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
- 格式:pdf
- 大小:165.10 KB
- 文档页数:8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掌握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与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工作,能从事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能力。
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指导能力。
掌握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胜任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
四、核心课程体育学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五、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七、培养特色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体育教育专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运动技能、体育指导能力等。
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能力。
拓宽知识面和技能: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和技能。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学习路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
专业代码:04020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从2012年起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学校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并可承担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能与方法;3.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7.专项技能达到二级运动员等级标准或二级运动员水平。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二)主要课程体育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创新实践活动(教学技能实践、说课、创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等。
五、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一)修业年限四年。
(二)学分140学分。
(三)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六、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
七、课外实践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论文评审不通过者,不予获得学分。
允许在毕业后1年之内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论文评审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专业代码:040205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从2012年起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与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运动人体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训练,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与培养目标相关的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3.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毕业生应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营养指导、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4.运动健康方向毕业生应掌握常见健身方法,体质测量与评价、体力活动水平评估、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制订、膳食营养指导、健身运动中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5.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政策和法规;6.具有检索和综述专业文献和跟踪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7.初步具有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体育学、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
(二)主要课程运动科学导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保健学、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
五、主要专业实验人体及运动解剖学实验、人体及运动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及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体质测量与评价实验、运动处方应用实验、运动技术诊断实验等。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总体培养目标: 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试点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 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专业教育, 培养思想素质好、学科基础知识宽厚、专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胜任各类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经营开发、体育教学与训练、俱乐部管理和体育航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社会体育专业要求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 接受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经营管理、运动康复、体育休闲、航模制作的实际工作能力。
能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咨询指导、竞赛裁判或体育航模制作、研发等方面从事具体的各项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具备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健身指导和初、中级航空模型的制作工艺能力;3.掌握体育锻炼、健身、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8、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 能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训练、业余体育训练、竞赛组织、竞赛裁判等工作或体育航空模型科技活动指导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运动人体科学一、专业介绍1、概述: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它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产生的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型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
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及康复指导的专门高级人才。
2、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运动解剖学,02运动生理学,03体育保健学,04运动生物化学,05运动生物力学,06体育统计与测量。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从事科学研究所属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为教学、训练、健身等实际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6、课程设置:(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体育学原理、体育教学论(必选)、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应用数理基础(必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电生理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方向必选)、运动创伤及检测方法(运动医学方向)、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方向)、运动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应用数理基础2(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大强度训练基础概论(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药物滥用及其控制(运动医学方向必选)、健康心理学、细胞生物学、非运动创伤医学(运动医学方法)。
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务
北京体育大学(北体)本科教务主要负责规划北体本科生学习活动,
以及管理本科教学和学生事务。
教务部领导成员专注于维护北体教学质量,以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务部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本科学生的学业,包括开设课程、设计课程、制定选课规则,跟踪实习情况、处理学期考试、开展教学评估与督导,收集学生评价等。
此外,教务部还负责规划校内外实践、学术论坛等其他
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教务部的职能也包括跟踪学生的个人行为,监督学生的管理考勤,并
对违反校规的行为严肃处理,以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
作为一所体育大学,北体教务部有责任构建适宜的体育课程,不仅配
备优质的教学设施和教材,而且还安排各类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强体育
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教务部还致力于推进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提供学生多元化的课外素质活动,通过有趣味性和实施力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代码:071102北京体育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运动心理)本科培养方案(从2012年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及技能,具备心理科学的思维方式及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体育学基础知识及理论,深入了解一至两项运动项目;能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管理部门、运动队等领域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或者为从事心理科学专业的研究及应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心理科学、体育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心理学和体育学的基本训练,获得心理学研究设计、测量问卷编制、数据统计分析及心理咨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心理科学及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2.掌握实证研究方法,具备心理实验设计、心理测量及数据分析的能力;3.具有独立开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知识及技能应用于广阔领域的实践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心理学、体育学。
(二)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SPSS、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毕业论文、专业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
五、主要专业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测量问卷编制、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实践等。
六、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一)修业年限四年。
(二)学分154学分。
(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八、课外实践要求(一)毕业论文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评审通过、或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论文评审不通过者,不予获得学分。
北京体育大学培训计划安排一、前言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体育专业院校,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并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满足体育行业的需求,北京体育大学决定开展一系列培训计划,帮助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本培训计划将以体育行业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北京体育大学的专业优势,为培训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提升机会。
二、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从业人员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专业技能: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加强相关技能的掌握,包括教练、运动员、管理人员等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
2. 拓宽知识视野:学习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 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员思维活跃,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和行业的发展。
三、培训内容1. 专业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开设相关课程,涵盖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体育科学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
2. 实践技能培训:组织实地实习和实验,让学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
3. 学术交流研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
4. 体育文化体验:组织体育文化体验活动,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体育文化,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养。
四、培训形式1. 线下培训:开设专业课程,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进行实地实习和考察。
2. 在线培训: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课程培训,提供学习资料和资源,方便学员自主学习。
3. 实践环节:组织实地实习和实践活动,让学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
五、培训人群1. 体育教练:包括学校体育教师、俱乐部教练等,帮助其提升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
2. 运动员:针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提供特色化的训练计划,帮助其提升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
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高考选科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高考选科一、了解运动人体科学1. 本科介绍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涉及人的体育活动的科学,主要研究人体有力运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对体育活动的健康和运动效果的影响。
其内容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及运动学等。
2. 学术兴趣本专业强调科学原理和方法,发掘人体运动各个活动的关联机制。
同时注重加强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探索如何用科学指导并促进健康生活,以改善社会质量,努力实现新时期体育活动的全方位发展。
二、高考选科的要求1. 理论知识学生在高考选科中需要充分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其专业用语,弄清楚学科的前沿和现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查寻相关资料的能力。
2. 专业技能同时,高考选科要求学生具备肢体运动能力,像实验室或室外活动能够熟练运用棕皮球、篮球、足球等各类球类和各类体操设备,要能掌握和熟练操作健身器材,具备一定的教学和演讲能力,拥有独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对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深入理解和创新思维。
三、考研准备1. 学习课程考研需要学生上本科生物学基础、运动学专业课程、训练学等课程,以学习综合知识,了解运动人体科学涵盖的广度和深度。
2. 课外训练学生在考研前还需要通过深度考察和调查、收集实践信息,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和技能,扩展专业的学习视野,精通行业知识及应用,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四、取得高分的策略1. 基础知识要全面选择这门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扎实,熟悉人体基础知识,如解剖学、物理学、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以便在未来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 课程安排要有条理学生在选择这门专业时,应充分考虑本科学习过程中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确保学习到位,不走弯路,以积累足够的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科学。
3. 把握每一分最后,考生也应特别注意���量规划,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根据高考的考试大纲,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精心准备,发挥本领,高考成绩可以获得很好的提高。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简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培养掌握体育科学、医学及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论、实用技术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及运动员在体质测试、生理机能评估方面分析,制定相应的提高体适能的活动方式及运动负荷,以便能更有效的发挥人的生理功能。
包括: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以达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防治运动性伤病的发生;对糖尿病、脑卒中等特定疾病人群,可通过科学地制定运动处方,实施运动疗法,促进其进行康复;探讨人体器官对运动技术最佳化的影响因素,了解生物力学系统的形态学与机能能力之间的关系,为运动技术训练找到更加深入和正确的科学依据。
培养能在学校、运动训练基地、保健康复部门、养生与健康管理公司从事教学与研究、运动医务监督、康复和健康指导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专业编号:110912专业代码:040205一、培养目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 能在学校、运动训练基地、保健康复部门、养生与健康管理公司等单位胜任运动健康促进和运动保健康复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熟悉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2.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3.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4.具有从事人体体质评估、健康评价与管理、运动健康指导以及运动康复等领域工作的实践能力,能适应社会对运动人体科学专门人才的要求;5.具有创新精神和基本科研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三、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中医学基础、西医学基础、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健身原理与实践、健身操、太极拳、保健气功、运动创伤、针灸与理疗、运动按摩等。
四、学制及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五、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类别课程类别 第一 学期 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 学期 第八学期 总计百分比%通识教育必修课 160 80 14496 0 0 0 0 480 22.1%学科基础必修课 296 39232 0 0 0 0 0 720 33.2%专业基础必修课0 0 12012880 0 0 0 328 15.1%专业方向必修课 0 0 0 12816096 0 0 384 17.7%师范教育必修课 0 0 0 0 0 0 0 0 0 0.0% 校企共建必修课0 0 0 0 0 0 0 0 0 0.0% 必修课总学时 456 47229635224096 00 191288.2%必修课程必修课周学时 28.5 29.518.522 15 6 0 0通识教育选修课 选修至少8个学分对应课程学时选修课程 开设专业类选修课 0 0 32 48 80 96 0 0 256 11.8%课堂实践实验环节64 16 32 16 96 96 0 0 320 14.8%实验实践环节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2周 0周0周0周0周0周10周 16周 28周 课程总学时4564723284003201920 0 2168100.0%学时合计课程周学时 28.5 29.520.5252012通识教育必修课 9 5 9 6 0 0 0 0 29 18.1%学科基础必修课 18.5 24 2 0 0 0 0 0 44.5 27.8%专业基础必修课0 0 7.5 8 5 0 0 0 20.5 12.8%专业方向必修课 0 0 0 8 8.5 4.5 0 0 21 13.1%师范教育必修课0 0 0 0 0 0 0 0 0 0.0% 校企共建必修课 0 0 0 0 0 0 0 0 0 0.0% 必修课程必修课总学分 27.5 29 18.522 13.54.5 0 0 115 71.9%通识教育选修课 选修至少8个学分8 5.0%选修课程 开设专业类选修课 0 0 2 3 5 6 0 0 16 10.0%课堂实践实验环节 2.5 0.5 1 0.5 4.5 4.5 0 0 13.5 8.4% 实验实践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1 0 0 0 0 0 5 814 8.8%学分合计开设总学分160 100.0%六、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学时分配Proportionof CourseHours讲授实践实验Course Type Course Nature课程名称Course Name课程编码Course Code Semester Crs Hrs Lecture Practice Experiment双学位课程DoubleDegreeCourses备注Remark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Cultivation of Ethic Thought andFundamentals of Law6017000001 1 3 48321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A Concise Outline of ChineseModern History6017000002 2 2 323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ocialism6017000003 3 6 96643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Marxism6017000004 4 3 483216大学英语(1)College English(1)6003000005 1 3 4848大学英语(2)College English(2)6003000006 2 3 4848大学英语(3)College English(3)6003000007 3 3 4848大学英语(4)College English(4)6003000008 4 3 4848必修大学计算机基础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6004000013 1 3 643232通识教育课程平台选修应在1-7学期选修不低于8学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创业基础 Entrepreneurial base 1604000014 6 2 3232必修 形势与政策Situation and Policy 16040000157 1 1616课程学分不计入总学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Advanced Computer LanguageProgramming C6004100027 2 3.5644816大学语文 College Chinese 6002100028 3 2 3232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必修体育概论Sports Theroy1109100001 1 1 1616程类别 程性质课学期学分学时Proportionof CourseHours讲授实践实验Course Type Course Nature课程名称Course Name课程编码Course Code Semester Crs Hrs Lecture Practice Experiment双学位课程DoubleDegreeCourses备注Remark体育社会学Sports Sociology1109100002 1 2 3232运动解剖学Sports Anatomy1109100003 1 3 4848是 运动生理学Sports Physiology1109100004 2 3 4848是 运动生物力学Sports Biomachanics1109100005 2 1.52424是 健美操Aerobics1109100006 1 1.52424是 体育保健学Sports Hygiene1109100007 2 2 3232运动训练学Sports Training Theory1109100008 2 2 3232田径(1)Track and Field(1)1109100009 1 3 4848田径(2)Track and Field(2)1109100010 2 3 4848篮球Basketball1109100011 1 3 4848排球Volleyball1109100012 2 2 3232足球Football1109100013 1 3 4848体操(1)Gymnastics1109100014 1 2 3232体操(2)Gymnastics1109100015 2 2 3232武术WuShu1109100016 2 3 4848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必修游泳Swimming1109100017 2 2 3232人体解剖学Anatomy1109200001 3 2 3232人体生理学Physiology1109200002 3 2 3232运动生物化学Sports Biochemistry1109200003 4 2 3232是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必修实用运动生物力学PracticalSports Biomachanics1109200004 3 1.52424是程类别 程性质课学期学分学时Proportionof CourseHours讲授实践实验Course Type Course Nature课程名称Course Name课程编码Course Code Semester Crs Hrs Lecture Practice Experiment双学位课程DoubleDegreeCourses备注Remark中医学基础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oundation1109200005 3 2 3232是西医学基础Medicine foundation1109200006 4 2 3232是 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exercise prescription1109200007 5 3 4848是体育统计Sports Statistics1109200008 4 2 3232是 运动科学研究方法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Method1109200009 5 2 3232是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必修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1109200010 4 2 3232是 体适能评价理论与方法Physical Fitness evaluationtheory and method1109300002 4 2 3232是健身原理与实践(1)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body-building(1)1109300003 5 1.5321616 是健身原理与实践(2)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body-building(2)1109300004 6 1.5321616 是健身操(1)Aerobic exercise(1)1109300005 5 1.5321616健身操(2)Aerobic exercise(2)1109300006 6 1.5321616太极拳Taichi chuan1109300007 5 1.5321616保健气功health qigong1109300008 6 1.5321616运动营养学Sports Nutriology1109300009 5 2 3232是 针灸与理疗Acupuncture and physical therapy1109300011 4 2 3232是 运动按摩Sports Massage1109300012 4 2 3232是专业方向课程平台 必修运动医务监督Sports Medicine Supervision1109300013 4 2 3232是程类别 程性质课学期学分学时Proportionof CourseHours讲授实践实验Course Type Course Nature课程名称Course Name课程编码Course Code Semester Crs Hrs Lecture Practice Experiment双学位课程DoubleDegreeCourses备注Remark必修中医养生康复学Preserve one's health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habilitation medicine1109300015 5 2 3232是健康科学与健康管理Health science and healthmanagement1109300001 4 2 3232是康复医学概论Overview of rehabilitationmedicine1109300010 3 2 3232是运动创伤学Sports Injury1109300014 5 2 3232是 体育管理学Sports Management Thoery1109310001 5 1 1616体育经济学Sports Economics1109310002 6 1 1616体育英语English for Sports1109310003 6 1 1616保龄球Bowling1109310004 6 1 1616乒乓球Table tennis1109310005 4 1 1616羽毛球Badminton1109310006 6 1 1616网球tennis1109310007 5 1 1616瑜伽Yoga1109310008 6 1 1616壁球Squash Ball1109310009 5 1 1616专业方向课程平台 选修跆拳道Kickboxing1109310010 6 1 1616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学时分配Proportionof CourseHours讲授实践实验Course Type Course Nature课程名称Course Name课程编码Course Code Semester Crs Hrs Lecture Practice Experiment双学位课程DoubleDegreeCourses备注Remark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1615600039 1 1 1616军事训练Military Training1615600040 1 12周2周知识实习(1)practice for knowledgeapplication(1)6001600004 5 3 4848每周一三五下午8、9节保健实验室 知识实习(2)practice for knowledgeapplication(2)6001600002 6 3 4848每周一三五下午8、9节保健实验室 专业实习Intership Training60016000037 510周10周毕业论文(设计)Graduation Thesis60016000018 816周16周是实践教学环节平台 必修公益劳动Laboring for Public Benefit16166000417 12周2周课程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八、说明1.学校统一开设《形势与政策》、《创业基础》、《公益劳动》等课程,课程实施按照相关文件执行,课程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较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二、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坚定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生应该掌握较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本理论、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和体育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3.实践能力: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体育教育实践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能力: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5.综合素质:学生应该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并注重个人修养,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课程设置1.体育基础课程:体育人体科学、体育教育方法、体育心理学等。
2.专业课程:中学体育教育、幼儿体育教育、体育教学案例分析等。
3.综合素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语言文化修养、管理学基础等。
四、实践教学1.教育实习: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教育实习活动,了解实际教学环境和教学工作流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五、毕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学业,取得相应的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
六、培养模式本专业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七、培养质量保障学校将建立健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制定详细的办学计划和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学业辅导,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培养质量。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体育学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及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全面胜任学校体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1.素质要求(1)基本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2)专业素质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教师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能够运用体育学的理论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各种实际问题;了解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相关领域的从业资格和创新创业意识。
2.知识要求(1)素养类知识具有丰富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创新创业意识。
熟悉一门外国语,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
(2)专业类知识系统掌握体育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能够利用其分析和解决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以及体育科研中的实际问题;理解运动技能的有关原理;了解体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研发展趋势;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撰写体育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3.能力要求(1)获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能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研究和解决体育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未来工作所需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2)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北京体育大学各专业教学计划主要课程一、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学概论、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艺体、武术。
二、运动训练专业运动训练学、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运动选材学、运动伤病防治、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生理学、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教育学。
三、社会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中华体育养生学、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
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运动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临床医学、传统医学、教育学、运动技术与训练。
五、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武术理论基础、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医学基础、专项理论与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
六、新闻学(体育新闻)体育新闻学概论、体育学、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理论、传播学、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学、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摄影。
七、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含运动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如,工程心理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含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运动心理学。
八、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
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各专业介绍一、体育教育专业该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从事体育教学、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及科研、管理工作专门人才的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较系统的教育心理科学、体育生物科学、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全面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并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毕业后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体育部门的管理和科研工作。
北体运动人体科学一、引言北体运动人体科学是指以北体运动学院为基地,通过对人体运动的研究和探索,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促进人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北体运动人体科学的定义、研究领域、目标和价值,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定义北体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运动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它致力于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探寻运动与健康、运动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领域1.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对人体生理系统的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通过对运动生理的研究,可以揭示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规律,预防运动中的生理障碍,并促进运动表现的提升。
2.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时人体的力学特性和力学原理,包括运动姿势、运动力量、骨骼结构等。
通过对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可以优化运动技术,减少运动伤害,提高运动表现。
3.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对人体心理状态的影响,包括运动对情绪、认知、人格等心理层面的影响。
通过对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提高运动者的心理素质,提升运动表现。
4.运动训练学:研究运动训练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方法的选择等。
通过对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可以提高运动者的训练效果,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5.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时人体的营养需求和营养摄入的影响。
通过对运动营养学的研究,可以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提高运动表现。
四、目标和价值北体运动人体科学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研究,促进人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人体运动的各个方面,了解人体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为人们提供科学、可操作的指导,以提高人体运动的效果和质量。
北体运动人体科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人体健康:通过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和运动方案,促进人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2.提高运动表现:通过研究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优化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者的表现水平。
专业代码:040205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从2012年起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与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运动人体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训练,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与培养目标相关的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3.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毕业生应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营养指导、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4.运动健康方向毕业生应掌握常见健身方法,体质测量与评价、体力活动水平评估、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制订、膳食营养指导、健身运动中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5.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政策和法规;6.具有检索和综述专业文献和跟踪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7.初步具有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体育学、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
(二)主要课程运动科学导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保健学、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
五、主要专业实验人体及运动解剖学实验、人体及运动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及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体质测量与评价实验、运动处方应用实验、运动技术诊断实验等。
六、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一)修业年限四年。
(二)学分150学分。
(三)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
八、课外实践要求(一)毕业论文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论文评审不通过者,不予获得学分。
允许在毕业后1年之内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论文评审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二)教育实习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两部分,共计4学分。
实习考核成绩及格以上者方可获得教育实习学分。
未参加实习(包括中途离开)或实习不及格的学生不能获得教育实习学分。
(三)创新实践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共计2学分。
创新实践活动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学术活动、教研活动,以及发明专利等。
(四)社会实践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共计2学分。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研究、志愿者服务、参加各类比赛等。
以上内容详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说明》。
九、说明(一)课程安排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年完成,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年完成,公共选修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在第三学年至第四学年完成。
(二)奖励学分1.运动等级、裁判等级奖励学生在校期间,达到二级以上运动等级可获奖励学分。
其中二级2学分,一级4学分,运动健将6学分。
同一单项或同类项目以通过的最高运动等级记取一次奖励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二级以上裁判等级可获奖励学分。
其中二级1学分,一级2学分。
同一单项或同类项目以通过的最高裁判等级记取一次奖励学分。
2.科学研究奖励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以北京体育大学为惟一作者单位:被SCI数据库全文收录1篇论文,奖励2学分;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每发表1篇论文,奖励1学分;在国际会议或全国一级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上每作1次口头报告,奖励1学分;进行1次墙报交流,或在二级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上每作1次口头报告,或在国内非核心学术期刊上每发表1篇论文,奖励0.5学分。
3.计算机水平奖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达到3级以上及格标准,奖励1学分。
4.其他情况奖励学生在校期间,做出其他贡献,可向学院申请奖励学分。
学生各项奖励学分总和不得超过3学分。
学生获得的奖励学分,可依次免修相等学分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三)体质健康标准学生在校期间,须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及格水平,方可毕业。
执笔人:王正珍、刘芳华专业负责人:王瑞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外实践活动说明一、毕业论文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证性研究论文一篇,共计4学分。
具体执行办法详见《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办法》,其他补充条款如下。
(一)师生互选及论文开题阶段学生需在第6学期前八周完成由学院组织的导师遴选工作。
师生互选结束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领域,查阅文献,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第6学期结束前,教研室组织开题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进行评审,原则上开题评审小组不少于3人。
开题评审结束后,评审小组对学生的开题提出修改意见,必要时可要求学生重新开题。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提交开题报告,由导师签字确认,并下达论文任务书。
(二)论文过程、中期检查及论文完成阶段论文开题后,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第7学期结束前,学生需按规定填写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与教师共同接受学院及学校组织的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
第8学期第4周前,学生应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教师,并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论文答辩及修改阶段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期中后进行。
原则上论文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
答辩过程包括学生报告5分钟,现场答辩5分钟。
答辩结束后,学生应就评审小组提出的修改意见与指导教师进行商议,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将修改后论文及论文修改说明提交至指导教师,经指导教师确认,方可上交毕业论文文件至教研室。
答辩未通过的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对论文进行修改,并提交二次答辩申请。
答辩小组根据论文修改情况,决定是否组织二次答辩。
二次答辩未通过或未达到二次答辩要求者,视为本次论文未通过。
(四)学分及学位授予毕业论文评审或答辩修改后通过者,获得相应的毕业论文学分,准予毕业。
并根据学校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确定是否授予学士学位。
(五)论文归档阶段论文答辩及修改工作完成后,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完整的毕业论文文件装订版及电子版至教研室。
完整的毕业论文文件包括毕业论文正文,开题报告,任务书,中期检查表及论文成绩表。
二、教育实习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为16周,共计4学分。
其中8周安排在第三学年的暑假进行,另8周安排在第7学期的前八周进行。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两部分。
(一)教学实习教学实习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校内运动人体科学各基础课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习。
实习期间,学生需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观摩教学,完成备课、编写教案、课堂教学试讲等工作。
课堂教学试讲由教研室组织,教研室全体实习学生参加,相互听课,试讲后及时进行评议。
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和教研室的意见,对教案、讲稿认真进行修改补充,做好自我总结。
教学实习结束后,学生需将听课记录、教案、讲稿、实习总结等交予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并将全部实习材料上交学院。
(二)专业实习学生的专业实习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教学、训练、科研及其它实习基地进行。
学生进驻实习单位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交实习基地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制定并上交实习计划,对实习目标及具体实习内容进行明确地规划和描述。
实习期间,学生需详实地记录实习日志、周记,留存工作照片。
8周专业实习结束后,由学院统一组织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16周的专业实习结束后,学生需将实习日志、周记、工作照片、实习总结及实习单位评价交予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学生将专业实习相关文件交予院系,由学院记录学生的专业实习成绩。
学生最终的教育实习成绩应是两个实习环节成绩的综合结果,其中教学实习成绩占30%,专业实习成绩占70%。
学生实习考核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方可获得专业实习学分,准予毕业。
未参加教育实习(包括中途离开)或实习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只能获得结业证书(详见《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育实习管理办法》)。
三、创新实践本专业要求学生获得创新实践2学分,方可毕业。
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该学分:(一)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生参加由学校、学院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每个创新或创业项目结项后,项目负责人计1学分,第2-6名参与人每人计0.5学分。
学生按照学分值最高的项目记录一次学分,多个项目间不累计记录。
(二)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或学术讲座:按次累计,累计次数达到要求,最高获得1学分。
(三)参加教研活动:学生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每学期记0.5-1学分(每学期累计不超过1学分)。
教师需要学生辅助进行教研活动时,需到教务员处备案(包括需要学生的数量,工作时间及内容),每学期末,学生需提交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报告(包括辅助教师姓名,工作时间及内容)。
教研活动报告需由教师签字确认,由教务员统一计算学分。
工作时间与学分具体折算方法:每3小时折算为一天,每5天折算为1周,每4周计0.5学分,或60小时计0.5学分。
学生完成具有实践性质的课程作业,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环节均不计入。
(四)获得专利: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一项,记2学分。
四、社会实践本专业要求学生获得社会实践2学分,方可毕业。
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该学分:(一)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可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每篇计0.5学分,累计不超过1学分。
(二)参加志愿服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支边活动,或为大型运动会、休育赛事、重要会议或庆典等活动进行志愿服务),经组织单位确认、学院审核,每学期可计0.5-1学分,累计不超过1学分。
(三)参加各类比赛:在北京市或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得名次者,每人每次计0.5-1学分,累计不超过1学分。
(四)参加校田径运动会或校级联赛:参加校级田径运动会,取最高名次,获得第1-3名,每人每次计1学分;获得第4-6名,每人每次计0.5学分。
参加校级联赛,取最高名次,获得第1-3名,每人每次计0.5学分。
参加以上比赛获得的学分数累计不超过1学分。
(五)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其他学术或社会实践活动,达到要求,最高可计1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