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文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4
上层滞水,简称上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有承压性质的重力水。
达西定律: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多孔介质的渗流量与渗流路径长度成反比,与过水断面面积和总水头损失成正比,Q=KFh/LQ=过水断面面积*水力梯度*渗流系数给水度:饱和的土壤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排出的水量与土壤或岩层体积的比值。
在数值上它等于孔隙度减去持水度。
弹性给水度:单位面积承压含水层由于压力水位下降,含水层中水体膨胀、土体压缩所释放出的水量,又称弹性释水系数。
容水度:岩土中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土体体积之比,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孔隙水:主要赋存在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
裂隙水: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岩溶水: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
渗流速度:流体通过整个岩层横截面积的流动速度叫做渗流速度。
实际速度:真实水流过断面中空隙面积的平均流速.顶板三带:1冒落带是指工作面回采后引起的煤层上覆岩体完全垮落的那部分岩层2裂隙带:该部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裂隙较发育,各岩层的裂隙浓度已扩展到(或接近扩展到)全部厚度3弯曲沉降带富水系数法::富水系数Kp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1年)内矿井(或采区)排水量Q与同一时期的开采量P之比:Kp=Q/P。
比拟法:1降深Q0/F0=Q设/F设2面积Q0/S0=Q设/S设稳定流解析法:1潜水Q=1.366K(H+h)*(H-h)/lgR-lgr =π(H+h)*(H-h)/LN(R/r) 2承压水Q=2.73KMS/lgR-lgr=2π kms/ln(R/r)防治水基础资料矿井防水基础台帐:(一)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账;(二)气象资料台账;(三)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四)钻孔水位、井泉动态观测成果及河流渗漏台账;五)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六)矿井突水点台账;(七)井田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台账;(八)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账;九)水质分析成果台账;十)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十一)水源井(孔)资料台账;十二)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账;十三)矿井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十四)水闸门(墙)观测资料台账;十五)其他专门项目的资料台账“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防”主要指合理留设各类防水煤柱;“堵”主要指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疏”主要指探放老空水和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排”主要指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截”主要指加强地表水的截流治理。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的特征: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1、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板,2、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动态比较稳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
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6、受污染时难治理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
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
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
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
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潜水的特征:12、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泄流、蒸发等、3、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4、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1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2板,、动态比较稳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 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
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6、受污染时难治理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上层滞水的形成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有相对隔水层,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
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
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水位。
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
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
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水层顶板的距离)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常分布于砂层中的粘土夹层之上和石灰岩中溶洞底部),有相对隔水层(粘性土充填的部位),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由雨水、融雪水等)向下部渗透过程中(渗入时),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
消耗于蒸发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
由于接近地表和分布局限,上层滞水的季节性变化剧烈,一般多在雨季存在,旱季消失。
上层滞水仅能用作季节性的小型供水,并容易受到污染。
上层滞水,简称上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是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
潜水有自由水面,地表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
潜水层以上没有连续的隔水层,不承压或仅局部承压。
降水和地表水通过包气带下渗补给。
潜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较浅,分布较广,开采方便。
但易受污染,应注意保护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承压水,充满在两个稳定不透水层(即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
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
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
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
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地表以下是土壤水,地表面到地下水水面之间与大气相连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叫做非饱和带,也叫包气带。
在包气带中有时会存在局部隔水层,局部隔水层上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做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与大气连通,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蒸发形式或隔水底板边缘进行排泄。
上层滞水的显著特点是动态变化大,雨季时获得补充积存一定水量,旱季水量逐渐耗失。
当分布范围较小或补给不足时,便不能终年保持有水。
因此一般不能作为供水水源,但在缺水地区往往成为较有意义的小型供水水源地。
地下水根据埋藏条件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在了解潜水和承压水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概念。
含水层指能够给出和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地层,隔水层是指给水性和透水性均极弱的地层。
也就是说含水层既能储水也能导水,而隔水层透水性很弱,起到阻隔地下水的作用。
第一个稳定分布的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之为潜水。
潜水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源易于补充恢复,但受到气候影响,且含水层厚度一般比较有限,其资源通常缺乏多年调节性。
充满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具有一定静水压力的水称为承压水。
从上至下分别叫Ⅰ承压含水层、Ⅱ承压含水层,以此类推。
地下水和地表水一样,都是水循环的一部分,但是两者也有区别,地下水比地表水流动的慢,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
含水层之间并非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水量交换。
含水层之间发生水量交换的条件是:1.含水层之间存在水头差;2.含水层之间具有水力联系。
在地下水系统中,含水层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天窗、导水断层、越流等方式进行水量交换。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的特征: 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 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 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 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 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 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 1、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板, 2、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动态比较稳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
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6、受污染时难治理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
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
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
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
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埋藏于地表浅处、局部隔水透镜体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特征:1.水量不大,但季节性变化剧烈;2.补给区和分水区是一致的;3.一般矿化度低,但水质最易受污染;4.所含的上层滞水水量不大,但其常常是引起土质边坡滑坍,地基、路基沉陷、冻胀等病害的重要因素。
潜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饱水带中的重力水。
潜水面的特征:1.潜水面一般呈现倾斜的各种形态的曲面。
2.潜水面的起伏经常与地形一致。
3.当含水层厚度变大时,潜水面坡度变缓。
4.当岩层透水性变好,潜水面坡度变缓。
潜水的补给1.大气降水;2.地表水的补给;3.含水层之间的补给;4.凝结水;5.人工补给。
潜水的排泄1.蒸发;2.泉的排泄;3.向地表水排泄;4.人为排泄承压水:埋藏并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
承压水的特点:1.有稳定的隔水顶板和底板,没有自由水面,水体承受静水压力;2.与外界联系较差,水位、水量、水质等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富水性好的承压含水层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3.具有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
承压水的补给1.大气降水2.地表水3.潜水承压水的排泄1.向潜水排泄2.泉的排泄3.向地表水的排泄按水层空隙性质分类1.孔隙水:主要存在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颗粒之间特征:连通性好,呈层流状态。
2.岩溶水:埋藏于可溶岩的溶隙中的重力水。
1)可以为潜水或承压水;2)水量大、运动快、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3)动态变化受气候影响显著;4)由大气降水补给,以成群泉的形式排泄。
3.裂隙水:埋藏在坚硬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可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
特征:埋藏和分布极不均匀,透水性呈各向异性,动力性质比较复杂。
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1.溶出性侵蚀2.碳酸侵蚀3.硫酸盐侵蚀4.复合类侵蚀流砂形成条件:1.水力坡降>临界水力坡降;2.土的孔隙度越大,越易产生流砂现象;3.渗透性能越小,排水水性能越低,俞易形成流砂。
深层⽔与承压⽔的区别(精品)深层⽔与承压⽔的区别(⾃然资源部钱学溥 88岁)深层⽔与承压⽔有本质上的区别:1. 潜⽔含⽔层没有隔⽔的顶板,承压⽔含⽔层有隔⽔的顶板,因此,承压⽔含⽔层的补给条件明显不及潜⽔含⽔层;承压⽔含⽔层的补给模数明显低于潜⽔含⽔层的补给模数。
但是,承压含⽔层存在地下⽔的补给,它的补给项包括侧向补给和弱隔⽔层的越流补给。
2. 承压含⽔层由于存在地下⽔的补给,因此可以进⾏单井稳定流抽⽔试验。
通过裘布依计算承压⽔渗透系数的公式(K=Q×(ln R0-ln r0)/(2πM×S)),和钱学溥引⽤影响半径的理论公式(R0=√(Q/π×M0)),可以计算承压⽔含⽔层的渗透系数(K)。
进⼀步,利⽤裘布依计算承压⽔⼤井法的公式(Q=(2πK×M×S)/(ln R0-ln r0)),和钱学溥引⽤影响半径的理论公式,可以计算⼤井的涌⽔量(Q)。
3. 深层⽔含⽔层,如深层卤⽔含⽔层,⼀般埋藏深度在3000m~6000m,深层地下⽔或深层卤⽔可以说没有补给。
4. 深层⽔含⽔层由于没有补给,在抽⽔的条件下,它的影响半径将会不断地向外扩展,因此不能进⾏稳定流抽⽔试验,但是可以进⾏⾮稳定流抽⽔试验,求得深层⽔含⽔层的弹性给⽔度(S)。
5. 实际上,深层⽔的可开采量(Q),等于深层含⽔层的⾯积(F)乘以含⽔层承压⽔头与深井泵可能提⽔深度之间的⾼度(h),再乘以含⽔层的弹性给⽔度(S),即:Q=F×h×S。
假设深层卤⽔含卤层⾯积F=3500km2,承压⽔头的允许降深值h=810m,含卤层弹性给⽔度S=8.5×10-5,则深层卤⽔的可开采量:Q=3500km2×810m×8.5×10-5=2.41×108m3。
精品资料
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
........................................
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
1.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地下水的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
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
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
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
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③凝结水: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
④原生水: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数量很少。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地下水的分类方法及按埋藏条件分类特征Class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rialconditions of groundwate姓名:张耀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专业:地质学学号:03209639 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它是中国北方城市重要的供水来源更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因此地下水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
关键词:地下水埋藏条件abstract:Groundwat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human survival. I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water supply in the northern China city is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reserve resources in China, so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people.Keyword:Groundwater Burial conditions一、什么叫地下水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二、简易分类三、分类方法1、按起源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和埋藏水。
岩溶水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渗入水。
凝结水:水汽凝结形成的地下水称为凝结水。
当地面的温度低于空气的温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要进入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
【专题设计】含水层、潜水层、承压含水层都是什么意思?各种地下水资源介绍!满满的全是考点!只做最有用的地理含水层在地下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的限制情况的不同,决定了地下水埋藏条件的差异。
根据含水层埋藏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含水层划分为潜水含水层、承压含水层,赋存其中的地下水分别称为潜水、承压水和上层滞水。
这三种地下水都是饱水带中的水。
含水层的类型示意剖面图潜水潜水含水层是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赋存于潜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称为潜水。
潜水含水层之下的隔水层称为潜水含水层的隔水底板。
潜水的表面是一个自由表面,只承受大气压力,称为潜水面。
从地面到潜水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称为潜水含水层的厚度;潜水面上任意一点到平均海平面的距离,称为该点潜水位高程。
显然,当潜水面上升时,潜水面埋藏深度变小而潜水含水层厚度变大以及潜水位高程增大;当潜水面下降时,则潜水埋藏深度变大,潜水含水层厚度变小以及潜水位高程降低。
潜水示意剖面图由于潜水面之上不存在隔水顶板,或者只存在范围有限的隔水顶板或弱透水层,潜水可以在其分布范围内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等自地面通过包气带的入渗补给,所以潜水的分布区通常与其补给区一致。
潜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总体上是由潜水位高的地方向潜水位低的地方径流,在地形低洼处以泉的形式排泄出地表或泄流到地表水体中,在潜水面埋藏深度较小时也可能通过蒸发的排泄方式进入大气中。
潜水由于埋藏浅且上面没有连续的隔水层,使之与大气圈、地表水圈等具有密切的联系,气象、水文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潜水的水量、水位、水质有显著影响。
潜水积极参与地球表层的水循环,潜水的动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
潜水被人们广泛利用,尤其是民井大多打在潜水含水层中。
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坑和工程基坑则需要排除潜水的影响。
承压水承压含水层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
充满于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
按含水层的埋藏特点,可分为带水、潜水和承压水3个基本类型。
每一类型按含水层的含水空隙特点,又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地下水是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岩石中的水。
扩展资料
地下水的分类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1、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2、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
当地下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
潜水存在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
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
3、承压水(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它承受压力,当上覆的隔水层被凿穿时,水能从钻孔上升或喷出。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的特征: 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 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 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 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 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 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 1、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板, 2、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动态比较稳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
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6、受污染时难治理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
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
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
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
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