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考科学生物复习资料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297.01 KB
- 文档页数:11
中考生物知识点重点知识点的深入解析与掌握技巧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的是有关生命的一切。
在中考生物考试中,掌握重点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中考生物知识点的重点进行深入解析,并提供一些掌握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中考生物考试中的重点。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进一步分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分裂和遗传物质DNA的功能,对中考生物考试至关重要。
2. 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生物考试的重点。
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和进化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掌握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自然选择、突变等进化机制,对中考生物考试非常重要。
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生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对于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很重要。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等。
掌握植物的生长需求,如阳光、水分、二氧化碳等,以及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运输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4.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个体的发育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也是中考生物考试的重点。
了解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繁殖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
掌握动物的生长需求,如食物、氧气、水等,以及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对中考生物考试非常重要。
此外,了解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如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也是中考生物考试的重点内容。
5. 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生存和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中考生物考试中也是重点。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适应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生存和环境保护。
掌握生物的适应性结构和行为,如动物的迁徙、植物的抗旱等,可以提高中考生物考试的得分。
初中中考科学(生命科学部分复习研讨材料1.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的起源、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的学科,其基础知识包括生命的组成、机能、生物的分类和演化等。
2.生物的组成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两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有三个主要的部分: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
3.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DNA,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仓库,包含细胞器,负责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结构,起到物质的进出和细胞内外环境的交流作用。
4.生物的机能生物的机能包括营养、运动、感受、繁殖等。
这些机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生物体与外界交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5.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将不同的生物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组和命名。
生物的分类有三个主要的层次:界、门、纲。
生物的分类是基于它们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基因序列等。
6.生物的演化生物的演化是指生物由原始的形态向现代的形态发展过程。
生物的演化理论有两个主要的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突变选择论。
生物的演化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内容。
7.生物的生态生物的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生物圈和气候等因素相互作用。
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8.生物的遗传生物的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遗传信息。
遗传学研究基因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遗传学的发展对于认识生物的遗传规律和控制基因的组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9.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是指生物从原始的形态向现代的形态发展的过程。
进化理论认为,生物是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迅速进化的。
10.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生物的多样性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方式。
以上是初中中考科学生命科学部分复习研讨材料的一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试之余,请大家认真复习相关知识,做好备考准备。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资料+复习精选有答案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资料考点一:生物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和一般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识记要点:1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调查、实验、资料分析等2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3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十分重要。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常见变量还有光照、温度、湿度等例1某同学做“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时: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下发芽情况,如右表所示,请回答:(1)通过本实验可看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装置甲乙丙丁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种子不萌发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种子萌发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种子不萌发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种子不萌发充足的空气。
(2)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该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乙和丙为对照实验。
(3)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该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取1号和2号烧杯分别放等量的潮湿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棉花上面,将它们置于25℃的橱柜中,1号烧杯见光,2号烧杯用黑布罩住,数日后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
例2右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D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将A处叶脉切断,移人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出现变化。
请回答:(1)加碘液后发现B处变蓝,A、C、D三处均不变蓝,这里有哪几组对照实验?AB、BC、BD,分别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光、叶绿体。
(2)若实验其它步骤不变,只是该植物另一叶片用透明塑料袋密封,且塑料袋里有一敞口烧杯装有NaOH溶液,最后用透明塑料袋密封的叶片全不变蓝,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及重点中考生物是考查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解和运用能力的科目,涵盖内容广泛,考点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中考生物,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和重点。
基因与遗传基因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负责控制遗传特征的表现。
基因由DNA分子组成,生物的基因组是DNA分子组成的。
细胞分裂是遗传的基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遗传的重点是变异和自由组合。
细胞与生命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根据是否有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内的器官有质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生物通过细胞呼吸进行能量代谢,有无氧和有氧细胞呼吸两种方式。
免疫与感染免疫是保护生物、维护生命的重要方式。
身体的免疫能力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感染是指有害微生物进入体内后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包括炎症反应、发烧、免疫反应等。
环境与生态物种是指具有相同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生物个体的总称。
生物的群落是由多种物种组成的。
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各种生态系统的研究,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光合作用、呼吸、吸收水分、营养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有土壤、水分和环境温度等。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自花授粉、异花授粉等。
动物的避免捕食动物为了避免被捕食,会采取多种方式。
适应环境是关键,例如深居简出、色彩保护、方向感等。
食物环节的贡献程度也是动物避免捕食的重要因素。
以上是中考生物的一些复习资料和重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生物重点难点复习资料篇1:中考生物重点难点复习资料生命的发生和发展1.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1)神创论;(2)自然发生论;(3)生生论(雷迪实验3,和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4),生生论_了自然发生论;(3)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4)化学进化论(米勒实验参见课本6);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2、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3、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4、米勒的实验合成的“有机小分子”是氨基酸。
5、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
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我国的银杏、水杉和大熊猫是“活化石”。
生物进化在趋势中:总的来说,生物进化在整体趋势中,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_7、鸟类化石: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_8、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
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9、生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篇2:中考生物重点难点复习资料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重点在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载物台:放置载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考生物重点难点考前复习资料中考生物重点难点考前复习资料生物是中考科目的一部分,它是一门囊括了生命科学中各个方面的学科,而且它是高考的基础。
以下是中考生物重点难点考前复习资料,希望能给考生们带来帮助。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细胞的器官: 核仁、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
3.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分裂和生殖。
二、人体各个方面的知识1.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器官、心脏循环和心电图。
2. 消化系统: 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
3. 呼吸系统: 鼻腔、气管、肺和氧气的呼吸。
4. 泌尿系统: 肾、膀胱和输尿管。
5.神经系统: 大脑、脊髓、神经和传输信息。
6. 感觉系统: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三、群落和生态平衡1. 生态系统和群落的组成: 生态系统和生物的细节。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 能量的传递和食物链。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 扰动与平衡的关系。
四、遗传和进化1. 遗传和表现形状的关系: 遗传和表现形状、染色质和稀有性。
2. DNA: DNA的结构、DNA的复制和转录。
3. 进化论: 进化的定义、自然选择和人类的进化。
五、细菌和病毒1. 细菌: 细菌的分类、结构和病原菌。
2. 病毒: 病毒的结构、种类和病毒感染的治疗。
以上是中考生物重点难点考前复习资料,考生们可以根据这些资料进行有计划的复习。
在复习时,对重难点的知识要倍加关注,还可以通过做题和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同时,平时要多做实验和观察,这对于考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帮助考生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最后提醒考生们多休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证身体状态最佳,更加能够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2023年中考生物重点难点复习资料整理中考生物重点难点复习资料中考生物重点难点考前复习资料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供应的基本条件有:养分物质、阳光、空气和水、相宜的温度和肯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叉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的。
8、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看、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0X30=300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心;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预备(擦洁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晰,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看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预备(擦洁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掌握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中考生物重点难点复习资料中考生物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科目之一。
本文旨在为学生们提供一些中考生物考试中的重点难点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中考。
1. 生物分类生物分类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中考生物的必备知识。
学生们应该掌握生物的分类原则、分类系统和生物分类的现状等知识。
1.1 生物分类原则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特征,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生物分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相似性原则:将相似的生物归为同一类别。
•进化原则:较新的生物与较旧的生物分类应该不同,较新的生物应该归为更高级的类别。
•分层次原则:生物分类必须按层次分类,从一般到特殊。
1.2 生物分类系统生物分类系统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化。
目前,广泛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是基于生命的分类学——生命的三界、六界和八界。
八界分类法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分类法,包括光合细菌界、厌氧细菌界、原始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古生菌界。
2. 细胞和细胞器细胞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中考生物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学生们应该掌握细胞与组织的关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
2.1 细胞分为三类•原核细胞:无核、单细胞生物,如细菌、蓝藻等。
•真核细胞:有核、多细胞生物,如动植物细胞等。
•双核细胞:有两个核的细胞。
2.2 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体的一部分,是完成细胞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
常见的细胞器包括:核、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叶绿体等。
3. 动植物的繁殖和发育动植物的繁殖和发育是中考生物的难点考查内容,学生们应该掌握动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知识。
3.1 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内受精: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后产下幼体。
如:人类、哺乳动物等。
•卵生:卵在母体内成熟,然后放到外部孵化。
如:蛇、蛙等。
•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产下已经成熟的幼体。
如:鲨鱼、鸟类等。
3.2 植物的繁殖和发育•有性生殖:花草植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花粉传播和授粉来完成繁殖。
中招考试生物知识点(一)
中招考试生物知识点详解
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生物的定义: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的特点:有机体构成、生命活动、遗传变异、进化发展等。
2. 细胞与组织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组织:细胞的特定功能和结构的集合体,包括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
3. 遗传与变异
•遗传物质: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基础。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不同类型的变异方式。
4. 进化与演化
•进化的概念:物种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胚胎发育等。
•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流动等。
5.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群落、生态位、食物链等。
•生态平衡:种群数量、物种多样性等因素的平衡状态。
•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破坏、污染物排放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 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
•疾病与免疫:传染病、遗传病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营养与健康:均衡膳食、营养缺乏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老化与延寿:生活方式、保健方法等对人体老化和寿命的影响。
以上是中招考试生物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详解。
希望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生物知识点详细解析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中考生物考试是中学阶段学生所面对的重要科目之一。
了解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并进行详细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本文将分析中考生物中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以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1. 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中考生物的基础内容。
重点知识包括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组成部分以及细胞的功能等。
学生需要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作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关键知识点。
2. 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中考生物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规律、DNA的复制和RNA的合成等基础知识。
此外,还需要理解自然选择、突变和适者生存等进化理论,并掌握人类的进化历程和进化的证据。
3. 植物生理与生态植物生理与生态是中考生物的重要模块。
学生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传输作用等基本植物生理过程。
同时,还需要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植物对光、水、温度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4. 动物生理与生态动物生理与生态是中考生物的重要模块。
学生需要了解动物的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生理过程。
同时,还需要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动物的行为适应和栖息地选择等。
5. 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是中考生物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人体免疫系统、生殖与发育等关键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有关营养、生殖健康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常识。
以上是中考生物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的详细解析。
学生在备考阶段,应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有计划的复习。
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
相信通过合理的学习和充分的准备,学生们一定能够在中考生物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500字)。
课题质量密度和物质的形态,变化教学目标一.基本测量二.质量三.密度四.熔化和凝固五.液化,汽化,升华,凝华六.温度重点、难点重点:会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学会测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方法考点及考试要求一.基本测量(选择,填空)较简单二.质量(选择,填空) 中等三.密度(填空,探究)中等四.熔化和凝固(选择,实验,探究)中等五.液化,汽化,升华,凝华(选择,填空)中等六.温度(选择。
实验)简单教学内容知识框架一.基本测量二.质量三.密度四.熔化和凝固五.液化,汽化,升华,凝华六.温度知识点一:基本测量,质量,密度【内容概述】1.质量: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质量的测量: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使用天平时注意事项: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的左端的零刻度处,如果衡梁不平衡,应根据指针偏转的方向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如果横梁的左臂偏高,应该向左旋动螺母4.密度:在相同的体积下,不同的物质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物质的这种特性用密度来表示【典型例题—1】托盘天平与密度小明用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老醋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图12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老醋的密度是㎏/m3。
【典型例题—2】明确密度的两种单位的大小1.密度的国际单是kg/m3 常用的单位是g/cm3求1kg/m3=_________g/cm32.寻找隐含条件解决问题质量为450g的水结冰后,其体积变化了_____3.有一铜球,体积是20cm3 ,质量为89g,问此时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的,在其空心部分装满铝,球体的总质量是多少(铜的密度8.9g/cm3,铝密度2.7 g/cm3)知识点二:物态变化【内容概述】1.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2.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必须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等温度计中的液面温度后才能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面向平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摄氏度,最小分度值是0.14.物质有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5.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温度才升高;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温度不变,直到完全凝固,温度才下降6.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叫蒸发,一种叫沸腾7.蒸发式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有致冷的作用8.影响蒸发快慢的主要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大小,空气流动快慢。
9.沸腾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10.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11.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12.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13.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现象变化成因霜,白粉,冰晶凝华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雾,露,白气,出汗液化水蒸气遇冷有气态变成液态【典型例题—1】物态变化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争取的是( )A.剥去包装纸,冰棒“冒气”属于汽化现象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出汗”属于液化现象C.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D.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典型例题—2】明确三个重要物态变化的条件: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如图所示,甲图中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图中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还能继续发声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声【典型例题—3】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人们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
它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请回答(1)经常在两罐间撒些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题—4】晶体熔化和凝固在图像表示的多层含义1.晶体熔化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能继续吸热。
只满足这两条当中的一条,晶体是不能熔化的。
同理也能得出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
2.在熔点和凝固点时的晶体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态与液态共存。
如在图中,B点是固态,C点是液态,BC之间的任一点是固态与液态共存,而且越靠近B点,固态越多,液态越少;越靠近C点,液态越多,固态越少。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晶体呈固态、液态共存时的温度来知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
3.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但是应注意,在具体问题的叙述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别,如在很冷的地区不用水银温度计,而用酒精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低的缘故,而不能说是由于酒精的熔点比水银的低的缘故。
练习1.如图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该晶体融化过程中()A、不断放热B温度一直升高C.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熔化持续12min练习2:如图所示是海波还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D.乙是蜡烛知识点三. 声现象【内容概述】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 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
如空气、木、铁等。
3 声音的场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4 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0.1秒以上。
最少也要0.1秒。
5 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6 音调:人们所感到的声音的高低。
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7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8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9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0 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1 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妨碍正常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或者干扰人们听的声音。
12 减小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3 噪声等级:小于40分贝安静,超过50分贝影响睡眠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引超疾病,150分贝以上就损坏人的听觉器官。
14.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15.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16.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17.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18.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9.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0.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等等;21.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22.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23.声音的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另一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知识点四.光现象【内容概述】[光的反射]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3.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光速:3×108m/s。
在水中传播速度是这速度的四分之三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速度的三分之二6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7 法线:经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线。
8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9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0 光路是可逆的。
11 漫反射:如果镜面是凹凸不平的,那么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镜面反射:如果镜面是光滑的,则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12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13 平面镜成像四特点: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 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4 会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两种方法找物体的像。
最关键是光路图法。
15 球面镜:利用球面的一部分进行反射的镜。
16 凹镜:利用球面的内表面进行反射的球面镜。
凸镜:利用球面的外表面进行反射的球面镜。
17 球面镜的作用:凹镜对光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另外放在焦点的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镜反射后,能平行射出。
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但能够扩大视野。
18 凹镜的焦点:射向凹镜的平行光线经反射以后所会聚的点叫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