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攻读硕士学位复试-理学院《物理化学》考研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第一篇: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基础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无机、分析化学部分1.物质结构简介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
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
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
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25物理化学(乙)考研初试大纲《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本《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整个化学学科和化工学科的理论基础。
它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
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 气体的PVT关系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理想气体混合物3、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5、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基本概念2、热力学第一定律3、恒容热、恒压热、焓4、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5、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6、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7、相变化过程8、溶解焓及混合焓9、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10、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11、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12、稳流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1、卡诺循环2、热力学第二定律3、熵、熵增原理4、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5、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6、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7、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8、热力学基本方程9、克拉佩龙方程10、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偏摩尔量2、化学势3、气体组分的化学势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5、理想液态混合物6、理想稀溶液7、稀溶液的依数性8、逸度与逸度因子9、活度及活度因子(五)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2、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3、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4、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对于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惰性组分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反应物的摩5、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6、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学平街(六)相平衡1、相律2、杠杆规则3、单组分系统相图4、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5、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6、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 液平衡相图7、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街相图8、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9、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10、三组分系统液-液平衡相图(七)电化学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2、离子的迁移数3、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4、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5、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6、原电池热力学7、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8、电极的种类9、原电池设计举例10、分解电压11、极化作用12、电解时的电极反应(八)统计热力学初步1、粒子各运动形式的能级及能级的简并度2、能级分布的微态数及系统的总微态数3、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4、玻耳兹曼分布5、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6、系统的热力学能与配分函数的关系7、系统的摩尔定容热容与配分函数的关系8、系统的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9、其它热力学函数与配分函数的关系10、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九)界面现象1、界面张力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3、固体表面4、液-固界面5、溶液表面(十)化学动力学1、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2、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3、速率方程的确定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典型复合反应6、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7、链反应8、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9、势能面与过渡状态理论10、溶液中反应11、多相反应12、光化学13、催化作用的通性14、单相催化反应15、多相催化反应(十一)胶体化学1、胶体系统的制备2、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3、肢体系统的动力性质4、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5、溶胶的稳定与聚沉6、悬浮液7、乳状液8、泡沫9、气溶胶10、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和粘度二、考试要求(一) 气体的PVT关系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加分容定律)。
801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化学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对本门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2.掌握物理化学公式应用及公式应用条件。
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
步骤简明。
二、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pVT变化、相变化与化学反应过程中W、Q、U、H、S、A与G 的计算;熵增原理及三种平衡判据。
了解克拉贝龙方程及克-克方程的应用。
2.多组分热力学及相平衡偏摩尔量、化学势的概念;理想气体、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表达式;活度的定义以及活度的计算。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相律的应用;单组分相图;二组分气-液相图。
3.化学平衡等温方程;标准摩尔反应Gibbs函数、标准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的计算;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
4.电化学电解质溶液中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活度与活度系数的计算;电导测定的应用。
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Nernst方程;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5.化学动力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的概念。
零、一、二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及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阿累尼乌斯公式;对行、平行反应(一级)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
6.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Laplace方程;Kevin方程;润湿与铺展现象及杨氏方程;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Langmuir吸附等温式, Gibbs吸附等温式。
了解胶体的光学性质、动力性质及电学性质;了解胶团结构的表示,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基本概念题(填空或选择填空):30%,简答题:20%,计算题、相图题等:5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均为笔试。
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奚正楷,张树永,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学科基础考试大纲目录I 考查目标 (1)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III 考查内容 (1)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学科基础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物理学科基础》是我校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普通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并运用物理学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1.掌握普通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处理基本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具有利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有以下两种题型:选择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填空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计算题(6小题,每题15分,共90分)假如每题分数有变化,变化范围亦不大。
III 考查内容1、力学(1)掌握位置矢量、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等基本概念;深刻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瞬时性、矢量性和相对性;掌握抛体运动的分析方法,掌握对圆周运动的描写方法以及切向和法向加速度的意义和表示式。
(2)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正确地运用牛顿定律分析力学问题,熟练掌握用隔离体法解题的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3)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
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掌握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1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1)925材料科学基础 (1)复试考试大纲 (3)材料综合 (3)初试考试大纲925材料科学基础一、考试性质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
二、考察目标本课程着重讲述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重在掌握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强调晶体材料中的共性基础问题,对于理解现有材料和开发新材料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填空题20%;选择题6.7%;概念辨析题13.3%;简答题20%;综合分析题40%。
四、考试内容(一)绪论了解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材料科学的发展简史。
(二)原子结构和键合了解物质由原子组成,而组成材料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原子间的键合是决定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描述原子的电子结构的4个量子数。
(三)固体结构重点掌握晶体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选取晶胞的原则、常见晶体的指数标定、面间距的确定和计算、典型结构的配位数、原子数、间隙等确定。
(四)晶体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点缺陷的平衡浓度、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全位错、不全位错、柏氏回路、柏氏矢量、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柏氏矢量的守恒性、位错的滑移、位错的交滑移、位错的攀移、位错的交割、割阶、扭折等基本概念,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五)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重点掌握扩散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菲克定律、扩散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并会用这些理论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
(六)材料的形变与再结晶掌握晶体、多晶体和合金的弹塑性变形理论及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七)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掌握相律、相图的基本概念以及纯晶体凝固理论。
(八)二元系相图及合金的凝固掌握相图的基本理论,常见二元相图的结构、分析内容和方法;了解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无机化学考研大纲一、参考教材无机化学(第三版),宋天佑,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基本要求1.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酸碱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原理及其相关计算。
2.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原子、分子、配位化合物、晶体的结构及其相关理论。
3.掌握元素化学知识和概念: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相关知识和概念。
三、主要知识点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气体2.溶液的浓度、饱和蒸气压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热力学第一定律2.热化学3.化学反应的方向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1.反应速率的定义2.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3.反应机理4.反应浓度与时间的关系5.反应速率理论简介6.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7.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第四章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3.平衡常数ΔKΘ与ΔGΘ的关系4.化学平衡移动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定2.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3.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4.核外电子排布5.元素周期表6.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第六章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1.路易斯理论2.价键理论3.杂化轨道理论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5.分子轨道理论第七章晶体结构1.分子晶体和分子间作用力2.离子晶体和离子键3.离子极化4.金属晶体和金属键5.原子晶体和混合晶体第八章酸碱解离平衡1.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2.盐的水解3.电解质溶液理论和酸碱理论的发展第九章沉淀溶解平衡1.溶度积常数2.沉淀生成的计算与应用3.沉淀的溶解和转化第十章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配平和原电池2.电池反应的热力学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4.化学电源5.图解法讨论电极电势第十一章配位化学基础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3.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场理论4.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5.配位化合物的应用第12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金属单质2.含氧化合物3.盐类第13章硼族元素1.硼单质及其化合物2.铝单质及其化合物第14章碳族元素1.碳单质及其化合物2.硅单质及其化合物3.锗锡铅第15章氮族元素1.氮的单质2.氮的氢化物3.氮的含氧化合物4.氮的卤化物5.磷的单质和氢化物6.磷的含氧化合物7.磷的卤化物和硫化物8.砷锑铋第16章氧族元素1.氧及其化合物2.硫的单质及硫化物3.硫的氧化物4.硫的含氧酸、含氧酸盐5.硒碲第17章卤素1.卤素单质2.卤化氢和氢卤酸3.卤化物与拟卤素4.卤素的含氧化合物第18章氢和稀有气体1.氢2.稀有气体第19章铜锌副族元素1.铜副族元素2.锌副族元素第20章钛钒副族元素1.钛副族元素2.钒副族元素第21章铬锰副族元素1.铬副族元素2.锰副族元素第22章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1.铁系元素2.铂系元素。
工科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D1013156英文译名: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性质:核心课程适用专业、年级:化工、材料、生工、环境等专业,2年级下学期、3年级上学期 开课系及教研室: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学分数:6-8学分总学时数:90-128学时 理论课学时:90-128学时要求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现代基础化学教材:《物理化学》(第四版),胡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参考书: 1. 教材中所列参考书2.《物理化学教学指南》,吕瑞东等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学科,是整个化学科学和化学工艺学的理论基础。
它运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 pVT 变化中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以及这些规律与物质微观结构的关系。
为后继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分离工程、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等提供更直接的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学习物理化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加强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并为与化学有关的技术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二是学习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获得知识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1章 物质的pVT 关系和热性质(8学时):1.理解pVT 关系和热性质是物质的两类基本的宏观平衡性质。
它们是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宏观上的反映。
2.掌握系统、环境、状态、平衡态、状态函数、强度性质、广延性质等基本概念,以及反映物质pVT 关系的状态方程。
3.对于pVT 关系的实验规律:要求掌握流体的pVT 状态图、pV 图和压缩因子图的特点,气液相变和气液临界现象的特征,以及饱和蒸气压、沸点和临界参数的物理意义。
要求理解包括气液固三相的pVT 状态图,掌握pT 相图的特点以及三相点的意义,理解稳定平衡和亚稳平衡的区别和联系。
4.对于pVT 关系的半经验方法:先复习范德华方程。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学院(盖章):负责人(签字):专业代码:070304 专业名称:物理化学考试科目代码:615 考试科目名称:物理化学(一)考试内容物理化学是化学类(理科)专业和化工类(工科)的一门必修基础理论课。
该学科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化学过程(包括化学变化、相变化和pVT 变化)中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计算2.掌握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3.掌握真实气体及饱和蒸汽压的概念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 理解系统与环境、三大系统、状态、过程、状态函数与途径函数等基本概念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3. 理解功、热、热力学能、焓、热容、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等概念4. 掌握热、功、焓、内能的计算三、热力学第二定律1. 掌握自发过程、卡诺循环、卡诺定理2.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3. 掌握熵增原理、熵判据、亥姆霍兹函数判据、吉布斯函数判据4. 掌握熵、吉布斯函数、亥姆霍兹函数的计算四、化学平衡1.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运用及其和吉布斯函数的关系2.判断温度、压力、组成等因素对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方向的影响五、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相平衡1.了解混合物与溶液的区别,会各种组成表示之间的换算2. 理解拉乌尔定律、享利定律,掌握其有关计算3.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理解混合物的性质4. 了解偏摩尔量与化学势的概念,会运用分配定律作简单计算5. 理解相律的意义、推导,掌握用杠杆规则进行分析与计算6. 掌握单组分系统、二组分气―液平衡系统和二组分凝聚系统典型相图的分析和应用六、电化学1. 掌握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及其计算2. 掌握常用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及其电极电势的计算,掌握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及其应用七、表面现象1. 理解表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概念,理解亚稳状态与新相生成的关系2. 理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概念,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吸附等温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物理化学(甲)》考试大纲本《物理化学》(甲)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是大学本科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它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气体1、气体分子动理论2、摩尔气体常数3、理想气体状态图4、分子运动的速率分布5、分子平动能的分布6、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7、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8、实际气体9、气液间的转变—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和液化过程10、压缩因子图—实际气体的有关计算(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概论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3、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4、热力学第一定律5、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6、焓7、热容8、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9、Carnot循环10、Joule-Thomson效应-实际气体的DU和DH11、热化学12、赫斯定律13、几种热效应14、反应焓变和温度的关系—Kirchhoff定律15、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三)热力学第二定律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2、热力学第二定律3、Carnot定理4、熵的概念5、Clausius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6、热力学基本方程与T-S图7、熵变的计算8、熵和能量退降9、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统计意义10、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11、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12、DG的计算示例13、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14、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四)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1、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2、偏摩尔量3、化学势4、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5、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6、理想液态混合物7、理想稀溶液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8、稀溶液的依数性9、活度与活度因子10、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相中的分配(五)相平衡1、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2、相律3、单组分体系的相平衡4、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5、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六)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等温方程式3、平衡常数的表示式4、复相化学平衡5、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6、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7、同时化学平衡8、反应的耦合9、近似计算(七)统计热力学基础1、概论2、玻兹曼统计3、配分函数4、各配分函数的求法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5、分子的全配分函数6、用配分函数计算和反应的平衡常数(八)电解质溶液1、电化学的基本概念与电解定律2、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4、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5、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九)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1、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2、电动势的测定3、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4、可逆电池的热力学5、电动势产生的机理6、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7、电动势测定的应用(十)电解与极化作用1、分解电压2、极化作用3、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5、化学电源(十一)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和速率方程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3、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链反应6、碰撞理论7、过渡态理论8、单分子反应理论9、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10、光化学反应11、催化反应动力学(十二)表面物理化学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X力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3、溶液的表面吸附4、液-液界面的性质5、L-B膜及生物膜6、液-固界面现象7、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8、固体表面的吸附9、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十三)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1、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2、溶胶的制备和净化3、溶胶的动力性质4、溶胶的光学性质5、溶胶的电学性质6、双电层理论和x电位7、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8、乳状液9、凝胶10、大分子溶液11、Donnan平衡和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二、考试要求(一)气体了解气体分子运动公式的推导过程,建立微观的运动模型。
专业课《物理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付献彩主编,《物理化学》上、下册. 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参考用书:印永嘉主编,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课程内容:(无标记章节一般了解、不考,打*号标记章节要求掌握,打**号标记章节要求重点掌握)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1基本概念
1.2内能
*1.3体积功及计算
*1.4恒压热、恒容热
*1.5焓
*1.6热容
**1.7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1.8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
**1.9 恒压摩尔热容与恒容摩尔热容的关系
1.10 绝热过程方程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
**1.11 相变焓
**1.12 热化学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2.1 卡诺循环
2.2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
2.4 熵的引出
**2.5 熵变的计算
**2.6 自由能、自由焓
**2.7 热力学基本方程式
第三章多组份系统热力学
**3.1 拉乌而定律
**3.2 亨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