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现代通讯——走进信息时代 学案(苏科版九年级下册) (1)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三、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学习要求1.了解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指导1.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利用微波来传递信息的。
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部分和地面部分构成。
空间部分是通信卫星,地面部分是通信地面站。
通信卫星在赤道平面上距地面3.6×107m 的轨道上,与地球同步转动,相对于地面静止,又称同步通信卫星。
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为:从地面站1发出载有信号的电磁波,被通信卫星接收并处理后,再由卫星发送到地面站2或其他地面站,从而实现远距离通信。
2.微波与光波的性质相近,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远距离进行微波通信,需要通过地面的微波中继站进行传播。
通信卫星实际上就是一微波中继站。
3.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方式。
光导纤维是指那些能够传输信号的极其纤细的物质,由多根光导纤维制成的传输光信号的传输线称为光缆。
如图17-4所示,光通过光导纤维的内壁多次反射,可以把光传输到远方。
典型范例例1.现在许多长途电话是以地球同步卫星做中继站的。
打这种长途电话时,会感到对方的反应有些延迟。
造成这种延迟的原因之一是无线电波在射向卫星和从卫星返回时需要一定的时间。
假设某人造卫星与地球的距离是36000km 。
请你估算延迟的时间。
为什么打市内电话时没有这种延迟?精析:无线电波传送信号的速度为c =3.0×108m/s 。
打长途电话时,信号从地面射向卫星又从卫星返回到地面,由于路程较长,即使是光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会感到对方的反应有些延迟。
t= s c =3.6×107m×2 3.0×108m/s=0.24s 。
由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很快,市内电话之间的距离近,电磁波传播造成的延迟时间太短,人们根本感觉不到。
点评:在估算信号的延迟时间时,信号经过的路程应为从地球到卫星再从卫星到地球的总路程,即为人造卫星与地球距离的2倍。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7.3 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学案苏科版自己先学:1.现代通信包括、、2.“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和。
电视广播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传递信号的,它的性质与相近,大致沿直线传播。
3.卫星通信系统是由和两大部分构成的.卫星通信是通过实现的,卫星通信具有、、等许多独特的优点.卫星通信也存在以下几点主要不足之处:一是:二是:三是:。
4.光纤通信是利用在中传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由多根光导纤维制成的激光信号的传输线称为.激光通信与无线电通信类似,即先将和信号调制到激光束上,然后把载有信号的发射出去,最后用接收装置把声音和图像信号检出来.光纤是一种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的玻璃丝,它由和两部分组成,光在内芯中传播,不断被包层反射回来,曲折前进.激光的光纤通信具有大,通信高,不受外界等优点。
光纤传播光信号的原理是。
5.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是又叫用途有哪些?交流讨论:1.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遥控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是通过无线电波实B.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O8m/s C.电磁波是一种信息运载工具D.电磁波与水波是完全相同的波2.打长途电话时,会感到对方的反应有些延迟,造成这种延迟的原因之一是无线电波在射向卫星和从卫星返回时需要一定时间,假设某人造卫星与地球的距离为3600km,请你估算延迟时间.3.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纤通信与无线电波通信一样,不需要介质B.光导纤维中的物质——光,不是电磁波C.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导线”是光导纤维D.光纤通信与无线电波通信一样,都需要金属导线当堂检测:1.人类传播信息的形式是从文字到再到.传播的信息是由到传播的距离由到,传播的速度由到。
2.现代卫星通信所使用的电磁波属于( )A.长波B.中波C.短波D.微波3.关于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周期是12小时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就是卫星通信的实际应用C.同步卫星固定在空中一直不动D.同步卫星作为传播微波的中转站,地球上只要有五颗就能覆盖全世界17章复习章节与课题17章复习课时安排第1课时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知道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所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2.了解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原理,知道其优缺点3.知道电磁波的实质及特性;知道光是电磁波.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重难点:1.知道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原理2.知道电磁波的实质及特性;知道光是电磁波自己先学:知识梳理:交流讨论:1.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这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最快速度.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速度口之间具有如下定量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如果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的波长就越光波(选填“是”或“不是”)电磁波.9.小明的奶奶家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放暑假了,小明到奶奶家避暑.小明发现奶奶家的电视节目跟自己家的一样.于是,小明在叔叔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的卫星电视接收及传递设施,初步弄清了其中的道理.下面是小明自己绘制的一张卫星电视节目的接收传递流程图,如图甲所示。
现代通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卫星通信是通过微波来传递信息的(2) 知道光纤通信是通过光的反射来传递信息的;知道光导纤维是现代通信的主要传输工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全反射,理解光纤内光的传播路径。
(2)结合地理知识,理解同步卫星轨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回顾我国人造卫星事业发展史,树立荣誉感。
(2)对比现代信息传播特点,激发学习高科技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现代通信方式的各种用途和特点2.光缆与电缆的优劣对比难点:1. 光缆中光传输的光路2.通信卫星的要求三、教学资源1.自备:玩具激光电筒2.教师演示:激光笔、尼龙丝、水槽。
四、教学设计引入课题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受,谈谈对现代通信的认识。
出示水槽实验器材,槽底有一激光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光线射入角度变化时,光路情况。
大家用玩具激光电筒点亮后,你会看到什么地方发光?这现象说明什么?与刚才老师水槽演示初级的原理有什么关系?电磁波频率越高,能量越集中,传播信息能力越强。
微波是当前电磁波主要使用的频段,查阅书回答微波的频率范围。
回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探究,你们知道了哪些有关现代通信的知识?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三节 1、2教学反思:通过相关实验,克服知识上的障碍和超前,使学生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重视学生参与(实验、交流、总结),对现代通信有了初步认识,并通过对比知道各种通信方式的优缺点,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突出人性化教育和正面引导。
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案:苏科版九下物理 17.3 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17章第3节“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掌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的原理及应用。
3.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能结合实例说明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 知道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的原理,能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现象。
3. 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话机、光纤通信设备模型、卫星通信设备模型。
2.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通信设备,如手机、电话、电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2. 知识讲解:(1)固定电话:介绍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如话筒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听筒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等。
(2)移动电话:讲解移动电话的原理,如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3)电话交换机:介绍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如程控交换机、人工交换机等。
(4)光纤通信:讲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如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过程。
(5)卫星通信:介绍卫星通信的原理,如卫星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通信现象,如手机信号覆盖范围、光纤入户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有何不同?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优势?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17.3 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一、固定电话1. 工作原理:话筒→电信号→听筒→声音二、移动电话1. 工作原理:无线电波→电信号→声音三、电话交换机1. 工作原理:电话线路→交换机→电话线路四、光纤通信1. 工作原理:光信号→光纤→光信号五、卫星通信1. 工作原理:卫星信号→接收器→信号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7.3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7章第三节“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如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理解信息传递的原理;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现代通信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通信的种类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通信设备模型。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通信发展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现代通信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有哪些吗?”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学习现代通信的种类及其特点。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
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通信原理。
4. 例题解析(10分钟)出示例题:“移动通信是如何实现长距离通话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例题。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7.3 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一、现代通信的种类1. 光纤通信2. 卫星通信3. 移动通信二、通信原理1. 光纤通信: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传递信息。
2. 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作为信号中继站实现全球通信。
3. 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实现移动设备间的通信。
三、通信技术应用1. 日常生活:手机、互联网、无线网络等。
2. 科技领域:遥感、导航、卫星通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光纤通信的原理。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7.3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现代通信技术,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参与活动,引导他们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他们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孩子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他们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他们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智能手机等现代通信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现代通信设备的图片,如手机、电脑等,引发他们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兴趣。
2. 讲解:向孩子们简单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如手机的通话、短信功能,电脑的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功能等。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定一种现代通信设备,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其功能和应用。
4.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感受,引导孩子们了解不同通信设备的特点和优势。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他们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对现代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然而,在活动中也发现有些孩子对现代通信设备的操作不太熟悉,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为了进一步拓展孩子们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认知,可以组织一次参观通信公司的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工作原理。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17.3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案在设计这个主题活动时,我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并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通信工具入手,如手机、电脑等,引导他们了解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然后再拓展到更高级的通信技术,如5G、物联网等。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设备。
2. 学会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通信工具,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3. 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设备。
难点: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展示通信设备和工作原理。
2. 实物模型:手机、电脑等通信设备模型,用于直观展示。
3. 学习资料:关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文章,供学生阅读。
活动过程:一、情境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们展示一些通信设备,如手机、电脑、路由器等,让他们说一说这些设备的作用和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吗?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通信的?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简要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信号传输、编码解码等。
2. 讲解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如手机是如何通过无线电波与基站通信的,电脑是如何连接网络的等。
3. 展示一些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并简要介绍其应用。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通信设备进行观察,分析其工作原理。
2.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四、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提问: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还存在哪些问题?2.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个关于通信技术的问题,并尝试找出解决方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7.3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掌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难点: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移动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光纤通信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学习资料。
活动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通信方式是如何实现的?背后有哪些原理?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分发移动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和光纤通信设备,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其工作原理。
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探究成果。
三、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知识讲解,重点阐述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原理。
2. 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自己对现代通信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进行拓展延伸。
活动重难点:重点: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难点: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和知识讲解,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7.3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通信和信息高速公路;
2.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互联网的作用。
【课堂活动】
活动一:卫星通讯
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是____________ 和等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通道的俗称。
2.卫星通信是通过实现的,当前它已成为国际通信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亦有不足:一是,二是,三是。
3.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空间部分——________________和地面部分——____________两大部分构成。
4.通信卫星通常在在赤道平面上距离地球表面高度约为_________的轨道上与地球同步转动,所以常称为__________。
一般只要有_____颗互成____的同步卫星,其发出的电磁波就几乎可以覆盖整个地球。
5.卫星通信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GPS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光纤通讯
1.光纤通信是利用的一种通信方式。
2.光经过多次______从光纤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
3. 光纤通信的优点:光纤通信的容量_____,_____受到外接电磁场的干扰,通信质量要比其他有线通信_________。
活动三:互联网
1.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_______________。
2.互联网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要使发射的微波覆盖全球,最少需要发射颗地球同步卫星。
2.据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光纤网覆盖了所有奥运场馆。
光纤的主要用途()
A 通信
B 输电
C 导热 D照明
3.“远望”号航天测量船,通过发射和接受一种波,对“嫦娥一号”进行跟踪、测量与控制。
这种波是()
A 红外线
B 紫外线
C 超声波
D 微波
4. 2010年9月22日,中央电视台“芜湖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在芜湖成功举办,晚会通过CCTV—1、CCTV—4、CCTV—9三大频道同时并机直播,观众在家中选择不同频道观看电视直播时,实际上是在改变()
A.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B.电视台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C.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
D.电视台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
5.关于无线电传输中使用的长波、中波和短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短波的波速较大B.它们的频率相同
C.它们的波速相同D.长波得频率较高
6. 我市目前已全面开通了3G手机通信业务。
使用3G手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随时通过无线网络上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手机通话是直接传输声信号
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
7)2011年6月9日,持续绕月9个多月的“嫦娥二号”卫星加速以离开月球,并继续进行深空探测,如图所示,A、B为卫星的两个喷气发动机.根据表中指令可知,使“嫦娥二号”卫星加速离月的信号应为
B. 00100 01110
C. 11011 10001
D. 11011 01110
8.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电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工具。
某电梯的轿箱内是不锈钢板,电梯门关闭时手机无信号是因为传递信息的被金属屏蔽了。
当电梯匀速上升时,它的机械能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9. 2011年2月14日,美国“星尘号”探测器逐渐飞近坦普尔1号彗星,探测器间歇性地向彗星发射▲(电磁波/超声波/次声波)信号,当发出信号▲s后就能接收到经彗星反射回的信号时,即可断定两者间距为180km(u电磁波=3×l08 m/s,v声=340m/s).此时探测器上的照相机自动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彗星图片,若像距为15cm,则镜头的焦距为略▲(大于/小于)1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