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7.09 KB
- 文档页数:6
检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完整版)___检验科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包括以下评价指标:一、科室管理(50分)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包括: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检测活动、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和技师必须注册、执业医师和技师不能超范围执业、禁止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实验室工作必须客观、公正,不受任何部门及经济利益影响。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急诊检验、标本接收与处理管理、防止院内感染制度、检验质量管理、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危险品及废弃物管理、差错事故等级管理、教育培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检验报告审核与发放、检验结果登记等。
本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
3.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检验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常规。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分)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以上是___检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的评价指标。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将会有相应的扣分或否定评价。
例如,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检测活动的将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发现医护人员未能遵循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将酌情扣分。
同时,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的将酌情扣分,核心制度缺失的将不得分,少一条扣1分。
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方案和标准,定期评价质量控制效果,及时纠正偏差;2)实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3)建立标本追溯制度,确保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
3、检验后质量控制:1)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完整的检验报告,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性;2)建立异常结果处理制度,对异常结果及时通知临床医生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3)定期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检验质量。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这套体系重点在医疗行为的规范、核心制度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目标、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强化了微创、介入的规范化管理及医院感染防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对大型手术及危重患者进行评估,引入了“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标准;急救质量方面,对院前、院内急诊、院前培训、专科医疗分别作了重点规定;医技方面,不同学科有了更适合本专业的质量控制指标,如放射专业,分别对急诊、普通放射作了规定,对放射介入包括人员、大型设备、诊疗规范及术后随访作了明确要求,对放射的特殊性、安全、个人防护作了明确规定;规范了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病房、内镜室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护理质量,重点是护理分级管理、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操作常规、护理缺陷管理及专科护理等内容。
李元峰,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科大学毕业。
现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政协文体医卫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康复医学学会会长,全国病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医科院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院管理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临床耳鼻喉专业及医院管理工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先后在全国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著作一部。
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十佳博爱医院院长。
麻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评价指标一、科室管理(50分)1.严格执行医疗卫管理法律、法规和章。
评价要点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高医疗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的考核标准。
一、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指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的系统化方法。
构建一个有效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了解其服务水平,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以下是构建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几个关键要素:1.1 指标选择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指标来度量医疗质量。
这些指标应涵盖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包括诊断、治疗、手术、护理等各个环节。
指标选择应基于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数据收集和分析医疗质量评价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手段进行。
同时,数据的分析也需要借助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以发现问题和趋势,并提供改进措施。
1.3 评价周期医疗质量评价应设定一个适当的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的长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一般而言,评价周期可长达一年或更长,同时也可以设定中期评价和自查等方式加强质量控制。
二、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是评价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绩效的依据。
良好的考核标准可以激励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下是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的几个重要方面:2.1 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进而调整和改进服务质量。
患者满意度评价应综合考虑等待时间、服务态度、治疗效果等多个因素。
2.2 疗效与安全疗效与安全是评价医疗质量的核心要素。
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治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合理性。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一节急诊急救部分
1.急诊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附件一: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
1.处方合格率达95%;
2.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
3.传染病报告率100%;
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5.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6.跌倒发生率;
7.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
8.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
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10.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附件二:三级医院评审指标
【三级医院重点专科】
1.心肺脑复苏临床操作(体现进展);
2.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3.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4.多脏器功能衰竭监护、抢救及科研;
5.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6.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的呼吸监测血气动态监测;
7.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抢救;
8.经食管调搏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9.急诊胃镜的应用。
【三级医院一般科室】
1.心肺复苏临床操作;
2.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
3.急性心律失常的抢救;
4.各种休克的抢救;
5.呼吸衰竭血气监测及抢救;
6.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抢救;
7.ARDS的早期诊断和抢救;
8.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
9.复合伤诊断和抢救;
10.各类危象的诊断和抢救;
11.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早期诊断;
12.安置临时起搏器。
第二节非手术部分
2.1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人卫出版社李元峰主编 16开 688页定价:¥98该书是进一步落实“医院管理年”、“医院等级评审”、“医疗质量万里行”的配套资料,首次引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的医疗质量管理规则与方法,遵循了卫生部近年来有关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相关法规及评价体系与管理指南,参考了相关专业的行业规范、疾病诊断及治疗指南或共识意见,对临床不同专业制定了适合本专科发展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主要内容有:科室管理、门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急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患者服务与持续改进、患者安全目标与持续改进、医院感染防控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专科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等10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增加了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科室重点监测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医疗技术综合指数等内容。
对医技科室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了相应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这套体系重点在医疗行为的规范、核心制度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目标、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等内容,对大型手术及危重患者进行评估,引入了“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标准;同时增加了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科室重点监测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医疗技术综合指数等内容。
第一章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与地位第二章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一节急诊急救部分1、急诊急救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EICU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急诊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急诊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二节非手术部分1、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肾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感染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血液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内分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风湿免疫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儿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皮肤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肿瘤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3、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4、中医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5、特需病房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6、老年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三节手术部分1、肝胆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小儿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胃肠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血管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泌尿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整形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乳腺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心胸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骨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神经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移植中心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妇产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3、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4、眼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5、颌面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6、烧伤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7、SICU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四节医技部分1、麻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手术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核医学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放射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超声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心血管超声和心功能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检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病理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药剂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内镜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消毒供应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营养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五节行政后勤部分1、后勤管理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服务中心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设备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人力资源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监审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预防保健科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病案统计科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信息研究所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院长办公室(国际合作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保卫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住院部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3、纪委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4、护理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5、车辆管理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6、科技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7、门诊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8、图书馆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9、基建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0、医务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1、工会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2、教育培训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3、财务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4、党委办公室(宣传部、总支、团委)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5、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六节医技满意度调查6.1 病理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2 药剂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3 核医学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4 营养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5 超声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6 心血管超声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7 放射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8 检验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9 麻醉科质量问卷调查表第七节行政、后勤满意度调查(质量问卷调查)7.1 后勤管理部质量问卷调查表7.2 服务中心质量问卷调查表7.3 设备部质量问卷调查表…。
肿瘤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肿瘤科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肿瘤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其在提升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一、肿瘤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1.临床过程指标评价临床过程指标评价主要从疾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手术技术等环节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
例如,早期肿瘤筛查的合理性、标准化治疗的及时性、术前术后的护理质量等。
2.结构指标评价结构指标评价关注肿瘤科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等硬件设施,包括是否具备先进的影像学设备、手术室设施以及医护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等。
这些因素决定了医院在肿瘤科医疗服务中的实力。
3.结果指标评价结果指标评价反映了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程度。
包括治疗效果的评估、预后指标评价以及患者满意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衡量医院的医疗质量,旨在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肿瘤科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的制定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肿瘤科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的基础,由相关部门制定和发布。
这些标准包括肿瘤科医疗设施的建设标准、医疗服务过程的规范要求、医务人员的技术要求等。
国家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统一医疗质量的评价标准,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2.医院内部标准医院内部标准是依据国家标准,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制定的本院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更贴近医院实际运营情况,对医院内部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进行具体界定。
例如,对手术室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要求。
3.专业学会标准专业学会标准是针对特定领域的医学专业制定的考核标准,比如肿瘤科学会制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更注重医学专业的要求,对肿瘤科医生的临床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专业学会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三、肿瘤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的作用1.提高医院医疗质量肿瘤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规范了患者服核心制度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套体系重点在医疗行为的规范、强化了微创、介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务与患者安全目标、入的规范化管理及医院感染防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对大型手术及危重患者进行评估,急救质量方面,对院前、院内急诊、院前的标准;与“手术风险评估””引入了“手术安全核查医技方面,不同学科有了更适合本专业的质量控制指标,专科医疗分别作了重点规定;培训、如放射专业,分别对急诊、普通放射作了规定,对放射介入包括人员、大型设备、诊疗规范规范了消毒供及术后随访作了明确要求,对放射的特殊性、安全、个人防护作了明确规定;护理质量,重点是护理应室、手术室、重症病房、内镜室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分级管理、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操作常规、护理缺陷管理及专科护理等内容。
四川省人民医院院李元峰,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科大学毕业。
现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政协文体医卫委员会副主任,长兼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康复医学学会会长,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医院管理四川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医科院协会副会长,病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临床耳鼻喉专业及医院管理工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先后在全国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全国先全国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参编著作一部。
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进工作者、四川省十佳博爱医院院长。
麻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评价指标一、科室管理(50分)1.严格执行医疗卫管理法律、法规和章。
评价要点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评价方法1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2有一名执业的医师或护士未注册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3发现一起执业医师或护士超范围执业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4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5不符合人力资源部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6不符合护理都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7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8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2.建立健全各项规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1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4分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员工岗位职责。
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分。
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1全的核心制度,内窖包括:首诊负责制,三分。
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2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1—2名,不熟悉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药事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
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剜》、《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与其执业发现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能遵循医疗卫生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和常规。
的酌情扣分。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无相应预案不得分。
无联系渠道酌情扣分。
案.2有相关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6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1.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省级以上(含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的能力。
1.无科室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的酌3分情扣分。
2.无科室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和实施4分目标的酌情扣分。
3.未进行考评的不得分。
4分1.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2.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二、门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100分)1. 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2.门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2.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组织委员以上职务。
1.科室严格执行《门诊医疗工作管理规定》,服从1.未按规定执行者不得分,不服从门诊部安排门诊部统一安排。
者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门诊医师按时上班,坚持专家门诊,不套排,不2.发现不按时出诊,套排,顶替者不得分。
随意停诊,不随意顶替,更不允许进修生,实习生3.未严格执行者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上门诊。
4.无监督措施不得分,监督不到位视其情况酌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会诊制。
情扣分。
4.对门诊医师“合理检查,台理治疗,合理用药”5.无相应预案及措施不得分。
有具体的监督措施。
6.未达比例者不得分。
5做好等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7发现医师擅自离岗者不得分。
救措施(有突发意外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物品配备)。
6副高以上职称门诊所占比例≥60%。
7.在病人外出检查未归时,医生不能擅自离岗。
1.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符台要求。
1.不符合书写规范酌情扣分。
2.门诊处方及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严2.不符合书写规范酌情扣分格遵守麻醉及精神药品处方书,符合要求。
3.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和报告制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并有登记。
2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未及时上报疫情者不得分。
1.要的隔离2.未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酌情扣分。
3.未执行好消毒隔离措施,酌情扣分。
4.未做好无菌操作,酌情扣分。
10分5分5分5分三、患者服务与持续改进(50分)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
2.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
4.患者及其家属教育与沟通。
和消毒。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4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
1.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1.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2.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2患者对麻醉风险和处理措施应具有知情权。
3.服务流程秩序混乱不得分。
3应尽力使本专业患者从门诊、住院手术麻醉前,麻醉期间及麻醉后回访的具有连贯性。
l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麻醉方法,拟定的麻醉方1.不尊重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知情权,违背患者案,麻醉前用药以及风险与益处、费用等真实情况或法定代理人意愿或选择,不得分。
具有知情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的权2.无相应知情同意记录的不得分,无患者或患利。
者法定代理人签字的不得分。
2科室应告知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麻醉方式,麻醉3.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风险及应对措施,特殊器械或设备和用药,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
3.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馈、宗教信仰。
1.科室应建立投诉渠道,并有专人负责处理投诉纠1.意见不得分,记录或整改意见不完善酌情扣纷,并有记录及整改意见。
1.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维1.不尊重患者价值观或信仰,遭到患者或法定护患者和家属权利。
代理人投诉,不得分。
2.科室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麻醉及镇痛知识2.未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教育或指导,不得教育和指导,支持其参与诊疗活动。
5.就诊环境管理。
6.患者评估。
四、患者安全目标与持续改进(50分)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2.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麻醉部位及麻醉方式发生错误。
3.提高用药安全。
4.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l.科室应尽力向患者提供清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脏乱,遭到病人投诉者不得分。
环境。
2.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保护患者的隐私。
1.科室负责对患者围麻醉期进行病情评估管理。
1.无患者病情评估不得分。
2.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应记人在麻醉记录单。
2.未记录评估结果不得分1.在司理麻醉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1.未执行查对制度不得分,不足3种查对制度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酌情扣分。
2.手术患者元腕带识剐标示不得分2.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作为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有效手段。
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手术前1.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酌情扣分。
的各项麻醉准备建立麻醉部位识别标志制度。
2.无麻醉部位识别标志制度的不得分。
2.工作应全部完成。
.3.无相关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3麻醉前再次对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检与工作流程不得分。
完成“手术安全检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中麻醉相关部分内容。
1.病区应建立麻醉及精神药物不良反应1.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未上报不得分。
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并上报。
2.出现药物配伍禁忌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2.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1.医护人员应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未主动上报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科室应建立严重不良事件的讨论和报告制度。
2.未建立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事件不得分。
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及分析制度,有登记分析簿;3.未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及分析制度不得分,重视临界事故。
做好术后随访记录的登记记录不完善酌情扣分。
五、麻醉质量与持续改进(300分)1.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服务。
2实行围麻醉期质量控制,规避麻醉风险。
1)麻醉前准备。
1.科室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1.未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不得分。
2.普通患者确定手术后,司理麻醉医师根据病人病2.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情确定麻醉方式并执行。
3急诊病人入院后由当班医师进行初步评估,确定3.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麻醉方案并执行。
l.麻醉前麻醉医师必须访视手术病人,全面了解病1.未按规定进行访视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