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算法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677.21 KB
- 文档页数:25
数据结构第8章在数据结构的学习旅程中,第8 章往往会带来一些新的概念和挑战。
这一章通常会深入探讨一些复杂但实用的数据结构,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多有力的工具。
让我们先来谈谈第 8 章可能会涉及到的一种重要数据结构——树。
树是一种分层的数据结构,它就像一棵倒立的树,有一个根节点,然后从根节点向下延伸出许多分支,每个分支又可以继续延伸出子分支。
树的结构使得数据的存储和检索变得更加高效。
比如二叉树,它的每个节点最多只有两个子节点,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通过合理的构建和遍历算法,我们可以快速地查找、插入和删除节点中的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树结构有着广泛的用途。
比如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就是一种树状结构。
从根目录开始,一级一级地向下展开,每个文件夹都可以看作是树的一个节点。
还有决策树,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中经常被用到。
它通过一系列的条件判断,将数据逐步分类,帮助我们做出决策。
除了树,第 8 章可能还会讲到图。
图是一种更加复杂但强大的数据结构,它由顶点和边组成。
顶点表示对象,边表示顶点之间的关系。
图可以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
有向图中的边是有方向的,而无向图中的边没有方向。
图的应用场景也非常丰富。
比如社交网络,每个人可以看作是一个顶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边。
通过分析图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社区结构等。
在交通网络中,城市是顶点,道路是边,利用图算法可以找到最优的路径规划。
另外,第 8 章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针对树和图的算法。
比如树的遍历算法,常见的有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这些遍历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按照特定的顺序访问树中的节点,从而实现对树中数据的处理。
对于图,最短路径算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图中找到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在学习第 8 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为这些数据结构和算法相对复杂,需要我们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
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多做练习,通过实际的编程实现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就一定能够掌握。
python课程设计与算法基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理解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等概念。
2. 学习算法基础,了解顺序、选择、循环等基本控制结构,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3. 学会使用函数进行代码封装,理解函数的定义、调用和参数传递。
4. 掌握基本的列表和字典数据结构,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数据处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Python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编写代码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编程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培养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毅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在编程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4. 培养学生遵守编程规范,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本课程针对的是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Python编程基础,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编程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Python基本语法与结构- 变量、数据类型、常量- 运算符、表达式、赋值语句- 代码注释、缩进规范2. 算法基础- 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if语句)- 循环结构(for循环、while循环)3. 函数- 函数定义、调用- 参数传递、返回值- 递归函数、匿名函数4. 数据结构- 列表(列表创建、列表操作、列表切片)- 字典(创建字典、访问字典、修改字典)5. 编程实践- 简单程序示例(计算器、温度转换等)- 小项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简易游戏等)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机械系统动力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杨义勇编著的机械专业书籍。
全书共9章。
介绍了机械系统中常见的动力学问题、机械动力学问题的类型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讲述了刚性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设计,含弹性构件的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含间隙副机械的动力学,含变质量机械系统动力学以及机械动力学数值仿真数学基础与相关软件。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机械工程研究和设计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
《机械系统动力学》内容是集20多年的课程教学经验,在唐锡宽和金德闻1984年编写的《机械动力学》一书的基础上进行体系变更、内容更新、扩充和改写后编著而成的。
全书共9章:第1章绪论,介绍了机械系统中常见的动力学问题、机械动力学问题的类型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第2、3章讲述刚性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设计,包括机构惯性力平衡的原理与方法;第4章和第5章是含弹性构件的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后者内容为含柔性转子机械的平衡原理与方法;第6章是含间隙副机械的动力学;第7章是含变质量机械系统动力学;第8、9章介绍机械动力学数值仿真数学基础与相关软件,并给出了仿真实例。
书后附有103道练习题。
《机械系统动力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机械工程研究和设计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
机械动力学课程在清华大学的开设已有20多年历史。
近几年,杨义勇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也开设了机械系统动力学这一学位课程。
上述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均以唐锡宽、金德闻编写的《机械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为基础,加上多种补充教材和讲义。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对课程地位、学生学习的目的和课程体系的不断探索,金德闻先后编写了《高速转子的振动与平衡》、《机械动力学设计》等补充教材和研究生学位课程讲义《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中的“机械动力学”部分,金德闻、唐锡宽还配套编写了《机械动力学习题、作业实验汇编》;杨义勇则编写了《机械系统动力学》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