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语文备考发言稿.pptx
- 格式:pptx
- 大小:23.25 KB
- 文档页数:2
2020年高考语文研讨会发言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机会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高考语文复习经验,探讨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策略,我感到非常荣幸。
下面我就我校在高考复习阶段的一些做法简单的在这儿给大家交流一下,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雅正。
一、吃透《考试说明》,领会我省高考意图俗话说: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在制定复习计划前,我就认真解读了2019年的《考试说明》并对近几年高考试卷进行分析研究,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依项对照,全部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制定详细计划,统筹安排好复习时间第一轮复习: 课本为主,按册复习。
从课本入手,依标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特别是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面铺开。
具体做法是将六册的古文归纳,让学生记、背,再辅以小测。
我们把第一轮的复习称为“拉网式复习”,“地毯式轰炸”。
第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强化重点。
根据《考试说明》和高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
按照“相关知识整合——相关练习强化——相关错题点评”的步骤分类进行。
这一阶段的复习关键在于归类整理,作好专题,查缺补漏,切实提高复习效率,打好阵地战,歼灭战。
第三轮复习: 综合训练,把握整体。
这一轮复习重在模拟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多做高考模拟题,整体把握试卷的题量,安排好做题时间,可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能起到高考实战的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
三、针对考题类型,总结答题技巧(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针对字音和字形要加强广泛地识记和积累,先引导学生整理每册书中的重点字词,主要是课下注释和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重点放在学生易写错读错的字词和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上,再针对每册的字词都设计一张检测卷,做到逐一过关。
强化学生的书写,要求正确、工整、美观。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每天下午有半小时息会时间,我一般就是利用这个时间段来让语文课代表来听写这些易错字,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批阅,最后让学生将错字摘录道易错点击本上去,每天利用2——5分钟时间看看。
按部就班,夯实基础审时度势,适时而变----江门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备课组备考复习计划江门一中李慧从2016年广东省纳入全国统一命题,广东使用全国高考卷以来,语文面临着选考改为必考、阅读量增加、考测题型与分值变化等新问题,形势对我们的复习备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语文老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整体清晰的复习计划与适时而变的举措,是备考工作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的保证。
《按部就班,夯实基础审时度势,适时而变》是本人今天发言的题目。
一、按部就班,夯实基础审视这几年的语文高考题,不论是2016年让人感到有些突然的回归旧式“漫画作文题”,还是17年语言表述选择题出现的“得体题”,其实都是依纲靠本的考点检测。
与其把时间放在漫无边际的猜测,不如把时间放在对基础考点的逐一落实方面。
特别是高三的第一轮复习备考,对各知识板块复习更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们备课组按照知识板块和可利用的时间进度,制订了三轮复习计划。
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夯实基础,总结方法,提升能力是我们第一轮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
第一轮复习:(2017年8月1日—第一学期结束) (6个月)知识点专题复习,逐项过关。
按“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展开复习,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紧扣考点,夯实基础,并通过专题讲练,逐项过关。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作文的序列训练穿插于整个复习阶段,一般为两周进行一次大作文堂上训练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强化训练穿插于每周早午读时间,与默写训练交错进行。
第二轮复习(2018年2月—2018年4月)(3个月)专项补差重点强化训练,全卷综合答题的速度和规范训练。
第三轮复习(2018年5月-高考)(1个多月)根据高考新动向,结合各类模拟考,查缺补漏,进行适当的应试技巧指导与心理疏导,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从2015高考后一直疯传的2016年高考“任务驱动式作文”,到去年一再出现的高考默写篇目递增的小道消息被辟谣,复习过程中,各类备考信息泥沙俱下,在纷繁的信息中,高三语文老师要有备考的自信,不要被铺天盖地的信息乱了复习的阵脚,依照考纲考点,逐一落实,夯实基础,是复习,特别是第一轮复习的关键。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考前讲话【卷首语】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的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
为了自己的明天,努力啊!总原则:仔细审清题意,细心周全答题,反复认真检查,做到志在必得。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开拓思维,善于左右联系,争取超常发挥。
具体要求:(1)合理用时,保证有60分钟写作文。
(2)进入考场,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
(3)强化信心,适度亢奋。
语文考试必须保持适度的亢奋心理,才容易激发灵感,激活思维,要找到情绪的最佳点。
(4)心无旁骛,置身文本。
语文试卷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审美的天地。
我们心无旁骛的进入到文本之中,进入到试题的审美境界之中,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5)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第一板块:语言知识运用【考点解读】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3)提炼语意(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018精编版)常见的重要多解成语;2.(2018精编版)常见的重要近义、反义成语辨析;3.(2018精编版)常见的重要近义词语辨析;4.2018届语言得体之敬谦词;5.高考病句辨析16望;6.常见的语意重复的短语。
一、正确使用词语1.辨析近义词语(包括熟语)的方法(1)正确掌握词义。
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的语素及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词语的相异语素可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
(3)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
要清楚词与词的习惯搭配,不能任意改变。
(4)结合语境。
2020届高三复习备考大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2003年大学毕业来到*中,现担任高三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的转变;经过了从孩子到母亲的身份的改变,亲眼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这两年在以王校长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校声誉蒸蒸日上、自主课堂精彩纷呈、自主管理日趋成熟、校园文化别具特色、硬件设备不断完善、新教学大楼蓝图正在描绘、“制度管人,以情感人”,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逐渐形成。
在*中,我们不断的更新着教育理念,创新着教育方法,创建高效课堂。
我坚信黄龙教育,一定会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引导下越来越好。
作为高三教师,我们过着学校、教室、家之间三点一线的生活。
白天我们忙于各类教学工作:上课、批改试卷、查漏补缺、个别辅导、讲评试卷、与同事研讨,与家长沟通。
晚上我们还要与孩子们逐个交流,帮助学生们解决思想问题,缓解学习压力;征求学生意见,调整备考方案。
直到十点,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陆续回家。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稍微放松,调整一下疲惫的身心。
作为一名外地教师,我远离了家乡与亲人,少了亲人的照顾与安慰,过着一家三口独立自给生活,虽然显得单调了许多,但也能协调好小家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而这两年,随着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儿子进入初三,家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稍显微妙,儿子模考英语出了问题,晚上放学,在家等着作为英语教师的妈妈回家,想问一问,可一看到妈妈疲惫的眼神,话到嘴边又打住了;老师布置的英语听写任务,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对英语一窍不通的爸爸在帮着完成;儿子经常打趣说,这个教英语的妈妈是别人家的妈妈。
俗话说“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对于孩子我们或许还有弥补的机会,可是想到日渐苍老的父母,我们更愧为子女。
这些年来,家里大小的事情从来没有回去过,重要的亲人过世也没能送一程。
对于我们这些不肖子女,父母的恩情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尽管知道见一次少一次了,却无法在他们身边尽孝,反倒还要让他们帮着照顾孩子。
高三语文备课组备考工作经验汇报(发言稿)高三语文备课组备考工作经验汇报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的备考工作,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备课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今年高三语文备课组在高考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回顾高三这一年,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感悟是:精准施策,科学备考,方能智赢高考。
一、精准施策,科学备考高三备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细节繁多,需要提前对整个学年的复习策略和复习节奏进行全盘规划,方能精准施策,科学高效地开展备考工作。
1.回归真题,精研高考。
科学备考的核心是精研高考,高考题可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它的含金量是模拟题无法比拟的,只有精研真题,才能准确把握高考命题导向,制定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
在一轮复习中,语文周测不用模拟题,全部选用近三年的高考真题,通过反复练习评讲,帮助学生把握高考题的命题特点和答题规范,达到“做熟一道题、做透一类题”的效果。
高考是备考的风向标,今年高考语文的特点是试卷整体较为平易,全省作文平均分创历史新高,高达45分,作文高分和语文高分相对去年有大幅增长。
在这种高考新形势下,主观题的优势不容易突显,保证选择题和作文的高分显得尤为重要。
“得古诗文者得天下”,古诗文版块分值高(19+9+6),占比重,难度大,能否做好古诗文成为能否考好语文的关键。
因此,我们确定了以古诗文、作文为重点,以选择题为突破口的备考策略。
以作文备考为例,近年高考作文题呈现出直击时政热点,紧扣国家大政方针的显著特点,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
因此,我们采用时评材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阅读双线并行的编纂方式,精编阅读活页,帮助学生积累时政素材。
同时,在作文训练上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为主,重点题型如时事类、现象类、名言类、组合类等至少训练两次,次重点题型如漫画类、寓言类训练一次,确保每种题型都能训练到位。
高考语文备考研讨会讲话稿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高考也是这样。
在经受了十年的分省命题后,xxxx年,包括xx在内的全国25个省份使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
对于这一改变,我们不必慌张失措,惟有静下心来,仔细比较xx命题与全国统一命题的区分,求异存同,谋求策略,才能高效备考。
下面,我想根据全国卷试题挨次,谈谈自己对各类题型的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一般论述文〕从《考试说明》看,全国试题和xx试题在考试内容及力量层级上完全相同,大方向都考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方面。
“理解”方面的力量层级是B,包括“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两个方向;“分析综合”方面的力量层级是c,包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看法”四个方向。
若说有不同,只是xx的《考试说明》在几个方向上作了具体的解释。
假如是初教高三的老师,建议把xxxx年xx《考试说明》和xxxx年全国《考试说明》比较着看。
从试卷看,近三年的全国高考题与xx高考题都是一文三选,文章为社会科学类。
不同的是xx高考题多在题干上点明“概念”、“思路”和“观点”等考查方向,而全国卷的题干表述较模糊〔当然,题目也涉及几个方面〕;全国高考题在选项的命制上更注意敏捷性、理解性,同学需要理解文段后才能选择,而xx高考题有时可以通过简洁比较的形式选出答案,从这一点说,全国卷论述文考查可能比xx难。
在备考方面,建议选用难易度合适、题目规范、答案明确的高考真题〔少用地方的粗制滥造的模拟题〕,传授同学阅读、比较的方法,总结归纳命题的一些规律。
同时训练让同学来分析试题,鼓舞同学商量甚至争辩。
只有调动同学的主动性、主动性,教学才有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从《考试说明》看,全国试题和xx试题在考试内容及力量层级上完全相同,大方向考对文本的“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个方面。
高三(下)文科语文考前讲话【文言断句及表述题】1、关于试题的思考韩愈《师说》中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里的“句读”也就是今天的断句。
古人读文章第一关就是“断句”,断句掌握了,意味着对文本的理解已经到了粗通大意的地步。
江苏省高考加试断句,体现了对文史类考生的最本质的要求。
高考文言断句选材不是随意的。
考虑到其后表述命题需要,文言断句的练习思路要清楚明了,准备充分,又不任意增加难度、随意拓展范围。
由于其后的表述题,要能联系旧有知识,所以选文一定是能提供旧有知识联想的选段。
文言断句后表述题强调调动旧知,需要联想,唤醒知识积累。
因为考文科学生的知识与素养,属于考查知识面覆盖要求,不要花太多时间。
2、断句语段猜想。
命题不可能仅仅是以前古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考查的简单翻版,更注重考察学生在文学与历史等交叉点上的思维能力,题目在简单考查文学常识的填空以外,还有以下的可能:(1)对于文学、文化现象的记忆与理解;(2)对于文本内容某方面的概括、评价;(3)对于高中所学相近内容的辨析延伸;(4)对于文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评述。
3、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
而我们在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文章,断句也结束了。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不理解就点不断点不好。
因此拿到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
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例如,语气词“乎”“也”“矣”等常在句末,“盖”“夫”“凡”等常在句首,“于”“以”“而”等常在句中。
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