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生产技术第六章奶油加工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59
第一章乳用家畜1.乳牛(一)黑白花乳牛(乳用型)(荷斯坦牛)(1)乳用型黑白花牛特征:产乳量为各种乳牛品种之冠,目前世界上产乳量最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乳用品种,一般年平均产乳量(一个泌乳期)为6500---7500kg。
(2)乳肉兼用型黑白花牛特征:产乳量一般平均为5000---6500kg。
(3)中国黑白花乳牛特征:平均产乳量一般为6000---7000kg。
(二)娟栅牛特征:乳脂率高,乳房形状良好。
(三)瑞士褐牛(乳肉役兼用品种)特征:平均年产乳量为3900---5800kg。
(四)中国草原红牛(乳肉兼用)(五)西门塔尔牛(原名红花牛):大型乳肉兼用品种,现今西门塔尔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引进对象,其在世界各国分布很广。
特征:平均产乳量为3500---4500kg。
2.水牛(一)摩拉水牛特征:脂肪含量高,原产地的产乳量一般为1400---2000kg,乳脂率为7.0%---7.5%。
3.奶山羊(仅次于乳牛的主要乳畜)(一)萨能奶山羊:被毛白色,平均年产乳量高者可达3000kg。
(二)吐根堡乳山羊(三)努比亚乳山羊(四)关中奶山羊(五)崂山奶山羊第二章乳的概念和理化性质1.初乳:特点:色黄,浓厚,有特殊气味,热稳定性差。
干物质含量高,蛋白质和盐类含量高,尤其是乳清蛋白,乳糖含量低,富含维生素,尤其是VA和VD,含有多量的免疫球蛋白。
作用: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免疫球蛋白,为幼子生长所必需,保护犊牛抵抗疾病。
2.末乳:特点:有苦而微咸的味道,常有脂肪氧化味;化学成分除脂肪外,均较常乳高,解脂酶多。
不适宜作加工的原料乳。
3.常乳:常乳的成分和性质基本趋于稳定,是乳制品的加工原料乳和人们日常的饮用乳4.异常乳:(一)异常乳种类:(1)生理异常乳:初乳;末乳(2)化学异常乳:酒精阳性乳、低成分乳、风味异常乳、异物污染乳(3)微生物污染乳(4)病理异常乳(二)几种主要异常乳产生的原因和性质:A酒精阳性乳B低成分乳干物质含量过低(干物质小于11%,含脂率低于2.7%) C风味异常乳 D微生物污染乳(1)细菌污染乳的原因:牛体卫生管理差,挤乳卫生不严格,不及时冷却,器具洗涤不彻底。
奶油加工工艺我有一次去蛋糕店,看到师傅在制作蛋糕。
他拿出一大盆白白的、软乎乎的东西,用打蛋器搅啊搅,那东西变得越来越蓬松细腻,我知道那是奶油。
我就站在旁边看,心想这奶油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呢?感觉好神奇。
奶油加工啊,得先有原料。
一般是用牛奶或者羊奶,这些奶类就像是奶油的“妈妈”。
要是奶类质量不好,那可就像根基没打好,加工出来的奶油也不会好。
得选那种新鲜、没有杂质的奶类。
然后把奶类收集起来,这就像是把宝贝都收集到一起准备变魔法。
接下来有个关键步骤就是分离。
奶类里有很多成分,我们要把其中的乳脂肪分离出来,这乳脂肪就是奶油的主要成分啦。
就像从一堆混合的小珠子里挑出我们想要的那种珠子一样。
有专门的分离设备,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奶类在里面快速旋转,乳脂肪就被分离出来了,其他的成分就留在另一边。
这离心力就像一个大力士,把不同的东西拉开。
分离出乳脂肪后,要对它进行杀菌处理。
这就像是给乳脂肪洗个澡,把里面可能存在的细菌这些坏家伙都消灭掉。
杀菌的温度和时间得控制好,温度太高或者时间太长,会破坏乳脂肪的品质,就像洗澡水太烫会烫伤皮肤一样。
杀菌之后,还要冷却一下,让乳脂肪稳定下来。
然后就是搅拌啦。
这搅拌可重要了,就像给乳脂肪做运动。
搅拌的时候,空气会被打进乳脂肪里,乳脂肪的小颗粒就会包裹住空气,变得越来越蓬松。
而且搅拌的速度和时间也有讲究,速度太慢或者时间不够,奶油就不够蓬松细腻;速度太快或者时间太长,奶油可能会变得粗糙,甚至出现油水分离的情况,就像跑步过度会受伤一样。
要是做有味道的奶油,还得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糖、香草精之类的调味料呢。
糖能增加甜味,香草精能带来独特的香味。
这些调味料要均匀地分布在奶油里,这样吃起来每一口都有甜蜜和香味。
加工好的奶油可以用来装饰蛋糕、做甜品,让它们变得更美味。
奶油加工工艺虽然有点复杂,但每一步都很关键,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把普通的奶类变成了我们爱吃的奶油,真的是太有趣啦。
每次吃蛋糕上的奶油,我都会想起它的加工过程。
奶油的加工工艺奶油加工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下两个程序:如图1-1所示。
加工酸性奶油比加工甜性奶油多一道加发酵剂的过程。
稀奶油收购→稀奶油→稀奶油中和→杀菌→冷却与成熟(或者冷却→发酵→加发酵剂)→加色素→搅拌→排出酪乳及水洗→加盐及压炼→压型→包装图1-1 奶油加工工艺流程图一、甜性、酸性奶油的加工1.原料的要求(1)牛乳我国制造奶油所用的原料,通常是从牛乳开始。
只有一小部分原料是在牧场或收奶站经分离后将稀奶油送到加工厂。
制造奶油用的原料乳,虽然没有像灭菌乳、奶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必须从健康牛挤出来而且在色、香、味、组织状态、脂肪含量及密度等各方面都是正常的乳。
可是,当乳质量略差而不适合于制造灭菌乳、奶粉时,也可以作制造奶油的原料。
供奶油加工的牛乳,其酸度应低于22ºT,其他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生鲜牛乳的一般技术要求》。
加工酸性奶油的原料中不得有抗菌素。
(2)稀奶油制造奶油的稀奶油,应达到稀奶油标准的一极品和二极品。
稀奶油在加工前必须先检验,以决定其质量,并根据其质量划分等级,以便按照等级制造不同的奶油。
根据感官鉴定和分析结果,可按表1-5进行分级。
表1-5 原料稀奶油的等级(3)食盐应符合标准《使用盐》中精制盐优极品的规定。
(4)色素应符合《食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
2.稀奶油的分离(1)分离方法稀奶油分离方法一般有“静置法”和“离心法”。
静置法:在没有分离机以前,人们将牛乳到入深灌或盆中,静置于冷的地方,经24~36h后,由于乳脂肪的密度低于乳中其他的成分,因此,密度小的脂肪球逐渐上浮到乳的表面而形成含脂率15%~20%的稀奶油。
利用这种方法分离稀奶油缺点有脂肪的损失比较多,所需时间长,容积大,加工能力低。
目前仅在牧区使用。
离心法:是根据乳脂肪与乳中其他成分之间密度的不同,利用静置时重力作用或离心时离心力的作用,使密度不同的两部分分离出来。
连续式牛乳分离机,不仅大大缩短了乳的分离时间和提高了奶油加工率,同时由于连续分离保证了卫生条件,并提高了产品质量。
乳制品生产作业指导书第1章乳制品生产概述 (4)1.1 乳品行业发展简述 (4)1.2 乳制品分类及标准 (4)1.3 乳制品生产流程及要求 (4)第2章原料乳的验收与处理 (5)2.1 原料乳的验收标准 (5)2.2 原料乳的预处理 (5)2.3 原料乳的冷藏与运输 (6)第3章乳制品生产设备与工艺 (6)3.1 常用乳制品生产设备 (6)3.1.1 收奶设备 (6)3.1.2 原料处理设备 (6)3.1.3 发酵设备 (6)3.1.4 凝固设备 (6)3.1.5 杀菌设备 (6)3.1.6 填充与包装设备 (6)3.1.7 冷藏设备 (7)3.2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7)3.2.1 原料奶验收 (7)3.2.2 原料奶预处理 (7)3.2.3 发酵 (7)3.2.4 凝固 (7)3.2.5 杀菌 (7)3.2.6 填充与包装 (7)3.2.7 冷藏 (7)3.3 设备的清洗与消毒 (7)3.3.1 清洗 (7)3.3.2 消毒 (7)3.3.3 清洗与消毒程序 (7)第4章液态乳制品生产 (7)4.1 巴氏杀菌乳生产 (8)4.1.1 原料选择与处理 (8)4.1.2 杀菌 (8)4.1.3 均质处理 (8)4.1.4 冷却与包装 (8)4.2 灭菌乳生产 (8)4.2.1 原料选择与处理 (8)4.2.2 灭菌 (8)4.2.3 均质处理 (8)4.2.4 冷却与包装 (8)4.3 酸奶生产 (8)4.3.2 发酵剂制备 (8)4.3.3 发酵 (9)4.3.4 冷却与包装 (9)4.3.5 冷藏 (9)第5章硬质乳制品生产 (9)5.1 奶酪生产 (9)5.1.1 原料选择与处理 (9)5.1.2 发酵剂制备 (9)5.1.3 加工工艺 (9)5.1.4 质量控制 (9)5.2 奶油生产 (9)5.2.1 原料选择与处理 (9)5.2.2 分离 (9)5.2.3 奶油制备 (10)5.2.4 质量控制 (10)5.3 乳清蛋白粉生产 (10)5.3.1 原料选择与处理 (10)5.3.2 蛋白质浓缩 (10)5.3.3 干燥 (10)5.3.4 质量控制 (10)第6章乳粉生产 (10)6.1 乳粉的分类及生产工艺 (10)6.1.1 乳粉的分类 (10)6.1.2 乳粉的生产工艺 (10)6.2 乳粉的生产过程 (11)6.2.1 原料处理 (11)6.2.2 浓缩 (11)6.2.3 干燥 (11)6.2.4 冷却 (11)6.2.5 粉碎 (11)6.2.6 包装 (11)6.3 乳粉的质量控制与包装 (11)6.3.1 质量控制 (11)6.3.2 包装 (11)第7章发酵乳制品生产 (12)7.1 发酵乳的生产 (12)7.1.1 原料选择与处理 (12)7.1.2 发酵剂的选择与制备 (12)7.1.3 发酵过程 (12)7.1.4 冷却与后熟 (12)7.1.5 包装与储存 (12)7.2 酸奶饮料生产 (12)7.2.1 原料选择与处理 (12)7.2.3 发酵过程 (12)7.2.4 调配与均质 (12)7.2.5 灌装与灭菌 (13)7.2.6 冷却与储存 (13)7.3 奶酒生产 (13)7.3.1 原料选择与处理 (13)7.3.2 发酵剂的选择与制备 (13)7.3.3 发酵过程 (13)7.3.4 压榨与过滤 (13)7.3.5 调配与陈酿 (13)7.3.6 灭菌与包装 (13)7.3.7 储存与运输 (13)第8章乳制品的检验与质量控制 (13)8.1 乳制品检验方法 (13)8.1.1 物理检验 (14)8.1.2 化学检验 (14)8.1.3 微生物检验 (14)8.2 常见乳制品质量标准 (14)8.2.1 生乳 (14)8.2.2 巴氏杀菌乳 (14)8.2.3 硬质干酪 (14)8.2.4 其他乳制品 (14)8.3 乳制品质量控制措施 (14)8.3.1 原料质量控制 (14)8.3.2 生产过程控制 (14)8.3.3 成品质量控制 (14)8.3.4 仓储物流控制 (15)8.3.5 员工培训与管理 (15)8.3.6 质量追溯与召回制度 (15)第9章乳制品包装与储运 (15)9.1 乳制品包装材料与方式 (15)9.1.1 包装材料 (15)9.1.2 包装方式 (15)9.2 乳制品的储运要求 (16)9.2.1 储存要求 (16)9.2.2 运输要求 (16)9.3 乳制品的保质期与安全 (16)9.3.1 保质期 (16)9.3.2 安全 (16)第10章乳制品生产安全与环保 (16)10.1 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16)10.1.1 原料乳的安全管理 (17)10.1.2 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 (17)10.2 乳制品生产环境保护措施 (17)10.2.1 清洁生产 (17)10.2.2 污染防治 (17)10.2.3 环境监测与管理 (17)10.3 乳制品生产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17)10.3.1 废弃物处理 (18)10.3.2 资源利用 (18)第1章乳制品生产概述1.1 乳品行业发展简述乳品行业作为一个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