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自燃倾向性等级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
目录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矿井防灭火工作的基础,为此我国《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规定,所有煤矿都要对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作出鉴定。
进行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是一项系统、复杂、严谨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煤的自燃倾向性的测定工作进行规范和细化,因此编制了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的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将介绍测定工作的仪器、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的整理分析等内容,以供测定人员学习和参考。
使测定人员对测定工作有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顺利地完成测定工作。
2009年8月8日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目的 (1)4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 (1)4.1 仪器设备及用具 (1)4.2 煤样的制备与管理 (1)4.3 测定步骤 (2)5 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分类及分类指标 (2)5.1 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分类 (2)5.2 煤自燃倾向性分类指标 (2)附录: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4)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分类指标及分类等级。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GB/T 20104-2006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 212-2008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4-2007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7-2008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 474-2008 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82-2008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3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目的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矿井防灭火工作的基础,为此我国《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规定,所有煤矿都要对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作出鉴定。
4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4.1 仪器设备及用具煤自燃性测定仪、精度0.0001g的分析天平、煤样粉碎机、标准分样筛(孔径0.10、0.15mm各一个),专用样品管、氮气及氧气钢瓶。
4.2 煤样的制备与管理(1)煤样水分影响进一步粉碎时,自然干燥后将全部煤样破碎至10mm以下,用堆锥四分法缩分至100~150 g,用于制备分析用煤样,其余煤样按原包装密封后封存作为存查煤样。
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图文)我国目前预测自然(1)在实验室确定自燃倾向性等级;(2)根据本矿或条件相似(近)矿井或采区的已有的自然发火的统计资料,确定待采(或本)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发火的方法有:一、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1992年版的《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规定采用吸氧量法。
即“双气路气相色谱仪吸氧鉴定法”,鉴定结果按表10-4-1分类(方案)确定自燃倾向性等级。
[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二、煤层自然发火期的估算方法及其延长途径1、煤层的自然发火期估算方法目前我国规定采用统计比较和类比的方法确定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其方法如下:(1)统计比较法,矿井开工建设揭煤后,对已发生自然发火的自然发火期进行推算,并分煤层统计和比较,以最短者作为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计算自然发火期的关键是首先确定火源的位置。
此法适用于生产矿井。
(2)类比法,对于新建的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的矿井,可根据地质勘探时采集的煤样所做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并参考与之条件相似区或矿井,进行类比而确定之,以供设计参考。
此法适用于新建矿井。
2、延长煤层自然发火期的途径煤炭自燃的发展过程受自燃倾向性(即低温时的氧化性)、堆积状态、通(漏)风强度(风量和风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发展速度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而改变的,因此,煤层的自然发火期是可以延长的。
其途径有:1)减小煤的氧化速度和氧化生热,减小漏风,降低自热区内的氧浓度;选择分子直径较小、效果好的阻化剂或固体浆材,喷洒在碎煤或压注至煤体内使其充填煤体的裂隙,阻止氧分子向孔内扩散。
2)增加散热强度,降低温升速度。
增加遗煤的分散度以增加表面散热量;对于处于低温时期的自热煤体可用增加通风强度的方法来增加散热;增加煤体湿度。
三、外因火灾预测外因火灾预测可遵循如下程序:(1)调查井下可能出现火源(包括潜在火源)的类型及其分布;(2)调查井下可燃物的类型及其分布;(3)划分发火危险区(井下可燃物和火源(包括潜在火源)同时存在的地区视为危险区)。
自燃发火矿井应遵守的相关规定一、2013版《煤矿安全规程》对自燃发火矿井的要求第68条〔四〕高瓦斯矿井的易自燃煤层,应当采取以预抽方式为主的综合抽放瓦斯措施和综合防灭火措施,保证本煤层瓦斯含量不大于6m3/t或工作面最高风速不大于4.0m/s。
第133条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为瓦斯矿井。
瓦斯矿井必须依照矿井瓦斯等级进行管理。
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一〕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
〔二〕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
〔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每年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审批,并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上报时应包括开采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的鉴定结果。
第137条〔八〕专用排瓦斯巷禁止布置在易自燃煤层中。
第148条〔一〕抽放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采空区瓦斯时,必须经常检查一氧化碳浓度和气体温度参数的变化,发现有自然发火征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第175条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第214条突出的煤必须与时清理,以防自燃引起煤尘爆炸。
清理突出的煤时,必须制定防煤尘、片帮、冒顶以与瓦斯超限、出现火源、再次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第228条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三类。
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煤样和资料,送国家授权单位作出鉴定,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与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备案。
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煤炭等级评价指标(国家、行业最新标准)二零一二年十二月煤炭等级评价指标一、全水分分级(MT/T850)二、水分三、灰分(GB/T15224.1—2010)(一)煤炭资源评价灰分分级四、挥发分分级(MT/T849—2000)五、硫分(GB/T15224.2—2010)煤炭资源评价硫分分级六、煤中磷分分级(MT/T562—1996)七、煤中氟含量分级(MT/T966—2005)八、煤中氯含量分级(MT/T597—1996)九、煤中砷含量分级(MT/T803—1999)十、煤中汞含量分级(MT/T963—2005)十一、煤中铅含量分级(MT/T964—2005)十二、煤的固定碳分级(MT/T561—2008)十三、发热量分级(GB/T15224.3—2010)(一)煤炭发热量的分级十四、煤的哈氏可磨性分级(MT/T852-2000)十五、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分级(MT/T853.1-2000)十六、煤灰熔融性流动温度分级(MT/T853.2-2000)十七、煤的热稳定性分级(MT/T560—2008)十八、煤的焦油产率分级十九、煤的结渣性评定二十、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分类(一)煤矿安全规程(1986)(二)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20104-2006) 表1 煤样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18%时自燃倾向性分类表2 煤样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18%时自燃倾向性分类二十一、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一)±0.1中煤含量法%(GB/T16417—2011)(二)理论精煤回收率法二十二、稀散元素煤中的稀散元素锗、镓、铀都是可以利用的,若煤中锗的含量大于20克/吨,镓的含量大于30克/吨,铀的含量大于300克/吨,就认为够工业品位。
可回收利用。
二十三、煤灰粘度液体排渣锅炉非常重视灰粘度指标,当灰粘度为25帕·秒时,是灰渣正常流出的极限粘度,一般灰渣正常流出灰粘度都在25帕·秒以下,多在5~10帕·秒之间。
自燃发火矿井应遵守的相关规定一、2013版《煤矿安全规程》对自燃发火矿井的要求第68条(四)高瓦斯矿井的易自燃煤层,应当采取以预抽方式为主的综合抽放瓦斯措施和综合防灭火措施,保证本煤层瓦斯含量不大于6m3/t或工作面最高风速不大于4.0m/s。
第133条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为瓦斯矿井。
瓦斯矿井必须依照矿井瓦斯等级进行管理。
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一)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
(二)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
(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每年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审批,并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上报时应包括开采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的鉴定结果。
第137条(八)专用排瓦斯巷禁止布置在易自燃煤层中。
第148条(一)抽放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采空区瓦斯时,必须经常检查一氧化碳浓度和气体温度参数的变化,发现有自然发火征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第175条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第214条突出的煤必须及时清理,以防自燃引起煤尘爆炸。
清理突出的煤时,必须制定防煤尘、片帮、冒顶以及瓦斯超限、出现火源、再次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第228条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三类。
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煤样和资料,送国家授权单位作出鉴定,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备案。
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MT/T 707—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7—12—30批准1998—07—01实施前言在我国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划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火温度法,但这种方法不但操作繁琐,而且与实际情况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没有相应的标准。
“七五”期间,我国开始从事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方面的研究,并使这一方法在我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着这两种测试方法同时使用的现象,致使这一重要的指标的管理和应用处在比较混乱的状态,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此,《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1992年版)规定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均采用色谱吸氧鉴定法。
煤自燃倾向性分类指标,最初是在三百多个煤样的试验基础上,联系这些煤层在矿井生产中的实际自燃发火情况,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后确定的,后来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并搜集现场实际应用资料,使这一指标的数据量达到了一千多个,经过分析,发现最初方案所定的I类分类指标偏高,致使这一指标所确定的I类容易自燃煤层数目少于现场实际生产中自然发火比较严重的煤层的数目。
后经过广泛地征求现场使用单位的意见,并经过大量的数据处理,将I类容易自燃煤层的吸氧量指标的下限值降至0.71。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国胤。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方法、分类指标与分类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褐煤、烟煤及无烟煤(含高硫煤)的自燃倾向性。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12—91 煤工业分析方法GB/T 214—83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7—81 煤的真比重测定方法GB/T 474—83 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82—1995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T 4946—85 气相色谱法术语MT/T 708—1997 煤自燃性测定仪技术条件(待公布)煤矿安全规程1992—1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南煤集团大阳泉公司矿井防灭火考试题(卷)部门姓名成绩一、填空题(30分,毎空1分)1、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三类2、凡是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
2、矿井发生火灾的的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但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热源)、(可燃物)、(空气)三个方面,俗称火灾三要素。
4、矿井火灾根据引火源的不同,可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大类。
5、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源引起的。
据调查分析,形成外因火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明火),(电火花),(违章爆破),(瓦斯、煤尘爆炸),(机械摩擦)。
6、煤层自燃火灾的常发地点一般是在(断层附近),(高冒区),(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和停采线附近),(密闭墙内),(溜煤眼及联络巷)。
7、矿井发生火灾事故时,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8、煤炭自燃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1)、(煤炭具有自燃倾向性),并呈破碎状态存在;(2)、(连续的通风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发展;(3)、煤氧化生成的(热量)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散失。
9、煤的氧化自燃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潜伏阶段),(自燃阶段),(燃烧阶段)。
10、矿井火灾对煤矿生产及职工安全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在火源及近邻处产生高温),(能够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以下哪种灭火方法属于隔绝灭火法( B )A、挖出火源B、密闭火区C、用砂子或岩粉灭火D、用灭火器灭火2、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 A )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A、20B、30C、40D、503、采取用水灭火的方法时,灭火人员要站在火源的( A ),防止高温烟流伤人或中毒。
A、进风侧B、回风侧C、两者均可D、根据情况而定4、采取挖除火源的方法灭火是扑灭火灾最彻底的方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 D )A、火灾处于初级阶段,涉及范围不大B、火区无瓦斯超限、积聚、无爆炸危险C、火源位于人员可直接到达的地点D、以上条件全部符合5、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 D )天内进行永久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