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 格式:doc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2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光的折射》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实践。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的教学方式是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在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让他们自己发现光的折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观察并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观察并理解光的折射现象,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的有透明水杯、彩色的卡片、激光笔等。
学具则是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杯和一张彩色卡片。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先拿出激光笔,让孩子们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况,然后将激光笔的光线射入透明水杯中,让孩子们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3. 观察与讨论:让孩子们观察光在射出水面时是否发生了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观察并理解光的折射现象,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用语言描述光的折射现象。
拓展延伸则是让孩子们在家里试着用其他材料,如玻璃、塑料等,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家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光的折射》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实践操作环节在操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注意观察光在射入水面和射出水面时的情况,让他们自己发现光的变化。
这一环节的难点在于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二、观察与讨论环节在观察与讨论环节,让孩子们观察光在射出水面时是否发生了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光的折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掌握折射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现象中保持不变。
3. 学习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玻璃棒、光具座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眼镜的原理、放大镜的原理等。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现象中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并画出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
2. 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眼镜和放大镜的原理。
3. 思考光在其他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如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掌握了折射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海市蜃楼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弯曲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折射率的定义。
3. 折射现象的应用:介绍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2. 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光的折射现象,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水杯、玻璃棒、激光笔、白纸。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折射定律实验仪)、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透明水杯、玻璃棒和激光笔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弯曲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现象。
3.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折射率的定义。
4. 例题讲解:利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
6. 学生实验: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折射定律的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弯曲的现象。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n=sini/sinr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广泛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答案:根据折射定律,可得折射角为arcsin(sini/n)。
2. 作业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2、光的折射规律:
⑴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 ,折射角等于 。
⑵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方向,即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方向,即折射角 入射角。
3、生活中光的折射的现象有: 、 等。
4、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 弯折,这是 现象。
5、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要比其真实位置 一些;人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位置要比其真实位置 一些。
6.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 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 镜。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a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b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c 、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请在右边的图中画出上述三条折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
7.凸透镜成像特点:
物距u 成像性质
像距v 应用 二个点 U=f U=2f 三个范围
U >2f f <U <2f U <f
课堂巩固
1. 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湖光映彩霞”一——光的反射现象 B 、“潭清凝水浅”一——光的折射现象 C 、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 、“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2.如上左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
判断: 是入射光线, 是反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在图中并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
玻璃在 。
3.如上右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度,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_______入射角。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4.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蜜蜂,则拍出来的照片( ) A 、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蜜蜂 B 、不会出现蜜蜂,但有一个大黑点 C 、不会出现蜜蜂,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 D 、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蜜蜂 5.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6.关于人眼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7.某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
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60厘米
B、4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8.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9.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 ,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造成像位置偏高的原因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调(填“上”、“下”);,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
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
(3)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在凸透镜不动情况下,在光屏上成一个更小的像,她应当把蜡烛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移动。
(4)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
在点(填字母符号)。
(5)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
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
清晰的像。
10.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
如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
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
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11.请在下图的虚线框内分别画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使它满足
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