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4版)大数据表(全)
- 格式:doc
- 大小:859.50 KB
- 文档页数:33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一、计量经济学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又称经济计量学,是由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分析经济现象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
2计量经济学模型(1)模型分类模型是对现实生活现象的描述和模拟。
根据描述和模拟办法的不同,对模型进行分类,如表1-1所示。
表1-1 模型分类(2)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区别①研究内容不同数理经济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经济现象各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经济现象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②描述和模拟办法不同数理经济模型的描述和模拟办法主要是确定性的数学形式,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描述和模拟办法主要是随机性的数学形式。
③位置和作用不同数理经济模型可用于对研究对象的初步研究,计量经济学模型可用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
3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1)根据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划分广义计量经济学根据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狭义计量经济学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是回归分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所述的计量经济学指的是狭义计量经济学。
(2)根据内容深度划分初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典的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中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用矩阵描述的经典的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以及传统的应用模型;高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非经典的、现代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
(3)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划分理论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与研究;应用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理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导;应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建立和应用计量模型处理实际问题。
计量经济学试验——李子奈目录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要求 (5)三实验原理 (5)四预备知识 (5)五实验内容 (5)六实验步骤 (5)1.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5)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图形统计: (7)3.设定模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8)4.模型检验: (8)5.应用:回归预测: (9)实验二可化为线性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受约束回归检验及参数稳定性检验 (12)一实验目的: (12)二实验要求 (12)三实验原理 (12)四预备知识 (12)五实验内容 (12)六实验步骤 (13)实验三多元线性回归 (15)一实验目的 (15)三实验原理 (15)四预备知识 (15)五实验内容 (15)六实验步骤 (15)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全部数据 (15)6.2 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16)6.3 结果的分析与检验 (16)6.4 参数的置信区间 (17)6.5 回归预测 (17)6.6 置信区间的预测 (19)实验四异方差性 (21)一实验目的 (21)二实验要求 (21)三实验原理 (21)四预备知识 (21)五实验内容 (21)六实验步骤 (21)6.1 建立对象: (21)6.2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 (22)6.3 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 (22)6.4 异方差性的修正 (25)实验五自相关性 (29)一实验目地 (29)二实验要求 (29)三实验原理 (29)四预备知识 (29)五实验内容 (29)六实验步骤 (29)6.1 建立Workfile和对象 (30)6.2 参数估计、检验模型的自相关性 (30)6.3 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34)6.4 采用差分形式作为新数据,估计模型并检验相关性 (36)实验六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重共线性 (38)一实验目的 (38)二实验要求 (38)三实验原理 (38)四预备知识 (38)五实验内容 (38)六实验步骤 (38)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38)6.2 用OLS估计模型 (38)6.3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 (39)6.4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修正 (40)实验七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3)一实验目的 (43)二实验要求 (43)三实验原理 (43)四预备知识 (43)五实验内容 (43)六实验步骤 (43)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43)6.2 使用4期滞后2次多项式估计模型 (44)6.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6)实验八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50)一实验目的 (50)二实验要求 (50)三实验原理 (50)四预备知识 (50)五实验内容 (50)六实验步骤 (51)6.1 分析联立方程模型。
计量经济学试验 (完整版)——李子奈目录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要求 (4)三实验原理 (4)四预备知识 (4)五实验内容 (4)六实验步骤 (4)1.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4)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图形统计: (6)3.设定模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6)4.模型检验: (7)5.应用:回归预测: (7)实验二可化为线性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受约束回归检验及参数稳定性检验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要求 (10)三实验原理 (10)四预备知识 (10)五实验内容 (10)六实验步骤 (10)实验三多元线性回归 (11)一实验目的 (11)三实验原理 (11)四预备知识 (11)五实验内容 (11)六实验步骤 (12)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全部数据 (12)6.2 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12)6.3 结果的分析与检验 (12)6.4 参数的置信区间 (12)6.5 回归预测 (13)6.6 置信区间的预测 (13)实验四异方差性 (14)一实验目的 (14)二实验要求 (14)三实验原理 (14)四预备知识 (14)五实验内容 (14)六实验步骤 (14)6.1 建立对象: (14)6.2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 (14)6.3 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 (14)6.4 异方差性的修正 (15)实验五自相关性 (16)一实验目地 (16)二实验要求 (16)三实验原理 (16)四预备知识 (16)五实验内容 (16)六实验步骤 (17)6.1 建立Workfile和对象 (17)6.2 参数估计、检验模型的自相关性 (17)6.3 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18)6.4 采用差分形式作为新数据,估计模型并检验相关性 (19)实验六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重共线性 (20)一实验目的 (20)二实验要求 (20)三实验原理 (20)四预备知识 (20)五实验内容 (20)六实验步骤 (20)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20)6.2 用OLS估计模型 (20)6.3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 (20)6.4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修正 (21)实验七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21)一实验目的 (21)二实验要求 (21)三实验原理 (21)四预备知识 (21)五实验内容 (21)六实验步骤 (22)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22)6.2 使用4期滞后2次多项式估计模型 (22)6.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23)实验八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24)一实验目的 (24)二实验要求 (25)三实验原理 (25)四预备知识 (25)五实验内容 (25)六实验步骤 (25)6.1 分析联立方程模型。
01计量经济学概述Chapter计量经济学定义与发展计量经济学定义计量经济学发展计量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经济学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工具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和验证。
与统计学的关系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密切相关,统计学为计量经济学提供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与数学的关系计量经济学运用大量的数学工具,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建模。
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关系02经典线性回归模型Chapter模型设定与参数估计模型的统计性质模型的检验与诊断模型设定与参数估计模型的统计性质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模型检验与诊断模型的拟合优度01模型的显著性检验02模型的异方差性检验0303广义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Chapter广义线性模型介绍定义链接函数应用定义非线性模型是指响应变量与预测变量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的统计模型。
在这类模型中,响应变量不能通过预测变量的线性组合来准确预测。
建立非线性模型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多项式回归、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这些方法在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非线性模型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
例如,在金融领域,可以利用非线性模型对股票价格进行预测和分析。
建模方法应用非线性模型介绍模型选择与比较模型选择模型比较注意事项04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Chapter时间序列基本概念及性质时间序列定义01时间序列构成要素02时间序列性质03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与处理平稳性定义非平稳时间序列处理平稳性检验方法01020304预测方法预测模型评估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应用领域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及应用05面板数据分析及应用Chapter面板数据基本概念及类型面板数据定义指包含若干个截面个体成员在一段时间内的样本数据集合,其每一个成员都有多个观测值。
面板数据类型根据对截面和时间序列的不同限制,面板数据可分为平衡面板数据和非平衡面板数据。
计量经济学(第4版)数据表表2.1.1 某社区家庭每月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表表2.3.1 参数估计的计算表表2.6.1 中国各地区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第2章练习12中国某年各地区税收Y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资料单位:亿元表3.2.1 2013年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元)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整理。
表3.5.1 2010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总产出及要素投入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整理。
表3.6.1 2013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元)表3.7.1 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对蛋类食物的消费及相关食物的价格指数蛋类消费量Q (千克)各类食品的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0(上年=100)人均消费支出X(元)蛋类P肉禽类P1水产类P2粮食P01油脂P02蔬菜P03北京11.0596.9106.7104.8102.6104.5112.0103.311878.92天津12.84101.7105.7106.7102.4103.7119.6102.78336.55河北10.4296.4101.1104.8102.9106.3114.9102.55364.14山西7.8296.2101.4107.4103.0105.2114.2102.65566.19内蒙古 6.4598.1105.3107.7105.7105.3112.3102.56381.97辽宁8.4896.2102.6107.3103.6105.0117.5102.55998.39吉林7.9094.6103.7108.5104.2105.7110.5102.46186.17黑龙江 6.3398.3105.4104.8104.6102.6115.3102.95718.05上海8.9298.2105.1105.8102.9103.8111.1102.811971.50江苏 6.9697.0102.5108.4102.3104.2109.0102.69138.18浙江 5.5697.6100.9108.8103.7103.7115.2102.310652.73安徽7.2394.398.7110.8104.2105.8113.3102.45555.99福建 5.3296.8102.0107.8103.0105.4116.5102.47401.92江西 4.2296.998.9112.6103.8104.2118.2103.05129.47山东12.3295.9101.6108.8102.5107.5111.2102.06775.95河南9.0694.499.4108.9104.1105.0113.2102.45032.14湖北 5.0298.6101.7111.1105.3105.2113.2103.05726.73湖南 4.92100.198.5110.9105.3102.5110.8101.65870.12广东 3.3998.2104.4107.3105.0106.0114.9102.97458.56广西 2.2297.3103.0104.9103.8108.2116.7103.34933.58海南 2.43102.7103.8102.2104.1106.2115.6103.24776.30重庆 5.18100.699.1106.7107.7106.0112.3102.65018.64四川 4.8797.799.9111.5104.9105.2118.1102.05366.71贵州 2.3595.7101.3107.6104.5104.4109.0102.83901.71云南 2.82100.1103.1104.9103.5102.9117.8102.34561.33西藏0.56102.4108.9102.8103.0105.5114.6103.42967.56陕西 3.9197.6101.5110.4103.3105.9111.7103.15114.68甘肃 3.9397.4104.2105.2102.3104.5108.5103.14146.24青海 1.5899.2107.6109.6102.8105.6112.8103.15338.91宁夏 3.4097.7104.8107.2101.0103.0108.7101.75351.36新疆 3.62102.1105.9105.2107.3105.3117.6104.75301.25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计量经济学》《Econo metrics》《经济计量学》第一章绪论0.1关于绪论0.2课程教学大纲§1.1计量经济学§1.2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模步骤§1.3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0.1关于绪论。
绪论是课程的纲。
学好绪论,可以说学好了课程的一半。
参观一个城市,先站在最高处俯瞰,然后走街串巷;了解一座建筑,先看模型,后走进每一个房间。
各起一半作用。
绪论课的H的: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授的内容;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学习方法;介绍课程中不讲的但是必须了解的课程内容。
不必全懂,只需似懂非懂。
0.2《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1.课程计量经济学课号:10114513学分:3课程性质:教育部规定核心课程2.教师主讲教师:李子奈办公地点:经管楼南512电话:62789793, E-mail: lizin ai@ 特聘教授:艾春荣,讲授部分内容,英语授课助教:孙云,电话:62778492E-mail: suny2.03@3.课程说明⑴教学目的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实证的方法,尤其是数量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通过该门课程教学,使学牛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建立实用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⑵先修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理统计⑶教材及参考书《计量经济学》,李子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Basic Econometrics》Qamodar N. Gujarrati, 2001《计量经济学一方法与应用》,李子奈,清华大学岀版社,1992年《高等计量经济学》,李子奈、叶阿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计量经济学一理论、方法与模型》,唐国兴,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年<B:onometric Models,Techniques,and Applications>, Michael D. Intriligator, Prentice-Hall I nc., 1978( First Edition), 1997(Second Edition) ⑷课堂资料下载内容:教材电子版、补充资料、课件、习题集、教学基木要求、教学大纲、复习要点等。
计量经济学试验完整版--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试验??李子奈目录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要求 5三实验原理 5四预备知识 5五实验内容 5六实验步骤 51.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5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图形统计: 73.设定模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84.模型检验: 85.应用:回归预测: 9实验二可化为线性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受约束回归检验及参数稳定性检验12一实验目的: 12二实验要求12三实验原理12四预备知识12五实验内容12六实验步骤13实验三多元线性回归14一实验目的14三实验原理15四预备知识15五实验内容15六实验步骤15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全部数据 15 6.2 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156.3 结果的分析与检验166.4 参数的置信区间166.5 回归预测176.6 置信区间的预测18实验四异方差性20一实验目的20二实验要求20三实验原理20四预备知识20五实验内容20六实验步骤206.1 建立对象: 206.2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216.3 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216.4 异方差性的修正24实验五自相关性28一实验目地28二实验要求28三实验原理28四预备知识28五实验内容28六实验步骤286.1 建立Workfile和对象 296.2 参数估计、检验模型的自相关性296.3 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336.4 采用差分形式作为新数据,估计模型并检验相关性35 实验六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重共线性37一实验目的37二实验要求37三实验原理37四预备知识37五实验内容37六实验步骤37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386.2 用OLS估计模型386.3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386.4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修正39实验七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1 一实验目的41二实验要求41三实验原理41四预备知识41五实验内容41六实验步骤42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426.2 使用4期滞后2次多项式估计模型426.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45实验八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49一实验目的49二实验要求49三实验原理49四预备知识49五实验内容49六实验步骤506.1 分析联立方程模型。
计量经济学(第4版)数据表表某社区家庭每月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表
表中国各地区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第2章练习12
中国某年各地区税收Y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资料
单位:亿元
{
表 2013年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表 2010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总产出及要素投入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整理。
表 2013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表 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对蛋类食物的消费及相关食物的价格指数
蛋类
$
消费量
Q (千克)
各类食品的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居民消费
价格指数
P0
(上年
=100)
人均消费
支出
X
(元)蛋类
P
肉禽类
P1
水产类
P2
粮食
P01
油脂
P02
蔬菜
P03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新疆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第3章练习17
中国某年按行业分的全部制造业国有企业及规模以上制造业非国有企业的工业总产值Y,资
表中国粮食生产与相关投入资料
表中国2001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单位:元)
注:从事农业经营的纯收入由从事第一产业的经营总收入与从事第一产业的经营支出之差计算,其他来源的纯收入由总纯收入减去从事农业经营的纯收入后得到。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2)》、《中国统计年鉴(2002)》。
;
AR · AZ
CA ~
CO
CT !
DE FL GA
IA &
ID IL IN $ KS
KY 《
LA
MA {
MD ME MI
MN ;
MO MS MT / NC
ND 】
NE
NH ,
NJ NM
资源来源:根据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s (2 edition) 整理。
中国各地区2006、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2005年人均政府消
表中国居民总量消费支出与收入资料
单位:亿元
CPI TAX X Y
年份GDP:
CONS
1980: 1981
1982:
1983
【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1992
1993;
1994
%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7,2014)整理。
第5章练习2
中国1980~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工业总产值统计资料
单位:亿元
第5章练习10
1978~2007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的自然对数序列
表样本观测值数据表
表样本观测值及模拟值
表样本观测值
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性支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至2014年。
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至2014年。
第6章练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