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静夜思》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43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课《静夜思》语文教案范文多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课《静夜思》语文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课《静夜思》语文教案1(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三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能背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吗?(请三位同学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再看图选字意。
静,安静。
夜,夜晚。
思,思念。
(2)看挂图说说“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
)板书:明月光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
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
霜,引导学生查字典。
(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3)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
4.理解第三行诗句:看图,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
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
板书:举头望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
(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
)抬头望()的明月。
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
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
看图,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
(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
《静夜思》优秀教案锦集6篇《静夜思》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板书)(课件)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设计思路从背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从初读──理解──诵读──唱读,使古诗教学充满韵味。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
(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
师: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哦。
还会背哪些唐诗?2.指三四名背。
(评价语:你背得真好听!你背诗的样子很可爱!等)过渡:咱班孩子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
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坐正,咱们要认真地学!请齐读这首诗。
二、认识二类字过渡:这首诗里有10个字,我们一起来读。
1.幻灯:10个带拼音的生字,齐拼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静、床、光、望、乡”几个后鼻音和三拼音节的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幻灯效果:学生记住了哪个字,那个字即在屏幕中消失,同时配有鼓掌声,以此激励孩子。
)3.幻灯:再出现10个不带拼音的生字,多种方式认读。
4.只留“静”字在屏幕。
师:把“静”字放在课题里看你们能不能读准,请读课题。
三、释题-理解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
)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
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
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
(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
)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
《静夜思》教学反思15篇《静夜思》教学反思1《静夜思》是一首深受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语言流畅,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
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给学生提供了把握、体会、想象与表现的极大空间。
它的旋律古朴、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风格与诗歌结合得天衣无缝。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所以,在学习这首古诗的时候,我首先让孩子观察背景图,并交谈了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的大意。
孩子对图画很有兴趣,很快就理解了古诗意思。
学习古诗,另一方面也重在吟诵。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
然后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战时自己的风采,让学生都很羡慕他,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
在学生试着读过以后,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诗歌的节奏把握不准确,所以,我给孩子们范读。
而后,又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多种形式练习了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学前班孩子,注意力时间较短,因为在课堂中朗读占用时间过长,所以孩子在认识“明”、“月”等字的时候,明显注意力开始转移,影响了整节课的目标的完成。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有效地调控课堂。
《静夜思》教学反思2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
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那么怎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这是我备课时想的最多的。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李白《静夜思》粤语拼音及注释译文原文及粤语拼音:zing6 je6 si1静夜思tong4 lei5 baak6唐李白cong4 cin4 ming4 jyut6 gwong1,床前明月光,ji4 si6 dei6 soeng6 soeng1疑是地上霜。
geoi2 tau4 mong6 ming4 jyut6举头望明月,dai1 tau4 si1 gu3 hoeng1低头思故乡。
注释:⑴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⑴床:此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今传五种说法。
①指井台。
②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③“窗”的通假字。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④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⑤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
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⑴疑:好像。
⑴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1-6年级必背75古诗词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8.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0.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2. 《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13. 《山行》 -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5. 《春夜喜雨》 -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6.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7. 《黄鹤楼》 -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8. 《题临安邸》 -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9.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静夜思》课文原文及赏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原文如下: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静夜思》是李白在异乡的深夜里,对故乡深深思念的情感表达。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浓厚的诗意和深沉的哲理。
首句“床前明月光”,描绘出一幅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的“疑是地上霜”,通过将月光与霜进行比喻,既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冷色调,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举头望明月”一句,诗人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向往。
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诗人低下头,陷入深深的思考,他的思绪飘向远方的故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怀念。
整首诗以月光和霜为引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已经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诗句,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这首诗以其深情的抒怀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沪教版六年级必背古诗词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3.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4.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5.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些古诗词是沪教版六年级学生必背的,涵盖了唐代、宋代等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静夜思》教学设计6一、概述《静夜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6的资料。
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背景图是诗句资料的形象反映,可帮忙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完美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潜力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
认识新偏旁反文旁。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
因此针对这一实际,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完美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选取与设计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
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完美的意境。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
六、教学资源设计1、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ppt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关于思念之情的古诗
1. 《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
恰似吾思念。
例子:就像那月光静静地洒在窗前,我对你的思念也这般静静的呀!
2. 《念君》
心中常念君,
时刻情牵绕。
例子:哎呀,我的心里总是念着你,这不就像那风筝被线紧紧牵扯嘛!
3. 《忆往昔》
往昔时光美,
思念如潮水。
例子:想起过去的美好,我的思念可不就像潮水一样涌来嘛!
4. 《盼归》
日日盼君归,
思念满心装。
例子:我每天都盼着你回来呀,这思念都快把我的心装满啦!
5. 《相思夜》
漫漫相思夜,
寂寞伴我眠。
例子:这漫长的相思之夜,只有寂寞陪着我入睡呀,多难熬!
6. 《念情》
深深念情意,
永远难忘记。
例子:这深深的情意我一直念着,怎么可能轻易忘记呢!
7. 《怀旧人》
怀旧念那人,
思念绕心间。
例子:怀念过去的那个人,思念就一直在我心间绕呀绕的!
8. 《思无尽》
思念无尽头,
情丝永相连。
例子:这思念哪里有尽头哟,我们的情丝可是永远连着的呢!
9. 《心牵念》
心中总牵念,
思念不停歇。
例子:我的心里总是牵挂着,这思念就没停过呀,真要命!
10. 《恋思》
恋恋有思念,
情意比金坚。
例子:这么恋恋不舍的思念着,我们的情意可比金子还坚固呢!
我的观点结论:思念是一种深深的情感,它能让我们在时光中回味那些珍贵的人和事,虽有苦涩,但也无比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