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
- 格式:ppt
- 大小:1015.00 KB
- 文档页数:35
CDFA飞行方法2013-11-22岑明辉海航股份飞标训练引言:事故数据分析表明,航空器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是实施精密进近时发生的事故率的7倍。
传统的非精密进近方法由于采用梯级下降的剖面,非常容易导致不稳定进近,因此局方推行了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的方法。
本文就CDFA的理念和飞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CDFA?CDFA: 连续下降最后进近一种与稳定进近相关的飞行技术,在非精密仪表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阶段连续下降,没有平飞,从高于或等于最后进近定位点高度/高下降到高于着陆跑道入口大约15米(50英尺)的点或者到该机型开始拉平操作的点。
二.CDFA特定决断高度/高(DDA/H)使用CDFA技术进近时,为确保航空器在复飞过程中不低于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由运营人确定的在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以上的某一高度/高,当下降至此高度/高时,如果不具备着陆条件,飞行员应开始复飞。
海航关于CDFA的相关规定:波音机型:昼间DDA=MDA+50ft夜航DDA=MDA+220ft以上数值按百英尺向上取整。
空客机型:昼间DDA=MDA+50ft夜航DDA=MDA+220ft以上数值不需取整。
三.哪些运行适用于CDFA飞行方法?CDFA技术适用于公布了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的非精密进近程序:注:CDFA技术不适用于目视盘旋进近。
对于未公布下降梯度,或未以距离明确FAF的NPA进近程序,CDFA进近方法不适用。
四.CDFA运行有哪些设备要求?除了非精密进近程序所要求的设备外,CDFA技术不需要特殊的航空器设备。
安装有飞行管理系统(FMS)、气压垂直导航(baro-VNAV)、广域增强系统(WAAS)或类似设备的航空器,当从数据库中选定仪表进近程序时,通常会提供公布的垂直下降角(VDA)或下滑角度。
具有飞行航迹角(FPA)模式的航空器允许飞行员根据公布的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输入一个电子的下滑角。
CDFA飞行方法2013-11-22岑明辉海航股份飞标训练引言:事故数据分析表明,航空器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是实施精密进近时发生的事故率的7倍。
传统的非精密进近方法由于采用梯级下降的剖面,非常容易导致不稳定进近,因此局方推行了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的方法。
本文就CDFA的理念和飞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CDFA?CDFA: 连续下降最后进近一种与稳定进近相关的飞行技术,在非精密仪表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阶段连续下降,没有平飞,从高于或等于最后进近定位点高度/高下降到高于着陆跑道入口大约15米(50英尺)的点或者到该机型开始拉平操作的点。
二.CDFA特定决断高度/高(DDA/H)使用CDFA技术进近时,为确保航空器在复飞过程中不低于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由运营人确定的在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以上的某一高度/高,当下降至此高度/高时,如果不具备着陆条件,飞行员应开始复飞。
海航关于CDFA的相关规定:波音机型:昼间DDA=MDA+50ft夜航DDA=MDA+220ft以上数值按百英尺向上取整。
空客机型:昼间DDA=MDA+50ft夜航DDA=MDA+220ft以上数值不需取整。
三.哪些运行适用于CDFA飞行方法?CDFA技术适用于公布了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的非精密进近程序:注:CDFA技术不适用于目视盘旋进近。
对于未公布下降梯度,或未以距离明确FAF的NPA进近程序,CDFA进近方法不适用。
四.CDFA运行有哪些设备要求?除了非精密进近程序所要求的设备外,CDFA技术不需要特殊的航空器设备。
安装有飞行管理系统(FMS)、气压垂直导航(baro-VNAV)、广域增强系统(WAAS)或类似设备的航空器,当从数据库中选定仪表进近程序时,通常会提供公布的垂直下降角(VDA)或下滑角度。
具有飞行航迹角(FPA)模式的航空器允许飞行员根据公布的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输入一个电子的下滑角。
CDFA技术一、CDFA技术的相关定义:1、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一种与稳定进近相关的飞行技术,在非精密仪表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阶段连续下降,没有平飞,从高于或等于最后进近定位点高度/高下降到高于着陆跑道入口大约15米(50英尺)的点或者到该机型开始拉平操作的点。
2、CDFA特定决断高度/高(DDA/H)使用CDFA技术进近时,为确保航空器在复飞过程中不低于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由运营人确定的在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以上的某一高度/高,当下降至此高度/高时,如果不具备着陆条件,飞行员应开始复飞。
二、CDFA技术的适用性CDFA技术适用于下列公布了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的非精密进近程序:VOR、VOR/DME、NDB、NDB/DME、LOC、LOC/DME、GNSS;在境外运行时,还可能包括:LOC-BC、LDA、LDA/DME、SDF、SDF/DME 等。
注:CDFA技术不适用于目视盘旋进近。
三、关于CDFA的应用1、必须使用。
对于FAF之后,公布有下降梯度/下滑角度,且连续下降、没有平飞的非精密进近程序,必须使用CDFA技术实施非精密进近。
2、建议使用。
对于定义了FAF点,并在其之后公布有下降梯度/下滑角度,但下降剖面中包含平飞的非精密进近程序,建议使用CDFA技术。
同时,在公布的能见度/跑道视程(VIS/RVR)标准基础上,增加200m(A、B类飞机)或400m(C、D类飞机),作为该进近程序的能见度/跑道视程(VIS/RVR)标准,根据高距比确定一个晚于原阶梯下降程序的FAF的下降点,或在原FAF开始下降,通过减小下降率或下滑角来执行持续下降,保证飞机高度不得低于各检查点标的的高度限制,剖面不低于标的的剖面,当截获标的的剖面后按照图中标的的下降梯度或者下滑角持续下降。
3、不得使用。
对于未公布下降梯度/下滑角度以及未定义FAF的直线非精密进近程序,不使用CDFA技术;在公布的能见度/跑道视程(VIS/RVR)标准基础上,增加200m(A、B类飞机)或400m(C、D类飞机),作为该进近程序的能见度/跑道视程(VIS/RVR)标准。
CDFA运行理论培训考试题1.应用CDFA技术,当我们复飞时,我们可以在MAPt点之前开始转弯吗?A.可以B.不可以2.目视盘旋进近也适用CDFA技术。
A.正确B.错误3.如果某机场的非精密进近中未公布下降梯度,则此情况不可以使用CDFA进近。
A.正确B.错误4.CDFA是一种与稳定进近相关的飞行技术,在非精密仪表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阶段,连续下降到该机型拉平开始的操作点,过着陆跑道入口高大约___英尺的点。
A.30B.35C.50D.155.当你执行CDFA进近时,请问什么时候调整设置复飞高度?A.200ft到DDAB.100ft到DDAC.300ft到DDAD.过FAF点且低于复飞高度300ft时6.如果你驾驶B737型客机,目的地机场只能做不适用CDFA的非精密进近时,能见度/RVR最低标准增加多少米?A.400B.600C.800D.16007.B737机型稳定进近要求是指在实施仪表进近程序时,应该在平均海平面1000英尺以上稳定;或在实施目视进近程序时,应该在平均海平面500英尺以上稳定。
A.正确B.错误8.某日,你实施CDFA进近,沿公布的下降梯度飞行,在下降至CDFA 特定决断高度DDA时,你不能清楚看到和辨认要求的目视参考,且此时还没有到达MAPt复飞点,你该怎么做?A.保持平飞,至MAPt复飞点,如果看不到跑道立即执行复飞B.执行复飞,且不允许航空器下降到MDA最低下降高度以下。
在飞越MAPt点后才可以起始沿公布的复飞程序转弯C.执行复飞,且可以下降到MDA最低下降高度以下。
在飞越MAPt点后才可以起始沿公布的复飞程序转弯D.执行复飞,且不允许航空器下降到MDA最低下降高度以下。
在飞越MAPt点之前就可以起始沿公布的复飞程序转弯9.超障高度(OCH):以____的标高平面为测算高的基准,按照适当的超障准则制定的最低高。
A.机场B.跑道中圈C.跑道入口D.海平面10.非精密进近中,如有进近灯,不要求在最低下降高度/高时,一定要看到接地区域,但要求看到横排灯或者入口灯的同时至少应当看到_____个连续的进近灯、跑道灯或者两者的组合。
中 国 民 用 航 空 局 飞 行 标 准 司编 号:AC-121/135FS-2013-46 咨询通告下发日期:2013年3月19日编制部门:FS批 准 人:万向东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一、目的本咨询通告为在实施非精密进近程序过程中使用连续下降最后进近(以下简称CDFA)技术的运营人提供指南,并说明了使用CDFA技术的运行程序,以及航空运营人将CDFA技术作为标准操作程序(SOP)实施所推荐的一般程序和训练大纲。
本指南所描述的是在非精密进近程序中使用CDFA技术的一种可接受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本咨询通告鼓励运营人制定标准操作程序指导和训练飞行机组根据公布的非精密进近程序实施CDFA。
二、适用范围本咨询通告适用于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规章《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和《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部)运行的合格证持有人。
其他航空运营人、飞行机组或飞行员可参照本咨询通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CDFA。
三、相关民航规章和咨询通告《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部)《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规定》(CCAR-97部)《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部)《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制定与实施准则》(AC-97-FS-2011-01)《机组标准操作程序》(AC-121-22)《机组资源管理》(AC-121-FS-2011-41)四、背景事故数据分析表明,航空器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是实施精密进近时发生的事故率的7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非精密进近的最后进近航段设计中,传统的梯度下降是在机场净空剖面基础上设计的,其中有的包含,而其他的则不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SDF)。
按照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的程序飞行(即没有稳定梯度下降的飞行)需要飞行员在通过最后进近定位点以后多次调整航空器的推力、俯仰姿态和高度,这些调整增加了在飞行关键阶段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和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对于最后进近航段不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的非精密进近,允许飞行员在通过最后进近定位点之后立即下降至最低下降高度/高(MDA/H),这种操纵通常被称为“快速下降后平飞(dive and drive)”。
CDFA技术一、CDFA技术的相关定义:1、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一种与稳定进近相关的飞行技术,在非精密仪表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阶段连续下降,没有平飞,从高于或等于最后进近定位点高度 /高下降到高于着陆跑道入口大约15米(50英尺)的点或者到该机型开始拉平操作的点。
2、CDF/特定决断高度/高(DDA/H使用CDFA技术进近时,为确保航空器在复飞过程中不低于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由运营人确定的在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以上的某一高度/高,当下降至此高度/高时,如果不具备着陆条件,飞行员应开始复飞。
二、CDF股术的适用性CDFA技术适用于下列公布了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的非精密进近程序:VOR VOR/DMENDB NDB/DM E LOC LOC/DM E GNSS在境外运行时,还可能包括:LOC-BC LDA LDA/DME SDF SDF/DME注:CDFA技术不适用于目视盘旋进近。
三、关于 CDFA勺应用1、必须使用。
对于FAF之后,公布有下降梯度/下滑角度,且连续下降、没有平飞的非精密进近程序,必须使用 CDFA技术实施非精密进近。
2、建议使用。
对于定义了FAF点,并在其之后公布有下降梯度/下滑角度,但下降剖面中包含平飞的非精密进近程序,建议使用CDFA技术。
同时,在公布的能见度/跑道视程(VIS/RVR)标准基础上,增加200m(A B类飞机)或400m(C D类飞机),作为该进近程序的能见度/跑道视程 (VIS/RVR)标准,根据高距比确定一个晚于原阶梯下降程序的FAF的下降点,或在原FAF开始下降,通过减小下降率或下滑角来执行持续下降,保证飞机高度不得低于各检查点标的的高度限制,剖面不低于标的的剖面,当截获标的的剖面后按照图中标的的下降梯度或者下滑角持续下降。
3、不得使用。
对于未公布下降梯度/下滑角度以及未定义FAF的直线非精密进近程序,不使用CDFA技术;在公布的能见度/跑道视程(VIS/RVR)标准基础上,增加200m(A B类飞机)或400m(C D类飞机),作为该进近程序的能见度/跑道视程(VIS/RVR)标准。
CDFA飞行方法CDFA(Continuous Descent Final Approach)是一种飞行方法,主要用于减少机场降噪和燃油消耗。
它采用连续下降的方式,以较小的推力和较低的发动机转速进行飞行,从而减少了发动机产生的噪音和尾气排放。
本文将介绍CDFA飞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对环境和航空运输业的影响。
一、CDFA的原理CDFA飞行方法的原理是在进近阶段使飞机维持稳定的下降率,以较小的下降角度和恒定的下降速度进行着陆。
与传统的进近方式相比,CDFA在机场周边的降噪和燃油消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其主要特点如下:1. 减少噪音污染:由于较小的推力和较低的发动机转速,CDFA减少了噪音的产生。
在降落过程中,飞机以较低的速度和较小的引擎推力逐渐降低高度,降低了垂直速度和发动机噪音。
2. 节约燃油:CDFA减少了飞机的燃油消耗。
传统的进近方式往往需要在飞行过程中多次制动、加速和爬升,而CDFA则通过维持恒定的下降速度来减少这些能量的浪费,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二、CDFA的应用CDFA飞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民用机场。
下面以某国国内的一个机场为例,介绍CDFA在实际运营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对机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某国X机场是该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每天接收大量的航班。
为了符合环保要求和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噪音影响,该机场引入了CDFA飞行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范。
根据规定,从机场进近到着陆的航班必须按照CDFA的要求进行飞行。
飞行员在进近阶段需要通过仪表和自动导航系统,精确控制飞机的下降率和下降速度。
在飞行员的指导下,飞机以较小的下降角度缓慢降低高度,减少了发动机噪音和尾气排放。
CDFA飞行方法的应用不仅减少了机场降噪,还使得飞机在进近过程中更为高效。
飞行员可以根据航班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减少了航班的飞行时间和燃油消耗。
此外,CDFA还提高了机场的运行效率,缩短了航班的等待时间,减少了延误。
中 国 民 用 航 空 局 飞 行 标 准 司编 号:AC-121/135FS-2013-46 咨询通告下发日期:2013年3月19日编制部门:FS批 准 人:万向东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一、目的本咨询通告为在实施非精密进近程序过程中使用连续下降最后进近(以下简称CDFA)技术的运营人提供指南,并说明了使用CDFA技术的运行程序,以及航空运营人将CDFA技术作为标准操作程序(SOP)实施所推荐的一般程序和训练大纲。
本指南所描述的是在非精密进近程序中使用CDFA技术的一种可接受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本咨询通告鼓励运营人制定标准操作程序指导和训练飞行机组根据公布的非精密进近程序实施CDFA。
二、适用范围本咨询通告适用于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规章《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和《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部)运行的合格证持有人。
其他航空运营人、飞行机组或飞行员可参照本咨询通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CDFA。
三、相关民航规章和咨询通告《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部)《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规定》(CCAR-97部)《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部)《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制定与实施准则》(AC-97-FS-2011-01)《机组标准操作程序》(AC-121-22)《机组资源管理》(AC-121-FS-2011-41)四、背景事故数据分析表明,航空器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是实施精密进近时发生的事故率的7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非精密进近的最后进近航段设计中,传统的梯度下降是在机场净空剖面基础上设计的,其中有的包含,而其他的则不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SDF)。
按照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的程序飞行(即没有稳定梯度下降的飞行)需要飞行员在通过最后进近定位点以后多次调整航空器的推力、俯仰姿态和高度,这些调整增加了在飞行关键阶段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和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对于最后进近航段不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的非精密进近,允许飞行员在通过最后进近定位点之后立即下降至最低下降高度/高(MDA/H),这种操纵通常被称为“快速下降后平飞(dive and drive)”。
中 国 民 用 航 空 局 飞 行 标 准 司编 号:AC-121/135FS-2013-46 咨询通告下发日期:2013年3月19日编制部门:FS批 准 人:万向东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一、目的本咨询通告为在实施非精密进近程序过程中使用连续下降最后进近(以下简称CDFA)技术的运营人提供指南,并说明了使用CDFA技术的运行程序,以及航空运营人将CDFA技术作为标准操作程序(SOP)实施所推荐的一般程序和训练大纲。
本指南所描述的是在非精密进近程序中使用CDFA技术的一种可接受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本咨询通告鼓励运营人制定标准操作程序指导和训练飞行机组根据公布的非精密进近程序实施CDFA。
二、适用范围本咨询通告适用于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规章《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和《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部)运行的合格证持有人。
其他航空运营人、飞行机组或飞行员可参照本咨询通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CDFA。
三、相关民航规章和咨询通告《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部)《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规定》(CCAR-97部)《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部)《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制定与实施准则》(AC-97-FS-2011-01)《机组标准操作程序》(AC-121-22)《机组资源管理》(AC-121-FS-2011-41)四、背景事故数据分析表明,航空器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是实施精密进近时发生的事故率的7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非精密进近的最后进近航段设计中,传统的梯度下降是在机场净空剖面基础上设计的,其中有的包含,而其他的则不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SDF)。
按照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的程序飞行(即没有稳定梯度下降的飞行)需要飞行员在通过最后进近定位点以后多次调整航空器的推力、俯仰姿态和高度,这些调整增加了在飞行关键阶段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和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对于最后进近航段不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的非精密进近,允许飞行员在通过最后进近定位点之后立即下降至最低下降高度/高(MDA/H),这种操纵通常被称为“快速下降后平飞(dive and drive)”。
飞行员必知——CDFA飞行方法引言:事故数据分析表明,航空器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是实施精密进近时发生的事故率的7倍。
传统的非精密进近方法由于采用梯级下降的剖面,非常容易导致不稳定进近,因此局方推行了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的方法。
本文就CDFA的理念和飞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CDFA?CDFA: 连续下降最后进近一种与稳定进近相关的飞行技术,在非精密仪表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阶段连续下降,没有平飞,从高于或等于最后进近定位点高度/高下降到高于着陆跑道入口大约15米(50英尺)的点或者到该机型开始拉平操作的点。
二.CDFA特定决断高度/高(DDA/H)使用CDFA技术进近时,为确保航空器在复飞过程中不低于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由运营人确定的在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以上的某一高度/高,当下降至此高度/高时,如果不具备着陆条件,飞行员应开始复飞。
海航关于CDFA的相关规定:波音机型:昼间DDA=MDA+50ft夜航DDA=MDA+220ft以上数值按百英尺向上取整。
空客机型:昼间DDA=MDA+50ft夜航DDA=MDA+220ft以上数值不需取整。
三.哪些运行适用于CDFA飞行方法?CDFA技术适用于公布了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的非精密进近程序:注:CDFA技术不适用于目视盘旋进近。
对于未公布下降梯度,或未以距离明确FAF的NPA 进近程序,CDFA进近方法不适用。
四.CDFA运行有哪些设备要求?除了非精密进近程序所要求的设备外,CDFA技术不需要特殊的航空器设备。
安装有飞行管理系统(FMS)、气压垂直导航(baro-VNAV)、广域增强系统(WAAS)或类似设备的航空器,当从数据库中选定仪表进近程序时,通常会提供公布的垂直下降角(VDA)或下滑角度。
具有飞行航迹角(FPA)模式的航空器允许飞行员根据公布的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输入一个电子的下滑角。
如果航空器没有这类设备,那么飞行员必须计算需要的下降率。
CDFA飞行方法2013-11-22岑明辉海航股份飞标训练引言:事故数据分析表明,航空器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是实施精密进近时发生的事故率的7倍。
传统的非精密进近方法由于采用梯级下降的剖面,非常容易导致不稳定进近,因此局方推行了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的方法。
本文就CDFA的理念和飞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CDFA?CDFA: 连续下降最后进近一种与稳定进近相关的飞行技术,在非精密仪表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阶段连续下降,没有平飞,从高于或等于最后进近定位点高度/高下降到高于着陆跑道入口大约15米(50英尺)的点或者到该机型开始拉平操作的点。
二.CDFA特定决断高度/高(DDA/H)使用CDFA技术进近时,为确保航空器在复飞过程中不低于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由运营人确定的在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以上的某一高度/高,当下降至此高度/高时,如果不具备着陆条件,飞行员应开始复飞。
海航关于CDFA的相关规定:波音机型:昼间DDA=MDA+50ft夜航DDA=MDA+220ft以上数值按百英尺向上取整。
空客机型:昼间DDA=MDA+50ft夜航DDA=MDA+220ft以上数值不需取整。
三.哪些运行适用于CDFA飞行方法?CDFA技术适用于公布了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的非精密进近程序:注:CDFA技术不适用于目视盘旋进近。
对于未公布下降梯度,或未以距离明确FAF的NPA进近程序,CDFA进近方法不适用。
四.CDFA运行有哪些设备要求?除了非精密进近程序所要求的设备外,CDFA技术不需要特殊的航空器设备。
安装有飞行管理系统(FMS)、气压垂直导航(baro-VNAV)、广域增强系统(WAAS)或类似设备的航空器,当从数据库中选定仪表进近程序时,通常会提供公布的垂直下降角(VDA)或下滑角度。
具有飞行航迹角(FPA)模式的航空器允许飞行员根据公布的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输入一个电子的下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