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592.50 KB
- 文档页数:27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排他性(excludability)答:排他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特性。
一种产品或服务具有排他性时,一个人使用或消费该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
排他性是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之一。
生产者的排他原则有效时,生产者能够限制那些不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消费者使用这种商品,消费者的排他性有效时,消费者在消费一种物品时,其他人能够被排除在外。
在排他性原则失效的地方,就会出现没有付出代价,却可以享受物品效用的“免费搭便车”现象。
2.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 in consumption)答:消费中的竞争性指一种产品或服务被一个人消费从而减少了其他人消费的特性。
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如某一火车座位),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则这种商品就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市场机制只有在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私人物品的场合才真正起作用,才有效率。
3.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答:私人物品指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是供个人单独消费的物品。
私人物品是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竞争性,如果某人已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第二是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其他人则不能。
4.公共物品(public goods)(西北大学2003研;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在本章中你将——了解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的定义考察为什么私人市场不能生产公共物品考虑我们经济中的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说明为什么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既是必要的又是困难的考察为什么人们往往会过多的使用共有资源考虑我们经济中一些重要的共有资源一首老歌唱道:“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
”稍微思考一下就可以列出这首歌中所提到的物品的长长清单。
有一些东西是大自然提供的,比如,河流、山川、海岸、湖泊和海洋。
政府提供了另一些物品,比如,游览胜地、公园和节庆游行。
在每一种情况下,当人们选择享用这些物品的好处时,并不用花钱。
免费物品向经济分析提出了特殊的挑战。
在我们的经济中,大部分物品是在市场中配置的,买者为得到这些东西而付钱,卖者因提供这些东西而得到钱。
对这些物品来说,价格是引导买者与卖者决策的信号。
但是,当一些物品可以免费得到时,在正常情况下,经济中配置资源的市场力量就不存在了。
在本章中我们考察没有市场价格的物品所引起的问题。
我们的分析将要说明第一章中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当一种物品没有价格时,私人市场不能保证该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适当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政策可以潜在地解决市场失灵,并增进经济福利。
不同类型的物品在提供人们需要的物品方面,市场如何完美地发挥作用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所涉及到的物品。
正如我们在第七章中所讨论的,我们可以依靠市场提供有效率的冰激凌卷数量;冰激凌蛋卷的价格调整使供求平衡,而且,这种均衡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之大化。
但是,正如我们在第十章所讨论的,我们不能依靠市场来阻止铝产品制造者污染我们呼吸的空气:一般情况下市场上的买者与卖者不考虑他们决策的外部效应。
因此,当物品是冰激凌时,市场完美地发挥作用,当物品是清新的空气时,市场的作用很糟。
在考虑经济中的各种物品时,根据两个特点来对物品分类是有用的。
◎物品有排他性吗?可以阻止人们使用这些物品吗?◎物品有竞争性吗?一个人使用这种物品减少了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用吗?图11-l用这两个特点把物品分为四类:1.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第18章公共产品与公共资源一、判断题1.考虑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不同,因此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无法确定。
()【答案】F【解析】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的必要条件是:各消费者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提供该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
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确定与每个人的偏好无关。
2.如果消费者偏好是单峰的,那么每个人都会同意公共物品的恰当数量。
()【答案】F【解析】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每个人都会同意自己所认为的公共物品的恰当数量,但是每个人认为的公共物品数量是不同的。
3.根据投票表决决定的公共物品供给量一定是帕累托有效的。
()【答案】F【解析】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最终选择出的结果是中位数支出水平,而这一支出水平未必是公共物品的恰当数量。
4.公共物品的提供,如果没有政府出钱或者出面组织,是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的。
()【答案】F【解析】公共物品的提供并非一定要有政府出钱或者出面组织才可以有效解决。
根据科斯定理,只要能够界定清楚公共物品的产权,而且达成交易的成本很小,同样可以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
5.任何一种可以由政府生产、提供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答案】F【解析】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有、对所有涉及的消费者都必须供应相同数量的物品。
应当由公共物品的两个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来判断,而不能用是否由政府提供来界定。
政府也提供诸如失业救济金、电信服务等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6.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车的可能性。
()【答案】T【解析】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
前者是指购买者在购买商品后无法有效地把他人排除在消费商品的范围之外;后者是指消费量以及生产量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其特点会导致搭便车的可能。
7.在征收个人及企业所得税时适用的是按照享用公共产品利益的多少分配税收负担的原则。
()【答案】F【解析】在征收个人及企业所得税时适用的是按照支付能力分配税收负担的原则。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复习笔记1.物品的分类排他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物品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物品的特性;竞争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物品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物品的机会。
根据这两个特点可以把物品分为四类:(1)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例如,考虑一个冰淇淋蛋卷。
一个冰淇淋蛋卷之所以有排他性,是因为可以阻止别人吃冰淇淋——你只要不把冰淇淋蛋卷给别人就行了。
一个冰淇淋蛋卷之所以有竞争性,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吃了一个冰淇淋蛋卷,另一个人就不能吃同一个冰淇淋蛋卷。
经济中大多数物品都是像冰淇淋蛋卷这样的私人物品。
(2)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这就是说,不能排除人们使用一种公共物品,而且,一个人享用一种公共物品并不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享用。
例如,国防是一种公共物品。
一旦要保卫国家免受外国入侵,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一个人享有这种国防的好处。
而且,当一个人享受国防的好处时,他并不减少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好处。
(3)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例如,海洋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物品: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
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物品,因为几乎不可能对渔民所捕到的鱼收费。
(4)俱乐部物品: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例如,考虑一个小镇中的消防。
要排除享用这种物品是容易的:消防部门只要袖手旁观,让房子烧下去就行了。
但消防并没有竞争性。
消防队员大部分时间在等待发生火灾,因此多保护一所房子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可以得到的保护。
换句话说,一旦该镇为消防部门付了钱,多保护一所房子的额外成本是微不足道的。
2.公共物品(1)搭便车者问题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就会出现搭便车者问题,即人们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并不为此支付。
搭便车者问题排除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况,政府只能通过征税的方式来支付公共物品的成本,使人人都可以获得享用该物品的收益。
(2)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是通过分析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从而确定是否提供该物品的一种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市场失灵名词解释1.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达到经济效率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出现在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
2.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指给一个个人提供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个人使用量的产品,且无法排除非付费个人的使用。
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公共广播、公园等。
3. 外部性(Externality)- 指市场交易中的行为对无关方造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外部性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
常见的外部性包括污染、噪音、教育等。
4.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 指市场中存在垄断、寡头垄断或其他形式的市场力量集中的情况。
不完全竞争下,市场的价格和产量不能达到最优水平,导致资源分配效率低下。
5.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 指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之间存在信息差,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例如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6.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指在一方在交易成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采取不利于交易对方的行为。
例如,在保险交易中,被保险人可能采取更加危险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保险公司将为损失买单。
7.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指在市场交易中,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垃圾产品会挤占高质量产品的市场。
购买者无法判断商品质量,因而更倾向于购买低质量商品,导致市场偏向低质量产品。
8. 竞争政策(Competition policy)- 是政府通过监管和制定规则来保护公共利益,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以促进市场有效竞争和资源配置的政策措施。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不同类型的物品1.相关概念:(1)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2)消费者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3)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4)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5)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6)自然垄断:当一种物品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时,就是自然垄断的物品。
2.四种类型的物品根据物品的排他性和消费竞争性可以将物品分为四种类型,如图11-1所示。
物品在消费中有没有排他性或竞争性往往是一个程度问题,有时候界限模糊,难以区分。
图11-1 四种类型的物品二、公共物品1.搭便车者问题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的存在就使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但是,政府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政府确信一种公共物品的总利益大于成本,它就可以提供该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对其进行支付,从而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2.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考虑三种重要的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
(1)国防国防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
国防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物品。
(2)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创造出知识。
知识可区分为一般性知识与特定知识:①特定技术知识可以申请专利,专利使发明者创造的知识具有了排他性,这将激励企业拿出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研究中,以便获得专利并出售;②一般性知识是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企业往往搭一般知识的便车,很少在上面投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排他性(excludability)答:排他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特性。
一种产品或服务具有排他性时,一个人使用或消费该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
排他性是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之一。
生产者的排他原则有效时,生产者能够限制那些不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消费者使用这种商品,消费者的排他性有效时,消费者在消费一种物品时,其他人能够被排除在外。
在排他性原则失效的地方,就会出现没有付出代价,却可以享受物品效用的“免费搭便车”现象。
2.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 in consumption)答:消费中的竞争性指一种产品或服务被一个人消费从而减少了其他人消费的特性。
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如某一火车座位),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则这种商品就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市场机制只有在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私人物品的场合才真正起作用,才有效率。
3.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答:私人物品指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是供个人单独消费的物品。
私人物品是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竞争性,如果某人已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第二是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其他人则不能。
4.公共物品(public goods)(西北大学2003研;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一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公共物品具有四个特性:①非排他性。
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8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五节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私人物品(personal goods),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臵的产品。
一个人使用或消费私人物品意味着他人不能同时使用或消费该物品。
例如,一双鞋不可能同时供两个以上的人穿在脚上。
私人物品的这种排他性也称之为消费上的“竞争性”。
市场机制良好运行是以私人物品为基础的。
具有私人物品属性的资源要实现最佳的配置效率,主要应该在明确界定的产权束和相应的立法保障的基础上,市场机制交易来实现的。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臵的产品。
具体说是指这样一类物品,它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物品付费的个人使用,或者排他的成本过高以至于变得难以实现。
公共物品在消费或使用上是不排他的,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均不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公共物品的自然属性或技术属性决定了要排斥某些人使用或消费公共物品一般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排他的费用太高。
生活中公共物品同私人物品一样不可缺少,诸如国防、警察、公交运输、广播电视、灯塔等无一例外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公共物品所具备的非排他属性导致公共物品存在着外部性问题。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私人物品的排他性特点,可以按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确定其最优产量,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决定的外部件,其最优数量的确定较为复杂。
如图8-所示:图8-4 公共物品的最优产量(注: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之和,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与总消费量相等,所有消费者支付价格总和等于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
)图中,横轴代表公共物品数量Q ,纵轴代表公共物品价格P ,S 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
A D ,B D 为消费者A 和B 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D 为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
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不是A ,B 的需求曲线A D 和B D 的水平相加,而是A D 和B D 的垂直相加和,即公共物品的总需求量不是B A Q Q +,而是Q 。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层面理解概念: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掌握理论:掌握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导致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主要原因以及市场自动调节的有限性,会运用微观经济政策加以调节。
2能力层面系统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对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理论的讲解,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物品的类型和分类标准,形成全面、系统、联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判断实践能力:根据案例材料,设置三个由浅入深、由知识到能力的问题,通过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搭建一座“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思维桥梁,使学生能就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导致市场失灵问题搜集信息与资料,善用适当的理论知识,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3素质层面提高专业素质:通过案例的学习、理论框架的构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政府政策,理解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市场机制调节的有限性,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经济学理论,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案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体制下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和意义的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专业知识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课程思政1融入知识点《新闻1+1》:篮球场,还是广场。
2融入方式提高专业素质:通过案例的学习、理论框架的构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政府政策,理解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市场机制调节的有限性,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经济学理论,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案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体制下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和意义的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专业知识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3思政元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三、教学引入学生需要预习《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知识点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相关知识,对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概念及其导致的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复习题1.解释一种物品有“排他性”的含义。
解释一种物品有“消费中的竞争性”的含义。
一块比萨饼是否有排他性?是否有消费中的竞争性?答:一种物品具有“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具有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一种物品有“消费中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比萨饼有排他性,只要不卖给某人比萨饼就可以阻止他使用。
比萨饼也有竞争性,一个人多吃一块比萨饼,会使其他人少享受一块。
2.给公共物品下定义并举出一个例子。
私人市场本身能提供这种物品吗?解释原因。
答: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比如小镇上的烟火表演。
私人市场本身不能提供这种物品。
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因此,无法对公共物品的使用者收费,在私人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从而使私人提供者无利可图。
3.什么是公共物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为什么它很重要?为什么进行这种分析很困难? 答:公共物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是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比较的研究。
只有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政府才能决定是否应该提供一种公共物品以及提供多少。
公共物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一种公共物品,没有判断这种公共物品价值的价格。
简单地问人们,他们对一种公共物品的评价是多少是不可靠的。
那些受益于该公共物品的人有夸大他们的利益的激励。
那些受害于该公共物品的人有夸大他们成本的激励。
4.给公共资源下定义并举出一个例子。
没有政府干预,人们对这种物品的使用会太多还是太少?为什么?答: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没有政府干预,人们使用这种物品会太多。
因为不能向使用共有资源的人收费,而且,一个人对共有资源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所以,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问题与应用1.考虑你们当地政府提供的物品与劳务。
A.用图11-1 中的分类解释下列每种物品属于哪个范畴:⊙警察保护⊙铲雪⊙教育⊙乡间道路⊙城市街道答:⊙警察保护属于自然垄断,因为它有排他性却无竞争性。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把某一特定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3、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4、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事物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表示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度越高,则事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越大5、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面,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6、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7、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他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者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8、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边际替代率。
(上年考过的了)9、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得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10、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与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下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11、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2、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13、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