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梁子隧道围岩变形与受力特征监控量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2.63 KB
- 文档页数:3
目录1 工程概况 (2)2 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作用 (2)2.1 监控量测的目的 (2)2.2 监控量测的作用 (2)3 监控量测的依据及工作量 (2)3.1 监控量测依据 (2)3.2 量测范围及数量 (3)4 监控量测实施 (3)4.1 监控量测的人员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监控量测仪器、工具 (3)4.3 监控量测的实施 (4)4.3.1 量测断面的布置 (4)4.3.2 量测测点的布置 (4)4.3.3 量测频率 (8)4.3.4 监控量测流程 (9)4.3.5 监控量测方法和步骤 (10)4.3.5 监控量测记录 (14)4.3.6 监控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14)4.3.7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6)5 监测注意事项 (18)6 安全事项 (19)1 工程概况2 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作用2.1 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把量测的数据经整理和分析得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以达到安全、经济、快速的目的,围岩量测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2.2 监控量测的作用①通过监控量测可以了解围岩、支护变形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修正支护参数,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②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③依据量测资料采取相应措施,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④积累量测数据资料,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3 监控量测的依据及工作量3.1 监控量测依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3.2 量测范围及数量隧道进口标段共布置量测断面2283个,布置测点9773个(含地表下沉测点1140个,隧底隆起测点134个),详见表3-1。
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总结汇报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总结汇报一、引言隧道工程是目前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围岩稳定性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对围岩进行监控测量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我们在隧道围岩监控测量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二、目的和意义隧道围岩监控测量的目的在于实时掌握围岩的稳定性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围岩的监控,我们可以了解岩石的变形、位移、裂缝和应力等情况,为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加固措施提供依据。
三、监控测量方案我们采用了多种监控测量手段,包括岩石应力检测、变形监测、位移监测和裂缝监测等。
岩石应力检测通过埋设应力计,实时测量围岩中的应力值,以判断其变化情况。
变形监测采用了全站仪和测距仪,可以准确地记录围岩的三维形变情况。
位移监测通过安装测斜仪和微变形仪等设备,可以监测围岩的位移情况。
裂缝监测则通过安装裂缝计进行,记录裂缝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四、监测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隧道围岩整体稳定性良好,在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岩体破裂和滑动等问题。
2. 隧道围岩在施工初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变形,但变形速度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
3. 隧道围岩中的应力分布较均匀,无明显的应力集中区域。
4. 隧道围岩中存在一些微小的裂缝,但裂缝的扩展速度较慢,不会对施工安全造成明显影响。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在实施围岩监控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 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监测数据。
2.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建立更科学的模型和算法,以更准确地评估围岩的稳定性。
3. 应加强与施工人员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获取施工进展和变化情况,以便调整监控测量方案。
六、结论通过对隧道围岩的监控测量,我们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结论,为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采取加固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官寨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变形与受力特征现场试验
熊中贵;张恒;周森;张学民;苟德明;易灿
【期刊名称】《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年(卷),期】2015(011)008
【摘要】煤系地层属隧道施工中的不良地质,施工过程中除面临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高风险外,其围岩大变形问题也极为突出.通过对晴兴高速公路工程典型煤系软弱地层隧道—四官寨隧道围岩变形与支护受力进行现场测试,进而在实测数据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煤系地层隧道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性,探讨了应对围岩大变形的措施,总结了典型煤系地层软弱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页数】3页(P148-150)
【作者】熊中贵;张恒;周森;张学民;苟德明;易灿
【作者单位】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8;贵州省公路局,贵州贵阳550081;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82;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82;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82;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9.2
【相关文献】
1.四官寨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分析
2.冯家梁子隧道围岩变形与受力特征监控量测分析
3.大断面古土壤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分析——以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为例
4.大断面古土壤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分析——以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为例
5.浅埋膨胀土隧道围岩抗剪强度与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隧道围岩变形监控量测成果分析与应用吴景利摘要:本文以新建沈丹客专TJ-1标段响山子2号隧道为依托,根据监控量测工作的实测资料,按照新奥法基本原理中岩体开挖的时间效应,应用数学的方法对量测所得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指出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的时间效应,为修改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监控量测拱顶沉降周边位移回归分析1 前言1.1我国隧道设计越来越多的采用了复合式衬砌形式,即由初期支护和模筑砼两部分组成。
设计的初期支护形式是否可以满足围岩的变形压力,模筑砼最佳浇注时间都是要通过监控量测来确定。
1.2 隧道开挖后,对已开挖裸露的围岩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对初期支护的受力进行监控量测。
通过观测拱顶沉降与周边位移变化情况,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化信息并对量测数据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原理,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进行分析评估,并预测出围岩以后的发展趋势,以达到以下目的:1.2.1了解隧道围岩、支护变形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支护形式,保证开挖隧道的稳定。
1.2.2依据量测数据的分析资料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和应急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1.2.3为二次衬砌施工提供依据。
在响山子2号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每个断面监控量测及数据处理,掌握隧道的动态发展趋势。
变更原设计与实际情况的偏差,使锚喷支护更加合理、有效、安全。
通过对个别围岩失稳趋势的区段提供的预报,为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及其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2 工程概况响山子2号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起讫里程DK42+515~DK43+635.17,全长1120.17m。
隧道穿越本溪市北中低山区,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洞身最大埋深约73m,最小埋深约15m。
洞身穿越全风化混合岩,围岩分布为:Ⅲ级685m,Ⅳ级235m,Ⅴ级200.17m。
3 监控量测点的布设及量测频率3.1 测点布设根据回归分析结果选定代表测点的曲线方程,并可根据求导公式计算某一天的位移速率,也可根据极限公式计算其总位移量,通过代表测点的曲线函数方程可消除偶然误差并推断出围岩的稳定情况,或估计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
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岩土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其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可能会给工程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因此,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与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主要通过使用各类仪器设备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获取关于围岩变形量、变形速率、变形趋势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最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测斜仪、测孔仪、应变仪等。
通过这些仪器的使用,可以对围岩的变形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为后续的工程调整和处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岩土隧道围岩的变形预警是建立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分析和比对,判断围岩变形的趋势和速率,以及与正常状态的差异。
一旦发现围岩变形超出了事前设定的安全范围,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潜在的灾害事故发生。
变形预警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现,其中包括基于物理原理的监测技术、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模型。
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的核心目的在于保护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通过及时的围岩变形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围岩变形的异常情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一方面,通过变形预警,可以提前预判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围岩变形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从而保证隧道工程的持久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的技术手段也越发多样化和智能化。
例如,无人机、激光扫描仪等高新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精确度和效率。
同时,软件和模型的发展也为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使得预警系统的精准度和实时性大幅提升。
然而,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然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野外环境条件复杂的情况下。
其次,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工程来说,可能面临困难。
总之,岩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预警对于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监测和预警技术将不断提高,为工程的保障提供更加全面和精确的支持。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围岩稳定性判断浅析摘要: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判断围岩和衬砌是否稳定的重要措施,依据围岩的地质条件准确判断围岩稳定性并提出恰如其分的施工建议,特别是预支护建议,对隧道施工将起到重大作用。
关键词:隧道监控量测稳定性判断方法0、引言隧道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实际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时所考虑的地质条件不一致等不可预见的因素,这就需要及时根据监控量测的数据修正设计参数和调整施工措施。
监控量测的目的是了解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信息,确定初期支护补强及二次衬砌合理的施做时间,为在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直接为设计和施工管理服务。
1、隧道的监控量测隧道是一种特殊的工程结构体系。
从岩石力学角度讲,它是处于与围岩相互作用的体系之中的结构物;从地质力学角度讲,它是处于千变万化的地质体中的工程单元体。
在这样的岩体和地质体中,隧道一经开挖,其中所包容的原状力学体系即被打破。
四周原有的受力状态随即改变。
在支护敷设后的一段时间里,虽然受力状态发生改变,但是支护与围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还未达到最终平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监控量测得到的信息对支护再做若干变动,这种受力状态才逐渐趋于平缓,支护与围岩体间力的作用体系逐渐达到平衡。
2、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方法及频率序号量测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量测间隔时间1-15d 16d-1个月1-3个月大于3个月1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岩性、结构面产状观察描述开挖后及初支后进行每次爆破后2 周边位移收敛计每10-5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3 拱顶下沉水平仪、水准尺和钢尺每10-50m一个断面 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4 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锚杆测力计每10m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3根锚杆—5 地表下沉水平仪、水准尺每5-50m 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7个测点;每隧道至少2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开挖面据两侧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开挖面据两侧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开挖面据两侧断面前后>5B时,1次/周。
分析监控量测在软岩大变形隧道中的应用【摘要】结合药王谷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实际情况对监控量测技术在软岩大变形隧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体现出了监控量测在施工工程中验证支护结构效果,为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提供依据,为优化和变更设计提供参考意见的重要性。
【关键词】监控量测软岩大变形隧道工程1引言从大量的工程经验中分析可知,隧道监控量测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指导施工过程和施工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
监控量测是指在隧道施工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稳定状态,以及周边环境动态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以便实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工作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和隧道整体安全性,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为在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变更设计方案及参数、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提供依据。
2九绵高速公路药王谷隧道工程概况九绵高速公路药王谷隧道进口为一座分离式隧道。
左线隧道起止点桩号为ZK197+505~ZK201+650,长度为4145m。
右线隧道起止点桩号为K197+470~ZK201+720,长度为4250m。
受区域地质构造的影响,隧址区内裂隙或破碎带内岩体十分破碎,其成洞性差,隧道施工到这些破碎带和构造裂隙时,容易引起掉块,甚至是洞壁岩体发生剥离等现象,这些均不利于隧道的稳定性。
同时这些破碎带一般是地下水的富集地带,为区内的富水层,当隧道施工到破碎带时,常发生涌水现象。
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构造裂隙深切岩体,也降低了隧道的稳定性。
隧址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形地貌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明显,隧道区地貌类型属溶蚀、剥蚀型中-低山,山顶呈平台状,为花溪景风景区。
隧道区高程为666.7~935.5m,相对高差约269m,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植被发育,多为低矮的灌木、杂草及部分松树等。
隧道洞身围岩级别主要以IV、V级为主,洞身岩体主要为泥盆系中统观雾山组(Dgn)石灰岩等;泥盆系中统养马坝组(Dzy)灰岩等;泥盆系中统甘溪组(Dzg)泥质砂岩、泥岩及页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