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鉴赏拓展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9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赏析知识点
现代诗歌阅读,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乡下,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蕴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现代诗歌阅读
1.鉴赏现当代诗歌知识储备。
(1)主题: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乡下,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蕴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
它可以启迪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
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
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
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
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4)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表现技巧: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于景等。
2、诗歌阅读方法。
(1)掌握诗歌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和谐的音乐性;
(2)了解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3)展开想象:诗歌的跳跃性要借助想象补充;
(4)推敲词句: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5)品味音韵:韵律美节奏美;(6)体会意象。
温馨提示:表现技巧有对比、夸张、衬托、反复、比喻、排比、象征、抑扬、虚实结合等。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现代诗歌鉴赏,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下面将对小学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的几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诗歌的意象现代诗歌常常运用丰富多样的意象来塑造诗的形象和情感。
意象是通过感觉和想象来表达的形象,可以是具象的或者抽象的。
学生在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从诗歌中寻找意象,并思考诗歌通过这些意象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现代诗歌常常通过节奏和韵律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意境。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诗歌来感受其节奏和韵律,并从中领悟到诗歌的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对韵律的分析,了解到诗歌的音韵结构和整体美感。
三、诗歌的意境和主题现代诗歌往往给人以深沉、微妙的感觉,通过意境和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审美现代诗歌时,学生需要在细腻的文字中去捕捉、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和主题,并思考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四、诗歌的修辞手法现代诗歌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通过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并在写作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五、诗歌的情感表达现代诗歌以情感的真实和细腻著称,通过对情感的深入描绘和表达,能够打动人心。
学生在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语言来传达这些情感。
六、诗歌的背景知识现代诗歌常常融入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化等。
学生在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并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
总结:通过对小学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通过学习和欣赏现代诗歌,学生能够提高语文水平,提升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因此,加强现代诗歌鉴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代诗鉴赏一、现代诗简介1、什么是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2、现代诗的特点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3、现代诗的分类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按照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
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
中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韵脚诗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
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
出道于2000年之后。
4、现代诗的流派。
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韵脚诗派。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徐志摩。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知识点整理现代诗歌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现代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了解现代诗歌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手法。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初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的知识点。
一、现代诗歌的背景与特点现代诗歌起源于20世纪初,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背景下,现代诗歌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主题多样化:现代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社会生活、自然景物、个人感受等各个方面。
2. 表现形式多样化:现代诗歌不拘一格,既有传统的五言、七言绝句形式,又有长诗、自由诗等多种形式。
3. 语言简练精炼:现代诗歌以简短、精练的语言表达,追求意境的凝练和语言的简洁。
4. 内容深意丰富:现代诗歌注重内涵的表达,通过诗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传达情感、思考问题并表达社会关怀。
二、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1. 理解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通常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读者可以从题目入手,推断出诗歌的中心思想。
2. 了解诗歌的背景:了解作者写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个人经历等,有助于理解和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理解诗歌的意象:现代诗歌往往通过意象的表达来传达思想和情感,读者需要仔细分析诗歌中的比喻、象征和意象等,从而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关注诗歌的音韵特点:现代诗歌注重表现音韵美,读者可以通过欣赏诗歌的韵律、押韵等特点,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三、现代诗歌的典型作品欣赏1. 余光中的《牧神》:这是一首围绕着农村生活展开的现代诗歌,通过对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示了农民生活的辛勤和快乐。
诗人用简练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乡村画面,并融入了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2. 北岛的《波》:这首诗歌以波浪为意象,通过诗人独特的表达手法,描绘了人类艰难的历程和追求自由的梦想。
诗人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使人们能够深入感受到波浪的动荡和生命的变迁。
如何鉴赏一首现代诗第一篇:如何鉴赏一首现代诗一、关于现代诗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朦胧诗古已有之,并非当代专有。
其实,朦胧诗只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朦胧诗的第一特征是“不直白”。
“不直白”在诗人而言,是一种创作习惯或思维习惯;对阅读者而言,则增加了解读介入的机会。
二、鉴赏诗歌应关注的内容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诗歌的语言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
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
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2.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
现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现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如下:1.《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云,一会看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鉴赏: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
“远”“近”若是物理距离概念,那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
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
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
“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
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类审美理想的发展方式。
2. 《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鉴赏: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是“面貌”的模糊连“月亮的晚上”也难以再现了;第三节写乡愁的永恒。
离别后乡愁作为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日益成长壮大,伫立在人间,从少年到老年,乡愁得以延续数十年:“永不老去”。
现代诗歌及鉴赏1. 《再别康桥》——徐志摩- 诗歌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鉴赏:- 意境美: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康桥晚景图。
从河畔的金柳到水底的青荇,从榆荫下的潭水到斑斓的星辉,每一处景色都仿佛带着梦幻般的色彩。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康桥的美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空灵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康桥的独特魅力。
- 音乐美:整首诗的节奏韵律非常优美。
诗句排列整齐,每节诗的行数、字数基本相同,且押韵自然。
如“来”“彩”“娘”“漾”等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如同耳边奏响的一曲优美乐章,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情感真挚: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徐志摩曾在剑桥大学留学,康桥的美景和那段时光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诗中他用轻柔的笔触,将自己对康桥的热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离别时的惆怅之情细腻地表达出来,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诗歌原文: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鉴赏:- 主题的温暖与向往:诗的主题充满了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赏析知识点总结现代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艺术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的文学形式,它与传统诗歌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现代诗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下面是对小学语文现代诗歌赏析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1. 自由的格式:与传统诗歌的句式固定相比,现代诗歌更注重自由与灵活。
它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可以采用自由诗行或断行的形式。
2. 简洁的语言:现代诗歌通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与思想。
它能用简洁的语言传递更多的信息,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3. 抽象的意象:现代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抽象的意象,如光、影、色彩等。
这些意象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让他们对诗歌的意义产生不同的解读。
4. 深情的抒发:现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通常更加深沉、真挚。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痛苦、喜悦、思考等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
二、现代诗歌的体裁1. 自由诗:自由诗是现代诗歌最自由的一种形式。
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随意表达。
2. 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诗人内心感情的一种诗歌形式。
在现代诗歌中,抒情诗表达的情感更加真挚和深刻。
3. 记叙诗:记叙诗是叙述事情经过的一种诗歌形式。
在现代诗歌中,记叙诗通常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事件或场景,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感受。
三、现代诗歌的主题1. 自然与人生:现代诗歌中常常以大自然为背景,表达人们对自然美和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2. 爱与人情:现代诗歌中的爱情和人情题材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诗人通过描写爱情和人情传递出对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3. 社会与时代:现代诗歌还关注社会和时代的问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对时代变革的思考传达出对社会进步和未来的期待。
四、现代诗歌的欣赏方法1. 用心体会:阅读现代诗歌时,要用心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体会其中的美与哲理。
2. 多角度解读:现代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抽象的表达,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获得更多的感悟。
[现代诗歌鉴赏大全]现代诗歌鉴赏现代诗歌鉴赏一:现代短诗歌加赏析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领长征*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上下几千年,纵论古今英雄。
先看词的上片。
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之广;“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相互映衬,勾画出严冬的威猛雄奇。
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大气的画面,为下文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的七句,用“望”字领起,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融入作者的想象,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的“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大气磅礴的意境,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三句则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现代诗鉴赏拓展资料现代诗鉴赏拓展资料(一)、盼望艾青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最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1、这首诗歌颂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诗中的"出发""到达"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出发与到达——战斗与胜利.象征的写作手法。
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诵这首诗?4.第一节诗和第二节诗中的"他最喜欢的"和"使他高兴的"改为相同的文字好不好? 为什么?(二)、成熟席慕蓉童年的梦幻褪色了不再是只愿做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有月亮的晚上倚在窗前的是渐呈修长的双手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在古长春藤的荫里有萤火在游不再写流水帐似的日记了换成了密密的模糊的字迹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1.作者说"童年的梦幻褪色了"是什么意思?2.修长的双手指什么?3."流水帐似的日记"是否代表童年时光?(三)、枫叶张默数理着一条条鲜红的脉络我发现我们同是落脚在地球的某一圈你的眸子一直朝向北方朝向我乡我家的老屋烹饪着我的鲜红的瞭望1、诗中的“你”指的是什么?采用了何种写法?2、“瞭望”可以是“鲜红”的吗?可以“烹饪”吗?这样有什么好处?3、作者借枫叶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乡愁傅汉强乡愁不是月乡愁不是水乡愁也不是小小的邮票乡愁是风属于永恒每个游子都是从不老的故乡树上长出去的新叶1.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写出把“乡愁”比喻成月、水、邮票的诗局。
2.诗中为什么要连续否定三个用来比喻“乡愁”的句子?3.你怎样理解“每一个游子/都是从不老的故乡树上/长出来的新叶?”(五)、月夜沈尹默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着,我却没有靠着。
1、开头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物?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人是诗人自己。
B、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寓情于景,寓情于事。
C、“立”和“靠”两字,对比写来,“炼字”精当D、这首诗采用了精练的白描手法,写意传神,很有韵致。
(六)、春水冰心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1、设想一下,墙角的花应该是什么样的。
2、“天地便小了”一句,表面说的天地,实际说的是什么?3、对这首小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不写牡丹、芍药、海棠、芭蕉这些被历代诗人咏叹的花,而写墙角的花,是因为作者没有见过这些花。
B、“孤芳自赏”四字,赋予墙角的花以人的心理活动,是拟人化的写法。
C、诗人表面咏叹的是花,实际上比喻了某种哲理。
D、“墙角的花”这一形象中,蕴含了某种哲理。
《盼望》参考答案:1、诗中描述海员的两种“盼望”,实际上是对新中国海员乐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的歌颂。
这首小诗意象单纯,主体是两个海员的两句富于形象的话,而这两句话又由两个象征性意象组成。
诗人正是通过对两种盼望的具体、形象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一代海员的思想情怀。
2、对于海员来说,“盼望出发”就是企盼与惊涛骇浪作斗争,“盼望到达”就是期待与向往胜利地到达目的地。
没有出发,就无所谓到达;没有战斗,也就谈不上胜利。
因此,海员们的两种盼望正是表达了对战斗与胜利的渴望。
推而广之,出发与到达——战斗与胜利,岂只是海员们的两种盼望?每个人在人生的征途上不也常常在脑海里涌现这两种盼望么?船在海上,会不停地遇到风浪:人在世上,会不断地碰到困难。
一个真正的斗士,就应该象英雄的海员那样,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
这就是《盼望》一诗给我们的深刻含义。
3、应该充满激情地乐观、豪迈的朗诵这首诗。
4、不好。
因为这样更加强调了新中国海员乐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成熟》1.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告别童年,走向成熟.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流逝、童年不再的感伤.2.修长的双手是作者成熟的象征.指作者身体、思想的成熟.3.不准确.应该是代表作者童年时光那无忧无虑的生活,无忧无虑的心情,所以时光才会如流水般逝去.回答这类题不能孤立理解问题,应当联系上下文,结合作者的心境来理解.比如第3个问题,你可以这样理解:日记是写自己心情,自己思想的东西.在童年,自己的思想是单纯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流水帐"正体现了这一点.再结合诗的下一句,也就是作者成熟后思想复杂了,日记内容丰富了,包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了.上下一理解即可答出.《枫叶》参考答案:1、“枫叶”,采用了拟人的写法。
2、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来思乡而不得归而辗转痛苦的心情和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
3、思乡之情。
《乡愁》参考答案1.乡愁像执着周而复始地轮回的皎洁透明的月亮。
乡愁像永无止境的向东流淌的哀怨的春水。
乡愁像游走于两地间的传递情感的邮票。
2.欲扬先抑前面否定为下文将乡愁比喻成风做铺垫,强调突出下文3.乡愁像不老的树上的新叶一样永远不会磨灭,落叶归根,游子的心永远挂念故乡《月夜》参考答案1、对偶;描绘了寒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逼人的景象。
2、表现了诗人摆脱传统束缚,独立奋进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感情。
3、A(抒情诗)《春水》参考答案2、实际说花更小,这样写托物于物,使说理更形象,实际上是对墙角花的嘲讽。
3、A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练习材料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材料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材料三(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母好食铛底焦饭(2)恒装一囊(3)战于沪渎(4)逃走山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参考答案:材料一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dúo量(长短)(2)吾忘持度dù尺寸\尺码(3)宁信度dù尺寸\尺码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度其足,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而置之其坐。
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4、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材料二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边境)②吾欲之南海:(到)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④是故聪与敏(所以)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您凭借什么到(南海)?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对比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立志。
材料三1、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我想要去楚国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见人于大行在大路上见到一个人2、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答:南辕北辙或背道而驰。
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
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4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二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锅巴救命答案1、(1)喜欢、爱好(2)经常、常常(3)在(4)跑2、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
3、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
(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
(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
翻译: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