%的复合物10毫升,当患者无其他异常情况出现时,使用罗哌卡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持续硬膜外麻醉开展老年疝气手术。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研究结果并进行分析。
结果:在使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持续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表现稳定,未出现异常情况,各项体征正常。
患者在手术后没有并发症出现。
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持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疝气手术有着优秀的应用效果,患者恢复良好,建议继续研究探索使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中老年;利多卡因;持续硬膜外麻醉;老年疝气腹股沟疝和脐疝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因为腹壁失去力量和增加腹内压的情况。
由于伴随疾病的频繁发生,老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
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正在增加[1]。
由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外科医生可能不愿意对可复位疝进行择期修复。
根据经验,绞窄性疝气的紧急手术很少。
一旦绞窄症状明显并且不需要肠切除术,就会立即进行手术。
所有患者术后过程顺利,并在手术后几天内出院。
在门诊疝气修补术后用布比卡因渗透手术伤口可在术后即刻缓解疼痛,使门诊外科早日出院,在某些情况下可延长疼痛缓解时间,并提高术后长达10天的疼痛耐受性[2]。
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有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
利多卡因是氨基酰胺类局麻药的主要原型。
它具有镇痛、抗过敏、抗炎等作用,可作为全身麻醉佐剂使用。
利多卡因能够减少对手术压力的伤害和心血管反应,以及术后疼痛和止痛需求。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探索盐酸罗哌卡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持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疝气手术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 常规资料选取本院自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46例老年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0.2%罗哌卡因和0.25%罗哌卡因与0.5%利多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方面的比较1 引言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被引进,其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作用时间与布比卡因同样长,但是与布比卡因相比,它有着更低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血管毒性。
在许多志愿者参与的研究中,静脉注射0.2%罗哌卡因用于静脉局部麻醉,其效果等同于0.5%利多卡因。
尽管报道过的病例很少,但有报道证明罗哌卡因在外科手术中产生了令人满意的镇痛条件。
并且在术后时期产生长效的镇痛效果。
为了确定罗哌卡因是否更益于静脉局部麻醉,我们进行一项临床研究来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与传统浓度的利多卡因的镇痛效果,我们假设罗哌卡因产生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与利多卡因相同,但是在止血带放气后可以产生更长效的阻滞后镇痛;我们还假设0.25%罗哌卡因产生的止血带后镇痛效果优于0.2%罗哌卡因。
2 材料和方法由66位成年人,ASA分级I-II级的病人参加了此项研究,这些病人拟定进行前臂和手部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小于1小时。
排除标准包括:肝脏疾病、肾功不全、镰型红细胞病、心脏传导异常、手术侧肢体神经血管异常、顽固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病变、怀孕、局麻药过敏史、体重指数<20或者>27kg/m2.病人被随机分为3组(0.2%罗哌卡因组,0.25%罗哌卡因组,0.5%利多卡因组)每组22人进行双盲研究,由一位不参与数据收集的研究人员提供含有不同局麻药的注射器,由麻醉医生进行操作。
所有的病人不接受麻醉前用药。
术晨,20G的静脉套管针被置入到术侧肢体手背部的远端静脉,用来输入局麻药。
第二个套管针置入到对侧上肢的肘前静脉用来进行液体治疗和急救药物的输入。
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病人的无创血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使用驱血绷带驱血后,将适用于上肢手术的双套囊的充气止血带的近端套囊充气,使手术侧肢体的循环闭塞,气囊的压力至少高于收缩压100mmHg,通过测定同侧食指的脉搏血氧的缺失来证实肢体循环已闭塞,止血带充气时间至少30分钟,由一位麻醉医生在一分钟内将40ml局麻药注入,但该医生不知道注射的是何种局麻药物,药物注射完成之后记为零时间点,在此记录点之后的1、3、5分钟,分别使用Allis钳夹术侧肢体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采用0-2刻度的评分法(0=没有感觉,1=感觉迟钝,2=感觉过敏或正常)来评估感觉的缺失。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以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以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4-2020.4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手术治疗患者总计86例,按照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浓度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0.25%罗哌卡因,研究组43例患者采取0.2%罗哌卡因,对比不同浓度下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疼痛评分。
结果:与采取0.25%罗哌卡因的对照组相比,采取0.2%罗哌卡因的研究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更优,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两种浓度的罗哌卡因均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而0.2%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建议采纳。
关键词:临床麻醉;罗哌卡因;浓度;疼痛程度;效果手术是外科治疗的常用手段,在手术中使用麻醉药物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罗哌卡因是手术中常用的麻醉药物,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也可以作为患者术后用于镇痛的补充药物,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1-2]。
而不同浓度下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与镇痛效果也有所差异,本次研究将8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分组对比,观察不同浓度下罗哌卡因的临床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86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按照使用麻醉药物浓度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在25-55岁之间,中间值(38.22±3.21)岁;研究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在25-55岁之间,中间值(28.18±3.19)岁。
将患者的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可比性较高。
本次研究内容对患者公开,患者知情且配合度较高。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肌肉注射鲁米那与阿托品,建立静脉通路,以L2-3椎间隙作为穿刺点行硬膜外腔穿刺同时给予置管,注入3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观察5分钟,若无全脊髓麻醉表现则给予咪唑安定与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王两忠;董理【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12(28)13【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予2%盐酸利多卡因10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5mL行硬膜外麻醉(Ⅰ组)、2%盐酸利多卡因7.5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7.5 mL行硬膜外麻醉(Ⅱ组)、2%盐酸利多卡因5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10 mL行硬膜外麻醉(Ⅲ组).三组患者均选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 mL作为试验剂量,再注入10mL局麻药作为初始量,三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和术者满意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监测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情况(采用针刺皮肤法)、切皮前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采用Bromage评分法)以及入室(T0)、术前(T1)、切皮(T2)、术毕(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结果三组患者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MAP低于Ⅰ、Ⅱ组,HR快于Ⅰ、Ⅱ组(P <0.05)术后VAS疼痛评分Ⅱ、Ⅲ组低于Ⅰ组(P<0.05),BCS评分Ⅱ组高于Ⅰ、Ⅲ组(P<0.05).Ⅰ、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显著短于Ⅲ组(P<005),切皮前Ⅱ、Ⅲ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优于Ⅰ组(P<0.05).Ⅰ、Ⅱ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Ⅲ组(P<0.05)Ⅱ、Ⅲ组术者满意度优于Ⅰ组(P<0.05).结论 2%盐酸利多卡因7.5 mL复合盐1%酸罗哌卡因7.5 mL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其他组.【总页数】3页(P1931-1932,1935)【作者】王两忠;董理【作者单位】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2【相关文献】1.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派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 [J], 兰宣鹤2.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效果的比较分析 [J], 钟建华;覃军;黄仁健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比较 [J], 谭栎; 徐丹; 葛佳4.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对比 [J], 陈春龙5.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J], 罗铁山;黄建成;赵涛;雷毅;彭铖;胡芸;王晓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哌卡因在小儿麻醉与镇痛中的应用1 骶管阻滞小儿骨性标志明显,骶管阻滞操作较简便,能够提供术后镇痛,是小儿会阴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1.1 用法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骶管阻滞所用浓度为0 .1%~0.5%,容积为0.7ml/kg~1.0ml/kg不等。
何种浓度、剂量较为适于小儿麻醉,各家学者研究有所不同。
Bosenberg A[3]认为0.2%罗哌卡因1ml/kg是小儿骶管阻滞的最适剂量,而0.1%罗哌卡因1 ml/kg的阻滞效果不确切。
刘凌云等[4]则观察到浓度为0.3%、剂量为1ml/kg的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镇痛效应好,不良反应少。
甘果等[5]得出0.5%利多卡因加0.2%罗哌卡因(1ml/kg)起效快,可用于多台接台手术麻醉; 0.375%罗哌卡因(1ml/kg)则适宜于需要良好肌松的手术麻醉。
还有人应用0.25%罗哌卡因0.7m1/kg行小儿骶管阻滞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6-7]。
1.2 临床效果罗哌卡因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0.1%、0.2%和0.3%罗哌卡因1 ml/kg骶管阻滞,镇痛时间分别为3 .3h、4 .2h和4.5h,术后存在运动阻滞分别为0%、13%和28%[3]。
用于骶管麻醉与等效剂量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所致运动阻滞轻,持续时间短[8]。
从术中使用氯胺酮剂量发现:在0 .25%~0.5%浓度范围内,随着局麻药浓度的增高,抑制牵拉反应效果越好[9]。
也有学者实验中发现在小儿骶管阻滞,应用0.2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进行比较,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平均动脉压下降程度均无差别[10]。
1.3 与其它药物合用临床应用0.2%罗哌卡因1ml/kg、0.2%罗哌卡因1ml/kg加可乐定2ml/kg和0.2%罗哌卡因1 ml/kg加氯胺酮0 .5 mg/kg行小儿骶管阻滞,术后镇痛时间分别为5h、8.2h和12h[12]。
即加用可乐定或氯胺酮可使罗哌卡因骶管阻滞时效明显延长,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其它实验的证实[12-13]。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酰胺类长效局麻药,与传统局麻药利多卡因相比,其麻醉作用强,麻醉维持时间长,具有高效、低毒(对中枢神经及心脏)的特点,能提供良好的麻醉及肌肉松弛作用。
我院自2004年至今,均选用海南斯达制药厂生产的甲磺酸罗哌卡因作为硬膜外麻醉阻滞药,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全组100例,ASAⅠ或Ⅱ级成年患者,年龄18~80岁,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选择中胸段以下节段行硬膜外阻滞),排除有脊柱畸型病变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50例,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差异。
方法: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左侧卧位行硬膜外穿刺,穿刺顺利,置管通畅,固定导管后,改平卧位。
A组推入089%甲磺酸罗哌卡因4ml试探量,观察5分钟,生命体征平稳,排除全脊髓麻醉,根据患者的阻滞平面情况继续推入089%甲磺酸罗哌卡因约4~8ml,约10~15分钟平面固定后行手术。
B组推入2%利多卡因4ml,观察5分钟,生命体征平稳,排除全脊髓麻醉,根据麻醉阻滞平面继续推入2%利多卡因6~10ml,约10~15分钟行手术。
观察指标:麻醉效果分为好(肌肉松弛,无需或仅静脉辅助小剂量镇静剂即能完成手术);良好(肌肉松弛欠佳,需经静脉辅助较强镇静剂或静脉全麻药才能完成手术);差(肌肉松弛不好,需經静脉辅助全麻药或改全身麻醉才能完成手术)。
记录两组麻醉效果好、良好、差的例数。
记录两组麻醉维持时间(需要追加第二次药量的时间)。
统计学处理:组间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好、良好、差所占比例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A组90~120分钟才追加第2次量,B组30~40分钟就需追加第2次量。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见表1。
讨论由于设备及技术水平的原因,广大基层医院仍以硬膜外麻醉居多,传统用药利多卡因由于麻醉作用较弱、维持时间短,特别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麻醉作用逐渐减弱,需要静脉辅用较多的麻醉辅助药,在未行气管插管的情况下,大大增加了麻醉的危险性。
不同给药方式的硬膜外麻醉作用在医学理论上来说,硬膜外麻醉可以针对任何手术,但要做到绝对的安全性,所以硬膜外阻滞主要用于针对腹部及以下的手术中麻醉,还可以用来缓解手术后的疼痛,对于任意一种治疗方案都会有利弊相对的生成,就硬膜外麻醉来说,不同的用药方式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但最终的宗旨就是保证患者的安全前提辅助治疗,同时它也是产妇在妊娠过程中首选的麻醉方式。
对患者而言,这些医疗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治疗,还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据医学角度来说,麻醉的进步也对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麻醉一直都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硬膜外麻醉的基本概述(一)硬膜外麻醉定义以及分类硬膜外麻醉指的就是在硬膜外的间隙阻滞麻醉,也就是通过对硬膜外腔注入局部麻醉的药物,致使患者的脊神经受阻,形成暂时性的区域麻醉,得到预期效果,这种麻醉方式被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也叫硬膜外麻醉。
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麻醉分为以下不同的麻醉手法,分别是连续法和单次法。
也可以根据麻醉穿刺部位的不同分为低位、中位、高位以及骶管阻滞这几种情况。
用药的方式不同产生的麻醉效果也是不同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辅助治疗。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通过有效进行硬膜外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推动患者麻醉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对于患者临床治疗需求的满足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在理论上讲,硬膜外麻醉可以适应于任何除了头部以外的手术,在前些年,这种麻醉方法也被用到过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以及双侧上肢的手术,但是因为危险的原因,这种麻醉方式有一定的影响,至今已经很少有人将它用作乳腺等手术上了。
对于手术时间过长的病症,这种方法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硬膜外腔置管以后方便持续向体内注入药物。
同时也可以更方便的用于手术后的镇痛以及在分娩过程中缓解生理疼痛。
与全身麻醉相比之下,硬膜外麻醉对器械的要求更低一些,医疗成本也低一些。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
·
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各有其优、缺点,为取长补短,将二者复合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现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本研究比较不同剂量的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复合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以选择一种较好剂量的组合,以发挥最佳的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20例,年龄40~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体质量45~70kg,性别不限,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40例。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8h禁饮、禁食。
入室后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ECG),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输注复方氯化钠溶液。
三组患者均选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mL作为试验剂量,再注入10mL局麻药作为初始量。
Ⅰ组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和1%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按体积比2∶1)15mL,Ⅱ组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和1%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
王两忠,董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方法选择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
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予2%盐酸利多卡因10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5mL行硬膜外麻醉(Ⅰ组)、2%盐酸
利多卡因7.5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7.5mL行硬膜外麻醉(Ⅱ组)、2%盐酸利多卡因5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10mL行硬膜外麻醉(Ⅲ组)。
三组患者均选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mL作为试验剂量,再注入10 mL局麻药作为初始量。
三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和术者满意度评分(视觉模拟
评分,VAS评分)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监测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情况(采用针刺皮肤法)、切皮前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采用Bromage评分法)以及入室(T0)、术前(T1)、切皮(T2)、术毕(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
(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
结果三组患者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Ⅲ组患者MAP低于Ⅰ、Ⅱ组,HR快于Ⅰ、Ⅱ组(P<0.05)。
术后VAS 疼痛评分Ⅱ、Ⅲ组低于Ⅰ组(P<0.05),BCS评分Ⅱ组高于Ⅰ、Ⅲ组(P<0.05)。
Ⅰ、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显著短于Ⅲ组(P<0.05)。
切皮前Ⅱ、Ⅲ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优于Ⅰ组(P<0.05)。
Ⅰ、Ⅱ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Ⅲ组(P<0.05)。
Ⅱ、Ⅲ组术者满意度优于Ⅰ组(P<0.05)。
结论2%盐酸利多卡因
7.5mL复合盐1%酸罗哌卡因7.5mL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其他组。
【关键词】利多卡因;酰胺类;麻醉,硬膜外;盐酸罗哌卡因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3-1931-02中图法分类号:R614.42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combined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in epidural anesthesia Wang Liangzhong,Dong Li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Sichuan61008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combined ropiva- caine hydrochloride in epidural anesthesia.Methods120patients undergoing appendectom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
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40cases in each group.2%lidocaine
hydrochloride10mL combined1%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5 mL was given for epidural anesthesia in the groupⅠ,2%lidocaine hydrochloride7.5mL combined1%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7.5mL in the groupⅡand2%lidocaine hydrochloride5mL combined1%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10mL in the groupⅢ.
Three groups all applied epidural anesthesia,punctured in T12-L1,put catheter,injected2%lidocaine hydrochloride3mL as test
dose into epidural space,then injected local anesthetic10mL as initial dose.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f postoperative
pain,the Brurggmann comfort scale(BCS)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hysicians(VAS)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groups.The inci-
dence of side effects,sensory nerve block state(applied acupuncture skin method)and motor nerve block state before cutting
skin(graded by Bromage)were recorded.HR,MAP and SpO2were recorded before operation(T0),in skin incision (T1),at the end
of operation(T2).Results The R and SpO2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among three groups(P>0.05).MAP in the groupⅢ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ⅠandⅡ(P<0.05).HR in the groupⅢ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ⅠandⅡ(P<0.05).
The VAS scores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the groupⅡandⅢ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Ⅰ(P<0.05).The BCS scores in
the groupⅡ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ⅠandⅢ(P <0.05).The onset time and highest segment time of sensory
nerve
block in the groupⅠandⅡ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 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Ⅲ(P<0.05).The motor nerve block state in the
groupⅡandⅢwas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than that in the groupⅠbefore cutting skin(P<0.05).The satisfaction of physicians in
the groupⅡandⅢ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Ⅰ(P<0.05).Conclusion The2%lidocaine hydrochloride7.5mL combined
1%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7.5mL in epidural anesthesia is more effective than other combinations.
【Key words】Lidocaine;Amides;Anesthesia,epidural;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