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六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染色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去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注: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以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2.水-碘浸片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酵母菌的死活细胞鉴别与镜检计数一、实验目的1.掌握鉴别酵母菌细胞死活的染色方法。
2.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掌握利用它进行酵母菌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步骤1.酵母菌血球计数板镜检计数1)取一块盖玻片,加盖在血球计数板中央计数室上方。
2)用滴管吸取菌悬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通过毛细作用渗入计数室,注意不能有气泡产生,然后放置于载物台,静止5min,使细胞全部沉降到其表面。
3)高倍镜镜检,数对角线上5个中方格中细胞的总数,再计算出菌悬液浓度。
为了减少误差,应注意对样品适当稀释,以每个小方格中平均4~6个细胞为佳;另外,也可对同一样品重复计数,取其平均值。
附:计数板的结构及测定原理利用血球技术板镜检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计数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质玻片,其上有四条凹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比较宽,其中央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半边各有一个计数区,其上有9个大方格,只有中央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计数用。
这一大方格的长宽各为1mm。
加盖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为0.1mm,因此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³。
目前血球计数板常用的是25格×16格型,其计数室被分成25个中格,其中每个中格又分为16个小格,故计数室共有400 小格。
计数时,首先把适当浓度的菌悬液注入计数室,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一般数对角线上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中细胞总数再根据下式求得菌悬液的浓度细胞个数=5000A×B式中A---5个中方格中细胞总数B---菌悬液的稀释倍数三、实验结果个数:30 37 11 25 21 24 17 27 28 25。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
三)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约2d的麦芽汁斜面培养物;2、染色液和试剂:0.1%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3、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美蓝浸片)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入上述液滴里,混合均匀;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五)注意事项1、加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2、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酵母菌死活细胞区别图(10×40倍下观察)死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活细胞(无色)(六)心得体会:在制片的时候,先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并且要避免产生气泡。
在用美篮染色的时候,注意染色液和菌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并且应该尽量等量而且要混匀。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 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 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 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并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2、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浸片和碘液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
酵母悬液、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四、实训步骤
1、水-碘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取一滴酵母悬液放在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2、美蓝浸片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美蓝染色液,滴加一滴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将制片放置约3min 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六、注意事项
1、染色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的气泡,影响观察。
2、盖片时斜着放不易产生气泡。
1。
实验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活细胞数目比例有什么影响?4. 如何测定酵母菌死亡率?简述其原理。
5. 标本片上的某一物象,第一次看到后如何再次找到它?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正确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2.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3.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4. 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1. 酵母菌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不必染色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但由于细胞个体大,采用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细胞。
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并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染色鉴别。
2. 美蓝染液图1:酵母菌美蓝浸片观察3min(10×40)图2:酵母菌美蓝浸片观察30min(10×40)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 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 天左右的豆芽汁液体培养物(需稀释)。
2. 溶液或试剂:0.1%和0.05%吕氏碱性美蓝溶液(或0.01%美蓝水溶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等。
3.器材: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胶头滴管、小烧杯、洗瓶等等。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1.美蓝浸片的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并用接种环将其混合均匀,酒精灯上灼烧清洗接种环。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用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抹,以免破坏细胞。
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实验⼗六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染⾊鉴别实验⼗六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染⾊鉴别⽬的要求1. 通过观察了解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
2. 掌握鉴别酵母细胞死活的染⾊⽅法。
材料1. 菌种:酵母菌菌悬液。
2. 染料:0.1%美兰染⾊液。
3. 其他:显微镜、载玻⽚、盖玻⽚、滴管、试管、蒸馏⽔等。
原理酵母菌细胞较⼤,不必染⾊即可⽤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美兰染⾊液可对酵母细胞进⾏死活染⾊鉴别。
美兰是⼀种弱氧化剂,氧化态呈蓝⾊,还原态呈⽆⾊。
活的酵母细胞,因新陈代谢的不断进⾏,具有⼀定的还原能⼒,能将进⼊细胞的美兰还原,⽽细胞不被染⾊。
因此,⽤美兰对酵母细胞染⾊⼀定时间后,⽆⾊的为活细胞,呈蓝⾊的则为死亡细胞。
需要注意的是,⼀个活酵母菌的还原能⼒是⼀定的,必须严格控制染料的浓度和染⾊时间。
⽅法1.酵母菌细胞形态的观察取洁净的载玻⽚⼀块,⽤滴管取酵母菌悬滴于载玻⽚中央,取盖玻⽚⼀块,⼩⼼地将盖玻⽚⼀端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地将盖玻⽚放下,以避免产⽣⽓泡。
⾄此,⼀⽚酵母菌⽔浸标本⽚就制成了。
先⽤低倍镜观察,再⽤⾼倍镜观察,观察时注意酵母细胞的形状及出芽情况。
2.死活酵母细胞的染⾊鉴别取0.1%美兰液⼀滴,滴在⼀块洁净的载玻⽚中央,加⼀滴酵母菌悬液,混合均匀,染⾊3~5分钟后加盖玻⽚制成⽔浸标本⽚,镜检。
内容1. 制⽚观察所给各种酵母菌的细胞形态。
2. ⽤美兰液对酵母菌死活细胞进⾏染⾊鉴别。
结果与思考题1. 绘图表⽰所观察的各种酵母菌,注明菌名及放⼤倍数。
2. ⽤美兰对酵母细胞进⾏染⾊鉴别时,为什么要控制染料的浓度和染⾊时间?。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试剂与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0.05%和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内容1.美蓝浸片观察酵母培养→制片→染色→镜检→30分钟后再镜检2.水-碘浸片观察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1.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侧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避免气泡产生。
六、思考题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酵母菌死活鉴别原理嘿,咱今天就来讲讲酵母菌死活鉴别原理。
你说这酵母菌啊,就像一群小小的精灵,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忙碌着。
咱先想想啊,活的酵母菌和死的酵母菌那肯定不一样呀!就好像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和已经没了气的小兔子,差别大了去了嘛!那怎么来分辨它们呢?其实啊,有个挺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一种染料。
这染料可神奇了,它能跟活的酵母菌玩个小把戏,却对死的酵母菌不理不睬。
就好像是一个聪明的小伙伴,能分得清谁是好朋友,谁只是个路人甲。
你看啊,当我们把染料加进去的时候,活的酵母菌就会把染料拒之门外,嘿,它可精着呢,不让染料进去捣乱。
而死的酵母菌呢,就没办法啦,染料就会大摇大摆地进去,给它染上颜色。
这不就一下子区分开了嘛!这就好像在一个大派对上,活的酵母菌是那些穿着漂亮衣服尽情跳舞的人,而死的酵母菌就是那些倒在一边没动静的。
我们用这个染料的办法,不就像是有了一双火眼金睛,能清楚地看到谁在活跃,谁已经歇菜了嘛!咱再深入想想,这酵母菌在我们生活里可重要啦!做面包要靠它,酿酒也要靠它。
要是分不清它们是死是活,那做出的面包能好吃吗?酿出的酒能香醇吗?那肯定不行啊!所以学会这个鉴别原理,就像是掌握了一门神奇的魔法,能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些小家伙们。
你说这多有意思啊!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鉴别方法,却有着大大的用处。
它能让我们知道酵母菌们的状态,就像了解我们身边朋友的心情一样。
难道不是很神奇吗?而且啊,这也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其实都有着大学问呢!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们。
总之啊,酵母菌死活鉴别原理就是这么一个实用又有趣的东西,学会了它,你就能更好地和酵母菌这些小精灵打交道啦!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1.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基本技能。
3. 掌握酵母菌染色技术,区分死活细胞。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通过染色,可以使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
美蓝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其原理是美蓝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活细胞内的美蓝会被还原,因此活细胞不会着色,而死细胞内的美蓝则不会被还原,因此会着色。
三、实验材料1. 酵母菌培养液2. 美蓝染液3. 碘液4. 载玻片5. 盖玻片6. 显微镜7. 吸管四、实验步骤1. 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取适量置于载玻片上。
2. 用滴管滴加适量美蓝染液,使菌液均匀染色。
3. 静置3-5分钟后,用吸管吸去多余的染液。
4. 滴加适量碘液,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5.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
1. 酵母菌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大小不一。
2. 细胞壁较厚,细胞膜透明。
3. 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4. 细胞质中可见液泡,液泡大小不一。
5. 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呈蓝色。
六、实验分析1. 酵母菌细胞壁较厚,具有保护作用。
2. 细胞核是酵母菌的重要器官,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3. 液泡是酵母菌储存营养物质的地方。
4. 通过美蓝染色,可以观察到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区分死活细胞。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学习了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基本技能,掌握了酵母菌染色技术。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酵母菌的认识,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八、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3. 观察时要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图像清晰。
九、思考题1.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2. 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应用?3. 如何区分酵母菌的死活细胞?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酵母菌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了酵母菌染色技术,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酵母菌形态观察、死活细胞的鉴别及子囊孢子的观察姓名:班级:生科二班学号:组别:二同组者:【目的要求】1.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方式2.学习区分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3.掌握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基本原理】酵母菌繁殖方式:单细胞的酵母菌个体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多数采取出芽方式(在PDF酵母合成培养基中)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麦氏培养基中)进行有性繁殖。
美蓝染色原理: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同时,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还可以对酵母菌的死、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
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微弱的衰老细胞还原能力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类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
在酵母菌种,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要一定的条件,所以对不同种属的酵母要选择适合形成子囊孢子的培养基。
麦氏(Meclary)培养基(葡萄糖-醋酸钠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
孢子染色原理:孢子壁厚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
因此先用强染色剂(孔雀绿)下染色,使染料进入菌体和孢子,水洗时菌体中染色被洗脱而孢子中染料保留。
在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色剂的颜色而孢子保留原来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溶液与试剂: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5%孔雀绿,番红染液,95%乙醇。
3.培养基:麦氏(Meclary)琼脂斜面培养基。
4.仪器或其他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等。
【操作步骤】1.两种培养基的配置分别配置100ml麦氏培养基和200ml酵母合成培养基,其成分配比详见附录一。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I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一、目的要求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基本原理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菌体比细菌大。
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
用它采对酵母细胞进行染色。
活细胞内由于新陈代谢作用而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活细胞染色后无色。
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因无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三、器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siae);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操作步骤(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液滴不可过多或过少,以免盖上盖玻片时,溢出或留有气泡。
然后按无菌操作法取在豆芽汁琼脂斜面上培养48小时的酿酒酵母少许,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
(2)用镊子夹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
盖片时应注意,不能将盖玻片平放下去,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3)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
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酿酒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五、实验报告(1)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II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一、目的要求1.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
2.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
实验十六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染色鉴别
目的要求
1. 通过观察了解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
2. 掌握鉴别酵母细胞死活的染色方法。
材料
1. 菌种:酵母菌菌悬液。
2. 染料:0.1%美兰染色液。
3. 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试管、蒸馏水等。
原理
酵母菌细胞较大,不必染色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用美兰染色液可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染色鉴别。
美兰是一种弱氧化剂,氧化态呈蓝色,还原态呈无色。
活的酵母细胞,因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能将进入细胞的美兰还原,而细胞不被染色。
因此,用美兰对酵母细胞染色一定时间后,无色的为活细胞,呈蓝色的则为死亡细胞。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活酵母菌的还原能力是一定的,必须严格控制染料的浓度和染色时间。
方法
1.酵母菌细胞形态的观察
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块,用滴管取酵母菌悬滴于载玻片中央,取盖玻片一块,小心地将盖玻片一端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地将盖玻片放下,以避免产生气泡。
至此,一片酵母菌水浸标本片就制成了。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观察时注意酵母细胞的形状及出芽情况。
2.死活酵母细胞的染色鉴别
取0.1%美兰液一滴,滴在一块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酵母菌悬液,混合均匀,染色3~5分钟后加盖玻片制成水浸标本片,镜检。
内容
1. 制片观察所给各种酵母菌的细胞形态。
2. 用美兰液对酵母菌死活细胞进行染色鉴别。
结果与思考题
1. 绘图表示所观察的各种酵母菌,注明菌名及放大倍数。
2. 用美兰对酵母细胞进行染色鉴别时,为什么要控制染料的浓度和染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