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不同冻土带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 格式:pdf
- 大小:329.44 KB
- 文档页数:4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介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成立于1981年,占地面积超过2.5万平方公里,涵盖了大兴安岭地区的核心部分。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该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特点、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措施。
一、地理特点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大兴安岭脉,横跨黑龙江省的漠河县、大兴安岭地区的嫩江县、呼玛县和塔河县。
该区域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山脉连绵不断。
这里有丰富的林区、湿地、河流和草原等自然景观。
保护区内最高峰为海拔1819米的“白山子”,最低处为海拔80米的“红汤河口”。
二、生物多样性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东北生命之窗”。
这里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之一,栖息着包括东北虎、梅花鹿、黑麂在内的多种珍稀野生动物。
同时,这里也是众多候鸟的迁徙和繁殖地,许多稀有的鸟类在保护区内筑巢繁衍。
此外,这里的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大量的野生植物和珍稀草药。
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独特美丽,山水交融。
这里有壮丽的峡谷、原始森林、清澈的湖泊和冰川遗迹等。
四季分明,景色不同,夏季凉爽宜人,冬季银装素裹,是旅游观光和自然探险的理想去处。
三、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巡护力度,加大对非法盗猎和滥伐木材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加深对该地区物种分布、数量和栖息地的了解,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政府还鼓励和引导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工作,并帮助他们寻找替代生计方式,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保护区管理部门也积极推动环境教育工作,加强对游客和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宣传保护区的自然价值和重要性。
同时,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开展树木造林和湿地恢复等工作,逐步恢复和改善保护区的生态系统。
总结: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大兴安岭不同森林群落植被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刘林馨;王健;杨晓杰;刘传照;王秀文【摘要】区域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内容,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是对全球温度变化最敏感的植被类型之一,其植被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理解该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对于未来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大兴安岭4种主要森林类型(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落叶林)的植被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确定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交叉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4种林型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clntosh均匀度指数表现为落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表现为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林;Cody指数表现为落叶林>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Sorenson指数表现为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均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其中以表层土壤最高,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逐渐降低,以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密度最高,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落叶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占土壤剖面总有机碳密度的35.24%、31.61%、31.70%、32.39%.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林型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Cody指数和Sorenson指数与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绝对值来看,多样性指数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高于有机碳密度的相关系数.双因素分析表明,林型对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林型×深度的交互作用对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林型和林型×深度的交互作用对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林型对Cody指数和Sorenson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综合分析表明,大兴安岭林型和土壤深度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27)009【总页数】7页(P1610-1616)【关键词】大兴安岭;森林群落;植被多样性;有机碳密度【作者】刘林馨;王健;杨晓杰;刘传照;王秀文【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X171.1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大兴安岭的生物多样性与原始森林探秘大兴安岭的生物多样性与原始森林探秘一、引言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山脉之一,以其广袤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大兴安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原始森林的奥秘。
二、大兴安岭的生物多样性大兴安岭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在这片广袤的森林中,人们可以发现大量珍贵的物种,其中一些甚至是濒临灭绝的。
1. 植物多样性大兴安岭拥有众多珍稀植物品种,其中包括松树、冷杉、红豆杉等。
这些植物在保持生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2. 动物多样性大兴安岭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
森林中栖息着豹子、狼、猞猁等猛兽,以及鹿、松鼠、黄鼠狼等小型哺乳动物。
这些动物的存在丰富了生态系统,维持了食物链的平衡。
3. 微生物多样性除了显著的植物和动物多样性外,大兴安岭还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这些微生物在全球生态系统的运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肥沃度的维持方面。
三、原始森林的奥秘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研究其奥秘对于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1. 广袤的原始森林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面积广阔,覆盖了大片陆地。
这片地区的森林得到了相对较少的人工干扰,保持着自然的原始状态。
对这片森林的研究可以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2. 独特的生态结构原始森林的生态结构独特而复杂。
不同植物种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生态网络。
研究这一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平衡与演化。
3. 潜在的药用植物资源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隐藏着大量具有医药价值的植物资源。
这些植物经验丰富的草民和科学家进行研究,可以提供新的药物发现和开发领域。
四、结论大兴安岭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和原始森林的代表,扮演着重要的生态保护角色。
我们应重视对大兴安岭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冻土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大兴安岭的土地利用对土壤碳氮组分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包括森林、草地、农田和建设用地等。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不仅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还会对土壤中的碳氮组分产生影响。
森林是大兴安岭的主要植被类型,其具有良好的碳储存和固碳能力。
研究表明,大兴安岭的森林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这与森林植被的植物残体和根系分解有关。
森林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不仅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还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草地是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的另一种重要土地利用方式。
草地土壤的碳氮组分受到草原植被的影响,通常具有较高的碳氮含量。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大兴安岭的草地逐渐受到了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的影响,导致草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逐渐减少。
保护和恢复大兴安岭的草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土壤的碳氮平衡和生态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农田和建设用地的开发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的土壤碳氮组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农田的土壤通常会经过翻耕和施肥等农业活动,这些作业会破坏土壤结构,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减少。
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也会导致土地退化和土壤侵蚀,进而影响土壤的碳氮平衡和土壤肥力。
在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开发农田和建设用地时,需要采取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影响。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森林和草地的土壤通常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而农田和建设用地的开发则会导致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减少,加速土壤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呼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管理对策刘永志;隋心;张童;朱道光;崔福星;倪红伟;杨立宾【摘要】为了进一步摸清呼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底数和种群变化特征,采用足迹链和样带的方法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和林栖鸟类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显示,在布设的47条样带中发现两栖爬行类4目5科5种,鸟类13目31科136种,兽类6目14科33种野生动物.针对呼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呼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管理对策【作者】刘永志;隋心;张童;朱道光;崔福星;倪红伟;杨立宾【作者单位】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呼中165100;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呼中165100;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野生动物资源种群变化特征的调查、监测是保护濒危物种与维持生物多样性评估、管理的重要手段。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寒温带野生动植物繁衍栖息的重要场所,在拯救、保护寒温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1,2]。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生物科学研究、冻土研究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同时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作用[3,4]。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间隔期一般为15-20年[5],数据更新较慢,为进一步摸清保护区珍惜野生动物的资源底数和种群动态变化,制定更有效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政策,保护局于2007年冬季至2008年秋季对呼中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调查,为保护区动物资源的长期监测提供研究基础和依据。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牟兆军;刘会锋;王立中;刘学爽;张婷【摘要】在土壤抽样调查基础上,对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土壤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类型划分,总结了其特性及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森林培育、群落修复等参考.【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类型划分;特性;分布规律【作者】牟兆军;刘会锋;王立中;刘学爽;张婷【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加格达奇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加格达奇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加格达奇165000;黑龙江嫩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加格达奇165000;黑龙江嫩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加格达奇1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的大兴安岭山脉(东南—西北走向)东侧,地处黑龙江上游,北部、东部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接壤;伊勒呼里山脉(东—西走向,西端与大兴安岭山脉相连)横亘于中部,将该林区分为岭南岭北;地势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没有高山及平原;林区总面积8.35万km2,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地带[1];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平原乃至华北平原重要的生态屏障。
本次调查面积153.08万hm2,调查斑块2006块,调查样方774块。
1 主要土壤类型根据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剖面形态和土壤属性等特征,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土壤划分为7个土类,20个亚类。
详见表1。
表1 土壤类型表?2 土壤分布2.1 棕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是寒温带地带性土壤,是该林区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类型[2,3]。
《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篇一一、引言大兴安岭,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山脉,其南部山地的生态环境独特且丰富。
其中,苔藓植物作为山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
因此,对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还能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苔藓植物的种类、分布、数量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生态学、植物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三、苔藓植物区系分析1. 区系组成:在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多种科属。
其中,以丛藓科、灰藓科、金发藓科等为主。
这些苔藓植物在山地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区系特点: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生态性特点。
该地区的苔藓植物种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和繁衍。
四、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1. 物种多样性: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这得益于该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环境。
不同种类的苔藓植物在该地区形成了丰富的群落结构。
2. 生态多样性:苔藓植物的生态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其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能够在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生态环境中生长,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群落。
五、结论通过对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的区系及多样性研究,我们发现该地区的苔藓植物种类丰富,区系特点明显,且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和物种多样性。
这些苔藓植物在维持山地生态系统平衡、促进物质循环、提高土壤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该地区苔藓植物的保护和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其生态环境,维护其生物多样性。
六、建议与展望1. 加强监测与保护:建立苔藓植物保护区,加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和苔藓植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寒温带针叶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朱道光;曾昭文;王继丰;崔福星;倪红伟【摘要】寒温带针叶林(北方针叶林或泰加林),主要分布于高纬度地区的一种主要森林类型,是地球上第二大陆地生物群区(仅次于热带森林),不仅是全球重要的木材资源分布区,而且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过整理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在全球变化较为剧烈的环境背景下,认识寒温带针叶林植被的生态学效应,掌握寒温带针叶林各个时期物种变化的演替规律,进而为科学地管理我国寒温带针叶林提供合理的建议,以保证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Cold 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 (taiga or boreal forest) is the second largest land biomes on the Earth (rank only second to tropical forests ) which mainly located in the high latitude, it is not only major distribution area of timber resources all over the world, bu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global climate change area. By gather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s, it is proposed that ecological effects on boreal coniferous forest vegetation at the condition of the seriou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e succession law of species changes of boreal coniferous forest during various periods, in order to provide reasonable recommendations about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boreal coniferous forest, and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at ensures boreal coniferous forest ecosystems with high bio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寒温带针叶林;生物多样性;大兴安岭;文献综述【作者】朱道光;曾昭文;王继丰;崔福星;倪红伟【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森林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纽带。
中国大兴安岭的动物资源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当中有许多的动物资源,接下来是店铺来分享的知识。
大兴安岭的林地有7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1%,在浩瀚的绿色海洋中繁衍生息着寒温带马鹿、驯鹿、驼鹿(犴达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飞龙、野鸡、棒鸡、天鹅、獐、麋鹿(俗称四不像)、野猪、乌鸡、雪兔、狍子(矮鹿、野羊)等各种珍禽异兽400余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成为中国高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野生动、植物乐园。
在大兴安岭流淌着甘河、多布库尔、那都里、呼玛、额木尔等二十多条大小河流,最终注入了边陲人民的母亲河---黑龙江。
这里盛产鲟鳇鱼、哲罗、细鳞、大马哈、江雪鱼等珍贵的冷水鱼类。
鸟类:大兴安岭的代表种类首推松鸡科,虽然新疆、甘肃、青海、四川也有松鸡科分布,但该区无论在种类或数量上均居全国之首位。
主要有三种:黑嘴松鸡(棒鸡)、黑琴鸡(乌鸡)、花尾榛鸡(飞龙)。
它们不畏严寒,常年留居大兴安岭。
多在地面栖息,也常上树活动。
春夏季吃树芽、树叶、昆虫等,秋冬季吃鲜红色的越桔果实、落叶松嫩枝、桦树和榛子的花序、芽等。
晚上钻进雪窝过夜。
它们在地面营巢,但其巢隐蔽甚好,极难发现问题。
它们在本区属于典型的冬候鸟。
鸡类除松鸡科处,雉科有三种,雉鸡仅见于伊勒呼里山以南,斑翅山鹑等有一定数量。
陆禽除鸡类外,还有山斑鸠,在这里是常见的夏候鸟。
岩鸽见于山崖附近。
游禽在大兴安岭鸟类中占有相当的位置,包括??目、雁形目、鸥形目三个目。
大兴安岭地区是多种雁鸭类的天然繁殖场,其中鹊鸭、斑头秋沙鸭等只在该区繁殖。
涉禽包括鹳形目、鹤形目、鸻形目,共40种,其中鸻形目种类最多,它们是沼泽湿地和河边水域的居住者,都是候鸟。
猛禽在大兴安岭鸟类中所占比重不小,有隼形目19种,鸮形目10种。
它们在控制啮齿类的数量,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攀禽包括鹃形目、夜鹰目、佛法僧目、?形目共13种,是重要食虫鸟类。
其中?形目7种,是冬季林中的常见鸟类。
鸣禽共114种,是大兴安岭地区鸟类种数最多的一个生态类群。
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与动植物多样性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与动植物多样性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片神秘而壮美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成为自然界的宝库。
本文将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及其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以及保护这一生态宝地的重要意义。
一、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横跨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三省。
这里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净土。
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主要由针叶树组成,包括了丰富的松、云杉和冷杉等树种。
这片原始森林栖息着各种珍稀的动植物,并且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景观独特,山川起伏、溪流纵横,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同时,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也为原始森林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季分明,夏季湿润而温暖,冬季寒冷而干燥,为植物和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二、大兴安岭的动植物多样性大兴安岭作为中国东北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在这片原始森林中,有着众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其中许多都属于国家保护动植物名录中的濒危物种。
1. 动物多样性大兴安岭是众多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
例如,中国东北虎、东北豹、野猪等哺乳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黑鹳、丹顶鹤、白枕鹤等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雪蝶、龙凤蝶等多种昆虫也在这里活跃。
这些动物物种的存在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彰显了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生态价值。
2. 植物多样性大兴安岭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了森林、草甸、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
这里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如红松、云杉、白桦等树种,以及各种野花、草本植物等。
这些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为大兴安岭的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保护大兴安岭的重要意义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兴安岭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区域,其保护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