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为什么要学习苏州话
- 格式:docx
- 大小:17.86 KB
- 文档页数:4
吴语的文化价值正宗汉语---------吴语的文化价值现在上海人多有普通话交流能力,这是推普工作的成就,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但有人将推普工作理解为就是消灭吴语(上海话),将保存吴语文化与推广普通话对立起来,处处限制吴语使用。
于是“人人会说普通话”的推普目标,变成了“人人只说普通话”,使得不少上海长大的孩子不会讲吴语,甚至听不懂吴语的书面语,使这些孩子失去了吴语人口的文化优势,他们中能听懂评弹、越剧的越来越少,这样的做法是否极左了一点。
语言是工具,吴语也不是“四旧”。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吴语的灭亡势必导致昆曲、评弹、越剧等艺术形式的灭亡。
一、吴语(上海话)的文化价值及普通话的文化缺陷北方话成为普通话基本方言只是机遇问题,并非其是中国最好的方言,即使是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不可能仅仅浓缩在普通话中。
吴语也是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
吴方言使用人口七千万(意大利语使用人口约六千万),有着和官话不同的音素、词汇、语法,故而称为“吴语”更合适。
上海话是苏州话、宁波话等几种代表性吴语的混合体,兼具苏州话的软,宁波话的硬,加上使用人口较多,是最具代表性的吴语。
吴语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语音工具河南籍的唐玄奘是选用吴音译注佛经的,因唯吴音才能译音准确.上海话单音素有50个,普通话仅32个,粤语不足33个。
北方话、英语、法语分别仅有送气和不送气清音、送气清音和浊音、不送气清音和浊音的对应;而这三组音在吴语中都有,不送气清音“拨(给)[p]、德[t]、革[k]”、送气清塞音“泼[ph]、忒[th']、克[kh]”、浊音“渤[b]、突[d]、搿[g]”。
吴语有最完善的语音体系,且音素都较实用,上海话音素几乎每个都在常见外语中得到使用。
而没短音、音素少、无浊音、大量音素除了说北方话以外几乎没什么用处(包括翘舌音等)的普通话,为外来词译音常是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译音也多不准确。
苏州小娘娪再谈吴语的乐趣,苏州话的特色吴语通行于吴越,为吴越文化之根基,然而大家只要提到吴语,第一想到的一定是苏州话,有人说,吴语就是以苏州音为标准音,我不敢说大话,只是对苏州方言之乐趣,谈谈我所理解的。
一、苏州话的语音语调常听人说:宁与苏州人吵架,不与某某人讲话。
因为苏州话,除了软,还有调,像唱歌一样好听!比如每到话的尾声处,来一个语气词“得了”“今天这场电影是好看得了”“阿婆烧的红烧肉是好吃得了”如果再要加重语气,可以重复重点部分“昨天的直播播得我吃力是吃力得了”.另一个语气词“阿好”“阿要”不管是真问还是假问,那个“阿好”挂在嘴上就显得文明又礼貌,甚至双方吵架打起来了,还要来一句“阿要给你一记耳光吃吃呐?”这种带有商量口吻的吵架怎么可能真正打起来呢?还有一个语气词“哦呦娘”三个字要读出三个调,最经典的一句“哦呦娘,这个小娘娪标致是标致得了”如果把这一句当成唱歌肯定好听的吧?二、苏州人喜欢用叠词,用了叠词,说话的语气就显得单纯而绵糯动物:鸡咕咕、鸭连连、猪啰啰、羊妈妈、蚕宝宝、叫哥哥,汪汪狗味道:咸溜溜、甜津津、酸吱吱、辣彭彭、苦盈盈、淡咪咪,鲜嗒嗒颜色:血血红、雪雪白、墨墨黑、生生青、碧碧绿、辣辣黄感觉:呆笃笃、港休休、马俭俭、定洋洋、冷水水、冰冰瀴、潮妞妞,热齁齁、急吼吼、慢吞吞、文绉绉形容词:习习薄、塌塌浦、眼眼调、白落落、嗒嗒滴、花刹刹三、苏州人善用歇后语,有些批评或者指责人的话,通过一句歇后语,可以缓解多少尴尬和不快,同时也突出了苏州人的幽默感。
我家那个小孙子是不能赞的,他呀三角钿白糖——一赞就光你要想叫小王去完成这个工作是盐钵头里出咀——不可能张主管么,交代你们去做啥做啥,自己么汤罐子里笃鸭——独出张嘴我这个人讲话么弄堂里掮木头——直来直去让我一个人去上海兜转来,我是十五样小菜——七荤八素你这个人么与你说了那么多,等于墙头上刷白水——白说最好不要教我讲英语,我是青肚皮猢狲——学不会的四、顺口溜,直接讲,不用解释人人都能理解讲的是什么意思比如:枪毙带豁耳朵、狮子大开口、铜钿眼里千跟斗、老皮浓滚疮、赤脚地皮光、亲兄弟明算帐、临时上轿穿耳朵、说着风就扯蓬、六指头帮忙、会抓老虫猫不叫、一分行情一分货、烂木头氽在一条浜里、猪头肉三勿精、猪头三、萎灶猫、三脚猫、猢狲出把戏、猢狲屁股、狗眼乌珠、猫面、乌龟脚爪等等这些词或句子都相当生动形象,既带点小幽默又与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一次讲他都可以让你回味无穷。
民间推广苏州话,值不值得?民间推广苏州话,值不值得?本报记者张丫漫画开俭热爱国学文化的苏州小姑娘胡予安,日前成了苏州相城御窑幼儿园苏州话童谣活动的“正音老师”,帮助这些小苏州纠正不准确的苏州话发音。
给小苏州纠正苏州话唱唱童谣,看似很简单的工作,之前却找不到“专业的”老师,许多苏州人对苏州闲话中的一些发音知之甚少,更别说孩子。
苏州话面临传承困境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话题,早已引起语言学者、政府的持续关注。
在苏州民间,也有一批人在推广苏州话的漫漫征途上,奋力前行。
A深入骨髓地热爱这种语言1988年生于苏州仓街的胡予安,热爱吴地文化,在天津、西班牙完成学业后回到苏州,用教西班牙语、做西班牙语翻译赚的钱,办起了汉服社团、研究起苏州话。
早已通过“苏州话辅导师”培训的她,很想教别人说苏州方言。
“我发现苏州话目前面临的情况是,想教的人没地方教,想学的人没地方学。
”胡予安说,她一直想开一个免费的苏州话培训班,目前正在阅读关于苏州方言的书籍,准备编辑一套简单易说的苏州话拼音教材。
2012年一项关于苏州话的随机调查显示,7岁以下儿童听力下降到24%,3/4的7岁以下儿童听不懂苏州话。
时隔两年多,苏州职业院校教师发放问卷调查发现,中小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苏州话的比例小于10%!面对这些数据,在外学习、工作了7年之后回到家乡的胡予安,曾觉得自己回家回得太晚了,看到苏州话“落魄的样子”,她放弃了许多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拯救”苏州话的行列当中。
“学好苏州话,对学习外语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西班牙语教师,胡予安在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发音不准,分不清轻浊音的问题。
她说,假如他们都会说苏州话,这个问题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
“苏州话中的音非常多,光单字就有7个音调,有的音调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在苏州话中仍然保留,加上连续变调等规律,应该说很难学。
但一旦掌握了苏州话,学起西班牙语、德语、日语的发音便相当容易。
简单地说,西班牙语中有许多音相近,但其实不同,很多北方人很难分辨,会说苏州话的人,一听就能听出来。
苏州语言笔译苏州话,也称吴语、苏州闲话,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的一个分支。
苏州话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苏州地区人民日常使用的语言,也是苏州地区的一种文化特色。
苏州话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音调。
与普通话相比,苏州话的音调更为丰富多样。
苏州话有八个音调,分别是平、上、去、入、阴平、阴上、阴去和阴入。
这种音调的变化给苏州话赋予了独特的韵味。
苏州话的词汇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苏州话有很多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反映了苏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例如,苏州话中有很多水乡特有的词汇,如“扁担”(船桨)、“囡囡”(小孩)等。
这些词汇在苏州地区的人们之间常常被使用,使得苏州话成为苏州地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
苏州话的语法结构也有其独特之处。
苏州话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重音在词的第一个音节上,而且有很多独特的语法规则。
例如,苏州话中的疑问句常常使用“呢”字结尾,如“你去哪里呢?”、“你吃饭了呢?”等。
这种语法结构的特点使得苏州话在表达方式上更为灵活多样。
苏州话在苏州地区有着广泛的使用。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苏州话都是苏州地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几乎每个苏州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苏州话。
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加深了苏州人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苏州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苏州话的使用面临着一些挑战。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多地使用普通话和英语进行交流,苏州话的使用逐渐减少。
特别是年轻一代,由于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对苏州话的使用逐渐减少。
这种现象对苏州话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传承苏州话这一重要的语言文化遗产,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苏州话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引导年轻人学习和使用苏州话。
其次,组织苏州话的培训班和比赛,提高人们对苏州话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加强苏州话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收集整理苏州话的词汇和语法,为苏州话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支持。
苏州话学习简介苏州话是江苏省苏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
苏州话也被称为吴语吴侬软语(Wú Yǔ Wúnóng Ruǎn Yǔ),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吴语支。
苏州话是苏州地区的主要方言,也是苏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话因其独特的音调和发音方式而广受欢迎。
学习苏州话的意义学习苏州话有以下几个意义:1.了解苏州文化:学习苏州话可以更好地了解苏州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苏州话是苏州地区的重要语言,通过学习苏州话,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州地区的历史、民俗、饮食等方面的文化特色。
2.提升交流能力:苏州话不仅在苏州地区常用,还在苏州人移民的地方或人口集中的地区广泛使用。
学习苏州话可以提升和苏州人的交流能力,进一步扩大社交圈子,并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更加顺畅地与当地人交流。
3.锻炼智力:学习苏州话可以锻炼大脑,提高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一个新的语言需要不断练习和记忆,这对大脑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学习方法学习苏州话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找一位苏州话母语者进行交流:与苏州话母语者进行交流是学习苏州话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可以通过参加苏州话学习班、与苏州人交流或找到苏州话母语者作为语言交流伙伴。
跟着母语者学习发音、词汇和语法,并尽量模仿他们的语调和口音。
2.听苏州话广播或音频:可以通过收听苏州话广播、音频课程等方式来熟悉苏州话的发音和语调。
反复听录音,尝试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3.使用学习资料和应用程序:现在有许多学习苏州话的教材、应用程序和在线课程可以使用。
这些学习资料通常包括基础词汇、常用句型和对话训练等内容,可以帮助学习者系统地学习苏州话。
4.实践运用:学习苏州话后,一定要多加实践运用。
可以尝试与苏州人交流,参加苏州方言角、话剧表演等活动,与他人进行苏州话对话或通过发表演讲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常用表达以下是一些在苏州话中常用的表达:•你好:奥苏(aò sū)•谢谢:撒谢(sā sói)•对不起:唉抱歉(ài bāu qiång)•请问:理个请问(lǐ gě qǐng vû)请注意,这些表达可能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方言或普通话。
探寻苏州方言教育资源顾静摘要:在如今万物互联的这个时代,各个地区都在极力地推广普通话,尤其是在校园内,“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这一标语早已遍布校园里的各个角落。
普通话虽然是各地通用的规范语言,但远远不如方言来的亲切。
方言作为日常交流用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较为频繁,与普通话相比之下很多场合场景较为方便有效,已经成为全国每个地区的特色之一。
然而要继承和发展这种方言特色,就必须要从祖国未来的一代——幼儿就开始其方言教育。
关键词:苏州方言;幼儿教育;资源方言作为各个地区的代表特色之一,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魅力,这种诙谐而又幽默的语言,不仅符合各地的风俗,还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变得简单,拉近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个地区的方言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它本身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本地区的语言这一方面,还承担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之城,其方言吴语也是独有一方特色。
一、苏州方言教育现状吴语,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非官方语言。
现有将近一亿人使用吴语,吴语区横跨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部。
吴语区还被划分不同片区,其中太湖片吴语使用人口达到吴语使用总人口的65〖WTB3〗%。
再说一下苏州的地理位置,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附近,气候宜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旅游业也比较发达。
可能正是因为旅游业的势头正强,与外来人员往来频繁,所以普通话在苏州地区的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大部分苏州人的苏州话还是不太正宗的,尤其是幼儿这一辈,现在教育的现状是师资力量越来越强大,导致讲好普通话成为教师资格考试的一项必过内容,所以幼儿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说普通话,因为没有老师会用方言上课,用方言讲课这也是学校所不允许的,所以要在生活中着重培养孩子们说方言的意识,让孩子们真正地感受到家乡的語言是多么的富有魅力和吸引力,让更多的小苏州、新苏州和洋苏州们通过方言的魅力和吴侬软语的亲和力了解苏州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璀璨人文,加深他们的融入感和自豪感,为苏州的明天贡献自己的智慧。
苏州方言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苏州方言的一些了解和感悟。
作为苏州人,方言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这个充满现代化的社会,方言文化似乎有些被忽视,但我认为,苏州方言作为我们苏州人的一种独特符号,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苏州方言是苏州人的一种身份认同。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苏州人都会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
通过方言,我们能够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亲切,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思想和情感。
在外地生活或工作的苏州人,一听到苏州方言,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这种情感的纽带是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
其次,苏州方言是苏州文化的一种传承。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口头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苏州方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它是苏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苏州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方言,我们能够了解到苏州人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这些都是苏州文化的宝贵遗产。
因此,保护和传承好苏州方言,对于弘扬苏州文化,增强苏州人的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苏州方言是苏州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
方言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在苏州方言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苏州人的豪爽、热情和淳朴。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苏州人都会用方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
苏州方言中蕴含着苏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对未来的期许,它是苏州人民精神世界的一种寄托和表达。
综上所述,苏州方言作为苏州人的一种独特符号,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它是苏州人的一种身份认同,是苏州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苏州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
因此,我们要珍惜和传承好苏州方言,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苏州方言,让它成为我们苏州人的骄傲和自豪。
谢谢大家。
苏州话的语法
苏州话是一种流行在江苏省苏州地区的方言,它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发音、单字以及句子结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苏州话的语言规则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它。
首先,苏州话的发音比普通话更加清晰、飘逸,发音的特点包括易于产生滑音、歌唱式发音以及清脆的发声。
其次,它的词汇比普通话丰富许多,词义灵活多变,甚至有些词虽然经常听到,却没有普通话的等价词。
此外,它的句子结构也不同于普通话,它采用的反问句结构显得更加简洁、鲜明,结构更加复杂,语法使用也更加刁钻丰富,可以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
苏州话的语法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发音、词汇以及句子结构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异,它的运用可以让语言更加丰富、精致。
此外,苏州话的语法还有一种特别的学习方式,它采用了强调式,以不同句式、语法来表达,从而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
在当今社会,苏州话正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研究也更加深入,无论是从文字角度来研究苏州话的语法,还是从发音研究,都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苏州话的语法特点,从而使苏州话的语言规则更加清晰化,使语法规则的应用更加灵活实用。
苏州话是一种拥有独特语言特点的语言,它的发音、词汇以及句子结构都与传统普通话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以反问句结构表达则使其
更加简洁、鲜明,深受广大江苏籍话民的喜爱。
因此,要想深入了解苏州话的语言规则,就需要对它的发音、词汇以及句子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使用。
苏州话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苏州话的演讲稿。
苏州话是江苏省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它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为之着迷。
苏州话作为苏州地区的方言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苏州话也成为了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话在表达上更加细腻,富有韵味,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
首先,苏州话有着独特的音韵特点。
与普通话相比,苏州话的音韵更加柔和,发音中有很多“儿化音”,这些音韵让苏州话更加有韵味,也更加接近古代汉语的发音。
例如,“我”在普通话中读作“wo”,而在苏州话中读作“worer”,这样的发音更加灵动。
其次,苏州话还有丰富的特色词汇。
苏州话中有很多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苏州地方文化的特点。
比如,“美食”在苏州话中被称为“闲情”,“苏州园林”被称为“圆圆宝地”等等。
这些词汇不仅有着自己的音韵之美,也传递着当地人独特的情感和欢乐。
除此之外,苏州话还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苏州话的语法结构和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更加注重主谓宾的排列和语序的变化。
而在表达方式上,苏州话更加直接、亲切,让人感觉更加接地气。
苏州人以直爽的性格而著名,苏州话也反映了这种特点。
作为一名苏州人,我深深感受到苏州话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苏州话作为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传承和发扬苏州文化的方式。
苏州话不只是一种口头交流的工具,更是沟通人心的桥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苏州话的使用正在逐渐减少。
很多年轻人习惯说普通话或者英语,对苏州话了解的不深。
为了保护和传承苏州话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苏州话的保护和宣传力度。
加强相关的研究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苏州话。
同时,在各个公共场合,增加使用苏州话的机会,提高人们使用苏州话的自觉性。
苏州话的语法苏州话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种方言,其语法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因此,本文将对苏州话的语法进行介绍。
首先,苏州话在动词后面使用的是“儿化音”。
例如,在苏州话中,“我吃饭”的“吃”是“吃儿”,“我喝水”的“喝”是“喝儿”。
这种儿化音的使用使得苏州话的发音更加流畅。
其次,苏州话在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后面使用的是“儿助音”。
例如,在苏州话中,“我会跳舞”的“会”是“会儿”,“他应该去”的“应该”是“应该儿”。
这种儿助音的使用也使得苏州话的发音更加流畅。
此外,苏州话在连系动词后面使用的是“儿化音”和“儿助音”。
例如,在苏州话中,“他很高兴”的“高兴”是“高兴儿”,“我很担心”的“担心”是“担心儿”。
这种儿化音和儿助音的使用使得苏州话的发音更加流畅。
另外,苏州话在否定句中使用的是“不是”。
例如,在苏州话中,“我不吃饭”是“我不是吃儿饭”,“我不喝水”是“我不是喝儿水”。
这种否定句的表达方式使得苏州话的表达更加简洁。
总之,苏州话的语法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它使用了儿化音、儿助音和“不是”等特殊的表达方式,使得苏州话的发音更加流畅,表达更加简洁。
此外,苏州话还有一些词汇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在苏州话中,“面包”是“饼干”,“茶”是“茶叶”,“菜刀”是“刀子”。
这些词汇的使用使得苏州话的表达更加地道。
另外,苏州话在句子结构上也有一些特点。
例如,苏州话中常常使用“的”来连接句子,例如“他去买菜的”。
这种句子结构使得苏州话的表达更加流畅。
总之,苏州话具有独特的语法总之,苏州话具有独特的语法特点,包括儿化音、儿助音、“不是”等特殊的表达方式,以及与普通话有所不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这些特点使得苏州话的发音更加流畅,表达更加简洁和地道。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珍视苏州话这种优秀的方言,并努力学习和掌握它。
吴语百科名片吴语区分布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
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使用人口约八千万。
在国际语言排名中,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
通常认为苏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也有人因上海话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而将其当作代表。
和普通话相比,吴语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
吴语语音和北方官话差别大,词汇和语法独特,吴语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官话的显著差别。
这也是吴语与其他众多中国方言(如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的重大区别(徽语除外)。
目录[隐藏]基本信息简介历史音韵词汇语法表记方言基本信息简介历史音韵词汇语法表记方言•注释•语言比较•源流小考基本信息使用人数约7700多万吴语使用者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分布地区。
使用国家(地区)中国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台湾、日本九州岛、美国旧金山等地说吴语的移民中间国际排名10语系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语言代码ISO 639-1:zhISO 639-2:chi (B) zho (T)ISO/DIS 639-3:wuu简介吴语,英文Wu或Wu-Chinese。
又称吴方言、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
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
吴语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台湾、旧金山等地说吴语的移民中间。
使用人口约八千万,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
特别是苏州话因声音委婉动听,有“吴侬软语”的美称。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近代以来,因太平天国战争破坏,随着苏州的衰落和上海的崛起,也渐有人把上海话当作代表。
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
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
海上花列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02)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
苏州话小结生苏州话,又称吴语苏州话,是江苏省苏州地区的方言,在中国吴语方言中属于太湖方言。
苏州话常用于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也是该地区的通用语言之一。
下面对苏州话进行一个小结。
苏州话的音韵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州话有前后鼻音分裂的特点。
例如,“今天”读作kïng-tïn,而不是一般普通话的读音jīn-tiān。
其次,苏州话没有声母浊化现象,而是以清音为主。
例如,“唱歌”读作tsong-kê,而不是普通话的读音chàng-gē。
此外,苏州话的声调也是一个显著特点,音调变化较多,需要注意。
苏州话的基本词汇也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方言。
比如,“我”在苏州话中称为wò,而不是一般的普通话的读音wǒ。
类似地,“你”在苏州话中称为lï,而不是普通话的读音nǐ。
此外,“好”在苏州话中称为hǎ,而不是普通话的读音hǎo。
这些基本词汇的不同发音使得苏州话在听力上对于非苏州人来说可能需要一些适应。
除了音韵和基本词汇的差异外,苏州话还有一些特有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例如,苏州话中的动词一般没有时态的区别,只是通过上下文来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
另外,苏州话中的量词使用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量词。
例如,“一把刀”在苏州话中可以说作一把刀仔,而不是一把刀。
总体来说,苏州话是一门独特的方言,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如果想要学习苏州话,需要注意其音韵特点、基本词汇的差异以及特有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和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苏州话。
苏州话作为苏州地区的方言之一,承载着苏州人的文化和历史。
苏州是中国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情。
苏州话的存在和使用也是苏州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对于苏州人来说,苏州话是他们与家乡和文化联系最紧密的方式之一。
通过学习和使用苏州话,可以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苏州的独特魅力。
话说苏州,说苏州话摘要: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南方快于北方,东部快于中部和西部,而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的苏州则成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之一,但同时苏州又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经济为助力,以文化为特色成为苏州传统文化发展的核心,苏州话作为苏州文化的代表,对其教学成为苏州传统文化传播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苏州方言教学一、苏州话的历史背景苏州位于战国时期吴国的统治范围之内,因此苏州话可以说是吴语的代表之一,人常将苏州话成为“吴侬软语”就是从此而来。
苏州话的悠久历史使对其的研究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例如苏州话中“穷”这一字,在《墨子》中就有所体现(“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
明代时期,苏州话从江南流行至全国,士大夫以口念苏白为潮流,上层社会也往往以满口苏州话为荣,在此时苏州话也与曲艺相融合,发展出越剧、昆曲、评弹等曲艺形式。
到明末清初,苏州话开始出现在一些白话小说之中,如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中就有不少苏州话的描写;韩庆邦的《海上花列传》在设计人物对白时更是直接用上了苏州话。
二、苏州话的教学内容1.趣味性。
小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往往会第一时刻关注具有趣味性的词汇,因此在进行苏州话教学时,我将趣味性列为教学内容选取的第一标准,以苏州话的儿歌:风凉笃笃,螺蛳索索,咸鸭蛋剥剥切入,让学生首先感受到苏州话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时还会增加歇后语、俗语的教学内容,如“十句九笃落, 一句弗着落”,“猢狲屁股——坐不牢”,“白脚花狸猫——吃仔往外跑”等。
为了增强学生对苏州话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感,我还将通用俗语与苏州独有语言进行对比教学,比如,苏州话歇后语“汤罐里笃鸭——突出一张嘴”与普通话“嘴里衔灯草——说得轻巧”都是对只说不做的讽刺,但苏州话则带有当地特色词汇“笃”“哉”,显得十分俏皮。
2.实用性。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因此在苏州话教学中,我还特地选择了学生日常能够用到的词汇,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完毕之后快速地应用到日常对话中,并且在常用的对话中巩固学习到的苏州话知识。
苏州话的语法
苏州话是中国汉语中一种话语,具有自己独特的语法系统。
其语言特色在于它拥有独特的句子结构,习惯用法,单字用法,单词使用,翻译技巧以及声调形式。
它同时也是一种民间语言,也被称为客家话。
首先,苏州话的句子结构具有明显的特点,在这里,一般的句子比较容易被构成,例如:“苏州话很好听.”它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它的句子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清晰明了。
其次,苏州话也具有一些特殊的习惯性用法,例如在此句中,谓语“很好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苏州话声很好”“苏州话可以听”等等。
此外,苏州话中也存在许多特定的单字用法,例如在苏州话中,“一”可以表达“无论”的意思,可以用来表达“无论你去哪里,我都会跟你一起去”的意思。
此外,苏州话中的某些特定的词组也可以表达特定的意思,例如“开心勖聊”可以表达“开心的谈话”的意思。
另外,苏州话对英语的翻译也是独特的,例如“yes”可以被翻译为“嗯”,“please”可以被翻译为“请”等等。
在这里,苏州话在翻译英语时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其他汉语的翻译则会有不同。
此外,苏州话也具有特定的声调形式,这是苏州话独特的标志,它的声调形式和其他汉语不同,例如苏州话中“ta1”声调会发出更高的音,而其他汉语中的“ta1”声调会更加淡出。
苏州话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句子结构,习惯性用法,单字用法,单词使用,翻译技巧,而且还有它特有的声调形式,都使它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因此,苏州话也成为一门教学语言,受
到很多人的关注,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州话在汉语中的发展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苏州话,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论为什么要学习苏州话论为什么要学习苏州话天堂吴韵为什么要学习苏州话,很多人的回答往往会说继承吴文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础。
那么苏州话蕴含了哪些吴文化?学习苏州话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苏州话?本文来做一一解答。
首先,苏州话的谚语熟语中蕴含了苏州宋代以来的文化精神。
苏州在南宋开始,就是中国商业中心之一。
人口的聚集、活动和交流,产生的各方面的大量的经验和知识。
而苏州话中的谚语熟语,用一句话,就浓缩了这些经验和知识,很多往往押韵,说起来朗朗上口。
如:“一块补丁十块金”是很多老苏商中流传的谚语,它是指,我们要善于发现商业领域没有照顾到的地方,你找到了,就能从中赚钱。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反义词,“好衣裳打补丁——蚀本”,一语双关,表面的意思是,好衣服打了补丁,就会盖住本来的布料,实际上指的是在已经发展成熟的领域,大家争破头皮去抢着做,最后只有亏本。
苏州人做事情的特点是慢条斯理,不急于求成。
因此,吴文化给我们今天浮躁的社会,或许一支镇静剂。
其次,吴语的经济相关词汇较多。
苏州话日常生活出现大量经济活动相关的词汇,如:倒板账现到手学生意开销浇头劈硬柴(现在AA制是外来词)夯拔浪当蚀本货色厾脱货以前城里人找工作,叫做“学生意”,形容货品的“货色”、“卖相”衍生到形容人身上,近年来传入中国的“AA制”其实在苏州话早就有个叫法叫做“劈硬柴”。
因为苏州人生活和商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习苏州话能够了解一个工商业文化下的苏州生活状态。
这些经济词汇都是融入苏州的日常生活,体现出苏州人生活中的经济学思维。
一个地方能不能按照经济规律做事,是经济发达的前提。
这些词汇在北方方言中也有,多数是吴语地区带到北方去的。
但是在北方直接生活中用经济词汇显得很学术,经济思维和经济概念往往不能渗透入当地生活。
第三,苏州话比较完整的保留明清时代的中国传统词汇。
四大名著是明清的小说,但是里边很多词汇和苏州话非常相像。
比如馒头(带馅的)、亲眷、吃酒、吃水、家生、物事、镬子,基本上四大名著,尤其是《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很多词汇能用苏州话读通,而和今天的北方方言差距较大。
论为什么要学习苏州话
天堂吴韵
为什么要学习苏州话,很多人的回答往往会说继承吴文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础。
那么苏州话蕴含了哪些吴文化?学习苏州话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苏州话?本文来做一一解答。
首先,苏州话的谚语熟语中蕴含了苏州宋代以来的文化精神。
苏州在南宋开始,就是中国商业中心之一。
人口的聚集、活动和交流,产生的各方面的大量的经验和知识。
而苏州话中的谚语熟语,用一句话,就浓缩了这些经验和知识,很多往往押韵,说起来朗朗上口。
如:“一块补丁十块金”是很多老苏商中流传的谚语,它是指,我们要善于发现商业领域没有照顾到的地方,你找到了,就能从中赚钱。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反义词,“好衣裳打补丁——蚀本”,一语双关,表面的意思是,好衣服打了补丁,就会盖住本来的布料,实际上指的是在已经发展成熟的领域,大家争破头皮去抢着做,最后只有亏本。
苏州人做事情的特点是慢条斯理,不急于求成。
因此,吴文化给我们今天浮躁的社会,或许一支镇静剂。
其次,吴语的经济相关词汇较多。
苏州话日常生活出现大量经济活动相关的词汇,如:
倒板账现到手学生意开销
浇头劈硬柴(现在AA制是外来词)
夯拔浪当蚀本货色厾脱货
以前城里人找工作,叫做“学生意”,形容货品的“货色”、“卖相”衍生到形容人身上,近年来传入中国的“AA制”其实在苏州话早就有个叫法叫做“劈硬柴”。
因为苏州人生活和商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习苏州话能够了解一个工商业文化下的苏州生活状态。
这些经济词汇都是融入苏州的日常生活,体现出苏州人生活中的经济学思维。
一个地方能不能按照经济规律做事,是经济发达的前提。
这些词汇在北方方言中也有,多数是吴语地
区带到北方去的。
但是在北方直接生活中用经济词汇显得很学术,经济思维和经济概念往往不能渗透入当地生活。
第三,苏州话比较完整的保留明清时代的中国传统词汇。
四大名著是明清的小说,但是里边很多词汇和苏州话非常相像。
比如馒头(带馅的)、亲眷、吃酒、吃水、家生、物事、镬子,基本上四大名著,尤其是《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很多词汇能用苏州话读通,而和今天的北方方言差距较大。
今天的北方方言,尤其是普通话,大量地借用了日语词汇,比如“时间”、“天气”等等,导致很多原来的词汇被代替。
而苏州话因为词汇相对比较丰富,所以日语对吴语的冲击不大。
要研究明清中国文化,首先就可以研究吴文化,因为明清的中国文化活在今天的吴文化中。
第四、苏州话保留了部分完整的声母系统,清浊分明。
苏州话韵母也较多。
对学习外语有很大帮助。
苏州话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的大部分语音。
外语中常见的浊辅音、/e/、/æ/、/ø/等元音在苏州话中存在。
音系全,语音基础就会牢固。
说好苏州话利于学习英语、法语各种语言。
如果我们只会普通话,英语说出来Chinglish。
我们细细听北方人发b d g j m n r v z 的发音,很多发音有问题。
音系全还有个好处就是思维空间大,容纳的词汇量大。
词汇量小就会导致概念的混淆。
比如北方权利=权力,势必会造成power和right概念混淆,也会造成实力就是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判断。
第五、苏州话是人群的标识。
有人听了这句话,就马上要说这不是地域歧视,干嘛分本地人外地人?先撇开这种上纲上线的言论,我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菜场买东西,经常
会听到卖家的一句话,“我是苏州人,我弗会骗倷个”。
仅这一句话,就会引来很多买家。
实际上这就是人群的标志,说明苏州人这个人群的信用是比较高的。
方言也是人群的一种筛选。
学习苏州话能够进入苏州人的圈子,就会认识到苏州人独特的三观和生活处事原则。
如果只说普通话,那么必然筛选不出苏州特色,只能认识到流行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今天,大量的外来人口就冲淡了江南文化,使得江南特征不明显。
苏州话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江南人的这种生活方式是恰恰是导致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六、苏州话有利于苏州人团结。
谁也没法否认,今天的社会裙带关系仍然大量存在。
苏州人所属的吴越民系,又是个只占5%人口多一点的小民系。
要在中国生存,就必须团结。
这不是今天这样,而是很早就是如此。
这就形成了苏州人谨小慎微的性格,为什么?因为人少。
明清苏商在外做生意,往往有两点默契,不介入当地事物,不与当地人争利益。
心平气和,和气生财。
在以前,苏州人吹嘘叫做“苏空头”,苏州虽富,但是人少。
吹嘘只不过是引火烧生。
另外一个是团结,才能有落脚之地。
如果以后苏州话本地人都不说了,那么对于苏州人,很难形成一个互相帮助的群体,在未来中国的生存竞争中必然会失势。
第七,在苏州举行的世界语言大会强调了语言是文明的载体。
由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世界语言大会2014年06月6日在苏州闭幕。
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位代表围绕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就语言能力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语言能力与教育创新、语言能力与国际交流合作等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如下: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是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
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语言对于激发个体潜能,实现2015后全球发展新目标至关重要。
语言能力是激发文化活力,促进认知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根本因素。
使用学习者的母语开展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母语教育应该体现在初期教育阶段。
家庭和社区在母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视听障碍者独特的语言系统在教育中应得到重视和使用。
民族和土著民为使他们的语言世代相传所付出的努力,对一个公正和有益的世界亦很重要。
促进人民、机构、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是提升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网络空间应体现世界的语言多样性,各语言社区都应该从信息技术中受益。
满足国家、土著民以及移民社区需要的语言政策和实践,可以增强全球社会和平共处的有效交流。
我们可以总结一点,苏州话以及苏州文化,是明清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苏州话无论从语音、词汇、谚语熟语,以及苏州人的人文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明清时代的过去。
如果苏州话不幸断代,甚至消失,明清时代的中国历史也将一定程度上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清中国的辉煌将更难复现。
既然苏州话有这么多好处,如果你是苏州人,那就多学点苏州话,如果你有孩子,也让孩子学习苏州话。
因为,苏州人需要继承我们前辈的经验,也需要团结共同保护自己的利益。
如果你是外地朋友,也可以学点苏州话。
苏州作为商业中心之一的1000多年中,尤其是明清的600多年中,融入苏州话的社会经验,也值得今天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