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卫生室基本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学校医务室标准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卫生保健所设置要求设置要求机构类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用房设施设备别设有卫生室,医务室,~取得卫生行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持有卫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卫生室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核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医务定表》~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学校卫能分区。
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室, 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诊察桌、诊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盘、镊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医疗服务。
压灭菌锅等。
设有保健室,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并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证》或《医疗机构诊疗科目核定表》,~人员,600人以上学校应配备卫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非寄宿制学校可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生专业技术人员,。
能分区。
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观察床、视学校规模设立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诊察桌、诊察凳、止血带、污物桶等。
卫生室或保健室保健室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
不得的教师担任。
提供医疗服务。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经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成人员编制不少于学生数的万分建筑面积不少于每专业人员,,一,基本设备:体重称、身高坐高计、握力立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取得之三~其中卫生专业人员不少于,平方米,每室必须独立,至少计、肺活量计、血压计、听诊器、胸围尺、串《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主要任,,,~并应有内、外、儿、五设有诊室,体检室,、化验室、镜、五官科检查器械、诊察床、口腔科器械、中小学务是:,一,调查研究本地区中小学官、统计学等专业的人员。
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卫生保健所设置要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请认真填写《中小学校医疗服务监督执法检查表》一、二、三,于11月11日交教育局服务窗口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6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发布)第二十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
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2008年6月9日发布)规定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基本标准:(一)卫生(保健)室设置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2.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
3.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二)卫生(保健)室人员配备要求1.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三)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1.卫生室。
(1)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中小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一)教室1.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 平方米。
2.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 米以上距离。
3.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 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 米的横行走道。
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二)课桌椅1.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
2.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2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三)黑板1.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2.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四)教室采光1.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2.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3.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五)教室照明1.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应分别不低于150LX和200LX,照度分布均匀。
自然采光不足时应辅以人工照明。
2.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
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
3. 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
(六)教室微小气候1.教室应设通气窗,寒冷地区应有采暖设备。
2.新装修完的教室应进行室内空气检测,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可投入使用,并保持通风换气。
四、中小学校生活设施基本标准(一)学生宿舍1.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
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
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2.学生宿舍的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3.0平方米。
3.应保证学生一人一床,上铺应设有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栏。
4.宿舍应保证通风良好,寒冷地区宿舍应设有换气窗。
5.学生宿舍应设有厕所、盥洗设施。
宿舍设室外厕所的,厕所距离宿舍不超过30米,并应设有路灯。
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基本标准(一)卫生(保健)室设置
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2.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
3.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二)卫生(保健)室人员配备要求
1.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三)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
1.卫生室。
(1)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
需要的功能分区。
(2)卫生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盘、镊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等。
2.保健室。
(1)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保健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观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止血带、污物桶等。
学校卫生室各种规章制度一、《学校卫生室管理规定》1. 学校卫生室是学校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接待、治疗师生发生的疾病或意外事故;对学校师生进行健康教育、预防疾病等工作。
2. 学校卫生室设立医师、药剂师等专业人员,保证医疗质量。
3. 学校卫生室要定期进行卫生检查,保持清洁卫生环境。
4. 学校卫生室要保证药品、药具的质量安全,建立药品管理制度。
5. 学校卫生室要做好医疗记录的保密工作,不得泄漏患者信息。
二、《学校卫生室医疗服务规定》1. 学校卫生室要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对急救病情要及时处理。
2. 学校卫生室要做好常见疾病的诊疗工作,给予师生必要的治疗。
3. 学校卫生室要进行传染病防控工作,及时报告疫情。
4. 学校卫生室要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工作,对学生进行体检。
5. 学校卫生室要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加强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
三、《学校卫生室用药管理规定》1. 学校卫生室要建立用药登记制度,记录每位患者用药情况。
2. 学校卫生室要购买合格的药品,不得使用过期或假劣药品。
3. 学校卫生室要制定用药指南,规范医疗人员的用药行为。
4. 学校卫生室要定期清理过期药品,做到药品库存清晰、安全。
5. 学校卫生室要定期对医疗用具消毒、检测,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
四、《学校卫生室医疗记录管理规定》1. 学校卫生室要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记录和保密。
2. 学校卫生室医疗记录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存时间。
3. 学校卫生室医疗记录要定期整理,保持文件的整洁有序。
4. 学校卫生室医疗记录要保证真实可靠,不得随意篡改记录内容。
5. 学校卫生室医疗记录要严格控制查阅权限,防止信息泄露。
五、《学校卫生室卫生检查管理规定》1. 学校卫生室要定期进行卫生检查,保证卫生环境的清洁整洁。
2. 学校卫生室要建立卫生检查记录,记录卫生检查的结果和处理情况。
3. 学校卫生室要对卫生检查不合格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及时消除隐患。
小学卫生室管理制度范文小学卫生室是学生在学校中处理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的健康保障中心。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小学卫生室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个关于小学卫生室管理制度的范文。
一、卫生室的设置与管理1.1 卫生室的位置:卫生室应位于学校中心位置,方便学生前往,并与师生活动区域相隔适当距离,保证学生在卫生室的治疗和休息不受打扰。
1.2 卫生室的面积要求:卫生室应具备足够的面积,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床位、医疗设备和药品储存区域,保证学生在卫生室内有充分的活动和休息空间。
1.3 卫生室的卫生保洁:卫生室的病房、厕所和走廊等区域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整洁卫生,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二、卫生室的医疗设备与用品管理2.1 医疗设备的配备:卫生室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体温计、血压计、药品储存柜等,以方便对学生进行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日常护理。
2.2 医疗用品的采购与管理:卫生室的医疗用品应按照需要定期进行采购,确保药品的及时更新和储备充足。
同时,对医疗用品的配发和使用进行登记和管理,避免药品浪费和过期。
三、卫生室的医护人员管理3.1 专职医护人员的配备:卫生室应配备专职医生和护士,以确保学生在卫生室得到专业的医疗护理。
同时,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关证书和持续的培训,保证其医疗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提升。
3.2 值班制度的建立:卫生室应建立完善的医护人员值班制度,保证卫生室在上学期间和课间休息时间始终有医护人员在岗,及时处理突发疾病和意外事故,并提供日常的健康咨询和指导。
四、卫生室的学生管理4.1 学生就诊登记:学生在卫生室就诊时,应有相关登记记录,包括就诊时间、症状和治疗情况等,方便记录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提供相关数据分析。
4.2 学生疾病报告:卫生室应与班级和学校保健室紧密配合,及时报告学生的传染性疾病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4.3 学生健康宣教:卫生室应定期开展学生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健康知识和技能,如正确洗手、饮食平衡等。
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一)教室1. 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 1.15 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 平方米。
2. 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 2 米以上距离。
3. 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 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 米的横行走道。
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 米。
(二)课桌椅1. 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个桌子。
2. 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 2 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三)黑板1. 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2. 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 ~0.9 米,中学为 1 ~1.1 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 1.2 米。
(四)教室采光1.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2.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3. 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 1 :6。
(五)教室照明1. 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应分别不低于150LX 和200LX ,照度分布均匀。
自然采光不足时应辅以人工照明。
2. 教室照明应配备40 瓦荧光灯9 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
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 1.7 -1.9 米。
3. 黑板照明应设 2 盏40 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
(六)教室微小气候1. 教室应设通气窗,寒冷地区应有采暖设备。
2. 新装修完的教室应进行室内空气检测,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可投入使用,并保持通风换气。
四、中小学校生活设施基本标准(一)学校集体食堂1.学校食堂应取得卫生许可证。
食堂从业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 食堂应距污染源25 米以上。
3. 食堂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
4. 食堂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 平方米;墙壁应有 1.5 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装修的墙裙;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装修;配备有足够的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以及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小学卫生室管理制度范本一、卫生室基本管理原则1. 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环境,维护学生身心健康;2. 运行规范,强调预防为主,及时处理突发事件;3. 统一管理,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卫生室管理职责1. 由专职护士或医务人员负责卫生室日常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2. 负责学生常见疾病的诊断、处理和疾病预防指导;3. 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的突发状况;4. 做好学生病情记录并妥善保管;5. 定期对卫生室设备、药品和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维护;6. 做好校园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卫生室开放时间1. 上学时段: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遇特殊情况可调整;2. 每周例行检查时间:每周一上午8:30-11:00;3. 学生放学后,如有突发疾病或事故,卫生室应保持开放状态;4. 周末和节假日,根据需要开放卫生室。
四、卫生室卫生防护1. 确保卫生室工作区域、医疗器械、药品储藏间、垃圾处理等的卫生状况;2. 定期对卫生室设备、床铺、衣物等进行清洁和消毒;3. 要求卫生室工作人员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卫生防护意识;4. 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并做好保密工作。
五、学生就诊和病情处理1. 学生就诊,根据病情进行分类处理,充分利用卫生室的资源和设备;2. 严格按照医学原则和操作规范,快速准确地做出初步诊断和处理,及时给予正确的医疗救助;3. 在诊疗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告知病情及处理方案,并保证学生的隐私权;4. 对于不能处理的病情,及时引导学生家长到有关医疗部门就医,做好转诊工作。
六、药品管理1. 确保药品采购来源正规可靠,药品储藏条件符合标准;2. 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规范,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 实行药品领用、配药、记录和报废制度,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管理;4. 定期对过期药品进行清理和销毁,确保药品管理的科学性。
学校卫生室管理规定在学校里,卫生室是一个重要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保健指导。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学校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卫生室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讨论学校卫生室管理规定,包括卫生室设施、卫生服务、药物管理、卫生室人员等方面内容。
一、卫生室设施卫生室是学校提供医护服务的场所,应当保证环境干净整洁、通风良好。
卫生室内应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如医疗床、急救箱、血压计、体温计等,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同时,卫生室应当具备隐私保护措施,确保学生在就医过程中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二、卫生服务学校卫生室应当配备有医护人员,他们应具备相关的医护资质和经验,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保健指导。
卫生室应当制定医生值班制度,确保学生在上学期间能够及时就医。
卫生室还应当提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并有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协调的机制。
三、卫生室卫生防疫卫生室是医疗场所,要注意卫生防疫工作。
卫生室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并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医护人员应按照相关的卫生要求进行手卫生,在处理医疗设备和药品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和隔离。
四、卫生室药物管理卫生室应当配备一定的基本药品,如退烧药、止痛药等。
药物应存放在指定的药柜内,保证安全和有效性。
学校应制定药品管理制度,明确药品的采购、存储、使用和报废等程序,避免药物的滥用和过期。
五、学生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学校卫生室应建立学生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过敏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
医护人员应及时更新档案信息,确保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跟踪,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六、急救准备卫生室应当有足够的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以应对突发状况。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急救培训,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确保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和处理。
七、学生健康检查学校应定期进行学生的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如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指标的监测。
医护人员应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回访和跟踪,向学生家长提供健康咨询和建议。
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卫生保健所设置要求本合同为确保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的卫生保健所设置要求,由以下各方达成一致:甲方:(学校名称)乙方:(卫生保健所名称)为了保障幼儿园和学校的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双方同意按照以下规定,对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进行要求与设置。
一、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基本要求1.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的面积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并根据学校或幼儿园的规模适当调整。
2.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应具备充足的自然光照和通风条件,保持空气流通。
3.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内应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并保持设备和药品的有效性。
4.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应设置舒适的床位或休息区域,以供需要休息的师生员工使用。
5.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应保持整洁并定期进行卫生消毒,特别是在高发疾病季节或疫情期间。
6.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内应设有一名具备相关医疗资质的医务人员,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服务要求1.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并记录相应的医疗档案。
2.医务人员应及时处理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并提供相应的救护措施。
3.医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常见的突发疾病和伤害。
4.医务人员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5.医务人员应与学校或幼儿园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健康信息和疫情动态,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三、保密要求1.双方应对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医疗档案等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或以任何方式非法使用。
2.双方共同负责保护医务人员和学生、员工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得将其用于商业目的。
四、合作期限与终止1.本合同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起始日期至终止日期)。
2.如有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未能履行责任或未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对方有权提前终止合同并要求相应的赔偿。
五、争议解决1.本合同发生争议时,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
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卫生保健所设置要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学校都会设立卫生室、医务室和保健室。
这些场所在保障学生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设置上需要遵守一定的要求。
首先,这些卫生室、医务室和保健室的设置位置应当方便学生就医。
它们应该设立在学校的中心位置,以便学生可以迅速到达。
同时,它们也需要与学校的其他部门相连,以便在需要时能够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协作。
其次,卫生室、医务室和保健室的面积应当符合一定的标准。
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学生人数,面积应当足够容纳一定数量的医疗设备、药品和就医人员。
此外,卫生室、医务室和保健室还应该配备充足的储物空间,以便存放相关医疗物品和档案。
卫生室、医务室和保健室的装修和环境要求也非常重要。
它们应该保持整洁、明亮,并且空气流通。
墙壁和地面建议使用防滑材质,以防止学生在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此外,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洗手间和手部消毒设施,以确保医务人员和学生在接触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医疗设备和药品是卫生室、医务室和保健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设备和药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且要经过定期维修和更新。
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当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学生年龄段来确定,保证能为学生的基本医疗需求提供服务。
此外,医务人员应该合理规划药品储备并进行分类管理,以确保学生在急需药品时能够及时获得。
卫生室、医务室和保健室的医务人员也是其正常运作的关键。
学校应当聘请足够数量的合格医务人员,他们应具备必要的医疗知识和技能。
这些医务人员应具备处理常见病症和急救状况的能力,并能够提供健康教育和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
此外,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提升自身水平。
最后,学校应加强卫生室、医务室和保健室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
学校可以与当地的医疗机构合作,定期邀请医生进行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提供家长和社区居民相关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
总之,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卫生室、医务室和保健室的设置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
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卫生保健所设置要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请认真填写《中小学校医疗服务监督执法检查表》一、二、三,于11月11日交教育局服务窗口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6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发布)第二十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
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2008年6月9日发布)规定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基本标准:(一)卫生(保健)室设置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2.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
3.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二)卫生(保健)室人员配备要求1.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三)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1.卫生室。
(1)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卫生保健所设置要求(一)调查研究本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二)开展中小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与矫治;(三)开展中小学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人员编制不少于学生数的万分之三,其中卫生专业人员不少于80%,并应有内、外、儿、五官、统计学等专业的人员。
中级职称以上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不少于编制人员的20%。
建筑面积不少于每专业人员15平方米;每室必须独立;至少设有诊室(体检室)、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一)基本设备:体重称、身高坐高计、握力计、肺活量计、血压计、听诊器、胸围尺、串镜、五官科检查器械、诊察床、口腔科器械、检眼镜片箱、对数灯光视力表箱、化学消毒剂、显微镜、X光机、高速涡轮牙钻、721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恒温箱、离心机、电冰箱、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各中小学和幼儿园:请认真填写《中小学校医疗服务监督执法检查表》一、二、三,于11月11日交教育局服务窗口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6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发布)第二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
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xx]5号,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xx年6月9日发布)规定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基本标准:(一)卫生(保健)室设置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中小学校教学卫生条件基本要求一、普通教室1.生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 1.60m2/生,初中不低于 1.51 m2/生,高中不低于 1.36m2/生。
2.最前排边座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最小水平视角为 30°。
3.最前排课桌的前沿与教学黑板的最小水平距离宜为 2.50 米;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最大水平距离,小学宜为 8.00 米,中学宜为 9.00 米。
4.教室内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小于 0.60 米,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0 米的横行走道。
二、课桌椅1.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桌。
2.所选课桌椅应符合《GB/T 3976-2002 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的规定。
每间普通教室内至少应设有 2 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3.所选课桌椅尺寸应符合本年级学生身高范围,课桌椅型号应匹配,不得混用。
4.课桌椅材料应符合《GB 1858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
5.教室讲台的高度不影响前排学生观察黑板。
三、黑板1.教室选用黑板应符合《WS99-1998 黑板安全卫生要求》的规定。
2.教师课堂教学用黑板的书写面的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具体颜色范围为:色调(H)7.5GY-5BG,明度(V)1.0-3.0,彩度(C)1.0-4.0。
3.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 0.8~0.9 米,中学为 1~1.1 米。
4.黑板反射系数<20%。
四、教室采光1.室内采光必须明亮均匀。
2.应保证主要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
3.教学用房宜双侧采光。
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主要采光窗窗台高度不应低于 900mm。
4.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 1/6,并应防止眩光。
5.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6.采光系数≥2.0%,后(侧)墙壁的反射系数≥70%。
五、教室照明1.教室应采用配有保护角灯罩的荧光灯具,不得用裸灯,选用的灯具和其布置应确保眩光指数 UGR 控制在 16 以内。
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基本标准
一、卫生(保健)室设置
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2.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
3.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二、卫生(保健)室人员配备要求
1.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三、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
1.卫生室。
(1)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卫生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盘、镊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等。
2.保健室。
(1)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保健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观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止血带、污物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