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学校图书馆建设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对于小学学校而言,图书馆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图书馆选址、建筑设计、图书采购、阅读推广等方面,探讨小学学校图书馆建设策略。
一、图书馆选址小学学校图书馆的选址应考虑到学校内外的因素。
首先,馆址应尽量靠近教学楼,方便学生和教师的阅读。
其次,馆址应选在较安静的地方,避免噪音干扰学生的阅读。
最后,注意馆址是否具备进馆人流量较大的条件,对图书馆的宣传和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建筑设计小学学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注重充分利用空间,创造宽敞明亮的阅读环境。
首先,要考虑到空气流通和自然光的灯光,保持图书馆内的良好空气质量。
其次,要合理规划书架和座位的布局,方便学生借阅和阅读。
最后,要设置适合各个年级学生的阅读角落,并考虑到学生的视觉需求,增加适合阅读的装饰品和展示品。
三、图书采购小学学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是图书馆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采购过程中,应注重图书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阅读选择。
除了传统的文学作品,还应采购科学、历史、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图书。
此外,应有针对性地采购一些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辅辞典,帮助学生解决学术问题。
四、数字化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建设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学校图书馆应注重引进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设备,提供在线阅读和数字化学习的机会。
通过数字化资源,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对科技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五、阅读推广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存放书籍的地方,更应成为学校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
小学学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举办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作家、图书馆员、父母等人员进行讲座和交流活动,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六、年级阅读考评为了推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水平,小学学校可以进行年级阅读考评。
每个学期末,学校可以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测验,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估和排名。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日期:-03-16] 起源:作者:[字体:大中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机关、社会团体、其它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行全日制中小学校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机构。
图书馆基础任务: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件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件检索和利用知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四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图书馆建设工作计划和管理工作,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做好图书馆建设组织、协调、配置、使用、培训、评定等具体业务工作。
图书馆实施校长领导下馆长负责制。
第五条图书馆责任人要含有图书馆专业知识。
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含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含有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含有基础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图书馆要设专职管理人员。
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员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
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参考国家相关要求实施,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和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相关要求享受对应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和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依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需要广泛采集中国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学校图书馆要主动配置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留价值馆藏馆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配置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老师。
图书馆藏书,应该包含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理论书籍和应用型专业书籍。
小学生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知识获取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不仅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还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和合理的布局设计。
本文将从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图书馆的重要性及相关的内容需求。
一、小学生图书馆的建设小学生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图书资源的丰富性:小学生图书馆应该有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包括绘本、科普图书、传统文化经典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2. 阅读环境的舒适性:小学生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应该安静、明亮、整洁,并提供舒适的座位和良好的通风设施,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 资源布局的合理性:小学生图书馆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合理布置图书区、阅读区、书架、报刊区等,以便学生方便地找到所需的图书。
4. 先进设备的配备:小学生图书馆应该配备先进的借阅系统、条码扫描仪等设备,以提高图书的管理效率。
同时,还应该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和学习辅助。
二、小学生图书馆的管理良好的图书馆管理是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的关键,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小学生图书馆的管理要点。
1. 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图书馆规章制度,包括借阅规则、图书归还时间、图书保护规定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图书馆,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图书分类整理:定期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更新图书目录,以便学生能够更方便地查找、借阅图书。
3. 图书采购与更新:定期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学校的教学需求,采购新的图书并更新图书馆的资源。
同时,及时淘汰老旧的图书,保持图书的新鲜度。
4. 阅读活动的开展: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写作比赛、图书推荐等,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5. 文化推广与服务:小学生图书馆除了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外,还应该配备多种多样的媒体资源,如音乐、电影等,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附件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标准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类运动场地配置表单位:㎡
二、完全小学建设用地指标单位:㎡
四、完全小学教室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单位:㎡
五、完全小学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配置标准和使用面积单位:㎡
注:1.具有配套的候借厅、采编、资料和管理办公室,配备现代化的管理设备。
2.提倡借阅一体化布局,师生阅览室均配置空调,有温馨的阅读环境。
3.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可在3年内逐步达标。
十一、信息技术装备标准(小学)
十二、初级中学建设用地指标单位:㎡
十三、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单位:㎡
十五、初级中学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配置标准和使用面积单位:㎡
十七、初级中学办公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单位:㎡
注:1.具有配套的候借厅、采编、资料和管理办公室,配备现代化的管理设备。
2.提倡借阅一体化布局,师生阅览室均配置空调,有温馨的阅读环境。
3.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可在3年内逐步达标。
二十、实验室装备标准(初中)。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方案一、前言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与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方案,探讨如何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图书馆的功能与意义图书馆作为一个资源共享与知识传播的场所,担负着收集、整理、保存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以及提供学生阅读、借阅、查询等服务的功能,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辨能力培养和情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应注重灵活性和开放性,设置舒适的阅读区域和学习区域,提供适当的阅读座位和电子设备,并合理布置阅览室、书库、借阅处和自习区等功能区域。
四、图书馆的藏书策略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图书馆应建立起多层面的藏书策略。
其中包括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取市场上最新的书籍、丰富图书种类、更新过时的书籍等。
同时,要优化图书馆管理系统,方便学生查询所需图书,提高管理效率。
五、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图书馆作为学生借阅图书的渠道之一,应积极推动学生借阅图书的活动,可以开展借阅竞赛、读书活动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定期组织作家讲座、作家签售以及各类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图书馆的兴趣。
六、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图书馆应该积极建设数字资源平台,提供各类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学术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便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查询。
此外,还可以引入有声图书和视觉图书等多媒体资源,满足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
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组织信息素养培训班、开展信息素养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评估和利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八、图书馆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图书馆应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提供相关学科的参考书籍和辅助教材。
与教师紧密合作,联合举办学科知识竞赛、主题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理解,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九、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可以定期组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如阅读分享会、读书角、书评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规范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中小学图书馆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素养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规范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图书采购、空间布局、阅读推广等多个方面阐述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规范。
一、图书采购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环节。
图书采购应该以需求为导向,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合理选择图书。
同时,要注意图书的分类和数量,确保图书的多样性和覆盖面。
此外,还应该注重图书的更新,定期淘汰陈旧的图书,及时添置最新的图书,保持图书馆的活力和吸引力。
二、空间布局中小学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是学生阅读环境的重要保障。
首先,图书馆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学生。
其次,图书馆的内部分区要合理,包括借阅区、阅读区、研究区、电子阅览区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另外,应该合理设计图书馆的家具和设备,保证学生的舒适和便捷。
三、阅读推广中小学图书馆应该加强阅读推广,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在阅读推广方面,可以开展读书活动、阅读比赛等,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此外,还可以邀请作家、学者等进行讲座和签售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如报刊杂志、学术期刊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四、数字化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建设已成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向。
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建设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学习区等,提供电子图书和网络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阅读需求。
同时,还可以引入图书馆管理软件,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五、安全管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规范还应包括安全管理方面的规定。
图书馆应该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使用图书馆时的安全。
同时,要加强图书馆的防火和防盗工作,确保图书馆的财产安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六、文化氛围中小学图书馆应该营造浓厚的学习和阅读氛围。
可以在图书馆内设置主题展览、书法绘画展等,丰富图书馆的文化内涵。
小学图书室建设方案小学图书室是学校教育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生接触图书的重要场所,是启发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
因此,建设一座为学生服务的小学图书室非常重要。
本文就小学图书室建设方案进行如下阐述:一、选址小学图书室应选在校园内、交通便利、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安全卫生的地方建设,离校门近的位置,方便学生进出。
二、布局小学图书室的面积应不少于100平方米,为了方便管理和使用,应该合理布置。
建议将书架设置在四周,桌子和椅子摆放在中间,方便学生取书、看书、借还书。
三、图书采购小学图书室的书籍应该包含小学生各类阅读题材,如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历史、地理等多个方面的书籍。
建议建立专门小学图书室采购、管理和服务团队,确保采购图书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服务设施小学图书室内需要配备足够的桌子和椅子,方便学生阅读和写作。
同时还需要配备电视、录像机、电脑等设备,可以方便学生学习、研究、阅读。
五、图书借阅管理小学图书室的图书借阅管理应该规范化,可以借鉴成都市龙泉小学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管理人员应该设立,建立用户借阅制度,提供检索工具,定期进行巡视、整理、清理、修缮,保证图书资料的完好、可靠。
六、宣传与推广在校内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大量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并且轮流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书习惯。
七、图书馆建设经费小学图书室的建设需要经费支持,如果学校自身资金不足,可以寻求社会支持,获得企业、机构和个人的资金和捐赠,以此支持图书馆的建设。
八、实施计划小学图书室的建设需要一个完善的实施计划。
首先,要确定小学图书室的建设时间、地点和建设规模;其次,制定详细的图书采购、装修、设备配置和管理员的招聘计划;最后,制定阅读推广计划,如阅读竞赛、读书报告等,定期推广,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图书室的建设需要系统规划,合理布置,图书采购,服务设施,图书借阅管理等方面的完善,并且需要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提高小学生阅读读书习惯和阅读兴趣,更好地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发展空间。
小学图书建设管理制度一、图书馆的建设1. 小学图书馆的位置应该选在学校的中心地带,方便学生和教师借阅图书。
图书馆的建筑要宽敞明亮,布局合理,设备齐全。
2. 图书馆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阅读水平,合理配置图书,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应该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童书、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
3. 图书馆应该定期清点图书,检查图书的数量和品相,确保图书馆的藏书整齐、完整。
二、图书馆的管理1.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服务意识,热情周到地接待学生和教师,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寻找所需的图书。
2. 图书馆应该制定借阅图书的规定,明确借阅的流程和期限,规范学生和教师的借阅行为。
3. 学生需要办理借书证才能借阅图书。
借书证应当由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字,责任心强的学生也可由班主任代为领取。
4. 教师在借阅图书时,应当遵守图书馆规定的借阅数量和期限,不得超期。
5. 学生和教师在借阅图书时应当保护图书,不得折页、涂写,如有损坏应当按照图书馆规定予以赔偿。
6. 图书馆应当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大赛等,激发学生和教师的阅读兴趣。
7. 学生和教师在使用图书馆时要保持宁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阅读。
8. 图书馆应当制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图书馆的安全和秩序。
9. 图书馆应当定期进行清洁和整理,保持环境整洁,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10. 图书馆应当进行藏书整理工作,定期剔除过期、损坏的图书,添置新书,保持图书馆藏书的丰富性和新鲜性。
11. 图书馆应当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合作,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需求,针对性地发展图书馆的收藏。
12. 图书馆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书,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图书馆应当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接受领导的监督和指导,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管理制度。
三、图书馆的评估为了评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和服务水平,小学图书馆应当定期进行自评和外审。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十二五”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二○一一年七月目录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艺术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体育装备标准………………………………………………………………………编制说明一、本标准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实验室规程以及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技术装备的要求;以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近几年来装备实践,在原《标准》(试行)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标准参考或直接引用以下标准文件:1.GBJ99—2009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2009年征求意见稿)2.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2005年)3.JGJ38—1999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教育部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2年)5.《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6.《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03年)7.《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2009年)8.《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2006年)9.《教育部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06年)本标准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劳技、艺术和体育装备六大类。
二、编制原则:1.本标准每个学科分为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四个部分。
2.每个学科根据学校的装备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水平、示范性的;第二类为中高水平、先进性的;第三类为最基本的、是合格学校必须达到的装备水平。
3.劳技根据学科的特殊性和师资配备情况,采用菜单形式供学校选择合适的模块。
图书馆建设标准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殿堂,也是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
因此,图书馆的建设标准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图书馆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也关系到人们的学习和阅读体验。
下面将从空间规划、设施设备、服务标准等方面,谈一谈图书馆建设的标准。
首先,图书馆的空间规划应当合理。
图书馆的空间应当充分利用,合理划分,包括阅览区、借阅区、多媒体区、会议室、办公区等。
阅览区应当宽敞明亮,座位布局合理,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借阅区应当便利,书架布局合理,便于读者查找所需图书。
多媒体区应当配备先进的设备,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
会议室和办公区应当满足工作和会议的需要。
其次,图书馆的设施设备应当完善。
图书馆应当配备齐全的图书馆家具,如书架、书桌、椅子等,以及先进的阅读设备和多媒体设备。
此外,图书馆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图书和期刊,丰富读者的阅读选择。
同时,图书馆应当提供便利的借阅和归还服务,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借阅体验。
再次,图书馆的服务标准应当高。
图书馆应当制定完善的服务规范,包括开馆时间、借阅规则、咨询服务、导读服务等。
图书馆应当培训专业的图书馆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
同时,图书馆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读书会等,吸引更多读者前来参与。
最后,图书馆的建设应当注重环保和节能。
图书馆应当采用绿色环保材料进行装修和布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图书馆应当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能源消耗。
图书馆还应当建设绿色的室外空间,提供休闲和阅读的场所。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建设标准包括空间规划、设施设备、服务标准和环保节能等方面。
只有合理规划,完善设备,提供优质服务,注重环保,才能建设出功能完善、实用便利的图书馆,为人们的学习和阅读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
高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应注重空间规划。
图书馆应具备宽敞明亮的阅览区、专门的借阅区、独立的自习区以及多功能的活动区。
这些区域应该相互衔接,形成便捷的布局,方便学生进行阅读、借阅、自习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其次,中小学图书馆的藏书品质应当得到重视。
图书馆的藏书应该包括丰富的
教科书、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期刊杂志等。
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搭配各类图书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另外,中小学图书馆的设施设备也是关键。
图书馆应该配备先进的自动化借还
书系统、多媒体阅览设备、网络检索系统等现代化设备,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读者体验。
此外,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团队也至关重要。
图书管理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
素养和服务意识,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和指导,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最后,中小学图书馆的环境氛围也需要重视。
图书馆应该营造出安静、温馨、
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这里能够安静地阅读、思考,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阅读的乐趣。
综上所述,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标准应当综合考虑空间规划、藏书品质、设施
设备、管理团队和环境氛围等方面,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功能效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服务教育教学能力,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办、民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学校文献信息和服务体系,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体制与机构第五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图书馆的规划和管理,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和学校做好图书馆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培训、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图书馆工作。
有关图书馆工作的重大事项应当听取图书馆馆长意见,最终由校长办公会决定。
第七条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阅读指导机构,指导和协调全校阅读活动的开展。
阅读指导机构由一名校领导担任负责人,成员由学校图书馆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鼓励家长代表参加。
阅读指导机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学校阅读计划,组织阅读活动的实施,反映师生意见和要求,向学校提出改进阅读活动的建议。
第三章图书配备与馆藏文献信息建设第八条学校应根据发展目标,以师生需求为导向,统筹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制定图书配备与其他馆藏文献信息建设发展规划。
第九条图书馆藏书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民族地区中小学应当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配备相应民族语言文字的文献资源。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标准(试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标准(试行)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类运动场地配置表
二、完全小学建设用地指标
三、完全小学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275
四、完全小学教室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五、完全小学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配置标准和使用面积
六、完全小学公共教学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七、完全小学办公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八、完全小学后勤及生活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九、图书馆装备标准(小学)
注:1.具有配套的候借厅、采编、资料和管理办公室,配备现代化的管理设备。
2.提倡借阅一体化布局,师生阅览室均配置空调,有温馨的阅读环境。
277
3.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可在3年内逐步达标。
十、初级中学建设用地指标
十一、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十二、初级中学教室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十三、初级中学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配置标准和使用面积
278
十四、初级中学公共教学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十五、初级中学办公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十六、初级中学后勤及生活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279
十七、图书馆装备标准(初中)
注:1.具有配套的候借厅、采编、资料和管理办公室,配备现代化的管理设备。
2.提倡借阅一体化布局,师生阅览室均配置空调,有温馨的阅读环境。
3.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可在3年内逐步达标。
280。
图书室阅览室建设标准与管理规范一、小学图书室阅览室建设标准1、图书室、阅览室面积2、图书数量二、初中图书室建设标准1、图书室、阅览室面积― 1 ―2、图书数量注:12班以下学校参照12班。
三、中小学图书室藏书要求:1、藏书量不含电子图书。
2、要做到品种丰富,常用工具书复本3-5册,一般藏书复本量≦20册。
四、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管理规范1、配备能满足本校全部书刊放置的书架、报刊架、书柜、书立、借阅台和足够数量的阅读桌椅。
2、配有办公设备、装订设备,图书馆(室)应配备1-2台计算机。
3、有防火、防潮、防虫、防尘、防晒、防盗、消毒设施。
― 2 ―4、馆(室)内每20平方不少于4根电棒,依次增加。
5、馆(室)地面要利于清洁,铺水磨石或地板砖,墙面粉刷一新。
6、馆(室)窗户全部铝合金窗户,并安装窗帘。
7、馆(室)门必须是防盗门。
8、有一名专职或兼职图书管理员,管理人员保持相对稳定。
五、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要求1、图书馆(室)要有发展规划。
2、建立健全学校图书馆(室)各项管理制度,以固定版面形式悬挂于图书室或阅览室显著位置,要美观大方。
3、图书馆(室)应有分类总目录(明细账)、新增图书登记册(购入账)、报损账册和图书借阅记录册,每年结束装入学校相关档案;新进图书要及时验收、登记、编目、登录、上架、流通。
4、图书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进行分类、收藏,教学参考书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收藏, 期刊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进行分类。
5、及时做好阅览室报刊的分类、上架及流通工作。
― 3 ―。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标准(试行)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种体育场所配置表学校类型完整小学初级中学场所名称200m面积25394m12 班118 班124 班130 班36 班12 班118 班24 班30 班36 班田径场体育场所篮球场排球场体育器材场所和游戏场所300m400m累计面积22222222(m)9600 m18000 m608 m360 m150 m200 m300 m1116562211717022176301321124441421130521116512121111326122111686132112344142121352二、完整小学建设用地指标办学规模与生均用地学校类型及规模12班 540人18班 810 人24 班 1080人30班 1350人36班 1620人建筑面积( m2)5458735894581136313093生均面积( m2)建设用地( m2)1797921957260033493738698生均用地( m2)三、完整小学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使用面积办学规模与建筑面积指标面积名称系数( K)12班 540人18班 810人24班 1080人30班 1350人36班1620人232754415567568187856使用面积( m)25458735894581136313093建筑面积( m)2生均指标( m)四、完整小学教室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每间使办学规模与使用面积12班 540人18班810人24班 1080人30班 1350人36班 1620人用房名称用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2间数间数间数间数间数(m)22222(m)(m)(m)(m)(m)一般教室6512780181170241560301950362340灵活教室65165213021303195五、完整小学专用教室及协助用房配置标准和使用面积每间使办学规模与使用面积12班540人18班 810人24班 1080人30班 1350人36班 1620人用房名称用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2(m)间数2间数2间数2间数2间数2( m)(m)(m)(m)(m)科学教室95195195219021903285科学教室辅房4848959595音乐教室951952190219021902190音乐教室辅房24124124248248248美术教室9519519519521902190美术教室辅房24124124124248248舞蹈教室1351135113511351135舞蹈教室辅房24124124124124书法教室9519519519521902190计算机网络教室95195195219021902190计算机网络教室辅房24124124248248248自动录播教室70170170170170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标准劳动教室95195195219021902190劳动教室辅房24124124248248248六、完整小学公共教课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每间使办学规模与使用面积12班 540人18班 810人24班1080人30班 1350人36班 1620人用房名称用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2间数间数间数间数间数(m)22222(m)( m)(m)(m)(m)多功能教室1951135117012051240多功能教室辅房24124124124124124合班教室95195195195必图书馆122189219265315配学生活动室487296120144用心理咨询室4848484848房德育展现室50150150150150150体质测试室4242424242室内体育用房61089989911181118体育器材室3030404050选配远程教育室47147147147147147用房心理活动室47147147147147七、完整小学办公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每间使办学规模与使用面积12班 540人18班 810人24班1080人30班 1350人36班 1620人用房名称用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2间数间数间数间数间数(m)22222(m)(m)(m)(m)(m)行政办公室8498112126140教师办公室110160215270325网络控制室24124124124124124安保控制室24124124124124124广播社团办公室1822263240卫生保健室15115115230230230会议招待室4040505060八、完整小学后勤及生活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每间使办学规模与使用面积12班540人18班 810人24班 1080人30班1350人36班 1620人用房名称用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2间数间数间数间数(m)2间数2222(m)( m)(m)(m)(m)教工食堂40587898118必总务库房2025303540维修及管理室112114116118120配传达值宿室22122122122122122用开水房116118*********房配电房11811812412424卫生间150225299374449选用房名称学生宿舍学生浴室学生厨房学生餐厅社会供餐暂存室教师只身一人宿舍教工值班宿舍室外卫生间配生(人)均使用3-总面积 16- 301010用面积(㎡)房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标准九、图书馆装备标准(小学)项目名称小学12班 18班 24班 30班 36班阅览室座位 / 学生人数 1/20 1/20 1/20 1/20 1/20 电子阅览座位 / 学生人数1/25 1/25 1/25 1/25 1/25生均藏书量(册) 30 30 30 30 30 年生均新增图书(册) 1 1 1 1 1 年生均购书支出经费(元) 15 15 15 15 15 报刊种类≥(种)60 70 80 80 90 工具书≥(种)80 90 100 110 120 文艺类图书占馆藏总量≤( %) 50 50 50 50 50 科普类图书占馆藏总量≥(%)3030303030注: 1. 拥有配套的候借厅、采编、资料和管理办公室,装备现代化的管理设施。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一、馆藏总量:
说明:2轨以下参照2轨,3-4轨参照4轨,5-6轨参照6轨,7-8轨参照8轨。
要求:
1、藏书量含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不应超过藏书总量的20%,还应有一定量的音像资料和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
2、为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和信息化带来的变化,生均藏书量可作为参考性指标,图书馆应注重收藏具有馆藏价值的、一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其比例不低于图书总量的50%。
并要做到品种丰富,复本适量。
3、各类藏书结构比例应符合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对象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馆藏体系,并应适合儿童心理特点,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启迪性强。
二、馆舍要求:
一、二类图书馆(室)必须达到、三类图书室逐步达到以下要求:
1、电子阅览室内须安装空调,温度适宜,应具有良好的防雷措施,远离强电磁场和强腐蚀性的物体,单独接地电阻≤1Ω,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应有防病毒措施,设火灾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
2、电子阅览室座位必须达到最低数量,应逐步达到按学生比例设座位,一座一机,座位使用面积不少于1.9㎡,所有计算机联网,并与校园网相连;暂时没有条件单独建立电子阅览室的学校,在满足信息技术教育课开设的情况下,可以与计算机室合用,但必须有专人管理、有管理制度、有供学生阅读的资料,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三、配套设施:
1、应配备能满足本校全部书刊放置的书架、报刊架、书柜,书架和报到架的高度应方便小学生使用;应配有足够的书立,还应有借阅台和足够数量的阅览桌椅。
借阅台和阅览桌椅高矮适中。
2、备有办公设备、装订设备。
3、有防火、防潮、防虫、防尘、防晒、防盗、消毒设施。
4、室内应采光通风良好,光照度不足应增加人工辅助照明,自然通风不够应采用机械方式排风。
5、一、二类图书馆(室)应配备1-2台计算机,还应配备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
四、人员配备:
素质要求:
1、热爱图书馆工作,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身体健康。
2、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受过市级以上的专业培训,并持有上岗合格证,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应具备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员年轻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五、管理要求:
1、学校对图书馆有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有检查、有评价、有总结,有学校领导分管,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
应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合理的职称岗位。
2、建立健全学校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
如:《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书刊的外借制度》、《阅览室规则》、《图书遗失、污损赔偿制度》、《音像资料使用规则》、《图书、清点、剔旧和处理方法》、《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图书馆设备管理制度》等。
3、一、二类图书馆(室)实行计算机管理,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城域网)的结合,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4、应有总括登记、个别登记、注销登记帐册,对每批新书及时验收登记和编目,新书到库及时验收、登录、分编、上架、流通。
5、图书和音像资料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G62初等教育类下的教学参考书应分到五级类目,分到各学科;文学作品应分到五级以上,并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体系组织藏书, 期刊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进行分类。
6以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为依据,图书按《中文普通图书著录规则》、音像资
料按《非书资料著录规则》、期刊按《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进行著录,实行计算机管理后应以《中文机读目录》格式进行著录。
著录使用规范的简化字(实行计算机管理后,可取消卡片目录)。
暂时无条件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学校应设分类目录。
7、及时做好阅览室报刊的记到、上架及流通工作,对年度核心期刊及时进行装订成册,并编目流通。
8、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环境,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
六、文献信息资源利用:
1、广泛搜集各种资料、采集整理网络教育教学动态和前沿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
2、定期编制新书目录、导读书目,宣传推荐好书。
3、全天开放、全开架借阅,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需求;一类图书馆(室)年生均学年借书不少于15册(次),二类图书馆(室)年生均学年借书不少于10册(次),三类图书馆(室)年生均学年借书不少于5册(次)。
4、积极运用剪报、图片、图书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和主题读书活动,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5、开设阅读指导课或图书馆知识课,培养学生的利用图书馆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6、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