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流域水土保持中的梯田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 格式:pdf
- 大小:31.16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主要江河泥沙淤积情况及治理措施【摘要】我国河流众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受到人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江河泥沙淤积状况十分严重,造成了很多自然灾害。
笔者将从河流的淤积情况作出分析,并探究治理措施。
【关键词】主要江河,泥沙淤积,治理措施一、前言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加上人类活动对江河的影响很大,使我国江河治理的工作异常复杂,江河治理工作必须结合考虑水资源、泥沙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人类剧烈活动对河流的来水来沙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河床演变规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高江河治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加强江河治理中的科技创新,将是21世纪我国江河治理与泥沙研究中科技发展的趋势。
二、主要江河泥沙淤积情况1.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3.4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多年平均达16亿t,平均含沙量35 千克每立方米,在世界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一般年份,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平均每年淤积3~4亿t,河床平均每年以0.05~0.10 m的速度抬升。
40多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河底高程和洪水位普遍抬高了2 m左右。
2.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6.2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31%,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t,平均含沙量1.2千克每立方米。
长江流域产沙较粗,虽然含沙量不大,但输移过程中极易淤积.位于长江中游右岸的洞庭湖,是长江和湘江、资水、沅水、澧水的洪道与调蓄场所,据实测资料统计,每年约有1.32亿立方米的泥沙随着洪水进入湖区,其中80 以上来自长江,40多年来共淤积泥沙40多亿立方米。
(平均每年淤积约1亿m。
),致使洪道河床、湖底平均抬高1 m.泥沙淤积导致河道淤塞,洪水渲泄不畅,河湖调蓄能力降低,水位抬高。
3.海河流域海河流域各水系分流人海,由于受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各水系上游来水逐渐减少,河道的河口段长期被潮汐水流所控制,随涨潮水流上溯的海相泥沙大量淤积于防潮闸下或未建闸河道的出口河段,致使河道和防潮闸的泄洪能力大幅度下降.如永定新河年平均淤积量达364万立方米。
- 133 -生 态 与 环 境 工 程2010年,陕西省以34个农县级单位作为试点,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细化工作措施,强化项目监管,累积项目总投资3.6亿多元,占计划总投资的40%左右。
累计建成塘坝10座、引水堰闸5座、机电井396眼,改造小型渠道570 km,新建和改造渠系建筑物4 352座,埋设输水管道430 km,改造小型抽水站55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46处。
近十年来我国在小型水利工程中投入大量资金,水土保持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开展小型农田水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江河综合治理、重点关注小型农田水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坚持以农业发展问题导向,注重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水平。
1 小型水利工程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1.1 能有效提升防洪抗旱能力水利工程建设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较为明显,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范畴内,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要满足当地的发展需求。
首先,小型水利工程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洪、抗旱作用,这也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目标。
通过水土保持工作目标的推进,能够有效改善水利工程项目区域内的土壤结构,大大提升该区域的土壤蓄水能力,也就意味着其能够蓄存更多的水资源,并反作用于水利工程本身[1]。
通过建立小型水利工程,能够有效发挥其效益,不断优化水资源的调节效果,预防出现水资源无法控制而发生洪灾等问题。
1.2 能够有效规避泥石流灾害在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具体构建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相关人员必须要结合该区域的实际情况,积极落实水土保持工作,这样才能够规避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2]。
通过积极建设小型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提升周围山体的植被覆盖率,提升周围土壤的稳定性、安全性。
即使在出现较大暴雨灾害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形成一个较为理想的保障效果。
因此,在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必须要考量到水土流失问题背后,容易带来较为恶劣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问题,通过优化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土壤结构,提升植被覆盖率,有效预防泥石流等灾害。
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小流域的思考在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水土保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单元,对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的小流域,以期为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小流域的重要性小流域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单元。
在小流域内,水文地质、地貌等因素相对统一,而且在小范围内形成的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情况对水土保持的影响更为显著。
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对于维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小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植被恢复植被是保持水土的重要因素。
在小流域内,合理植被布局和恢复对于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需要加强植被保护、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提高小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3.防治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需要实施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植草造林、坡面覆盖等,加强小流域的防护和治理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发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业是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可以有效地保护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加强对小流域的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
需要建立健全的小流域管理机制,加强对小流域的监测、评估和管控,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三、思考与建议1.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提高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合规性和可行性,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2.加强科研创新加强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探索科学的、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和模式,为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水土保持的治理和管理愈来愈严格,所有的环境系统因为植被的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利工程淤积越来越严重,也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已经迫在眉睫。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要从爱惜生态环境做起,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重视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和小流域的管理,达到人居舒适的目标。
本文论述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关键词:小流域治理;问题;措施引言以小流域为单元在经济规律和生态环境建设前提下,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小流域的生态修复相结合,实现综合治理和相关的防护措施,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模式,达到稳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但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跟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1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问题1.1在工程治理和管理规划上存在较多弊端,小流域实施规划程度不够。
早期对调查小流域的数据存在偏差,不符合实际情况,设计的管理规划可行性较差。
而工程监理技术落后,工程建设总体情况不能科学准确地反应。
同时,不能有效协调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使项目管理工程不能有效开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缺少连续性,治理成果难以统一,起不到有效整体规划管理结果。
1.2资金投入不足且在资金使用上不尽合理,弄虚作假,虚报工程质量与效益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严峻,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投资力度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对于小流域受损严重地区,资金不能依照预期分派。
前期预算与管理中的投资资金之间差距很大。
在验收工程质量时为了达到标准,不得不采取欺诈手段。
这给治理小流域工作披了一件从外部无法知晓的面纱,使小流域所形成的隐蔽性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最终出现问题。
1.3人为因素成为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诸多阻拦,使其难以顺利进行较多的因素是人为因素。
首先,部分地方政府和群众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认识不够,造成项目推进缓慢;在原材料方面,少数人把不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原材料运往现场,从而节省资金,这是一个从根本上存在的隐患。
小流域水土保持中的梯田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水土流失,并且对改善、保护和科学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本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中的梯田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标签:水土保持;水保工程;治理对策1、小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在小流域水土流失中,轻中度的水利危害使得土壤以面蚀的方式扩大水土流失范围,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形、自然及人为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逐渐形成沟壑。
小流域水土流失会对自然生态景观中的地貌造成严重的侵蚀,使生活在此坝的居民无法完成机耕作业,降低了土地的使用率,造成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在发生暴雨以及强降雨天气时,很容易造成坡水下流,使砂泥混合,对地区道路造成严重破坏,使水利工程行成淤塞现象,还会对生活在地区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及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小流域水土流失会使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机制出现失调,产生旱涝等自然灾害,使自然生态中的调节功能严重失衡,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2、梯田地综合治理在小流域水土保持中的应用2.1 减少梯田河道径流减水是水土保持的一个重要作用,梯田措施的减水作用表现在通过梯田田埂、田面坡度等人为对原下垫面的改变来改变降雨、径流的路径,通过蒸发、入渗、等方式进入大气水、土壤水、地下水,进一步参与水循环,被梯田拦蓄而导致的河道径流减少则称之为梯田措施对河道径流的减水量。
2.2 补给河流径流水土保持梯田措施不仅能够减少汛期洪水量,起到蓄洪作用,还能够在非汛期对河道径流进行补给,起到补枯作用。
梯田对河道径流的补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拦蓄的降雨径流经过入渗进入土壤水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壤中流重新汇入河道,同时部分土壤水也会逐渐下渗进入地下水,在河道的枯水期形成基流补给河道径流。
3、治理目前小流域水土保持作用(1)有效改善水土流失。
根据调查,在对小流域水土治理之后,原本的水土流失问题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及控制,大大降低了发生自然灾害的机率。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作用及措施分析水利工程中只有将水土保持工作搞好了,才能有效发挥水利防洪工程的作用。
现有的水土流失包括受水利侵蚀和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另外还有水蚀与风蚀的交错区。
以下就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作用及其措施进行论述分析。
一、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作用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近年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位,兴修各种水利工程,从而能够有效地达到拦洪蓄水、拦沙保土的目的,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只有遏制水土流失,尤其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较弱的地区,对水土的保持是改良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水土保持能够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水利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对拦蓄径流有重要作用,比如,梯田、水库的建立,在汛期可以减弱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在少雨季节还可以补充径流,使径流的年际变化减少。
②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水土的流失量。
很多水平梯田、小山塘以及排灌沟渠等设施的建设可以拦泥截沙,增加塘库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库、湖泊等的淤积,使水利工程的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③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其对水利工程的损坏程度。
④水土保持可以保证水环境的质量。
二、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问题及危害水土保持能够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
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导致的危害首先是枯水季节的水量减少,甚至会使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另外水土流失会使湖泊、水库、河道等产生淤积、堵塞,蓄水量就会相应的减少,也使汛期水更多,易发生涝灾;其次在水利工程中,由于水土流失,使表层土壤裸露,随着水力的冲击,许多泥沙就会顺着地表径流流向江河、塘库,不仅严重影响行洪能力,抬高河床,造成水位上涨,还会减弱水库的防洪能力,水库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减少,甚至发生垮坝等灾害。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解析摘要: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环节,为解决水土流失等多种问题出现。
本文在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危害特征的同时,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要求以及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
希望在本文的论述后,能给该领域的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引言对于小流域而言若水土保持工作不够完善,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情况出现,给环境保护造成影响很大。
所以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时,要明确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范围,加强措施应用管理,这样才能提升整治效果。
1小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小流域比较常见的水土流失就是轻、中度的水力侵蚀,以面蚀为主的侵蚀问题,在长期发展之下,影响范围不断的扩大,同时还会存在片蚀、细沟侵蚀等。
因为长期运行中,地形条件、降水、人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出现沟壑的情况。
水土流失一旦发生,会给区域内自然景观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产生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且长期侵蚀出现的沟壑也会导致自然区域损坏。
如果还存在降雨集中、量大的情况,大量的径流产生冲刷的作用,极易出现跑土、跑肥的问题,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土壤沙漠化造成农业生产无法继续,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有些小流域自身也会存在地势起伏变化的情况,坡耕地并未采取有效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上游水径流无法蓄积。
在突降大暴雨的天气条件下,大量水流倾泻而出,夹杂着泥沙,对于道路、桥涵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和影响。
如果不能有效采取应对措施,导致水利工程通畅性下降,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
2小流域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2.1保护生态植被免被破坏对于原生态植被而言,它属于自然进化而成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与自然降雨与土壤的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小流域出现降雨量增大的情况,植被生长过于茂盛,演化速度加快,植被地表功能也会提高;倘若小流域的雨水量不多,那么植被的自然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植被分布的合理性,避免应用人工植草种树的方式,容易破坏生态平衡。
浅析如何加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措施黄仕兴发表时间:2018-04-04T10:27:17.0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作者:黄仕兴[导读] 小流域治理在水土流失区域全面建设小康,以及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贵州省普安县水务局贵州黔西南普安县 5615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开采力度也越来越大,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得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地表面出现严重的石漠化现象,这样严重的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小流域治理在水土流失区域全面建设小康,以及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湿;小流域;治理措施一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所谓水土保持就是指防止水土流失,并保护和改善,以及合理的利用山区、风沙区等区域的水土资源,从而维护和提高该区域的土地生产力,从而充分的发挥水土资源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并建立起良好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也是对水资源利用以及保护的基础和源头,还是同水资源管理相互促进,并能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同时,水土保持还是一个国家本土的整治根本。
因此,保护水土资源免受外部侵害,不仅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内涵,也是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主要内容。
从保护水土资源以及减轻土壤退化的方面来看,水土保持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有着积极促进的意义,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之本。
水土保持不但是生态环境的建设主体,也是一个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其是处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
在我国,水土流失是所要面对的头号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也是贫困的根源。
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争取继续生存以及继续发展的权力,一定要调整好人类、社会以及环境三者的关系,尤其是要调整好整个经济的发展模式。
所以,保持水土是当前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应当呼吁全世界都要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目前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中的主要问题2.1小流域治理缺乏科学技术当前,对于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技术措施是相对落后的,治理方法也较为传统和落后,并且也没有与高科技有机的结合。
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梯田建设技术梯田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是解决山区丘陵地带土地资源有限、水土流失严重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水土保持工程中,梯田建设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梯田建设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梯田设计原则、梯田工程建设过程和梯田管理方法。
一、梯田设计原则梯田设计是梯田建设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合理规划梯田的形状和大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
梯田设计的原则如下:1. 坡度合理:梯田坡度是指梯田间隔每一级田面的高差,一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地形和水土条件来确定。
过大的坡度会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而太小的坡度则会影响田间排水,造成积水。
因此,梯田坡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选择。
2. 水利设计:梯田的水利设计包括设计合理的引水、排水和灌溉系统。
引水系统应考虑到水源的稳定性和供水量的需要,排水系统应确保梯田内没有积水,灌溉系统应提供适量的水源,以满足作物的需求。
3. 土壤保护:梯田建设需要保护土壤免受水侵蚀。
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设置土壤保持林带、建设沟壑排水系统、合理布置梯田道路等。
4. 梯田面积和形状:梯田面积和形状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来确定。
合理的梯田面积和形状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减少水土流失。
二、梯田工程建设过程梯田工程建设是将梯田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工程项目的过程。
梯田工程建设的主要步骤如下:1. 地质勘测:在开始梯田工程建设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测,确定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以便在工程设计中考虑这些因素。
2. 土地平整:梯田建设需要进行土地平整工作,将山坡地形改造成平整的田地。
平整土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坡度差异,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3. 梯田切坡:梯田切坡是指根据梯田设计方案,在山坡上切割出梯田级坎。
这需要使用挖掘机械等工具进行施工,确保梯田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设计要求。
4. 建设引水、排水和灌溉系统:根据梯田设计方案,建设引水管道、排水沟和灌溉设施。
这些系统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作物的需求。
Exploring Terraces and Small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s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Small Watershed
Z hao Xueqi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Longmen Town,Lintao County,Dingxi 730500,Gansu,China)Abstract:S 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small watershed is very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water resources and land
resources.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errace and water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s for reference to other workers in the same industry.
Key words:c 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governance policy
探究小流域水土保持中的梯田和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赵雪琴
(临洮县龙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甘肃定西730500)
摘
要小流域水土保持对改善水资源、
土地资源等十分有利。
文章对梯田和水利水保两种水利工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供同行业其他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保工程;治理政策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19.01.018
收稿日期2018-12-26
作者简介赵雪琴(1983-),女,甘肃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小流域综合治理。
1小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在小流域水土流失中,
轻中度的水利危害会使土壤的腐蚀程度和面积逐渐增大,扩大水土流失的范围是通过土壤面蚀的方式来完成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形、自然以及人为等方面。
不断的腐蚀,让地面逐渐形成沟壑。
小流域水土流失会对土壤的表面造成严重的腐蚀,尤其对于自然生态景观中的地貌影响更大。
不断的腐蚀地面,造成土壤受损,使得该地区的人民无法完成耕种以及其他作业。
当地人民无法利用该土地,自然而然也就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地区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当该地区遭受暴雨以及其他自然灾害时,发生坡水下流的效率很高,泥和沙不断的混合,给路面带来了行走的困难。
此外,也会对水利工程进行限制。
如果发生坡水下流会对生活在下游的居民产生很大的
困扰,对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小流域水土流失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受破坏,换句话说就是生态系统无法进行自身调节,一旦生态系统自身遭到损坏就会增加自然灾害的产生,比如旱涝等。
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机制受损,也会对生活在该地区的农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2梯田地综合治理在小流域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2.1减少梯田河道径流
水土保持有很多作用,其中减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
梯田措施的减水作用主要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变原下垫面的,通过改变原下垫面进而改变降雨和径流路径。
改变原下垫面的措施有许多,比如梯田田埂、田面坡等一些人为操作。
雨水需要进入大气水、土壤水、地下水,然后进入水循环,在这个过程中,雨水需要经过蒸发,入渗等方式才可一步步进入。
因为梯田拦蓄,所以造成了河道径流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梯田措施对河道径流的减水量。
文章编号:
1673-887X(2019)01-0050-02·
调查研究·50
Vol.349No.01JAN.2019
农业技术与装备
A 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 2.2补给河流径流水土保持梯田措施可以有很多良好作用,比如减少洪水量、对河道径流进行补给等。
被阻拦的降雨径流通过入渗的方式进入土壤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汇入河道,同时部分雨水也会下渗到地下水,然后在河道的干枯时期救济河道径流。
3治理目前小流域水土保持作用
3.1可以有效改善水土流失
对社会中的小流域水土领域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原本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在采取小流域水土治理后都有所减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3.2有效改善当地的土壤环境
采取退耕还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的绿化以及综合治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土壤的利用率和综合使用率,促进了农作物以及其他方面的种植,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当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
3.3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对地区进行植树种草,修建梯田等方式,改善地区的水资源,增加水资源的总和。
实施水利方面的工程可以在抗洪救灾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3.4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当地在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水资源和土壤都有所改善,增加了农作物的生产量,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4小型水利工程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措施
4.1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小流域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且大规模的工程,在这个项目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所以必须要尽可能的提高水土保持的机制,提高工作的效率。
这就需要引进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对当地人民进行宣传教育,让当地农民对水土保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我国可以及时了解外界的先进技
术,进而提高我国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作用和质量。
4.2实施退耕还林措施
将更多的耕地变为山林,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范围,在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计划,进而提高山林建设的质量。
此外,在树木选择时需要结合当地土壤,根据情况选择适应能力比较强的树种,增加存活率。
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4.3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结合
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对当地居民是有利而无害的,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不管是治理还是保持工作都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
工作人员需要既考虑到生态效益,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效益。
同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自然资源的利用,把握好力度,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
将水土保持和水土资源的开发融为一体,最大化的提高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作用,努力将其变为当地人民发展的优点。
需要实现一个两全其美的现象,就是既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发展了经济效益。
4.4使自然资源相互协调
要想有效的拦截降雨量并且进行储存,在整治的过程中就需要运用到梯田,因为梯田可以使山林,水量等之间的关系相互调节,让当地的土壤,树木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况。
梯田中的坡面和沟壑可以提高水土保持的作用,进而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目的。
5总结
总的来说,
我国现在需要加大水土保持的开展工作,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为当地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平.小流域水土保持中的梯田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研究[J].陕西水利,2016(6).
[2]禹博.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J].智能城市,2016(1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