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6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剪纸的起源和历史。
2.学习剪纸的基础操作和技巧。
3.探究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4.提高学生的手工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剪纸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2.剪纸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剪纸的艺术表现和创意思维。
2.剪纸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变革。
四、教学内容1.剪纸的起源和历史。
2.剪纸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3.剪纸的艺术表现和创意思维。
4.剪纸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五、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法:介绍剪纸的起源和历史,剪纸的基本操作和技巧,剪纸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2.示范教学法: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剪纸的基本操作和技巧演示,并让学生模仿操作。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剪纸作品的创意设计和剪纸制作,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起源和历史,并引发学生对剪纸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思考。
2. 操作演示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剪纸的基本操作和技巧,并让学生模仿操作,其中包括:•纸张的选取和折叠方法;•剪纸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剪纸的常见图案和花样。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完成剪纸作品的创意设计和剪纸制作,要求:•设计方案要符合主题要求,有创意;•剪纸图案要简明美观,线条清晰;•实施时要尽量保持手不晃动,保持心情平和;4. 作品展示学生在班级内展示和评比剪纸作品,鼓励每位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评价并提建议。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剪纸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剪纸的基础操作和技巧;•剪纸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剪纸的艺术表现和创意思维。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表现:剪纸制作的完成度和质量,作品的创意和审美价值。
2.教师的评价:教学过程的整体效果和学生反馈。
八、教学拓展1.对剪纸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研究,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剪纸文化和特点。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人美版(5)一. 教材分析《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是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通过学习剪纸,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剪纸的历史、剪纸的基本技法、剪纸作品的欣赏和创作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对剪纸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历史和技法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对剪纸艺术的认识和创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剪纸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2.剪纸技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
2.示范法:展示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剪纸作品。
4.欣赏法: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剪纸作品:教师准备一些剪纸作品,用于展示和欣赏。
2.剪刀、彩纸等工具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剪纸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3.PPT:制作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技法和作品欣赏的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剪纸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让学生对剪纸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剪纸制作的技法,讲解剪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然后学生动手制作剪纸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互相欣赏、交流,提高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剪纸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鼓励学生创作具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剪纸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以及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案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2、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
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教具:多媒体课、示范作品等。
学具:剪刀、红纸等教学方法:情境式赏析式启发式直观式练习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图片同学们,漫步世界各地,我们总会流连忘返,在这些照片中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标志吗? (让学生初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结:这些建筑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明,还有许多文化它们以文字、绘画、建筑、遗址文物等记录下来的,我们称为物质文化。
今天和老师一起来了解另一种以口传身授的方法在生活中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
2、观看一段一分钟剪纸动画视频:在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用什么材料表现的?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一分钟视频,为学生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了解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3、早在汉代人们就已经用剪刀剪梧桐叶来装扮自己的生活,这是剪纸的最早雏形。
出示课题一《剪纸中的古老记忆》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1、你在生活中见过那些剪纸? (生:窗花、福)2、介绍南方剪纸和北方剪纸的风格特点。
剪纸在形成过程中,慢慢地分成了南方剪纸和北方剪纸。
我们来看几个关键词,细腻、清秀、刺绣。
(我们知道在扬州和苏州最出名的是什么? (刺绣) 但刺绣的图案大部分来自剪纸图案,南方剪纸可能与南方人的性格有关,细腻、内向。
)北方人的性格特点是豪放、粗犷,同样这也是北方剪纸的风格特点。
3、介绍抓髻娃娃的造型特点。
在众多剪纸里面有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剪纸,但里面出现最多的一个形象是出现抓髻娃娃的图片,谁能告诉我是一个什么形象? (小孩的形象,民间艺人根据生活在北方农村娃娃的形象创作出来的,所以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表现手法,通过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剪纸作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剪纸技巧的讲解和实际操作,以及剪纸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剪纸艺术相对较为陌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剪纸技巧的掌握有一定难度,但同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剪纸的基本技巧。
2.难点:剪纸创意设计和作品的完整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剪纸的基本技巧。
2.示范法:展示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合作法: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剪纸作品。
4.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剪纸作品、剪刀、彩纸、浆糊、展示台。
2.学具:剪刀、彩纸、浆糊、画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什么艺术形式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并示范制作过程。
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注意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动手制作剪纸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第16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地域特色,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如折、剪、刻等,并能运用这些技法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剪纸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关注和热爱生活、艺术和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过程、地域特色等。
2. 剪纸的基本技法:折、剪、刻等。
3. 剪纸作品的创作:运用剪纸基本技法,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剪纸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剪纸的基本技法和剪纸作品的创作。
2. 教学难点:剪纸技法的灵活运用和创作过程中个人风格的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剪纸作品展示板、剪纸专用剪刀、刻刀、彩纸等。
2. 学具:剪纸专用剪刀、刻刀、彩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剪纸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介绍:讲解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过程、地域特色等。
3. 剪纸基本技法讲解与示范:讲解折、剪、刻等基本技法,并进行现场示范。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剪纸作品的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16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具有个人风格的剪纸作品。
2. 收集不同地域特色的剪纸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2. 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否得到锻炼。
3.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是否有所增强,对生活、艺术和自然的关注和热爱是否有所激发。
第15课家乡的艺术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及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教授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剪纸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2. 剪纸艺术的特点和分类。
3. 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剪纸作品的创作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剪纸作品的创作。
2. 教学难点:剪纸作品的创作,如何运用剪纸技巧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剪纸作品展示。
2. 学具:剪刀、彩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引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剪纸艺术的特点和分类,教授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剪纸作品。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艺术剪纸中的古老记忆2. 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3. 剪纸艺术的特点和分类4. 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5. 剪纸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剪纸作品,主题自选。
2. 写一篇关于剪纸艺术的文章,介绍剪纸的历史、特点及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对剪纸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剪纸作品的创作水平。
4.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剪纸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其基本技巧和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
这些技巧不仅包括剪纸的基本操作,还包括对图案的设计和理解。
1. 剪纸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剪刀选择:应选择锋利、适合手型的剪刀。
儿童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纸张选择:初学者宜选择质地较软、颜色鲜艳的彩纸。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剪纸的历史背景,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内容剪纸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剪纸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剪纸的基本技巧:教授剪纸的基本手法,如折叠、剪切、镂空等。
剪纸艺术欣赏:分析经典剪纸作品的艺术特点,如对称、图案、寓意等。
实践创作: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个人剪纸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难点:剪纸作品的创意设计与实践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剪纸样品、剪刀、彩纸。
学具:剪刀、彩纸、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引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剪纸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基本技巧。
3. 示范:现场演示剪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中心:课程“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左侧:列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点。
右侧:展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作品示例。
作业设计个人剪纸作品:要求运用课堂所学技巧,创作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作品。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剪纸技巧的掌握程度和作品的表现力。
改进方向: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增强互动性和实践性。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剪纸艺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说明教学重点剪纸的基本技巧:这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包括剪纸的折叠方法、剪切技巧和镂空技术。
教师需要通过清晰的示范和详细的讲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实践这些基本技巧。
创作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的剪纸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包括如何选择主题、设计图案、以及如何将个人的创意融入剪纸作品中。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欣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间剪纸作品,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民俗文化及造型特点。
2.掌握抓髻娃娃的造型特点,模仿或创作一幅抓髻娃娃的剪纸作品。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2学情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的研究领域。
剪纸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本课选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优秀剪纸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剪纸作品万剪不断的结构,吟咏生命、民族繁衍和美好愿望的主题,以及装饰性的艺术特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剪纸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洐化出的不同风貌和蕴含的文化内涵。
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心。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剪纸作品的欣赏,感悟风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点。
难点: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文化背景的相识。
4教学进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题目导入师:你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以口头、文字、绘画等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
师:我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民间戏曲、舞蹈、节日礼仪、刺绣、玩具、面花、皮影、剪纸等。
板书引题:剪纸中的古老记忆2【活动】剪纸的历史1.最早的剪纸:师:看到这些剪纸残片,你有甚么感触感染?生:从这些残片中我看到了强健的马、活泼活泼的猴子。
我感到现代的剪纸造型活泼、剪刻精致,现代的人们心灵手巧。
2.视频欣赏:3.填一填:唐朝、喜庆、瓷器、明代。
3【活动】剪纸的风格1.视频欣赏:2.连一连:4【活动】剪纸的分类师:从色彩来看,剪纸可以分成哪几类?生:从色彩上分为单色剪纸、染色剪纸、拼色剪纸。
师:从表现技法看,剪纸可以分成哪几类?生:按技法分为阴刻、阳刻、阴阳结合刻。
师:你曾经剪过哪些题材的剪纸?这些剪纸作品中表现了哪些题材?生:剪纸的表现题材有人物、动物、风景、瓜果等。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绘画纸、剪刀、彩色纸、铅笔等材料。
2. 展示剪纸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引入:
1. 呈现剪纸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2. 向学生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剪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
探究:
1. 示范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如折叠纸张、剪出图案等。
2. 引导学生自由尝试剪纸,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激发学生观察力,引导他们观察不同剪纸作品中的元素和图案。
拓展:
1. 给学生提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纸张,让他们尝试制作不同主题的剪纸作品,如动物、植物、节日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剪纸的应用场景,如贴窗花、制作贺卡等。
3. 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和分享各自的剪纸作品。
总结:
1. 回顾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总结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 引导学生分享剪纸制作的体会和感受。
延伸活动:
1. 组织学生参观剪纸展览,了解更多剪纸艺术家的作品。
2. 组织学生参加剪纸比赛,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使用剪纸技巧制作装饰品或礼物,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下《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下的第16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流派和特点,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并创作出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作品。
教材以我国剪纸艺术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民间习俗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本技巧,对民间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剪纸艺术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拓展知识。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缺乏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流派和特点,知道剪纸艺术在民间习俗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创作出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作品。
4.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流派和特点,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出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剪纸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流派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民间习俗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2.示范法:展示剪纸作品,分析剪纸的基本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剪纸的制作过程。
3.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剪纸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剪纸创作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剪纸作品、剪纸工具(如剪刀、彩纸等)、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彩纸、剪刀、铅笔、橡皮、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剪纸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流派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民间习俗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课时: 2课时 课程类型: 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 教学⽬标: 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
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
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化。
教学重点: 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
教学难点: 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化背景的了解。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检查学⽣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情绪。
⼆、引⼊新课: 1、课件导⼊: 播放陕北民歌。
你听到了什么声⾳?猜⼀猜这是哪⾥? 2、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资料反馈: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的传统民间艺术。
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
纸是中国的四⼤发明之⼀,过去⼀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
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前49年)。
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
但⽤其它薄⽚材料⽤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
让我们查看⼀下有关⽂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 ①1950⼀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湖南长沙黄泥圹出⼟的晋代⾦⽚装饰物。
这些⽤银箔镂空⽽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
北朝(公元386⼀534年) ⽤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前最早发现⽽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焰⼭附近,先后出⼟了五幅团花剪纸。
在中国⼴⼤的农村,许多年来,流传着种种⽼百姓⾃⼰创作⾃⼰欣赏的艺术,剪纸就是其中的⼀种。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下《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是小学美术六下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剪纸艺术,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人美版教材为基础,结合常锐伦老师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古老记忆的剪纸作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对美术课程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剪纸艺术的认识较为片面,局限于剪出简单的图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
2.难点:创作出具有古老记忆的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基本技巧。
2.示范法:展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交流。
4.评价法: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剪纸作品、剪纸工具(如剪刀、彩纸等)。
2.搜集有关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资料。
3.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创作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剪纸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基本技巧,让学生对剪纸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剪纸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学习、交流剪纸创作心得。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评价和建议。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再次进行剪纸创作。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古老记忆的剪纸作品。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下《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是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表现手法,以及剪纸在民间习俗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剪纸,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手工制作经验,对民间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但剪纸艺术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表现手法,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表现手法。
2.剪纸技巧的掌握,如折叠、剪切、刻画等。
3.创作具有个人特色和审美价值的剪纸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表现手法。
2.示范法:展示优秀的剪纸作品,分析剪纸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剪纸作品,教师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交流创作心得,分享剪纸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剪纸作品示例:展示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剪纸作品。
2.剪纸材料:彩纸、剪刀、刻刀、蜡笔等。
3.教学课件: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表现手法。
4.教学视频:播放剪纸制作过程的示范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优秀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分析剪纸技巧,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剪纸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讲解剪纸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
4.巩固(5分钟)学生之间交流创作心得,分享剪纸经验。
教师总结剪纸制作要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尝试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作品。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下《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案2一. 教材分析《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下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通过学习剪纸,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材以剪纸艺术为载体,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接触过剪纸艺术,对剪纸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对剪纸技艺较熟悉,而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关注。
此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学会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一幅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
2.难点:剪纸技巧的运用和创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剪纸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
2.示范法:老师现场演示剪纸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剪纸作品。
4.欣赏法:欣赏优秀剪纸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剪纸作品、剪刀、彩纸、浆糊等。
2.课件:剪纸艺术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剪纸艺术的特点。
让学生谈谈对剪纸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
3.操练(10分钟)老师现场演示剪纸技巧,让学生动手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剪纸心得。
老师参与讨论,给予评价和建议。
5.拓展(5分钟)欣赏优秀剪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16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如对称折叠、剪刻细节等,并能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手工制作技能,以及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剪纸艺术简介:介绍剪纸的起源、发展历程、地域特色及其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
2. 剪纸技巧讲解:讲解剪纸的基本方法,如折叠、剪刻、镂空等,并展示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按照步骤完成剪纸作品,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设计。
4. 作品欣赏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难点:剪纸的精细操作和创新设计,以及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剪纸示范视频、剪纸作品样本。
学具:剪刀、彩纸、铅笔、橡皮、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
3. 示范:现场演示剪纸的制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所学技巧制作剪纸作品。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第16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提纲:剪纸简介、技巧讲解、实践操作、作品欣赏与评价关键词:剪纸、传统文化、技巧、创新、合作作业设计必做题:每位学生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要求运用课堂所学技巧。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剪纸技巧的掌握程度,作品的创新性和文化理解。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还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