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思维与产业分析-郭星煜
- 格式:pptx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23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肖旭戚聿东内容提要: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逻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具体而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体现在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的竞争模式以及赋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
我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效率提升是基本前提,跨界融合是必要条件,竞争模式重构促进了动力机制的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目标。
关键词:产业数字化;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8-0061-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13AJY012)。
作者简介:肖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戚聿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1]。
2016年,美国、日本、英国的数字经济增速分别达到6.8%、5.5%、5.4%,远高于其同期GDP 增速[2]。
与此同时,全球数字经济规模逐年扩大。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契机。
同时,产业数字化率的提高也将增强一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产业数字化是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对业务进行升级,进而提升生产的数量以及效率的过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白皮书(2018年)》显示,2005~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融合部分的总体规模从1.29万亿元增长至21万亿元,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占GDP 的比重也从7%增长至25.4%;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就业人数达到1.6万亿人。
学校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及行事历工作安排,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我校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德育工作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围绕学校工作中心,精心安排了“文明守纪”、“良好习惯养成”、“光辉的旗帜”、“争先创优”等主题教育月活动,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狠抓养成教育入手,注重务实,探索途径,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全面性,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1.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十分注重学生的常规管理,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是利用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
二是以文明监督岗为阵地,继续强化了“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纪律、两操等各项常规的评比,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三是继续加大值周检查的力度,要求值周领导、教师、学生按时到岗,在校门口检查、督促学生有秩序出入校园,从而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形成了良好的局面。
2.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重要的力量,为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素质水平,学校在第十二周组织开展了班主任工作讲座,在学期末举行了班主任工作交流,在活动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总结经验,交流心得,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3.充分发挥主题班队会的教育功能。
主题班队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特殊而卓见成效的方式之一。
为了充分发挥主题班队会的教育意义,第十三周,四(3)中队举行了“祖国美,家乡好”主题队会观摩活动,有效规范了我校主题中队会程序,强化了主题队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
二、学校管理工作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学期初,学校制定了出明确的目标计划及管理措施,做到了目标明确、工作具体,有效地增强了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202)一、培养目标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独立从事经济研究的能力,能胜任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能胜任实际经济工作。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中高层次的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学科专业1、区域经济学2、数量经济学3、财政学(含税收学)4、产业经济学5、统计学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实践环节由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组成,科研实践必须参加校内外相关学科学术会议1次,撰写心得体会一份(计1学分);选听学科前沿系列讲座1次,至少6学时;撰写相关文献综述一份(计1学分)。
教学实践必须听课30学时,讲课30学时,提交教学大纲一份(计1学分)。
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均由导师负责考核。
五、培养方式研究生由导师及导师小组全面负责培养,以导师指导和本学科教师集体培养相结合为原则,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课程学习和研究并重;专业课的学习采取系统讲授、重点辅导、讨论讲座以及任课教师制定参考文献、书目,学习阅读后写综述和评论等多种形式。
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等的训练和培养。
六、学位(毕业)论文研究生在修完全部学位课程和修满所要求的总学分后,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毕业)论文的研撰,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查阅相关的文献,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选择本学科内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或能为解决当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为政府决策提供借鉴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研究生确定了论文选题后,在论文写作之前,必须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有关该论题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写作提纲、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目录一、引言二、正文(一)摘要(二)第一章产业链与产业价值链2.1 产业链2.1.1 产业链的概念2.1.2 产业链的分类2.1.3产业链的组织形式2.2 产业价值链2.2.1价值链2.2.2产业价值链2.2.2.1产业价值链概念2.2.2.2产业价值链特点(三)第二章(四)第三章三、文献引言1.1 背景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特征日益明显,对企业经营活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到来,企业的经营活动臵身于更加复杂的空间,需求不确定、竞争不确定、技术发展不确定等导致的环境不确定,对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源在质量和数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企业经营风险剧增。
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环境的挑战,有效地建立“核心资源[3]—核心能力[41[51—可持续竞争优势[6][71”的发展逻辑与模式,创新了新的经营体系、组织结构,合同网络生产、模块化竞争[191、体系结构竞争、微特尔(Wintel)模式以及战略外包([911141、大规模定制、OEM、技术整合(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制造流程—用户需求的相互适应)、虚拟体系等新的竞争、经营模式不断涌现,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增大。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链理论、价值链理论及与之相关的产业链整合等理论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特别是在全球化竞争和分工进一步细化的格局下,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整个产业链的整体竞争。
1.2 探究问题及现状整条产业价值链共同创造价值,如何才能保证价值链中的各企业能恰当地获取其所创造的价值?这是产业价值链关系中各企业共同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
企业对自己在产业价值链创造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可能夸大其词,在分配中往往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否存在普遍适用的标准、途径和理论方法?如何弄清产业价值链中价值创造同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对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诱使我们对产业价值链理论进行研究,从更独特的视角去发掘其中的奥秘。
产 业INDUSTRIAL文/《新产经》 郭师绪为提升我国智能硬件共性技术和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日前,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印发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
《行动》提出,到2018年,我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海外专利占比超过10%;智能工业传感器、智能无人系统等工业级智能硬件产品形成规模示范,带动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
目前,我国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拥有极为广阔的产品市场。
《2014年-2017年中国硬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与投资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开启了智能硬件“元年”,2015年智能硬件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内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
艾瑞咨询分析,随着智能硬件技术和传统家电家居行业相结合的趋势形成,未来3年智能硬件规模的发展将更为快速,2018年有望达到939亿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类智能硬件产值可达万亿元。
VR乘风而上根据工信部下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日前发布《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VR产业处于爆发前夕,即将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窗口期,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艾瑞咨询预测,2016年中国VR产业市场规模可达56.6亿元,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超过550亿元。
在VR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挑战包括硬件技术局限、软件可用性差、应用领域有限、使用效果不理想等。
对此,《白皮书》建议,我国应提前谋划布局做好顶层设计、推进产业化和行业应用、加强文化和品牌建设。
毋庸置疑,工信部发布针对VR产业的发展白皮书凸显了国家对这一产业的重视以及VR产业未来的广阔前景,预计国家将加大政策面上的产业扶持力度,并有望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也预计,到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市场营收将从当前的52亿美元扩张至1620亿美元。
第23卷第12期2023年12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3 No.12 Dec.202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施雄天(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根据2011—2020年各省(区、市)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通过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两阶段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测度,并使用Tobit面板回归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①从静态和动态效率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处于中上水平,整体发展趋势良好。
②分阶段来看,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的绿色创新效率呈波动“V”形变化,且成果转化阶段效率值更高,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值更容易上升;整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较为依赖纯技术效率水平。
③环境规制和市场结构抑制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SBM模型;ML指数;Tobit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3)12-33-14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3.12.0030 引言过去产业粗犷式的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创新技术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开采过度。
而绿色技术创新这一概念正是在环境保护遭遇困境,迫切需要调整技术方向的时候出现的。
Shu等[1]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依靠科技手段从环保角度升级改造工艺,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过程。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其核心便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和工业的代表,需要依靠绿色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的协调发展。
本文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剖析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变化,来探寻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有效办法。
基于分工- 竞争- 合作关系的视角分析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作者:郭煜,张家成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年第7期郭煜,张家成(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要:区域经济的本质在于发挥区域的优势。
东北三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1978年以来的三十多年间,东北三省的经济总产值在全国所占份额一路下跌,经济增速垫底。
对此,笔者从分工-竞争-合作关系的角度对东北三省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东北三省发展的不足,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东北三省;区域优势;分工-竞争-合作中图分类号:1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6.07.010收稿日期:2016-04-26;修回日期:2016-05-28作者简介:郭煜(1992-),女,山西榆次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E-mail:747817599@。
东北三省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曾经是新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当时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南方及沿海开放城市迅速发展,在第三产业兴起以及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渐衰落。
自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东北三省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经济增速依然在全国排名垫底,所以东北三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亟须研究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关于地区区域分工-合作、竞争-合作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
李斯特认为分工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分工要是没有了合作,在生产上的推动作用就基本上没有,没有总体协调就不会有高效率的产生。
姜丽凡探索了东北三省的分工与合作模式,提出应构建大东北的观念,并推进综合水平型分工和点轴开发的合作模式,在措施方面着重提出了要打破区域间的产业壁垒,实现整体产业化[1]。
吴茜也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分工-合作模式,通过水平测度与实证分析对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横向及纵向上得出了适合的发展模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