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高二政治测试题2 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23.51 KB
- 文档页数:4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上册期末同步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 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其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A项正确;B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不符合题意;C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不符合题意;D项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不符合题意。
2.题目:下列关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B. 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促进经济增长C. 宏观调控就是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D.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答案:D解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项错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B项错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C项错误;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D项正确。
3.题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下列关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C.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D. 以上均正确答案:D解析: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二思想政治上册期末同步检测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目】下列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B.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D.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不是公有制经济,A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B错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C正确;生产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D错误。
2.【题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A.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C.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产物D.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答案】B【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A错误;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B正确;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产物,C错误;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D错误。
3.【题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这五大发展理念()①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④是制定和执行政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①错误;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是制定和执行政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②④正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③错误。
2023 年新高考II卷高二上期期末政治试题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这就是说国家是一个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从横向上看是政权组织形式问题,从纵向上看是国家结构形式问题。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议会制国家中,议会是由政府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②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必须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③国家的结构形式,体现出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④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选举产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甲国的政府首脑总揽最高国家行政权力,政府向议会负责;乙国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是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在任期内对选民负责。
关于甲、乙两国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国国家元首由世袭君主担任,但受不同程度的限制B. 乙国总统是“虚位君主”,是国家行政权力中心C.两国国家元首和国家立法机关都是经由选举产生D. 乙国总统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制约3.2022 年以来美国已至少发生212 起大规模枪击事件,愈演愈烈的枪支暴力成为深入骨髓的“美国之痛”,但20 多年来,美国国会并未通过任何重大的联邦控枪法律。
其中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RA)这一利益集团通过影响总统选举和资助国会议会等方式在控枪运动中扮演着主要反对者的角色。
这表明利益集团A.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B.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的矛盾C.都是以经济利益关系为基础D.通过游说、宣传、助选等手段影响政府决策4.2022 年美国中期选举如期举行,美国国会435 个众议院席位、35 个参议院席位进行改选。
新高二政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政治协商制度2.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以上都是3.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C. 保守国家秘密D. 以上都是4.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5.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B. 计划经济制度C. 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D. 国有经济制度6. 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D.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 四个坚持,四个全面C.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D.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8. 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A.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B.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C.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D. 以上都是9. 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是:A. 五位一体B. 四个全面C.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D. 以上都是10. 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是:A.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B. 创新、协调、绿色、共享C.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 阐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描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战略布局。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思想政治上册期末达标测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目:在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A. 民主和专政的统一B. 对敌人实行专政C. 人民当家作主D. 工人阶级的领导答案:C解析: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故C正确;民主和专政的统一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但不是其本质,A错误;对敌人实行专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不是其本质,B错误;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显著特点,但不是其本质,D错误。
2.题目:在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A.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行使监督权C. 行使政治自由D. 行使决策权答案:A解析:在我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故A正确;监督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之一,但并非基础和标志,B排除;行使政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但也不是基础和标志,C排除;决策权属于决策机关,不属于公民,D错误。
3.题目:在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遵守宪法和法律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答案:A解析: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故A正确;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B不符合题意;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C不符合题意;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之一,D不符合题意。
4.题目: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 自治权B. 祖国统一C. 民族平等D. 民族团结答案:A解析: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故A正确;祖国统一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但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B错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但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C、D错误。
高二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及答案(2)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2分)2010年2月18日,__喇嘛窜访到美国,美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交涉,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__。
自从1959年西藏武装叛乱失败之后,逃到国外的__喇嘛就一直靠西方势力供养,同时也自愿做了西方反华制华的一粒棋子。
某些西方敌对势力支持__集团的一系列活动,实质是为了实现其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但是,__的分裂活动受到了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反对,也受到了主流国际舆论的谴责。
人民要团结、要统一、反分裂的愿望是主流。
上述材料中的两种做法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22.(14分)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保障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回答,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3.(14分)材料一2009年11月6日凌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
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感动中国”候选人事迹展播节目中深度报道了这位6年扎根基层、一心为民、舍小家为大家、被小岗村民三次按红手印挽留乃至把骨灰留在小岗的选派干部的感人事迹。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文化部转发了关于开展学习“沈浩精神”活动的通知。
通知号召全国各地基层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沈浩同志勤奋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民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锐意改革、百折不挠的精神。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1)请简要分析为什么要学习“沈浩精神”?(6分)(2)材料一、材料二对于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8分)高二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答案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思想政治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B.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但居民消费能力有待提高C.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但对外贸易顺差较大D.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但市场机制仍发挥基础性作用2、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说法,错误的是()A.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B.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C.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建设D. 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人民当家作主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是国家的基本制度?A. 社会主义制度B. 民主集中制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一国两制5、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下列关于认识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先于实践B、认识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认识的终点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D、认识与实践是独立的,互不相关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列关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调整经济运行B、国家通过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C、国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D、国家通过市场机制完全由市场调节7、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B、坚持党的领导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D、坚持改革开放8、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改革与发展的矛盾D、民主与法制的矛盾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言论自由B、宗教信仰自由C、劳动权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1、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列哪个观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A. 物质决定意识B. 认识先行于实践C.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D. 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13、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A. 国家利益B. 经济实力C. 军事实力D. 国际法15、【题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属于()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唯物辩证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
高二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体现了()。
A. 人民民主专政B.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C. 人民当家作主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 决定性作用B. 辅助性作用C. 基础性作用D. 补充性作用答案:A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 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核心内容是()。
A. 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 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D.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答案:B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即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4.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
A. 为人民服务B. 为人民谋利益C. 为人民谋幸福D. 为人民谋发展答案:A解析: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A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6.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答案:A解析: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权利。
7.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体现了()。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C. 法律的权威性D. 法律的公正性答案:A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政治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政治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是什么?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依法治国C. 党的领导D. 人民当家作主#### 二、填空题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
####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答案: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答案: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通过选举代表行使国家权力的原则。
3. 答案:B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强调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性。
#### 二、填空题1. 答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 答案: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 三、简答题1. 答案: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遵循。
2.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政治测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事物所以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最根本的原因是
A.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比旧事物后出现
B.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C.新事物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
2、唯物辩证法为我们正确地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
A.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B.总的指导方法
C.科学的人生观D.具体的工作方法
3、“一事物只能产生同类事物,不能有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这种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
4、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并且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新事物的力量开始是弱小的,发展方向是不明确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C.对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5、苏联解体、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演变的事实说明
A.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新生事物不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理论已经过时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二、不定项选择题:
7、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因为
A.新事物开始时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
B.旧事物不会自行消失,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
C.新事物在发展中会出现暂时的倒退
D.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有个认识过程
8、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应该是
A.揭露缺点,加以批判B.不护短,不责备
C.承认困难和挫折,并努力解决D.满腔热情的支持
9、毛泽东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是幻想。
”这段话所体现的哲学寓意是
A.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既要求相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C.唯物辩证法要求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幻想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
D.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自然建成
1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
A.符合矛盾普遍性原理
B.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点
C,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反对了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
D.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11、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既有难得的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在改革和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
A.必须克服安于现状、害怕改革的旧习惯
B.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D.要积极宣传改革投身改革
1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段话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A.全面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C.事物是客观存在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简答题:
列宁指出:“谁害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困难,谁被这些困难吓倒,谁见了这些困难就悲观起来或者惊慌失措起来,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
”
(1)列宁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哲学道理?
(2)这段话对我们来说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辨析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分歧。
论述题:
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现象,既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青年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
请说明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怎样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参考答案
一、1、D 2、B 3、D 4、B 5、C 6、D
二、7、ABD 8、CD 9、ABC 10、ABC 11、ABCD 12、ABCD 13、ABD
简答题:
l)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现实意义是:帮助我们学会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我们今天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因此我们更应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不断巩固和发展。
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只看到光明的前途而盲目乐观;或只看到曲折的困难而悲观失望,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辨析题:
(l)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人们看问题、办事情的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们的分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②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③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题目的概括不全面。
它只概括了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2)还应该明确: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论述题:
(1)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和防止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从联系的观点来看,腐败现象的产生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消极因素和剥削阶级的影响相联系,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根本不相容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任何用孤立的观点或唯心主义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都是错误的。
(3)从发展的观点看,党和政府在反腐败问题上的态度是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特别是十四届四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加强党的建设问题。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腐败现象会得到有力的抑制和消除,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
(4)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方面既要看到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的一面,又要看到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战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应看到腐败现象毕竟只是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这是支流;而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是清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是主流。
(5)总之,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和全面认识腐败现象,又要坚信党和政府一定能够战胜消极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