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6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学情回顾上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了解了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优良品格,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第三部分,并从整体深入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分析讨论精读课文品味第三部分1.作者在第14-15段中感叹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作者的感谢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感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内容的并列,层次清晰。
(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4)作用: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来发表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2.第14、15段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不能。
这两个并列的段落分别与文章第二部分内容的两个层次紧密呼应。
第14段写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这是从第2-7段的回忆内容中自然引出的感情,呼应第二部分第一层(2-7段);第15段写感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则呼应第二部分第二层(8-13段),所以不能互换。
3.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4.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把对母亲的爱上升到了对民族、人民、中国共产党的爱,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