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16)班语文作业(3)09.06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2021年茂名市第十六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看见风中摇曳的故乡柴薪我小时候生活在小镇里,小镇就像一个蛋壳,藏了多少少年的壮志和梦想,至今回忆起来总能让人倍感温暖和亲切。
后来我离开小镇,读书、谋生、飘荡,一晃已是多年。
飘荡和飞翔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每个人都渴望飞翔,在没有翅膀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飘荡,也有很多人在飘荡中找到了飞翔的感觉,甚至慢慢生出了翅膀,但是这种生长过程中的痛楚实在难以忍受,除非你学会了麻木。
当初离开的时候,我想我会回来的。
当初背着行囊离开的时候,我看着车窗外倒退的树木、田野、河流,没想到,故乡从此在我的生命中越来越远。
多年以后,我只能在逢年过节时,偶尔回去。
故乡的风景有的依然熟悉,有的却变得陌生,我在一个个当初毫无新鲜感的地方再次找到了新鲜感,仿佛那些被诗歌擦亮的词语。
在漫漫的时光中,那个我称之为故乡的小镇也开始离我越来越远。
在幽暗的光线里,在朦胧的情景中,在渐渐远去的岁月里,我仿佛只能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人影进进出出那个虚幻般的小镇。
整个小镇仿佛荒草萋萋,迷雾蒙蒙,毫无美感。
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是我曾竭力想表达的最珍贵的东西,但现在它像一幕幕消逝的风景一样离我远去。
我也离它远去,做了城市里的居民。
那里没有人为我的到来而感到欢欣,我也不曾有过特别的喜悦。
我在新的地方安然地生活。
毋庸置疑,我的故乡的人们在我离开之后也会依旧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不知为什么,我对故乡小镇的深深依恋从来没有改变过。
虽然我离开它已经二十多年了,不过,我还是深深爱着我的故乡小镇,无论是它的过去,还是它的现在,或者是遥远的将来,这种爱是深入骨髓的。
虽然我的少年和成年都没有在那里待多久,但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却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想起那个古老的地方。
尽管我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其他城市里,可是我忘不了故乡小镇所有的人和那里曾经发生过的所有的事。
___2018届高三年级十六模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___2018届高三年级十六模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___曾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___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不仅是先贤圣道,也隐喻着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或缺的主题。
在诗词中,家国既有“边塞情怀”,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情怀”最能代表的就是盛唐时期的四大边塞诗人___、___、___、高适。
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___的《出塞》以汉将___的英雄气概为灵感,句句宣誓,字字慷慨,表达了盛唐人___的决心。
___的诗作虽不多,但《凉州词》的余音绕梁,特别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___,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羌笛与___,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增添几分忧思,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甚至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是边塞情绪的象征,诗人将其置于此,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虽然有忧愁,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___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
忧国忧民”诗词则反映了国家和人民在争战中所经历的苦难。
忧国,既有___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也有___的“了却___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还有___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___”。
在“捐躯赴国难”的旗帜下,___写下了《破阵子》,表达了他的热血和豪情。
___临终前留下的“___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更是充满了期待。
忧民方面,___的情感最为深刻。
四川省成都三中2016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粗犷/旷达饯别/客栈孱头/孱弱饬令/秩序B.殉情/徇私曝晒/瀑布巷道/小巷龌龊/辍学C.缥缈/剽窃伫立/贮存伺候/伺机缄默/渐染D.奴婢/裨益 沮丧/龃龉侪辈/跻身宫阙/商榷【答案解析】A(guǎng/kuàng,jiàn/zhàn,càn/chán,chì/zhì;B.x ùn,pù,hàng/xiàng,chuò;C.piāo,zhù,cì/sì,jiān;D.bì,jǔ,chái/jī,qu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垢病订书机饮鸩止渴不胫而走B.租赁雷阵雨分庭抗礼叠床架屋C.讴歌水蒸气声名鹊起互相推委D.枢纽邻界点绿草如茵心浮气躁【答案解析】B(A.诟病;C.互相推诿D.临界点)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风尚,人们在生活中________,并在行动上追随效仿,自然会形成当时的一种文化趋向。
当然,文化趋向并不像风尚那样没有定向,它会________某个阶层的文化追求,进而形成一个社会的文化认同,________凝聚起整个民族的情感。
A.耳濡目染   呈现   甚至 B.耳闻目睹   呈现   所以C.耳濡目染   实现   所以 D.耳闻目睹   实现   甚至【答案解析】A(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晋国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一直以来被传为佳话。
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防止官吏任人唯亲的回避制度。
从现有史籍上看,最早在西汉的武帝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地方官任职必须回避本郡的规定,而到了东汉桓帝时,就已经正式出现“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相对临监”的“三互法”,从此初步奠定了中国历代行政回避制度的基础。
中国历代实行的回避制,主要包括地域回避与亲属回避两方面的内容,简单来说即是“避地”与“避亲”.所谓避地,是指地方官员任职时必须回避某些地域,主要是官员籍贯不能与他的任职地重合;而避亲则是指官员担任行政职务或执行公务必须回避与自己有亲属关系之人。
随着时代变迁,行政回避制度也在发展,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制度越来越严格,回避范围越来越大,处罚越来越严厉。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防止官员与地方豪强勾结,规定各郡、国的守相以至于县令、丞、尉等官职,都不允许由本郡人担任,可谓是首开地域回避制度之先河.此后,除了在魏晋时期曾一度放松外,历代对地方官任职都有严格的回避规定。
如唐代初期,已开始明确规定除了京兆、河南两府外,其余地方官员均不得在本籍及邻近州县任职。
到了宋代,地方官员任职回避的地域范围,已不限于本州、县,而是扩大到了路一级区域,宋神宗以后更是不仅要求回避本籍,同时还需要回避田产所在地。
明清时代,中国官僚体制最为成熟,对官员任职回避的规定也最为严格.明太祖时期,为了防范各级官员弄权地方,一度实行南北更调制度,即南人只能任职北方、北人只能任职南方,同时又将全国划分为三大行政区,施行地方主要行政官员轮换制。
【关键字】试卷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浮动,犹如_______的佳人。
A.钟爱飘飘洒洒形单影只B.喜爱纷纷扬扬遗世独立C.热爱洋洋洒洒绝世独立D.欣赏沸沸扬扬倾国倾城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按照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志愿精神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入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活动。
B.路遥文学奖的发起人高玉涛表示,近日他将在西安召开路遥文学奖专家研讨会,并邀请陕西文学界、艺术界、评论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参加,探讨路遥文学奖如何取得公信力与权威性。
C.“财政悬崖”问题只是表象,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高债务、高赤字问题造成的,是美国式“经济结构”问题,它的化解也需要较长的过程。
D.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提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理论:我们的智力和情感能力正在损失,因为赋予我们脑力的错综复杂的基因网特别容易受基因突变的侵害。
3.下列各句中修辞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B.秋雨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是闷死人了。
C.我和村里的伙伴们跳入清澈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水流像父亲有力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D.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我站在这位于雨林第三群落的空中走廊上,见谷两旁有望不断的古树,有数不清的佳木,有看不尽的名杉。
2021届武汉市第十六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小说是当下中国文学市场最为繁荣、活跃的文学现象,2017年网民人数3.6亿,文学网站储藏的原创小说1600余万部,日更新达1.5亿汉字。
网络小说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大多产生比较热烈的社会反响。
网络小说在海外迅猛发展:一是海外专门搭建了翻译传播中国网络小说的平台,如北美最早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中国网络文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二是中国的网络小说网站也积极搭建海外平台,如2017年5月正式上线的起点中文网国际版。
问题在于,我们既欣慰于当代网络小说的迅猛发展,更期盼网络小说能够涌现一批大家精品。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网络小说粗放型发展阶段可以过去了,精品意识应该树立。
中国网络小说并不缺乏传奇的故事和多变的人性,缺乏的是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
精神高度是指看得见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它需要历史的思考,更需要对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考量。
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品无一不是在对时代现实的剖析中揭示人性的伟大和深刻。
中国当代网络小说虽然有了一些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剑仙、玄幻和后宫的描述中,网络小说作家所关注的生活似乎基本疏离于当代人的生存状态。
那些疏离现实的生活描写,缺少时代精神的呼应,可以产生离奇,写出人性的变异,却不能产生时代效应,形成人生的震撼。
这是中国当代网络小说缺少精品最为重要的原因。
文化内涵既指世界优秀文化,更指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正能量和当代中国的时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时代文化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是中华民族的根。
大多数当代中国网络小说追求神秘文化、特异文化,将世界大众文化的一些要素移植到小说中来,会产生短暂的阅读快感,却很难形成弥久的阅读体验。
只有将时代的精神高度、表现中国文化内涵与高超艺术价值融为一体,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中国故事,呈现出中国小说的独特性。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创举,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
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
自元代以后,墨色和印章的红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否则,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的印章。
所以说()。
1)A.浑厚不可或缺泾渭分明引人入胜B.淳厚无可比拟大相径庭引人入胜C.浑厚不可或缺大相径庭别具匠心D.淳厚无可比拟泾渭分明别具匠心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B.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C.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D.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也影响到作品的内容B.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C.不仅印章的好坏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D.不仅印章的好坏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也影响到作品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减少脑血管病危害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脑血管病发生!幸运的是,①_________。
当前,己经有20多种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被识别。
(),就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将罹患脑血管病的风险降至最低。
吸烟和饮酒是患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专家建议,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
至于饮酒方面,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②_________,特别是红酒,少酌有益健康。
舒城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模拟试卷(三)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雾霾,雾和霾的组合,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密度人口、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
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春季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会逐渐出现轻雾天气。
随时间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连续雾霾,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
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
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而人为因素一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北方在冬季取暖时,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的不良影响,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鲁周公世家
姓名
一.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处。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二.常见词解释。
1.笃.仁 2.以夹.武王,衅.社 3.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4.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 5.武王有疾,不豫. 6.太公、召公乃缪.卜
7.未可以戚.我先王 8.戴.璧秉.圭 9.勤劳阻.疾
10.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11.我以其璧与圭归. 12.发书视之,信.吉
13.兹道能念.予一人 14.武王有瘳. 15.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 16.嘉.天子命 17.东土以集. 18.王亦未敢训.周公19.成王长,能听.政20.南面倍依.以朝诸侯21.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22.奸.神命者乃旦也 23.治.有所淫佚 24.诞淫厥.佚
25.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 26.尽起而筑.之。
岁则大孰. 27.马牛其风.28.峙.尔刍茭、糗粮
三.翻译句子
1.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2. 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3.呜呼,鲁後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4.陈尔甲胄,无敢不善。
无敢伤牿。
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复之。
四.针对《鲁周公世家》,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