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作业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作业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作业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作业设计 人教版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1.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有一项的叙述与当时的史实不符合,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C.《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D.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2.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起自河北唐山,止于胥各庄,名为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只准以骡马拽引车辆,人称“马车铁路“。这一事件反映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进步

B.清王朝拒绝一切西方先进技术

C.民众的愚昧和思想落后

D.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

3.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

B.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C.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法令

D.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4.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图中的交通下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5. 1898年,慈禧太后坐了一次汽车之后,就下令不再坐汽车了,因为汽车的司机不跪且坐,而且居然坐在太后的前面。这一现象反映了()

A.慈禧厉行节约

B.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C.汽车售价昂贵

D.中国不需要汽车

6. 李兴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他的生活中可能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7. 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

A.拍电报

B.写封书信

C.上网

D.移动电话

8.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你的生活中会有下列哪些现象出现()

①用轮船经营航海业②在北京可以坐火车到张家口③用电报和上海的朋友联系

④中国有了近代第一支海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79年,唐廷枢提议修建唐胥铁路。……“行车未久,言官(御史)复连奏弹劾,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清朝皇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在这种情况下,慈禧降旨禁止机车行驶。……小火车被禁驶后,用骡马拉的运煤大车再次行驶于唐胥铁路的轨道上。这一现象说明()

A.封建传统思想是近代化的一大阻力

B.铁路在当时的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C.清政府对铁路完全是排斥否定态度

D.火车机车污染严重遭到统治者反对

10.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出现()

A.张某阅读《申报》,知道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悲愤万分

B.刘某沿着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坐火车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军通过电报传递军情

D.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11.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A.交通

B.通信

C.文化

D.社会习俗

12.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的情况有()

①坐轮船出国留学

②陪朋友看电影

③在家看电视

④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涌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14. 洋务运动期间修筑了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

A.京张铁路

B.唐胥铁路

C.沪杭铁路

D.京九铁路

15.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A.粤汉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平汉铁路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经过30年和平发展的自强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30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摘自向锐《西风渐进七十年》材料三:十九世纪末,当全世界文明国都在广泛运用蒸汽机带来的福利时,东方大国却堂堂登场了在铁轨上奔驰的“铁路马车”,用马匹做动力取代蒸汽机车牵引的闹剧。

——宗泽来《清日战争(1894—1895)》李鸿章记录:“进口新式150马力的轮船,只要十几万两银子,江南制造局制造的旧式50马力轮船,仅工本费和薪金就要30万两银子。”

张之洞调查发现:“江南局积弊,在于换一总办即添用心腹三四十名,陈陈相因,有增无减。”

——摘自赵福帅《江南制造总局仿制末路》(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史上的两个“第一”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取得“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17.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阅读《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

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

中餐西餐

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至少三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19世纪末,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分别写出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和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的出版机构。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18. 在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小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变迁情有独钟,将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的图片与资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一

图1轿子图2马车图3汽车图4火车

材料二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技术的传播……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

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

《最初的纪元》(1)小明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什么有效的方法?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2)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二,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试卷答案

1.D

2.D

3.D

4.C

5.B

6.D

7.A

8.B

9.A 10.B 11.A 12.B 13.D 14.B 15.B

16. (1)史实1: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史实2:第一台蒸汽机车。

(2)主要原因: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

(3)影响: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的较快发展;但是,统治者思想上保守愚昧,洋务企业所需成本高,管理制度(或政治)腐败。因此,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17. (1)服饰、饮食、交通、婚姻礼俗等。

(2)特点:中西合壁,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

(3)报纸:《申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4)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传播知识,开启民智;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人因工程在交通信号灯中的设计与应用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14工业工程二班 姓名:汪长鑫王浩 学号: 1401040210 1401040222 时间: 14-15周 指导教师:吴海

摘要 现在交通安全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交通信号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使得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用。但是交通信号灯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本次课程设计研究旨在发现设计及安装不合理的状况 1.传统红绿灯(全屏灯)每个方向一组,共四组。这种红绿灯控制简 便但是缺点是只适合小型城市,由于没有各灯的停留时间,极易造成驾驶员误判从而导致交通拥堵。 2.箭头型红绿灯每个方向三组,共十二组。这种红绿灯应用广泛, 该模式下各方向车辆行人只需要按照相应指示箭头通行,缺点是绿灯时间较短,等待时间长,驾驶者容易心理焦躁。 3.红绿灯倒计时显示器与信号灯颜色不一致。容易出现闯红灯 4.部分红绿灯是单灯,通过变换颜色来控制交通,这种单一刺激的 情况下(即只有颜色)感知觉系统所需要的时间会较长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缺陷,运用人因工程学方面的知识进行重新考察和设计,提出部分建议,对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横道信号灯及信号灯灯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重新设计,力求重新设计的道路交通信号灯在交通安全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道路交通信号灯,不合理设计,误判,心理焦躁,闯红灯

Abstract Now the traffic safety of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raffic lights in touch with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closely. The emergence of the traffic lights, make traffic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for facilitating traffic flow, improve road traffic capacity to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have obvious effect. But there are also several problems with traffic lights, the course design of study aims to find the status of the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is unreasonable 1. The traditional traffic light lamp (full screen) each direction a group, a total of four groups. The traffic light control is simple but the downside is only suitable for small city, because there is no residence time of each lamp driver misjudgment caused by extremely easily lead to traffic jams. 2. The arrow lights three groups in each direction, twelve groups. Under this model is widely used at the traffic lights, the direction of traffic just need to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corresponding arrow, the disadvantage is that green time is shorter, waiting time is long, the driver easy psychological anxiety. 3. The traffic lights countdown display and light color is not consistent. It's easy to have a red light 4. Part of the traffic light is light, through the change color to control

人因工程期末复习重点

什么是人因工程? 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等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和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 人因工程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1.产品服务于客户,客户始终处于设计的首位 2.考虑个体在能力和限制上的差异及其对设计造成的影响 3.强调设计过程中,经验数据和评价的重要性 4.用系统的观点考虑问题、事物、过程、环境和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5.人因工程学不是基于表格数据、指标进行设计,不是设计产品模型,不同于常识 什么是微气候? 微气候环境是指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环境,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空气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空气湿度是指空气的干湿程度。气流速度是指空气的流动速度。热辐射是指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Ok时的辐射时的能量。 视觉特性(概念、应用等理解)? 1明暗视觉和色彩视觉 2明适应和暗适应:人从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逐步适应黑暗环境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刚开始人眼不能辨别物体要经过,几十秒时间才能看清物体,这种适应叫做明适应。急剧和平繁的适应会增加眼睛的疲劳,使视力迅速下降,故室内照明要均匀而稳定。 3调节:调节是视觉的适应观察距离的能力,视觉工作距离不应小于3分之2调节近点 4视野:视野是指头部和眼部不动时,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中心视角60°最为适宜视野视觉信息的感知是视野范围的限制 5视度:物体具有一定的亮度,在视网膜上成像所引起视觉感应的清晰程度称为视度 工作场所照明设计的要素及原则? 要素:一、照明方式;二、光源选择;三、眩光及其防控措施;四、照度分布;五、亮度分布 原则:1、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根据工作性质与工作点分布疏密,选用不同的照明方式:一般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特殊照明 2、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无自然光最优选择显色指数高的人工照明 3、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光线转为散射,避免反射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对比 4、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或等于平均照度的三分之一 5、要求视野内有合适的亮度分布,提高照明质量还应该考虑照度稳定 色彩的特性(色彩的三要素)? 三个基本要素:色调,明度,纯度 色调:每种颜色区别于其他颜色的特征,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明度:与物体表面色彩的反差率,同一色调有不同的明度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取决于表面的反射光波波长范围的大小 色彩的表示方法(蒙赛尔原则)? 1 体系的中央轴坐标对应于明度,以符号V表示,反射率为零的颜色明度最低,设定明度轴坐标底端值为零,明度轴坐标顶端值为10,按视觉的等明度差均分为10段,构成等距坐标 2径向坐标(垂直于中心轴)对应于纯度,以符号C表示,中心轴的灰色系列纯度为0,离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交通二班 学号:090240000 指导教师:朱卫华

一、设计题目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是《城市交通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路段及交叉口应用渠化、管理等综合手段,以达到城市交通的安全、通畅与高效等目的。 三、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四、设计内容 1.基础资料整理 1.1道路基本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

交叉口几何条件 2.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⑵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2.1道路断面形式 我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五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生活区道路 我国各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

2.11各种道路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位置选择的原则: (1)在交通性干道、需要整宽都用于通车的道路上,应禁止路边存车。 (2)在住宅区、办公中心、商业区等,需要大量存车地区,尽可能提供路边存车空间。 (3)在市中心区,除尽可能在路边划出允许存车的地点外,尚必须在存车时间上加以严格限制,以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 (4)在两交叉口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设置路边停车的车位要保证不影响交叉口排队。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学生宿舍公共洗漱室的 人机学研究与设计小组: 成员姓名: 班级学号: 完成时间: 成绩: (学校) (系别)

目录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课程设计说明书 (2) 前言 (3) 一、选题的目的 (3) 二、选题的意义 (3) 三、设计程序 (3) 第一部分评析准备 (4) 一、实地调研考察 (4) 1.1、洗漱室实际情况及调查表 (4) 1.2、问卷结果整理 (8) 1.3、问卷结果分析 (16) 第二部分人机评价及改进准备 (17) 一、洗漱室的整体布局评价 (17) 2.1.1、门的宽度 (18) 2.1.2、门的位置 (18) 2.1.3.人均使用面积 (19) 二、水龙头的使用及其与水管材料评价 (19) 2.2.1 水龙头的清洁及损坏 (20)

2.2.2 水龙头的使用空间 (20) 三、水龙头的水流的评价 (20) 四、洗漱室水槽的评价 (21) 2.4.1、水池太浅 (22) 2.4.2、水槽的高度 (23) 五、晾衣绳的高度评价 (24) 六、洗漱室的灯光评价 (25) 七、地板湿滑积水评价 (28) 2.7.1 地板湿滑 (28) 2.7.2、地面积水 (28) 第三部分改进设计 (32) 一、洗漱室的空间布局的设计改进 (32) 二、洗漱室水槽的设计改进 (33) 三、洗漱室的排水系统 (35) 第四部分设计评价 (38) 总结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 (41)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学生宿舍公共洗漱室的人机学研究与设计》 二、设计任务 通过调研考察,分析现有学生宿舍洗漱室的人机关系是否合理,并结合所学《人因工程学》原理,对其进行调整设计,使得公共洗漱室能够得到更好地使用。

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 程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 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亿元、亿元、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镇江高新区位于我市主城区的西部,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就与东部的镇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形成“两翼”,在提升经济体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形成主城区“一体两翼”格局。同时,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等重大机遇形成叠加优势。 经济发展规划: 近期:人均GDP达到万元,产业结构为∶∶41,财政总收入完成80亿元以上 中期:人均GDP达到6万元,产业结构为∶∶44,财政总收入150亿元以上。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我校二楼食堂全触屏多功能售票机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学院:长春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100110班 姓名:常幸福(20100357)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及其说明 (3) 二、调研与分析 (3) 三、方案构思、多方案的对比与抉择 (4) 四、设计说明 (5) ㈠、整体外形图(具体尺寸图参见附录) (6) ㈡、人机界面设计流程图 (6) 1、购票功能 (6) 2、充值功能 (8) 3、缴费功能 (9) 4、建行ATM取款机功能 (10) ㈢、设计说明 (10) 1、对多动能售票机整体外形的设计说明 (10) 2、人机显示界面的设计 (11) ⑴、字符形状和大小设计 (11) ⑵、显示屏亮度 (12) ⑶、文字信息 (12) ⑷、色彩功能分析 (13) 五、设计小结 (14) 六、参考文献 (15) 七、为下一届学弟学妹留的作业 (15)

一、设计题目及其说明 食堂全触屏多功能售票机 针对我校饮食中心二楼的人因工程分析与改善,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发现食堂存在诸多问题,二楼饮食中心每天前去吃饭的人相对其它楼层较多,尤其在开学初和每周一的时候总是有大量的学生在排队等候饭卡充值或者打印小票,看到此景会联想到科研楼取款机前也具有类似的情形,根据此种状况我们设计了食堂全触屏多功能售票机。它集合了打印小票、饭卡充值、电话缴费和ATM取款机的功能。 二、调研与分析 我校饮食中心二楼进过假期的维修改善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经过一学期的使用和调试,仍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我们的实地考察,发现二楼食堂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诸如: 1、餐桌的高度设计就不是很合理,有的人必须的大幅度弯腰才能 吃到放在餐桌上饭; 2、餐桌的大小也不太合理,如果俩人互相坐对面只能放下餐盘, 其他的饮料或者碗碟就没有地方可放; 3、有的座椅也不符合人的臀部体型,有时坐着还容易向下倾斜滑 下; 4、餐桌椅的颜色太单一,没有给人留下美感,从而影响到食欲; 5、餐窗口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由于冬天天气冷会产生雾气,导致学 生看不清窗口里面摆放的是什么饭菜;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一)(2017-10-9) 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 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3. 北洋军阀分裂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新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自行车 2.新通信方式的出现:邮政、电报、电话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2.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变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表现:①改称呼: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② 青年争取婚姻自由;③妇女地位提高: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成绩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0902 学号:U5 姓名:姚崇富 指导教师:邹志云 职称:教授 日期:

第一章设计概述 1.1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2设计题目 A市城市交通预测与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 1.3设计内容 1.3.1 运用城市交通预测理论与模型,进行道路网交通流量预测。包括: (1)道路网编码并简化; (2)未来出行分布预测,采用福莱特法和Transcad软件两种方法计算出行分布; (3)未来交通分配预测。(这里只考虑对高峰小时的小汽车交通量进行分配) 1.3.2 在对现在路网进行加载测试的基础上,根据小汽车高峰小时饱和度调整未来路网。包括: ⑴通行能力的提高; ⑵路段阻抗的降低。 调整路网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道路等级、新建道路等。将调整后的路网重新进行OD分布和流量分配,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路网饱和度大小决定是否要继续优化道路网络。最终得到的路网饱和度应在合理范围内。 1.4 设计成果 1.4.1 说明书 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 1.4.2 图纸(图幅297×420mm) (1)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图); (2)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 (3)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第二章设计资料 2.1 A市基本情况 A市是某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划年(1995年)有人口107万,市区面积为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重庆理工大学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专业:工业工程班级111040802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时间:2014616 —62014620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111040802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 二、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 (1)公交车扶手高度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______ (2)公交车扶手紧缺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______ (3)公交车扶手抓握不舒适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 三、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表格、图纸、软件等) (1)公交车扶手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公交车扶手的问题的调查问卷________________ (3)应用软件:auto CAD2007、WPS、VISIO _____________ 四、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焱,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城市公交车设计方法研究

(3)______________ 五、任务发出日期:2014616完成日期:2014620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1.引言 (3) 2. 研究背景 (3) 3. 公交车扶手的问题 (4) 3.1问题一:扶手高高在上,乘客无可奈何 (4) 3.2问题二: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 (5) 3.3问题三: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 (6) 4.分析与改善 (7) 4.1针对扶手高度问题 (9) 4.1.1扶手高度数据分析 (9) 4.1.2改善方案 (11) 4.2针对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问题 (12) 4.3针对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问题 (13) 5. 改进方案的综合评价分析 (16) 6. ........................................................................ 设计体会16 参考文献 (17) 公交车扶手改善的设计

理正岩土工程计算分析软件支挡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岩土工程计算分析应用软件》 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评定: 教师: 考查时间:

目录 1挡土结构分类及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1.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1.1.2 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1.1.3重力式挡土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 1.1.4悬臂式挡土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1.1.5 扶壁式挡土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 1.1.6锚杆锚定板式挡土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1.1.7加筋土挡土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1.2抗滑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2工程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1 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2 工程地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2.1 气象、水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2.2 底层岩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2.3 构造地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2.2.4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3边坡稳定性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3.1 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3.1.1 条块划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3.2计算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3.2.1计算参数取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3.3 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3.4 边坡稳定性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4 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5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城市交通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基础资料整理1.1道路基本条件

2. 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①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②横断面设置 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 此次设计的交叉口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推荐使用两块板断面。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较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⑵路边停车设计;

路边停车通常占用一部分机动车道、慢车道(巷道)或人行道。其优点在于:停车方便,周转快,利用率较高;其缺点在于:降低道路容量,导致交通拥挤。鉴于路边停车弊大于利的特点,本路段不做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①设计原则 出租车临时停靠点的设置应以保证不同交通流的安全为前提;同时,不能严 重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尤其是公交车辆)。 ②位置选择 在旅馆、百货公司、交通枢纽点或其他较大型的人流集散点附近,可设置出租车临时停靠点。 假设在该路段有一百货公司,因此需要设置出租车临时停靠点。 ③管理措施 对出租车临时停靠点应配以严格的管理。例如,只准其上下乘客,并规定临时停车时间不超过2~3mi n。另外,设置出租车定点停靠的路段需配有明确的交通标志、站牌(附有明确的停车收费标准、停车时限等)予以指示。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由于本路段的车道数有限,所以不设置公交车专用道。但设置公交停靠站。 机非混行道路或机动车专用道路,可沿人行道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如下图所示; ■■■'■■'■ 5 ■, .■\ 1'■〈〉(/ (〉\ \ / ( ? (y ():二人审空:O ] 「亦订_ ]□:3贞靈一 、 c 二 q 7 ?d二c t 4. 交叉口交通设计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理工大学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专业:工业工程班级111040802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时间:2014.6.16—62014.6.20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111040802 姓名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二、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 (1)公交车扶手高度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 (2)公交车扶手紧缺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 (3)公交车扶手抓握不舒适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三、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表格、图纸、软件等)(1)公交车扶手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 (2)关于公交车扶手的问题的调查问卷 (3)应用软件:auto CAD2007、WPS、VISIO 四、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郭伏,省三《人因工程学》 (2)焱,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城市公交车设计法研究(3)《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统计

五、任务发出日期:2014.6.16 完成日期:2014.6.20 指导教师签字: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3) 2. 研究背景 (3) 3. 公交车扶手的问题 (4) 3.1 问题一:扶手高高在上,乘客无可奈 (4) 3.2 问题二: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 (5) 3.3 问题三: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 (6) 4.分析与改善 (7) 4.1针对扶手高度问题 (9) 4.1.1扶手高度数据分析 (9) 4.1.2改善案 (11) 4.2 针对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问题 (12) 4.3 针对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问题 (13) 5. 改进案的综合评价分析 (16) 6. 设计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悬臂梁支挡结构课程设计

悬臂式挡土墙 ————成都市三环路与铁路立交工程 (一)基础资料 K23+385.728~K23+486.726右幅快车道填方最大高度5m ,因为地处城郊, 且地基承载力设计值[δ]=150kpa ,原考虑设计路肩挡土墙,经验算,墙身圬工太大,且石料需远运,故设计成悬臂式挡土墙,墙身设计高度H=2~5m ;填土的标 准重度3/18m KN =γ,内摩擦角? =35?,底板与地基摩擦系数3.0=f ,均布荷载10kpa , 墙身采用C20钢筋混凝土,墙背填料采用非膨胀土填筑,墙身后土压力未考虑浸水作用, 设计后的挡土墙断面尺寸如图。 (二)土压力计算 由于墙灯高度大于 1.0m ,故路基面上荷载及填料所产生的土压力均按库仑主动土压力计算。 ?=÷=÷=?6677.40)55.305.3arctan()arctan(21H B ?=? ?=?=5.27235- 452 - 45? θ ∴>?θ 会出现第二破裂面 5869.0) 245cos() 245(tan 2=+?-?= ? ? k

1210 1=+ =H h k KN K K H E 5136.8415869.041821 21212=????=??=γ KN E E y 9645.74)sin(=+?=?θ KN E E x 0240.39)cos(=+?=?θ (x=2.434m y=1.1833m) (三)全墙稳定性及基础承载力验算 下面计算中的力系均向墙趾简化。钢筋混凝土的重度为3 /25m kN G =γ。 趾板重力: kN H B N G 625.52545.050.013=??=??=γ趾 趾板稳定力矩: m kN B N M y ?=? =40625.12趾趾 立壁重力:()kN H B H B N G 0125.3525.0211222=???? ????+?+=γ立 立壁稳定力矩: m kN M y ?=?-?????-++????++ -+???=272.26)23) 25.043.0(5.0(252155.3)25.043.0()5.043.021(2543.045.0)225.025.043.05.0(2555.325.0壁 踵板重力; kN H B N G 3125.342545.005.311=??=??=γ踵 踵板稳定力矩:m kN M y ?=++?=2372.84)205.343.05.0(3125.34踵 第二破裂面与挡土墙立壁,踵板之间的竖向力及稳定力矩: kN G 8514.13518)55.3202.12 1 55.3848.1(=??+??= m kN W ?=++???++++????=8446.2792202 .143.05.01855.3202.13848.1202.143.05.0182155.3848.1)()()( 土压力竖向分力y E 对墙趾的稳定力矩Ey M : m kN M Ey ?=++?=1806.252)434.243.05.0(9645.74 土压力竖向分力x E 对墙趾的颠覆力矩0M : m kN M ?=?=1771.461833.1024.390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doc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学 题目:火车硬座车厢方面的人机学研究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 11-1 姓名:吴霞、赵航 学号: 2011022410、2011022422 指导教师姓名:耿雷祝荣欣鞠金艳 设计起止日期: 2013年12月16日—2013年12月27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说明-------------------------------------------2 (一)题目------------------------------------------------1 (二)说明------------------------------------------------1 二、现状调研-------------------------------------------------2 (一)现状调查--------------------------------------------3 (二)调查问卷--------------------------------------------5三、调研结果分析--------------------------------------------11 (一)结果显示-------------------------------------------11 (二)结果分析-------------------------------------------12 四、改善方案------------------------------------------------14 (一)座椅改善-------------------------------------------14 1.1改善背景---------------------------------------14 1.2改善原理---------------------------------------14 1.3人的坐姿状态-----------------------------------15 1.4坐姿受力---------------------------------------16 1.5人体尺寸数据获得-------------------------------17 1.6具体尺寸设计-----------------------------------18 (二)热水供应系统设计-----------------------------------20 (三)茶几的改进-----------------------------------------21 (四)火车照明设计---------------------------------------21 (五)车厢内色彩设计-------------------------------------23 (六)行李架的改进---------------------------------------24 (七)车厢中小推车的改进---------------------------------24 (八)卫生间的改进---------------------------------------24 (九)火车车厢中的温度改进-------------------------------25 9.1影响分析---------------------------------------25 9.2具体改进措施-----------------------------------25 (十)车厢内部空气质量的改进-----------------------------26 五、结论----------------------------------------------------27 六、参考文献------------------------------------------------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