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角堰

三角堰

三角堰
三角堰

题:

三角形堰实用流量计算公式

说明:三角形堰是堰口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薄壁堰,如图12-6所示。当明渠流量较小时,如果使用矩形堰或全宽堰测量流量,则上下游的液位差很小,这会使得测量误差增大,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以使用三角形堰。对于三角形堰,当上游液位h变化时,堰口液流的宽度b也同时随着变化。因此,三角形堰的流量计算公式应和三角形的顶角θ有关。

三角形堰堰口的曲线方程是

将上式代入式(12-4),沿高度方向对整个液流进行流量的积分,可以得到流经三角形堰的流体流量qv公式为

当堰口顶角时,三角形堰的流量实际计算公式(也称为Kindsvater-Shen公式)为

式中,C e是三角形堰的流量系数,还是三个变量的函数:

式中,p是三角形堰的顶角到堰底的距离;B是堰的宽度,h e是有效水头,he=h+K h;h是实测水头;Kh是水头的修正值。当时,C e的值可查图12-7,K h等于O.85mm

对于的兰角形堰,目前还缺乏经验数据以确定C e、h/p和p/B的函数关系。但是,在堰口面积与明渠的通流面积相比

很小时,h/p、p/B对C e值影响可以忽略不计,C e只是θ的函数,如图12-8所示,相应K h可以从图12-9查到。

式(12-27)的适用条件为

当时,要把h/p和p/B限制在图12-7所列的范围内;

当时,h/p≤0.35,1.5>p/B>O.1,h≥0.06m,p≥0.09 mo

为了准确地测量比直角三角形堰的流量测量范围更小的流量,可以使用锐角三角形堰。在IS01438-75中还给出了

的三角形堰以及三角形堰在不同的水头下流量系数和流量的表。

量水堰

如何选择量水堰槽 非满管状态流动的水路称作明渠(open channel),明渠流量计的应用场所有城市供水引水渠、火电厂冷却水引水和排水渠、污水治理流入和排放渠、工矿企业废水排放以及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用渠道。 选择量水堰槽的种类,要考虑渠道内流量的大小,渠道内水的流态,是否能形成自由流。最大流量小于40升/秒建议使用直角三角堰;大于40升/秒建议使用巴歇尔槽;上游渠道较短,最大流量又大于40升/秒建议使用矩形堰。 条件允许,最好选择巴歇尔槽。巴歇尔槽的水位-流量关系是由实验室标定出来的,而且对于上游行进渠槽条件要求较弱。三角堰和矩形堰的水位-流量关系来源于理论计算,容易由于忽略一些使用条件,带来附加误差。 三角堰 材料:PVC、玻璃钢、不锈钢可选。流量越大,相应增加壁厚。 注意事项: ◇三角口处的尺寸准确、缘台平直、光滑。板面光滑、平整、无扭曲。; ◇三角堰的中心线要与渠道的中心线重合。 ◇ j为堰板嵌入渠道墙的部分,尺寸请用户根据现场情况而定。适应范围: ◇三角堰可按图1.1加工。注意:安装该直角三角堰的上游渠道宽是600mm,三角顶角与上游渠底的高度是250mm。 ◇如使用图1.1直角三角堰,可在明渠菜单“10堰槽种类”→“1直角三角堰”项选择“开启”,仪表内已有该堰板的水位-流量表,可根据水位值直接给给出流速。 最小流量0.0136升/秒,最大流量45.010升/秒(162吨/小时)

图1.1 直角三角堰堰板构造

图1.2 三角堰建造效果图 图1.3 三角堰在渠道上的安装和三角堰的水位零点 三角堰安装在渠道上如图1.3所示。堰板要竖直,要安在渠道的中轴线上。加工三角堰时,可以会使顶角变成圆角,在确定水位等于零的位置时要注意,三角堰的水位零点应在三角堰的侧边的延长线的交点上。仪表的探头要安装在上游距离堰板0.5~1米的位置。 二:矩形堰 材质:PVC、玻璃钢、不锈钢可选。流量越大,相应增加壁厚。 注意事项: ◇矩形口处的尺寸要准确、缘台平直、光滑。板面光滑、平整、无扭曲。 ◇矩形堰的中心线要与渠道的中心线重合。 ◇ j为堰板嵌入渠道墙的部分,尺寸请用户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适用范围: ◇矩形堰可按图2.1加工,注意:矩形堰的水位-流量关系主要取决于堰口宽的“b”。也与上游渠道宽“B”和堰坎高“p”有关。 ◇如使用图2.1的矩形堰,可以在明渠菜单“10 堰槽种类”→“2矩形堰”项选择:0.25、0.50、0.75、1.00(注:此选项代表堰口宽b)仪表内已有该堰板的水位-流量表,可根据水位值直接给给出流速。 1:b=0.25米最小流量0.4375升/秒(1.6吨/小时),最大流量56.907升/秒(205吨/小时)

(整理)出水堰设计规范

出水堰设计规范 一、出水堰类型 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本规范重点介绍污水中常见的三角堰、梯形堰。 二、三角堰 2.1基本构造 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其断面见图1。 图1:直角三角堰局部断面图 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 堰口长度; b: 堰口间静距; c: 堰口端头预留长度; d: 堰口高度,其值等于0.5a; h: 过堰水深; H: 堰板高度;

2.2计算公式 2.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 (1)当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4h2.5(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 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 (2)当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343h2.47(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 当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目前我公司的出水堰均满足此条件); ◆直角三角堰。 2.2.2 堰口数量 堰口数量n的计算公式:n=Q/q(个)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Q: 设计流量(m3/s); n: 堰口数量(个); 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2.2.3 校核出水堰 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

水堰的流量计算

水堰 水堰由堰板和堰槽构成,当水经堰槽流过堰板的堰口时,根据堰上水头的高 低即可计算出流量。 1.堰板的结构 (1)堰口的断面如图3所示,堰口与内侧面成直角,唇厚2毫米,向外侧倒45° 倾斜面,毛刺应清除干净。 (2)堰口棱缘要修整成锐棱,不得呈圆形,堰板内侧面要平滑,以防发生乱流。 (3)堰板的材料必须保证不生锈和耐腐蚀。 (4)堰板安装时必须铅直,堰口应位于堰槽宽度的中央,与堰槽两侧壁成直角。 (5)各种水堰的堰口如图4所示。90°三角堰的直角等分线应当铅直,直角允差为±5′。形堰和全宽堰的堰口下缘应保证水平,堰口直角允差为±5, 堰口宽度允差为±0.001b。 (1)堰槽要坚固,不易变形,否则使测量产生误差。 (2)在堰槽上流设置适当整流装置,以减少水面披动。 (3)堰槽的底面应平滑,侧面和底面应垂直。 (4)全宽堰槽堰的两侧面应向外延长,如图4c所示,延长壁应和两侧面一样的平滑,与堰口下边缘垂直,直角允差±5′。延长壁上应设置通气孔,通气孔应靠近堰口并在水头下面以保证测量时水头内侧空气畅通。通气孔的面积S≥ B——堰口宽度(mm) h'——最大水头(mm)。 (5)堰进水部分的容量应尽可能大些厂这部分的宽度和深度不能小于整流栅下流的宽度和深度,导水管应埋设在水中。 3.堰的水头测定方法 (1)水头是指水流的上水面至堰口底点(90’三角堰)或堰口下边缘(矩形堰、全宽堰)的垂直距离。 (2)为避免近堰板处水面降低而引起的误差,测定水头h处离堰口的距离等于200~B(毫米)。 (3)应当在越过堰口流下来的水流与堰板不附着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4)水堰的堰口至堰口外水池液面的高度不得小于100毫米。 (5)可以采用钳针或测针液面计测量水头。钩针液面计构造如图6所示。使用时应将针先沉入水内再提上对准水面,以消除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 (6)水位零点的测定精度应在0.2毫米以内,最好当堰口流出来的水流刚停止时测定水位的零点,每次试验时都要测定零点。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矩形堰和全宽堰测量零位数值时应减少1毫米。 4.水堰流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表 (1) 90°三角堰如图7所示 90°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 Q——流量(l/s) h——堰口水头(m) c——流量系数 c=1354++(140+)(-0.09)2 B——堰槽宽度(m) D——堰槽底面至堰口底点距离(m) 流量系数公式在下述范围内适用: B=0.5~1.2(m) D=0.1~0.75(m) (2) 矩形堰如图8所示 矩形堰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 Q——流量(l/s)

三角堰

问 题: 三角形堰实用流量计算公式 说明:三角形堰是堰口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薄壁堰,如图12-6所示。当明渠流量较小时,如果使用矩形堰或全宽堰测量流量,则上下游的液位差很小,这会使得测量误差增大,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以使用三角形堰。对于三角形堰,当上游液位h变化时,堰口液流的宽度b也同时随着变化。因此,三角形堰的流量计算公式应和三角形的顶角θ有关。 三角形堰堰口的曲线方程是

将上式代入式(12-4),沿高度方向对整个液流进行流量的积分,可以得到流经三角形堰的流体流量qv公式为 当堰口顶角时,三角形堰的流量实际计算公式(也称为Kindsvater-Shen公式)为 式中,C e是三角形堰的流量系数,还是三个变量的函数: 式中,p是三角形堰的顶角到堰底的距离;B是堰的宽度,h e是有效水头,he=h+K h;h是实测水头;Kh是水头的修正值。当时,C e的值可查图12-7,K h等于O.85mm 对于的兰角形堰,目前还缺乏经验数据以确定C e、h/p和p/B的函数关系。但是,在堰口面积与明渠的通流面积相比

很小时,h/p、p/B对C e值影响可以忽略不计,C e只是θ的函数,如图12-8所示,相应K h可以从图12-9查到。 式(12-27)的适用条件为 当时,要把h/p和p/B限制在图12-7所列的范围内; 当时,h/p≤0.35,1.5>p/B>O.1,h≥0.06m,p≥0.09 mo 为了准确地测量比直角三角形堰的流量测量范围更小的流量,可以使用锐角三角形堰。在IS01438-75中还给出了

的三角形堰以及三角形堰在不同的水头下流量系数和流量的表。

三角堰计算

三角堰流量公式为 式中h为堰顶的淹深,K为特征常数(图D3.3.1b)。 式中h为堰顶的淹深(图D3.3.1c)。 图D3.3.1 楼上所述公式Q=1.343*H的2.47次方和Q = K h5/2有应用范围的当H=0.021-0.200M时用公式Q = K h5/2 当H=0.301-0.350M时用公式Q = 1.343*H的2.47次方 当H=0.201-0.300时用上俩公式的平均值 详见给排水手册1册682页 3.出水三角堰(90度) 1)初沉池出水堰的负荷不大于2.9L/s·m,表面水力负荷2m3/m2·h 出流堰单位长度溢流量相等,一般250m3/m·d(约0.003m3/m·s) 出水堰总堰长:(320/3600)*103/2.9=30.7m 2)堰上水头:H1=0.1mH2O(即三角口底部到上游水面的高度)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1=1.343*(0.1)2.47=0.00455m3/s

3)三角堰个数n1=q/q1=160/3600/0.00455=9.77 q=出水流量。取10个。(每个池) 4)三角堰中距L1=b/n1=3/10=0.3m 通常三角堰之頂角為90°,tan(θ/2) =1,則(29)及(30)式變成Q=1.47H3/2(31) 4.水堰流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表 (1) 90°三角堰如图7所示 图6,7,8 90°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 Q——流量(l/s) h——堰口水头(m) c——流量系数 c=1354++(140+)(-0.09)2 B——堰槽宽度(m) D——堰槽底面至堰口底点距离(m) 流量系数公式在下述范围内适用:

出水堰设计规范标准[详]

出水堰设计规 一、出水堰类型 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本规重点介绍污水中常见的三角堰、梯形堰。 二、三角堰 2.1基本构造 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其断面见图1。 图1:直角三角堰局部断面图 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 堰口长度; b: 堰口间静距;

c: 堰口端头预留长度; d: 堰口高度,其值等于0.5a; h: 过堰水深; H: 堰板高度; 2.2计算公式 2.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 (1)当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4h2.5(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 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 (2)当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343h2.47(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 当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目前我公司的出水堰均满足此条件); ◆直角三角堰。

2.2.2 堰口数量 堰口数量n的计算公式:n=Q/q(个)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Q: 设计流量(m3/s); n: 堰口数量(个); 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2.2.3 校核出水堰 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 堰上负荷计算公式: q、=0.5·Q/(h·n)(个)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q、: 堰上负荷(L/(m·s)); 计算时,应注意单位。对于初次沉淀池,q、≤2.9 L/(m·s);对于二次沉淀池≤1.7 L/(m·s)。 如果校核数据不满足上述要求,应调整参数、重复计算,直到满足工艺要求。

三角形知识结构图

三角形知识结构图 定义: 多边形 多边形内角和: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 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 当a最长,且有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3.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ABC的三边分别为a,b,c a+b>c a-b<c 4.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或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 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5、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6.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7. 三角形的分类 (2) 按边分 8.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高线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__________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2)、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中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一个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9. 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1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1.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2. 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13、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 我们通过把多边形划分为若干个三角形,用三角形内角和去求多边形内角和,从而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这种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方法,必须在学习中逐渐掌握。由于多边形外角和为360°,与边数无关,所以常把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转化为外角和来处理。 练一练 1.在△ABC中, (1)∠B=100°,∠A=∠C,则∠C= ; (2)2∠A=∠B+∠C,则∠A= 。 2.如图,______是△ACD的外角,∠ADB= 115°,∠CAD= 80°则∠C =___ . 3、下列条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cm, 13cm, 7cm B、3cm, 5cm, 9cm C、14cm, 9cm, 6cm D、5cm, 6cm, 11cm 4、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第三边x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5.如右图,AD是BC边上的高,BE是△ABD的角平分线,∠1=40°, ∠2=30°,则∠C= ____∠BED= 。 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则每一个锐角等于_____度。 7、在△ABC中,∠A是∠B的2倍,∠C比∠A+∠B还大30°,则∠C 的外角为_____度,这个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 8、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ABC的面积为50cm2 ,则△ABD的面积是_______. 知识应用 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是3cm、8cm ,要想拼成一个三角形,且第三条线段a的长为奇数,问第三条线段应取多少长? 2、有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一边的长是5 cm,另一边的长是8cm,求它的周长 3.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ABC的面积为60 cm2,求△ABD的面积 4、如图,已知∠1=∠2,∠3=∠4,∠A=100°,求X的值

出水集水槽及三角堰计算

a.三角堰 处理规模Q 平=3000m 3/d 取总变化系数K 总= 1.38 则沉淀池污水设计流量Q 设=4140m 3/d 172.5m 3/h 0.0479m 3/s 47.92 l/s 沉淀池个数:n=2个 单池处理规模Q 单=2070m 3/d 86.3m 3/h 0.0240m 3/s 23.96 l/s 三角堰堰口的数量设定K=400个 单池设定出水堰长L'=4m 每个堰口出水的流量Q 0= 5.99E-05m 3/s 0.06l/s 每个三角堰的堰上水头h 0=0.01773m 取0.018m 堰上水面宽度L'=0.036m 总宽度L=14.4m 校核出水堰负荷q'= 1.664l/(s.m)<1.7 设三角堰条数n=8条 出水槽(两边出水)n'=4条 每条出水堰三角堰个数K'=50个 每个三角堰单元的宽度B1=0.08m b.集水槽 单渠设计流量Q 单渠=0.01m 3/s 5.99l/s 集水槽宽度B=0.116m 取b=0.20m 集水槽的临界水深 h 1=0.14m 集水槽的起端水深 h 2=0.23m 自由跌落水头(设定) h 3=0.10m 集水槽总深度h 4=0.37m 集水槽坡度采用i=0.01 集水槽粗糙系数n=0.012 水力半径R=0.08m 槽内流速v= 1.53m/s 槽内实际流量Q实= 0.11m 3/s 113.3l/s 集水槽长度为 4.0m 集水槽坡降为0.04m 集水槽高度采用0.35m C.出水渠 粗糙系数n=0.014 渠道宽度b1=0.3m 有效水深h1=0.15m 超高h2=0.3m 总高H1=0.45m 沿出水方向反坡0.01,素混凝土找坡。 水流断面面积A1= 0.045m2湿周pl=0.6 水力半径R=0.075m R^(2/3)=0.178 水力坡降i=10.0m/1000m (I/1000)^(1/2)=0.100 水流速度V= 1.270m/s <5m/s 通过流量Q通=0.057m3/s 57.2l/s >0.048m3/s 中水回用工程 Q 设=Q 平×K 总采用薄壁三角堰,堰口为90°,自由式出流。二次沉淀池出水堰负荷不宜大于1.7L/(s.m)

三角形知识结构图

三角形与多边形知识系统对照图 三角形多边形 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所组成的图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 线上的n条线段首尾顺次相 接所组成的图形。 边 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边三角形(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三 角形的稳定性。 4、边和角都分别相等的多边 形构成正多边形。 5、在多边形中最多有三个锐 角。 6、多边形≥4,不具有稳定 性。 角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 三角形 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或高线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锐 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 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 的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 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 角形内部一点。 对角线:过一个顶点的对角线 有(n-3)条,分得(n-2)个 三角形,共有 2 3 n n) (-条对 角线。 内角和 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定理:n边形内角和等于 (n-2)·180°。 外角和 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推论:三角形的 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 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定理:多边形外角和等于 360°。 三角形与多边形知识系统对照图 三角形多边形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所组成的图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 线上的n条线段首尾顺次相 接所组成的图形。 边 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边三角形(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三 角形的稳定性。 1、边和角都分别相等的多边 形构成正多边形。 2、在多边形中最多有三个锐 角。 3、多边形≥4,不具有稳定 性。 角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 三角形 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或高线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锐 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 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 的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 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 角形内部一点。 对角线:过一个顶点的对角线 有(n-3)条,分得(n-2)个 三角形,共有 2 3 n n) (-条对 角线。 内角和 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定理:n边形内角和等于 (n-2)·180°。 外角和 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推论:三角形的 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 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定理:多边形外角和等于 360°。

量水堰槽构造及安装的技术参考

七、量水堰槽构造及安装的技术参考 选择量水堰槽的种类,要考虑渠道内流量的大小,渠道内水的流态,是否能形成自由流。流量小于40L/s时,一般应选择直角三角堰。大于40L/s,一般应选择使用巴歇尔槽。流量大于40L/s,渠道内水位落差又较大,可以选择矩形堰。 条件允许,最好选择巴歇尔槽。巴歇尔槽的水位-流量关系是由实验标定出来的,而且对上游行进渠槽条件要求较弱。三角堰和矩形堰的水位-流量关系来源于理论计算,容易由于忽视一些使用条件,带来附加误差。 量水堰槽可以用玻璃钢制做。三角堰和矩形堰的堰口是关键尺寸,加工要准确。朝向进水一侧表面要平滑。巴歇尔槽内尺寸要准,内表面要平滑。喉道部分是关键尺寸,要更准确。 1 、直角三角堰 图十六是一种直角三角堰的加工图。水位-流量对应关系如表一。注意,安装该直角三角堰的上游渠道宽是600mm,三角顶角与上游渠底的高度是250mm。如不是这种情况,水位-流量表应另行计算。使用上述三角堰,可以在参数表“液位-流量对应表” [1/55]“堰槽种类”内选“直角三角堰”,仪表内已有该堰板的水位-流量表。 图十六、直角三角堰的构造

三角堰安装在渠道上如图十七。堰板要竖直,要安在渠道的中轴线上。加工三角堰时,可能会使顶角变成圆角,在确定水位等于零的位置时要注意。三角堰的水位零点应在三角堰的侧边延长线的交点上。仪表的探头要安装在上游距离堰板0.5m ~1m 的位置。 2 、矩形堰 矩形堰可按图十八加工。水位-流量对应关系如表二、三、四、五。矩形堰的水位-流量关 系主要取决于堰口宽的“b ”。也与上游渠道宽“B ”和堰坎高“p ”有关。如使用图十八的矩形堰,可以在参数表“液位-流量对应表” [1/55]“堰槽种类”内选“250矩形堰”、“500矩形堰”等。仪表内已有水位流量表。 仪表 图十八矩形堰构造 图十七、三角堰在渠道上的安装和三角堰的水位零点

出水堰设计规范60636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出水堰设计规范 一、出水堰类型 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本规范重点介绍污水中常见的三角堰、梯形堰。 二、三角堰 2.1基本构造 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其断面见图1。 图1:直角三角堰局部断面图 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 堰口长度; b: 堰口间静距; c: 堰口端头预留长度; d: 堰口高度,其值等于0.5a;

h: 过堰水深; H: 堰板高度; 2.2计算公式 2.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 (1)当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4h2.5(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 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 (2)当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343h2.47(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 当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目前我公司的出水堰均满足此条件); ◆直角三角堰。 2.2.2 堰口数量 堰口数量n的计算公式:n=Q/q(个)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Q: 设计流量(m3/s); n: 堰口数量(个); 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三角形知识结构图

基本信息姓名:雷晓祥性别:男年龄:44 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龄:20职务:所任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 八年级上《三角形》 知识结构分析 第三章三角形 回顾与思考 【学习目标】 1. 通过三角形的概念和识别方法的复习,让学生体会辨别、探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一般方法,体会主动实验,探究新知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能力,几何语言的叙述能力及运用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寻三角形以及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模块一知识点回顾 基本概念 1、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三条_______线、三条_______线、三条_______线.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不同于一个角的平分线,前者是一条_________,后者是一条_____ ____.三角形的高线是_________,而线段的垂线是_________.(填“线段”或“射线”或“直线”)(2)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较于_________一点,三条中线相较于_________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也相较于一点,但锐角三角形的交点在三角形的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的交点在三角形的_________,钝角三角形的交点在三角形的_________.(填“形内”或“形外”)2、三角形的性质: (1)边的性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__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_______ __之差. (2)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_________°;一个外角_________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一个外角__________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_________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稳定性:即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保持不变. 3、三角形的分类: (1)按边分:_________三角形和_________三角形. (2)按角分:_________三角形和_________三角形和_________三角形. 基本性质与判定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_.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种. (2)直角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5种.

出水堰设计规范

出水堰设计规范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出水堰设计规范 一、出水堰类型 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本规范重点介绍污水中常见的三角堰、梯形堰。 二、三角堰 2.1基本构造 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其断面见图1。 图1:直角三角堰局部断面图 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堰口长度; b:堰口间静距; c:堰口端头预留长度; d:堰口高度,其值等于0.5a; h:过堰水深; H:堰板高度; 2.2计算公式 2.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 (1)当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4h2.5(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h:过堰水深(m); (2)当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343h2.47(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h:过堰水深(m); 当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目前我公司的出水堰均满足此条 件); ◆直角三角堰。 2.2.2堰口数量 堰口数量n的计算公式:n=Q/q(个)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Q:设计流量(m3/s); n:堰口数量(个); 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煤矿常用计算公式(地质、通风)

煤矿常用计算公式(地质、通风类) 水文地质类 一、突水系数公式: ㈠定义:每米有效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值。 ㈡公式:Ts=P/(M-Cp-Dg) 式中:Ts—突水系数(MPa/m); 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M—底板隔水层厚度(m); 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 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 注Cp可采下式参考计算: h=0.0021H+0.0956L+0.4186M h—煤层底板破坏深度(m); H—煤层埋藏深度(m); L—工作面倾斜长度(m); M—工作面回采高度(m)。 二、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斯列沙辽夫公式): ㈠公式: t=L(rL -)/4Kp 或H=2Kpt2/L2+rt 式中t—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m); L—采掘工作面底板最大宽度(m); r—隔水层岩石的容重(t/m3); Kp—隔水层岩石的抗张强度(t/m2); H—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t/m2)。 ㈡公式参数取值依据: r—隔水层岩石的容重,取2.5~3.0t/m3。 H—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此处为计算至含水层顶面的水头高度。

Kp—一般取4.26~10 t/m2。 三、防水煤柱经验公式: ㈠公式:L 0.5 = 式中:L—煤柱留设宽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2~5);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P—水头压力(t/m2); Kp—煤的抗张强度(t/m2)。 ㈡主要参数取值依据: Kp取值依据:河津矿区在设计太原群系煤柱留设时Kp取1.0 t/m2。 四、老空积水量估算公式: ㈠公式: Q积=∑Q采+∑Q巷 Q采=KMF/cosa=KMBh/sina Q巷=WLK 式中:Q积—相互连通的各积水区总积水量(m3); ∑Q采—有水力联系采空区积水量之和(m3); ∑Q巷—与采空区有联系的各种巷道积水量之和(m3); K—充水系数:采空区一般用0.25~0.5,煤巷充水系数一般取0.5~0.8,岩巷取0.8~1.0; M—采空区的平均采高或煤厚(m); F—采空积水区的水平投影面积(m2); a—煤层倾角; W—积水巷道原有断面(m2); L—不同断面巷道长度(m); B—老空走向长度(m); h—老空水头高度(m)。 ㈡主要取参依据: 采空区充水系数K与采煤方法、回采率、煤层倾角、顶底板岩性及其碎胀程度,采后间隔时间诸因素有关;而巷道充水系数则根据煤(岩)巷和成巷时间不同及维修

初中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

初中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 (一).三角形的三线:高、角平分线、中线 (二).三角形的角: 1.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2.三角形外角和360度。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三)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边的长,大于其他两边的差,小于其他两边的和)(四)等腰三角形 1.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2.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的高、底边中线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角相等都等于60度,有三个三线合一) (五)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勾平方+股平方=弦平方(还可以有多种形式:勾=根号下(弦平方-股平方)等等) (六)三角形的全等 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判定: 1.边角边(两边和他们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两角和他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七)三角形的相似 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判定 1平行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6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

三角网构造原理

VB环境下不规则三角网的算法设计与实现 江剑霞1,刘少华1,2, (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2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江西抚州344000;)摘要:本文对不规则三角网生长算法实现的研究,利用了VB强大的可视化用户界面及其编程语言的灵活性及简单易懂特点,基于各行业对于DEM的需要,从而开发出一种利用VB6.0语言生成基于生长算法的不规则三角网,结合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库存取,编辑,查询功能,共同实现离散点的管理和三角网的构成。 关键词:不规则三角网;Delaunay三角网;VB环境;算法 Algorithm designing and realizing of TIN In VB JIANG Jian-xia1,LIU Shao-hua1,2 (1BeiJing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100044;2Digital Land Key Lab of JiangXi Province,Fuzhou344000)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 the algorithm of the TIN which takes advantage of VB’s powerfully visible interface of user and flexibility and knowing easily of compiling procedure.On the basis of demanding for DEM for all professions,the author uses the VB language to develop a kind of TIN based on the growth-algorithm,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owerful function of the data base’s data accessed,edited and inquired about,achiev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dispersed poi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IN Key words:TIN,Delaunay,VB,algorithm 1引言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呈现一种连续变化的曲面,这种曲面无法用平面地图来确切表示。于是我们就利用一种全新的数字地球表面的方法——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已经被普遍广泛采用。数字高程模型即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以数字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也是地形形状大小和起伏的数字描述。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普及,DEM作为数字地形模拟的重要成果已经成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基本内容之一,并被纳入数字化空间框架(DGDF)进行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独立的标准基础产品[5]。DEM有三种主要的表示模型:规则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和不规则三角网。格网(即GRID)DEM在地形平坦的地方,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在不改变格网大小情况下,难以表达复杂地形的突变现象,在某些计算,如通视问题,过分强调网格的轴方向。不规则三角网(简称TIN,即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另外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的方法(Peuker等,1978),它既减少了规则格网带来的数据冗余,同时在计算(如坡度)效率方面又优于纯粹基于等高线的方法。不规则三角网能随地形起伏变化的复杂性而改变采样点的密度和决定采样点的位置,因而它能够避免地形起伏平坦时的数据冗余,又能按地形特征点如山脊,山谷线,地形变化线等表示数字高程特征。 基于三角形的表面建模可适合所有的数据结构,且三角形在形状和大小方面有很大灵活性,能很容易地融合断裂线,生成线或其他任何数据,因此基于三角形的方法在地形表面建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已经成为表面建模的主要方法之一。VB语言简洁易学,对于学习GIS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接受很容易而且较快的一门计算机编程和开发语言,也是大多数学生最熟悉和了解的语言。正是基于对生成不规则三角网算法的研究和满足学GIS的学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团队计划项目资助(T200602);;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开发研究基金资助 (DLLJ200501);;长江大学发展基金资助(2004Z0115)

2020年三角堰计算公式

作者:败转头 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 问题:三角形堰实用流量计算公式 说明:三角形堰是堰口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薄壁堰,如图12-6所示。当明渠流量较小时,如果使用矩形堰或全宽堰测量流量,则上下游的液位差很小,这会使得测量误差增大,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以使用三角形堰。对于三角形堰,当上游液位h变化时,堰口液流的宽度b也同时随着变化。因此,三角形堰的流量计算公式应和三角形的顶角θ有关。 三角形堰堰口的曲线方程是 将上式代入式(12-4),沿高度方向对整个液流进行流量的积分,可以得到流经三角形堰的流体流量qv公式为 当堰口顶角时,三角形堰的流量实际计算公式(也称为Kindsvater-Shen公式)为 式中,C e是三角形堰的流量系数,还是三个变量的函数:

式中,p是三角形堰的顶角到堰底的距离;B是堰的宽度,he是有效水头,he=h+K h;h是实测水头;Kh是水头的修正值。 当时,C e的值可查图12-7,K h等于O.85mm 对于的兰角形堰,目前还缺乏经验数据以确定C e、h/p和p/B的函数关系。但是,在堰口面积与明渠的通流面积相比很小时,h/p、p/B对C e值影响可以忽略不计,C e只是θ的函数,如图12-8所示,相应K h可以从图12-9查到。 式(12-27)的适用条件为 当时,要把h/p和p/B限制在图12-7所列的范围内;

当时,h/p≤0.35,1.5>p/B>O.1,h≥0.06m,p≥0.09mo 为了准确地测量比直角三角形堰的流量测量范围更小的流量,可以使用锐角三角形堰。在IS0 1438-75中还给出了的三角形堰以及三角形堰在不同的水头下流量系数和流量的表。 作者:败转头 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

三角堰堰高(h)-流量(Q)关系!

附表5 三角堰堰高(h)-流量(Q)关系 堰高堰高h流量Q备注 级别cm L·s-1L/min m3·h-1m3·d-1堰高h/cm系数c 1 1.0 0.0142 0.852 0.051 1.227 <5.0 0.0142 1 1.5 0.0391 2.348 0.141 3.381 5.1~10.0 0.0141 1 2.0 0.0803 4.820 0.289 6.940 10.1~15.0 0.0140 1 2.2 0.1019 6.116 0.367 8.808 15.1~20.0 0.0139 1 2.4 0.1267 7.603 0.456 10.948 20.1~25.0 0.0138 1 2.6 0.1548 9.287 0.557 13.373 25.1~30.0 0.0137 1 2.8 0.1863 11.177 0.671 16.095 1 3.0 0.2214 13.281 0.797 19.125 公式Q=ch5/2 1 3. 2 0.2601 15.607 0.936 22.474 1 3.4 0.3027 18.161 1.090 26.152 1 3.6 0.349 2 20.951 1.257 30.169 1 3.8 0.3997 23.983 1.439 34.535 1 4.0 0.4544 27.264 1.636 39.260 1 4.1 0.4833 29.000 1.740 41.760 1 4. 2 0.513 3 30.801 1.848 44.353 1 4.3 0.5445 32.667 1.960 47.041 2 5.1 0.8282 49.69 3.0 71.558 2 5.5 1.000 3 60.02 3.6 86.425 2 6.0 1.2434 74.60 4.5 107.426 2 6.5 1.5188 91.1 3 5.5 131.225 2 7.0 1.8279 109.68 6.6 157.935 2 7.5 2.1721 130.32 7.8 187.666 2 8.0 2.5524 153.14 9.2 220.525 2 8.5 2.9701 178.20 10.7 256.614 2 9.0 3.426 3 205.58 12.3 296.032 2 9.5 3.9222 235.3 3 14.1 338.877 2 10.0 4.4588 267.5 3 16.1 385.241 3 10.1 4.5387 272.32 16.3 392.144 3 10.5 5.0015 300.09 18.0 432.131 3 11.0 5.618 4 337.10 20.2 485.427 3 11.5 6.2787 376.72 22.6 542.483 3 12.0 6.9836 419.02 25.1 603.386 3 12.5 7.7340 464.0 4 27.8 668.216 3 13.0 8.5307 511.8 4 30.7 737.055 3 13.5 9.3748 562.49 33.7 809.984 3 14.0 10.2671 616.03 37.0 887.078 3 14.5 11.2085 672.51 40. 4 968.416 3 15.0 12.1999 731.99 43.9 1054.071 4 15.1 12.3156 738.94 44.3 1064.072 4 15. 5 13.1475 788.85 47.3 1135.94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