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39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从乡绅到议员1.出身和早期活动〔材料一〕乡绅罗伯特·克伦威尔(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父亲──编者注)是镇上居民所熟悉的严肃、虔诚的清教徒。
像整个克伦威尔家族一样,他的全部兴隆都建立在寺院的废墟之上。
他的祖父原名理查·威廉斯,后来袭用了一个豪门亲戚托马斯·克伦威尔①的姓氏,攫得了宗教改革中被封寺院的相当大一部分土地。
罗伯特·克伦威尔继承了部分寺院领地。
一旦夺走了他的这些土地,他就不再是绅士,就会丧失他在本郡享有的一切荣誉。
这就是为什么罗伯特是一个极端痛恨罗马天主教并把教皇骂作“魔鬼”、“恶魔”的清教徒的原因。
奥利弗的整个家庭环境完全是清教徒式的。
基督日,别的孩子都到镇上的草坪唱歌、玩耍去了,但奥利弗却要和姊妹们一道随同父母前往教堂。
午饭后,还得规规矩矩地坐上几个小时,听父亲宣读一本厚书中的一些冗长的祈祷文。
祈祷文枯燥、难懂,但一些经常重复的字眼,如“地狱”、“火刑”、“上帝震怒”,等等,充积着恐惧,并深深地铭刻在易受感染的孩子的心灵中。
──[苏联]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材料二〕克伦威尔于1620年8月22日在克利普尔门的圣吉尔斯教堂与伊丽莎白·鲍彻结婚,她是一个城市商人詹姆斯·鲍彻爵士的女儿。
鲍彻爵士住在塔山,在埃塞克斯的弗思特德拥有财产。
克伦威尔的妻子可能带给他很多嫁妆……在结婚以后,克伦威尔住在亨廷顿,忙于经营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田产……有资料说明,克伦威尔在邻人之间享有较好的名声,因为在1628年2月他被选作他的家乡选区的议会代表,参加查理一世召集的第三届议会②。
他之所以被选,部分原因是由于他的家庭地位及其长期同这个选区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则是由于克伦威尔的个人性格和声誉。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材料三〕这种坚持维护农民和小自由租地农的利益的表现,是克伦威尔在东部各郡具有很大影响的主要原因。
克伦威尔是英国功名显赫的军事领袖,他领导国会军赢得了英国内战的胜利。
他是英国议会民主制的奠基人。
克伦威尔1599年生于英国亨廷顿。
他年轻时期,英格兰处于宗教分裂状态,统治它的国王希望实行绝对的君主制。
克伦威尔原是一名农夫、虔诚的清教徒。
1628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但为期很短,因为翌年,国王查理一世宣布解散国会。
由于与苏格兰交战需要资金,1640年,国王再次召集国会,克伦威尔又任议员。
新的国会激烈抨击宗教迫害、滥征税收等暴政,国王无意服从国会,于是,效忠国王的军队与效忠国会的军队之间的战争,在1642年爆发。
克伦威尔站在国会一边。
他回到亨廷顿,招募了一支骑兵,参加反对国王的战斗。
在历时4年的战争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他是指挥马其顿荒原战役和内斯比战役的重要将领,而前者是战争的转折点。
1646年,战争结束,查理一世被捕,克伦威尔成了国会军中最有威望的将领。
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因为国会这边分成许多派别,目标各不相同。
国王得以拒绝谈判。
一年后,第二次内战爆发。
查理一世乘机逃跑,并试图重组军队进行反扑。
战争的结果是国王战败被擒。
克伦威尔清除国会中谋求妥协的人士,并于1649年1月处死国王。
英伦三岛建立了共和国(又称英联邦),国家行政大权临时由克伦威尔任主席的国务会议掌握。
但是,效忠国王的势力卷土重来,分别占领了爱尔兰和苏格兰,并得到查理一世之子——坦理二世的支持。
这股盘踞在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势力被克伦威尔的军队击溃,1653年,内战以保皇派被彻底粉碎而告终。
战争结束,该是建立新政府的时候了。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这个政府应当采用何种宪法形式。
这个问题在克伦威尔有生之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按理说这个清教徒有能力粉碎任何一种反对他建立独裁统治的势力,但是无论他的权力还是他的声望,都没能使他消除他与支持者之间的分歧,说服他们赞同新宪法。
原因在于错综复杂的教派争端,使新教如同当年罗马天主教一样四分五裂。
第一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课标要求]1.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处死查理一世、颁布《航海条例》和就任护国主。
2. 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功过。
[教学重点]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2.克伦威尔的治军之道和他的独裁统治。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克伦威尔和他的独裁统治。
[导入新课]结合课本引言导入新课。
[讲述新课]一. 从乡绅到议员。
1.生平介绍。
出身贵族1599 ——剑桥读书1616——伦敦学法律1619—婚后当选议员1628——革命领导人——护国公独裁1653——因病去世1658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由乡绅转变而来〕力量壮大。
直接原因:议会限制王权的斗争导致议会和王权的矛盾尖锐对立。
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3. 爆发: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依据:资产阶级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4. 内战爆发:1642年。
二. 治军之道。
1.组建骑兵队2. 治军之道:1〕士兵来源:信封请教的自耕农,益处:战斗力强,有纪律,勇敢〔结合资料回放〕2〕选拔军官的标准:勇敢,忠诚。
3〕严肃军纪:约法三章。
3.结果:1〕战胜王军,结束内战。
〔马斯顿草原战役,纳西比战役〕2〕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结束封建王权的统治。
1649年1月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 护国公及其统治。
〔一〕对内:1.解散议会,就任终身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A:原因:1、克伦威尔代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确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既得利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革命刚成功,社会动荡不安,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2、共和制处在不成熟阶段,封建君主思想并没有彻底批判,旧势力没有彻底铲除3、克伦威尔本人独断专行,好大喜功,因此,1653年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B表现:a.集军事,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b.将全国分为11个军事行政区,派少将统辖民兵,征税,监督居民行为。
克伦威尔的简介克伦威尔是17世纪的英国人,是个政治人物和军事天才,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克伦威尔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克伦威尔的简介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同时他也是英国历史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1599年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农业小镇亨廷顿。
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是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
克伦威尔生于亨廷登,曾就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
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
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
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克伦威尔的故事克伦威尔的演讲非常富有感染力。
有一次议会的主题是宗教问题,克伦威尔作为一名清教徒议员,在议会上慷慨陈词,感染了周遭许多人。
人们纷纷响应他的号召,捍卫清教徒的权利。
许多议员也开始拒绝服从国王的命令,给当时在位的查理一世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动用军队力量强行解散议会。
还有一则克伦威尔的故事,是关于他对爱尔兰开德罗赫达城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
1649年,克伦威尔率军炮轰德罗赫达城,不论是军人还是平民,不论妇女还是儿童,均没有逃脱克伦威尔的魔爪。
据统计,克伦威尔在那次战役中屠杀城内约3万爱尔兰居民。
他在自己的作战汇报中也指出,城内逃生的不超过30人。
因此,克伦威尔对英吉利共和国的统治,实质是军事独裁统治。
克伦威尔他虽然没有得到国王的称号,但是除了这个称号,他拥有了国王的一切。
他和国王一样住进了皇家的宫殿,和国王一样对整个国家进行独裁统治。
克伦威尔的贡献克伦威尔对历史的总的影响,他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在英国内战中打败了保皇党军队。
既然在克伦威尔初露锋芒之前的战争的初期,议会军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失败,看来要是没有他,这支军队完全有可能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革命原因①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发展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与新贵族④思想基础:文艺复兴⑤群众基础:清教徒运动⑥导火线:苏格兰起义2、革命经过(1)爆发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2)进程:①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②两次内战时期(1642—1648)③共和国时期(1649—1660)(革命高峰)护国主时期(克伦威尔1653-1658)(理查1658—1660)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⑤光荣革命 (1688) (革命结束)——体现了资产阶级、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封建旧贵族的妥协二、克伦威尔活动1、“新贵族”时代①出生和求学时期:1599年出生于信奉清教的新贵族家庭1616年(17岁)进入剑桥大学和伦敦法学院学习。
②继承父业并成长为新贵族议员:1617年继承父业;1628年首次当选议员,开始政治活动。
③参与反对专制王权活动:1640年再次当选议员,参与起草《大抗议书》2、从马斯顿到纳西比(治军)——议会军统帅①双方:王党(封建贵族)——议会军(主力:自耕农.、市平民,领导:资产阶阶、新贵族)②性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③过程:□1642年组建“东部联盟”,并取得温斯比战役胜利□1644年指挥马斯顿荒原战役,所部获“铁骑军”称号(首次大捷)□1645年组建“新模范军”,后实际统帅这支军队□1645年指挥纳西比战役,取得议会军对王军的决定性胜利。
1646年,攻克王军大本营,第一次内战结束。
之后,第一次清洗议会。
(转折点)□1648年指挥参加第二次内战并攻克爱丁堡。
之后,第二次清洗议会。
□1649年1月判处查理一世死刑3、共和国时期(1649—1660)①1649年5月成立英吉利共和国②1650年远征苏格兰,取得邓巴尔战役胜利③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引发英荷战争,英国获胜。
克伦威尔和瓦特的历史短文克伦威尔和瓦特是英国历史上两位重要的人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对英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介绍克伦威尔和瓦特的历史背景、贡献和影响。
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是17世纪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领袖。
他生于1599年,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成员。
克伦威尔在英国内战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他领导的新模范军以其创新的战术和战略取得了重大胜利。
克伦威尔的军事才能使他成为议会派的核心人物,并最终推翻了国王查理一世的统治。
1649年,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队推翻了君主制度,宣布英国成为共和国,并任命自己为“协和国家的护卫者”。
他试图建立一个以议会为基础的政府体系,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克伦威尔在内政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取消了贵族特权、建立了海军、实行了宗教自由等。
他还试图通过颁布“协和法令”来维护国内安全和法律秩序。
然而,克伦威尔的统治并不稳定,他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他的军事行动引起了不少争议,尤其是他对爱尔兰的残酷镇压。
同时,他的内政改革也引起了一些阻力,尤其是来自保守派和各种宗教团体。
此外,克伦威尔的健康状况也逐渐恶化,最终于1658年去世。
克伦威尔的统治对英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
他的军事改革和战略思想对英国军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英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此外,克伦威尔的内政改革也为英国社会带来了重要变革,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和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克伦威尔相比,瓦特(James Watt)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著名工程师和发明家。
他生于1736年,是一个工匠的儿子。
瓦特在蒸汽机的改进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蒸汽机的发明者。
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提高其效率和使用范围上。
他发明了一个双作用气缸、活塞和曲轴的设计,使蒸汽机的工作更加平稳和高效。
他还改进了蒸汽机的锅炉设计,提高了燃烧效率。
奥利弗·克伦威尔简介公元1599~公元1658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国议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
1599年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廷顿。
在他的青年时期,英国被各教派之间的纠纷弄得动荡不安,在任的国王信仰并且想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克伦威尔自己是一个农场主和乡绅,一个虔诚的清教徒,1628年他被选进议会,但是为期不长,因为翌年国王查理一世就决定解散议会,独自一人统治国家,直到1640年在对苏格兰人作战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才召集了一个新议会。
克伦威尔又当选为议员。
新议会强烈要求国王不再实行专制统治。
但是查理一世不甘屈从议会,于是1642年在忠实于国王和忠实于议会的军队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克伦威尔站在议会一边。
他返回亨廷顿,组织一支骑兵队同国王作战。
在历时四年的战争中,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使之声望日隆。
在使战争出现转机的关键性的马斯顿战役中,克伦威尔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646年战争结束,查理一世成了阶下之囚,而克伦威尔则被认为是议会方面最成功的将军。
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因为内部发生分裂,各派别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还因为国王对此了如指掌而未有求和之意。
没过一年,国王潜逃,企图东山再起,重新纠集他的军队,就这样第二次内战爆发了。
这场战争继续的结果是克伦威尔击败了国王的军队,从议会中解除了占多数的温和派议员,并于1649年1月30日把国王推上了断头台。
英国这时变成了一个共和国(叫做共和政体),临时由一个国务委员会来领导,克伦威尔任国务委员会主任。
但是保皇党分子不久就控制了苏格兰和爱尔兰,支持已被处死的国王的儿子──未来的查理二世。
结果克伦威尔的军队成功地占领了爱尔兰和苏格兰。
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在1652年以保皇党军队被彻底击败而告结束。
由于战争已经结束,建立了一个新政府的时机应该到来了,但是还存在着实行立宪政体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克伦威尔的有生之年从未得到解决。
第一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课程标准:]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知识梳理]:一、生平:1599年出生于英格兰中等贵族家庭,性格外向,受清教思想影响,——就读剑桥大学——伦敦学法律、结婚——回到家乡,成为乡绅——选为议员——领导资产阶级革命——1658年去世二、时代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增强,利益一致,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阶级基础)斯图亚特封建王朝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清教思想传播(思想)克伦威尔进入议会,成为革命领袖(个人作用)17世纪30年代末苏格兰人起义——导火线2、进程1)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议会——开始的标志(新议会的召开)2)1640——1642年,议会斗争阶段:议会成为反对王权的领导中心。
3)1642—1649年,内战时期A、内战爆发:——克伦威尔自组军队成为中坚力量B、战争转折:1644年,马斯顿草原之战C、战役扩大:①1645年,纳西比战役,全歼王党主力军②1646年,战争结束③1648年,王党反扑,很快平定④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封建专制被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4)共和国阶段(1649——1660)远征爱尔兰、苏格兰(1649——1654)驱散议会,就任护国公(1653年)实行军事独裁统治5)复辟阶段(1660——1688)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后进行反攻倒算6)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3、影响:对英国:推翻——确立——为……开辟道路对世界: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三、克伦威尔的活动1、内战时期:1)组织骑兵军,1644年取得马斯顿草原之战胜利,扭转战局,获得铁骑军称号2)1645年,组建新模范军,纳西比战役,全歼王党主力军3)1646年结束第一次内战4)1648年平定王党叛乱,结束第二次内战5)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