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登泰山 观日出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7
爬泰山看日出的抖音名句
1、春光无限好,泰山等您来。
2、泰山山顶观日出,此美景如仙境一般!
3、日出东方,归于落日,是为落日之森。
4、登泰山看日出,也是一件别样的风景。
5、我想找一个人,一起去看春暖花开,看日出日落。
6、五岳之尊的泰山,云海奇峰是你!
7、泰山之上观日出而上,夕阳而归,佛光五曜。
8、想和你在一起,和你一起看日出日落,和你一起收集浪漫的气息。
9、泰山那日出是真的惊艳到我了。
10、泰山日出,最美的景色,在那苍穹之上。
11、泰山的日出好像个刚刚睡醒的娃娃一样,在天的边际。
12、泰山的日出到日落,看尽最美的灿烂。
13、泰山日出,你满脸的笑容胜似骄阳,灿烂我一日的心房。
14、所求不过是,一起在泰山日出相伴,日落相随。
15、登泰山,观日出,你做到了吗?
16、黑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等不到天亮。
17、日出东方,登顶泰山。
18、泰山东边日出,西边云海。
19、登泰山,小天下,生荡胸层云,揽岱宗雄姿。
20、最是黎明寒彻骨,守得泰山云海见日出。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登泰山记》原文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①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
登泰山观日出作文
【篇一:登泰山观日出】
今年春天,妈妈、舅舅带着我和哥哥去登泰山,看日出。
一路上我发现树木都抽出了嫩芽儿,小草也探出了脑袋,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
我们到了泰山脚下,我兴高采烈的下了汽车。
从远处看泰山很高,从近处看,泰山很大。
我们开始向山头进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都已经筋疲力尽。
我跟大家说:“大伙儿打起精神来,只要坚持就能胜利。
要相信我们自己有无限可能的。
”大家听了我的话,又都精神抖擞的爬起来,继续前进。
我们发现一座小庙,上面的标示牌上写着,距离山顶还有二十二千米。
我们大伙互相勉励,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山顶。
我们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来。
到了夜间一点多钟,妈妈把我们叫醒,说起来看日出。
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们目不转睛的望着东方,只见朝霞映红了半边天。
过了好一阵子,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我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不住地欢呼:“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妈妈说:“儿子,你用双手托住太阳,妈妈给你照张像。
”“咔嚓”一声,相机按动快门,雄伟壮观的情景永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我站在泰山顶上,向远处眺望,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篇二:登泰山,观日出】。
登泰山观日出课文登泰山观日出登泰山观日出登泰山,观日出李世宇今年春天,妈妈、舅舅带着我和哥哥去登泰山,看日出。
一路上我发现树木都抽出了嫩芽儿,小草也探出了脑袋,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
我们到了泰山脚下,我兴高采烈的下了汽车。
从远处看泰山很高,从近处看,泰山很大。
我们开始向山头进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都已经筋疲力尽。
我跟大家说:“大伙儿打起精神来,只要坚持就能胜利。
要相信我们自己有无限可能的。
”大家听了我的话,又都精神抖擞的爬起来,继续前进。
我们发现一座小庙,上面的标示牌上写着,距离山顶还有二十二千米。
我们大伙互相勉励,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山顶。
我们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来。
到了夜间一点多钟,妈妈把我们叫醒,说起来看日出。
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们目不转睛的望着东方,只见朝霞映红了半边天。
过了好一阵子,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我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不住地欢呼:“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妈妈说:“儿子,你用双手托住太阳,妈妈给你照张像。
”“咔嚓”一声,相机按动快门,雄伟壮观的情景永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我站在泰山顶上,向远处眺望,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指导教师崔梅茹登泰山观日出相关内容:令人神往的乐岛令人神往的乐岛秦皇岛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三(二)班任畅航山海关的乐岛海洋公园,有好多好多好玩的项目。
几个项目玩过之后,刺激极了!好玩极了!...美丽的人民医院美丽的人民医院湖南省汉寿县龙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刘三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说:春天来到了江南,二月春风像剪刀,把柳枝剪成一丝丝。
雪中漫步雪中漫步风,轻轻地飘过,随之而来的是一群白色的精灵——雪。
我独自遨游在银色的世界里,粗看这些银华,平淡无味,但你要细品也饶有一翻风趣,经过一天的学习,我疲惫不堪,但是一眼望去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我便会情不自禁地说:“myli...夜游仙境夜游仙境月亮从水天相接升起来了,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17 登泰山观日出嘉定区城中路小学谈安[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
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登泰山观日出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
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1—6节、7—9节)(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
板书:登泰山(千辛万苦)观日出 (壮美)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登泰山日观峰古诗诗意
《登泰山日观峰》是一首描述登临泰山、俯瞰群峰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泰山壮丽景色的赞美和自然万物的壮观之感。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诗意表达:
高耸云霄泰山峰,
攀登顶峰眺万方。
云海浩渺连天际,
峰巅云雾缥缈长。
岱宗之峰出蓬莱,
山川形胜如诗台。
踏石攀危步虚空,
凝神凝思感自在。
日出东方照金光,
余辉洒满山峦间。
群峰峭立凌云端,
天地间尽显豪情。
山川奇观尽眼前,
心旷神怡情无限。
登临峰顶俯瞰处,
人世尘嚣皆离群。
登泰山日观峰,
感受大自然的雄浑壮丽。
远离尘嚣,心灵得以舒展,
在山川间找到宁静与宏观。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高耸、云海的浩渺以及日出的壮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泰山景色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传递了人与自然融合的心灵感受。
诗中所呈现的壮丽景色和与之相伴的宁静心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登泰山观日出》一文是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而本课记叙的是“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课文的宗旨正合单元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的脉络清晰,可以分成“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将登山的苦与乐和对自然风光的美妙体验紧密结合,情景交融。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把“登泰山”这部分的教学重点落在学法上的指导,而“观日出”这部分的教学重点落在学生在对对学法的运用上。
因为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好的外部条件,是一种别动的认知,往往缺乏热情、动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使新知识与其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加以整合,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感官,开动脑筋,去认识教师的教,那么,教师教得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并促其内化,把教师教的外因转化为学生自己进一步发展变化的内因,是高年级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
7.课外阅读的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子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相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与人格也就尤为重要。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强。
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
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如何预习:初读课文,要有圈画生字、词的习惯,不明白意思的字词,要学会自己查字典解决;第二遍读课文时,要试着弄清楚每一自然的中心句在哪里,不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便于课堂上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弄清楚。
对于课后习题,不能只是看看就算了,要动笔写一写,实在不会的,得学会自己查资料试着解决。
这样上新课,学习效率才会高。
《登泰山观日出》电子课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综合科目、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大全、经典语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mprehensive subjects,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design, lesson plans, classic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登泰山观日出》电子课文《登泰山观日出》电子课文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登泰山观日出阅读答案]登泰山观日出课文原文导语:关于登泰山观日出课文原文,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登泰山观日出课文原文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
起头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
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天还是黑黑的,我怕耽误看日出,不敢停留,仍继续往前走。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从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
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爬了几十级台阶,我实在累得不行,就坐下来休息。
这时,几位老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到我身旁。
其中一位白胡须老大爷笑着对我说:“小伙子,累了吧?”我被老大爷的精神所鼓舞,说了一声不累就站起来,跟在他们后面继续向上攀登。
队伍中,一位老人边走边吟诵起来:“漫游处处起云根,面对雾山自出神。
且谅老夫艰步履,俊髦齐跻南天门。
”大伙儿相互看了看,都笑了起来,一鼓作气登上了南天门。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
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
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登泰山记乾隆三十九(1774)冬,姚鼐从北京返乡途中经过泰安,顺道前往泰山游览,随后写下了《登泰山记》。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
全文记述了作者携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文章第1段介绍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通过写泰山南北两面的河水及其流向,将山水联系在一起。
接着顺势写这两条河流的分界线——古长城。
然后以古长城为参照物,介绍日观峰的位置。
描写对象一句一换,粗笔勾勒山、水、古长城、日观峰,富有层次感地描摹出泰山的概貌,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下文介绍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铺垫。
第2段写登泰山的经过。
这一段没有像寻常游记那样写途中所见的景物,而是重点写登山的艰难和登上山顶之后所见的雄浑开阔,目的是为了突出泰山的高峻。
“十二月”“乘风雪”点明游览时令是在冬季,也为下文写登山艰难和泰山冬景作铺垫。
从京城到泰安的旅程不止一日,而作者仅用“自”“历”“穿”“越”“至”几个动词领起的短句来记录本次旅程的路线,突出了动作和地点,一气呵成,简练传神。
之后写登山的时间、同行者和出发地点,并总括游程,全程“四十五里”,石级“七千有余”,以表现泰山势高峻,旅程漫长,登山难险。
接下来分写从“三谷”引出登山路线,穿插郦道元的记载,再仅用十九个字写完登山全程。
然后略说古人登山是沿东边山谷进入,又从“天门溪水”带出自己所经过的险峻“天门”,再写攀登之艰难——“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笔法开合自如,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及既上”到本段结尾是写傍晚时山顶所见,描绘了一幅泰山夕照图。
先写高处——青山负白雪,雪光耀南天,色彩鲜明,气势雄浑。
再写低处——从泰安城写到大汶河、徂徕山,又转回近处的“半山居雾若带然”,以此景烘托泰山的高峻。
第3段描写观日出的情景,是本文又一个重点。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衬以云天、东海、群峰,写出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
17 登泰山观日出嘉定区城中路小学谈安[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
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登泰山观日出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
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1—6节、7—9节)(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
板书:登泰山(千辛万苦)观日出 (壮美)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指名读1—6小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讨论并填空。
3、师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
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
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特点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1)高:“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板书:雄伟担心(2)美:山势美:“……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指名读。
理解:“依稀可辨”。
想象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变幻莫测迫不及待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缭绕、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险: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
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 险峻齐读。
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找出的句子。
说明:把文体知识的教学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
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上语文课还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使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内容的。
7、学习方法,训练说写(1)做小导游,带领大家登上泰山,向大家介绍泰山美丽的景色。
(2)仿照课文第四小节,发挥想象,说说依稀可见的泰山还会有哪些美丽的山势?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尝试写几句比喻句。
说明: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渗透写作指导。
在体会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在此处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之效。
8、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
(板书)过渡:登泰山最大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去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7—9小节)——观日出。
1、观看日出音像资料。
运用能力迁移,与学过的《火烧云》比较,掌握写作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3、交流、板书。
观日出过了七八分钟出现鱼肚白不断扩大一会儿淡红色加深了一刹那出现一道弧边半圆挣脱地面4、用媒体图片演示,让学生复述“日出”过程,进一步感受其美丽与壮观。
5、配乐朗读比赛。
说明: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
文本所展现的是日出的瑰丽景色,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要让课堂充满琅琅的书声。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配合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学生更能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6、师小结: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读了课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也赞美过这座雄伟壮丽的山,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
四、搜集诗句,拓展交流。
附板书: 17登泰山观日出观日出(壮美) 过了七八分钟出现鱼肚白不断扩大险峻被受鼓舞一会儿淡红色加深了变幻莫测迫不及待一刹那出现一道弧边半圆挣脱地面雄伟担心登泰山 (千辛万苦)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登泰山观日出》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按“登泰山”和“观日出”分成;两部分:第一节到第六节,写了“我”沿着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向上攀登,最后到达日观峰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
第七至第九节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受,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气呵成,把云雾变化莫测以及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本文是一篇游记。
课文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将登山的苦与乐和自然风光的美妙与壮观紧密结合,写景抒情,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
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等。
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
文中出现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已不陌生后,但实际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比喻用得恰当、生动、优美,尚须多加点拨、练习。
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说写练习,以提高其整理材料、组织语言和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游览胜地、耽误、依稀可辩、层层叠叠、目不转睛、刺激、情不自禁“等词语。
通读全文,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词汇。
五年级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
教学中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
目标二: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找一找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通过朗读,品味,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
再引导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形象、写具体。
目标三: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学生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欣赏美、享受美、体验美,从而以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教学设计与感想本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
文章以登泰山和观日出分为两个部分,脉络清楚,重点突出。
其中,“登泰山”部分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观日出”部分详细介绍了日出的美丽与壮观景象,最后一节直抒胸臆,将登高观日出时的感受完全表达了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导游”的方式处理教材,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课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开始,我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泰山的情况,让孩子们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
接着,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按课题进行分段并用一个词概括出对两部分内容的感受。
这是孩子们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悟,让他们从整体上去认知内容。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主要抓住研读和探究进行。
在“登泰山”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划出表示时间、地点和感受的词句。
这不仅理清了课文思路,也让孩子们懂得了写作方法——写游记要抓住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写景物。
并且体会到了作为游客的“我”见到这样的景色产生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对于这样写景的文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没有很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品词品句来体会云雾的变幻莫测,感受日出的壮观美丽,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找一找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通过朗读,品味,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欣赏美、享受美、体验美,在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在“观日出”教学时,我抓住日出时动态的变化,借助于媒体图片的展示,同时利用已学过的《火烧云》写作方法进行能力迁移,并通过多形式的阅读与品味,让孩子们图文并茂、直观地去领略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与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