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习题答案 - 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379.00 KB
- 文档页数:5
普通化学赵士铎课后习题答案---副本(总2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普通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组编第一章 分散系1.1 (1)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2) 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渗透压大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渗透压 (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1.2 沸点不断上升,至溶液达到饱和后,沸点恒定;蒸气凝结温度恒定,等于溶剂的沸点。
1.3%6.1)O H (/1)O H ()O H ()O H ()O H ()O H ()O H (kg mol 91.097.0%mol kg 034.0/%0.3)O H (1)O H (/)O H ()O H (L mol 88.0mol34g L g 1000%0.3)O H ()O H ()O H (2222222222221-1-222222221-1--1222222=+=+=⋅=⋅=-=⋅=⋅⋅⨯==M b b n n n x w M w b M w c ρ1.4 凝固点自高至低顺序:葡萄糖溶液、醋酸溶液、氯化钾溶液 1.5b = 1.17 mol kg -1T b = K b b = 0.52K kg mol -1 1.17 mol kg -1 = 0.61K T b = 373.76K = 100.61℃T f = K f b = 1.86K kg mol -1 1.17 mol kg -1 = 2.18K T f = 270.87K = - 2.181.6 = cRT = RT VMm /1-4-1-1m ol g 100.2kPa499.0L 10.0K 300K m ol L 8.31kPa g 40.0⋅⨯=⨯⨯⋅⋅⋅⨯==πV mRT M1.721:2: 30 1280.3 : 1610.2 : 15.9= 化合物中C 、H 、O 原子数比为21:30:21--1A b B f mol g 3105.00g 0.33K g 100.0mol kg K 12.5⋅=⨯⨯⋅⋅=∆=m T m K M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21H 30O 21.81-B 2BB 22222mol g 4.342)O H (/)O H (}CO )NH {(/}CO )NH {(⋅=∴=M m M m m M m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2.1 (1)错误;(2)正确;(3) 错误;(4)错误;(5)正确;(6)正确;(7) 错误;(8)错误2.2 (1/4)[反应式(1)-反应式(2)]得:(1/2)N2(g)+(1/2)O2(g)=NO(g)f Hm(NO,g)=(1/4){rHm(1) -rHm(2)}=(1/4)[-1107kJ mol-1-(-1150 kJ mol-1)]=90 kJ mol-12.3 (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 反应式(1)]得:N2(g)+2H2(g)=N2H4(l)(5)f Hm(N2H4,,g)=(1/4){rHm(3) -rHm(4)+ 3rHm(2) -r Hm(1)} =(1/4){-143kJ mol-1-(-286kJ mol-1+3(-317kJ mol-1)-(-1010kJ mol-1)) =50.5 kJ mol-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2H4(l)+ )O2(g)= N2(g)+2H2O(l)r Hm=2rHm(4)-rHm(5)=2(-286 kJ mol-1)- 50.5kJ mol-1= -622.5 kJ mol-12.4r Hm=2fHm(CO2,g)+3fHm(H2O,l)+(-1)fHm(CH3OCH3,l)+(-3)f Hm(O2,g)fHm(CH3OCH3,l) =2fHm(CO2,g) +3fHm(H2O,l)-rHm= -183 kJ mol-12.5C(s)+O2(g)rHm(1) CO2(g)r Hm(2)rHm(3)CO(g)+(1/2)O2(g)由题意知,r Hm(1)<0,rHm(2)<0,rHm(3)<0r Hm(1)=rHm(2)+rHm(3)r Hm(1)-rHm(3)=rHm(2)<0即:以碳直接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6 C(s)+H2O(g)=CO(g)+H2(g)r Hm=fHm(CO,g)+ (-1)fHm(H2O,g)=-110.5 kJ mol-1 -(-)241.8 kJ mol-1=131.3 kJ mol-1C(s)+O2(g)+H2O(g)rHm(1) CO2(g) +H2O(g)r Hm(2)rHm(3)CO(g)+H2(g)+O2(g)r Hm(1)=rHm(2)+rHm(3)rHm(1) -r Hm(3) =rHm(2)>0由题意知,rHm(1)<0,rHm(3)<0 故:以水煤气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7 均为熵增过程。
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习题七一、用适当内容填空1. ① 数据处理,② 文件,③ 表之间的联系,④ 安全控制规则,⑤ 二维,⑥描述实体,⑦ 实体联系。
2. ① 人工管理,② 文件系统,③ 数据库系统,④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⑤人工管理,⑥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⑦ 人工管理,⑧ 数据库系统。
3. ① DBS,② 人员,③ 数据库,④ 计算机软件,⑤ 数据库,⑥数据库,⑦数据库管理系统。
4. ① 数据定义,② 数据操纵,③ 数据查询。
5. ① 操作,② 不一致性,③ 共享型锁,④ 排他型锁。
6. ① 信息,② 概念模型,③ 实体,④实体属性,⑤ 数据模型,⑥一行数据或记录,⑦ 数据项、列或字段。
7. ① 并发控制,② 数据安全性控制,③数据备份与恢复。
8. ① 实体间的联系② 一对一,③ 一对多,④ 多对多,⑤ 属性名,⑥ 属性值。
9. ① 层次数据模型,② 网状数据模型,③ 关系数据模型,④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⑤ 两个,⑥ 数据模型,⑦ 网状,⑧ 层次,⑨ 实体型或实体之间的联系,⑩ 一个实11 属性值,○12 具有相同含义的属性。
体或实体之间的联系,○10. ① 矩形,② 椭圆,③ 菱形。
11. ① 包含对象数据的变量,② 描述对象行为特性的方法,③ 对象所响应的消息,④ 调用说明,⑤ 程序代码,⑥ 属性,⑦ 方法,⑧ 类。
12. ① 二维表,② 一个元组,③ 实体,④ 属性值域,⑤ n元关系或n目关系。
13. ① 结构,② 数据类型,③ 取值范围。
14. ① 数据结构,② 数据操作,③ 完整性约束。
15. ① 查询数据,②插入数据,③ 删除数据,④ 数据项投影,⑤ 数据记录选择,⑥ 两个表连接,⑦ 数据插入,⑧ 数据删除。
16. ① 域完整性约束,② 实体完整性约束,③ 参照完整性约束,④ 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
17. ① 投影操作,② 选择操作,③ 连接操作,④ Where 性别=’1’,⑤ *,⑥ 1。
选择题1.已知:int *p, a;,则语句“p=&a;”中的运算符“&”的含义是( D )。
A.位与运算B.逻辑与运算C.取指针内容D.取变量地址2.已知:int a, x;,则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C )。
A.a=(a[1]+a[2])/2; B.a*=*a+1; C.a=(x=1, x++, x+2); D.a="good"; 3.已知:int a, *p=&a;,则下列函数调用中错误的是( D )。
A.scanf("%d", &a); B.scanf("%d", p); C.printf("%d", a); D.scanf("%d", *p); 4.已知:char *p, *q;,选择正确的语句( C )。
A.p*=3; B.p/=q; C.p+=3; D.p+=q;5.已知:int x;,则下面的说明指针变量pb的语句( C )是正确的。
A.int pb=&x; B.int *pb=x; C.int *pb=&x; D.*pb=*x;一、选择题1.设有说明int (*ptr)[M];,其中的标识符ptr是( C )。
A.M个指向整型变量的指针B.指向M个整型变量的函数指针C.一个指向具有M列的二维数组的一行的指针D.具有M个指针元素的一维数组的指针2.已知:double *p[6];,它的含义是( C )。
A.p是指向double型变量的指针B.p是double型数组C.p是指针数组D.p是数组指针3.已知:char s[10], *p=s,则在下列语句中,错误的语句是( B )。
A.p=s+5; B.s=p+s; C.s[2]=p[4]; D.*p=s[0];4.已知:char s[100]; int i;,则在下列引用数组元素的语句中,错误的表示形式是( D )。
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1.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是指 D 。
A .输入/输出设备B .外存储器C .输入/输出设备及外存储器D .除了CPU 和内存以外的其他设备2.打印机根据印字方式可以分为 C 和 D 两大类,在 C 类打印机中,只有 A 型打印机能打印汉字,请从下面答案中选择填空。
A .针型打印机B .活字型打印机C .击打式D .非击打式3.一光栅扫描图形显示器,每帧有1024×1024像素,可以显示256种颜色,问刷新存储器容量至少需要多大?解:因为28=256,一个像素存储256色需8位,所以一帧的存储空间至少需要1024×1024×8bit=1MB4. 一个双面CD -ROM 光盘,每面有100道,每道9个扇区,每个扇区512B ,请求出光盘格式化容量。
解:格式化容量=盘面数×每面道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2×100×9×512=900KB5. 试推导磁盘存储器读写一块信息所需总时间的公式。
答:磁盘存储器读写一块信息所需总时间为T a =平均找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一块数据的写入(或读出)时间设磁盘转速为r 转/s ,每个磁道存储的信息量为N 个字节,则平均等待时间为磁盘旋转半圈所用的时间,即1/(2r);设要传送的数据块大小为b 个字节,则有:磁盘旋转一周读出一个磁道的信息,即,每秒钟读出rN 个字节,所以传输b 个字节多用的时间为b/(rN);由此,可得磁盘读写一块信息所需的时间公式为:rNb r T T s a ++=21秒,其中T s 为平均找道时间6. 一个双面磁盘,每面有220道,已知磁盘转速r=4000转/分,数据传输率为185000B/S,求磁盘总容量。
解:格式化容量为:因为转速r=4000转/分,所以每秒400/6转数据传输率为185000B/S ,所以磁道容量为185000/(400/6)=2775B双面,每面220道,所以总容量为2×220×2775=1221000B ≈1.16MB7.某磁盘存储器转速为3000转/分,共有4个记录面,每道记录信息为12288B ,最小磁道直径为230mm ,共有275道,道密度为5道/mm 。
第七章线性变换1) 在线性空间 V 中,A,其中 V 是一固疋的向量2) 在线性空间 V 中,A其中 V 是一固疋的向量; 3) 在P 3中,• A (X 1X ,X 3)(xix X 3, x f ) • 4) 在P 3中, A (X 1,X 2, X 3) (2X 1 X 2,X 2 X 3, X 1 ); 5) 在P[x ]中, Af(x) f(x 1);6) 在P[X ]中, A f(x) f(x 0),其中 X 。
P 是一固定的数; 1.判别下面所定义的变换那些是线性的,那些不是: A n 是两个固定的矩阵.7) 8)解 2) 当 把复数域上看作复数域上的线性空间,n n「 _ …「 — n 在P 中,AX=BXC 其中B,C P1)当 0时,是;当 0时,不是。
0时,是;当 0时,不是。
(1,0,0), k 2 时,k A ( ) (2,0,0), A (k ) (4,0,0), 3) 不是•例如当 A (k ) k A()。
4) 是•因取 (X 1,X 2,X 3),A () = A (X 1 y 1,X 2= (2x 1 2y 1 X 2 = (2x 1 X 2, X 2 =A + A ,A (k )A (kx 1,kx 2,kx 3)kx 2, kx 2 kx 2, kx 2),(2kx 1 (2kx 1 =k A ((y 1, y 2, y 3),有 y 2X 『3)y 2,X 2 y X 3 y 3,X 1 yj X 3,xJ (2y 1 y 2,y 2 y 3,yjkx 3,kxj kx 3,kxj故A 是P 3上的线性变换。
5) 是.因任取 f (x)P[x],g(x)u(x) f(x) g(x)则A (f (x)g(x)) = A u(x) = u(x 再令 v(x) kf (x)则 A (kf(x)) 故A 为P[X]上的线性变换。
6) 是•因任取 f(x) P[x], g(x) P[X],并令 1) = f (x 1)A (v(x))P[x]则.A (f(x)g(x))=f(x 。
高等数学教材第七章答案第七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 习题一答案:1.1 题目:求函数 $z = 2x^3 + 3y^2 - 6xy$ 在点 $(1, 2)$ 处的偏导数$\frac{\partial z}{\partial x}$ 和 $\frac{\partial z}{\partial y}$。
解答:首先计算 $\frac{\partial z}{\partial x}$。
根据偏导数的定义,我们将 $y$ 视为常数,对 $z$ 对 $x$ 进行求偏导数:$$\frac{\partial z}{\partial x} = 6x^2 - 6y$$接下来计算 $\frac{\partial z}{\partial y}$。
同样,我们将 $x$ 视为常数,对 $z$ 对 $y$ 进行求偏导数:$$\frac{\partial z}{\partial y} = 6y - 6x$$所以,函数 $z = 2x^3 + 3y^2 - 6xy$ 在点 $(1, 2)$ 处的偏导数为$\frac{\partial z}{\partial x} = 6x^2 - 6y$ 和 $\frac{\partial z}{\partial y} = 6y - 6x$。
1.2 题目:计算函数 $f(x, y) = x^3 + y^3$ 在点 $(1, 1)$ 处的全微分。
解答:根据全微分的定义,我们有:$$df = \frac{\partial f}{\partial x}dx + \frac{\partial f}{\partial y}dy$$首先计算 $\frac{\partial f}{\partial x}$ 和 $\frac{\partial f}{\partial y}$。
对 $f(x, y) = x^3 + y^3$ 分别对 $x$ 和 $y$ 求偏导数:$$\frac{\partial f}{\partial x} = 3x^2, \quad \frac{\partial f}{\partial y} =3y^2$$代入点 $(1, 1)$,得到 $\frac{\partial f}{\partial x} = 3$ 和$\frac{\partial f}{\partial y} = 3$。
2017-2018学年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4题;共32分)1.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的经济合作,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的优势是()A. 先进的技术B. 雄厚的资金C.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D. 管理经验1.【答案】C【解析】【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的经济合作,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的优势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故选:C【点评】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为珠江三角洲提供丰富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控制产品的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营销,扮演“店”的角色,而珠江三角洲为香港提供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理解“前店后厂”的意义,即可解答,要牢记。
2.我国的“南大门”指的是()A. 珠江三角洲B. 澳门C. 长江三角洲D. 香港2.【答案】A【解析】【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故选:A。
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点,牢记即可。
【点评】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3.珠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独特优势是()A. 靠近香港和东南亚,许多地方是侨乡B. 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C. 丰富的人力资源D. 自然资源丰富3.【答案】A【解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位于本区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和珠海,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⑴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 图中顶点的度之和与边数之和的关系?② 有向图中顶点的入度之和与出度之和的关系?③ 具有n 个顶点的无向图,至少应有多少条边才能确保是一个连通图? 若采用邻接矩阵表示,则该矩阵的大小是多少?④ 具有n 个顶点的有向图,至少应有多少条弧才能确保是强连通图的? 为什么?①在一个图中, 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后等于所有边数的2倍无向图中,顶点的度数之和是边数的两倍。
有向图中,任意一条边AB (A->B )都会给A 提供一个出度,给B 提供一个入度,所以顶点的度之和 = 2 * 顶点入度之和 = 2*顶点出度之和 = 顶点入度之和+顶点出度之和=边数的两倍。
②对任意有向图顶点出度之和等于入度之和,且等于边的条数③至少应有n-1条边。
大小是n*n④ n 。
在有向图G 中,如果对于任何两个不相同的点a,b ,从a 到b 和从b 到a 都存在路径,则称G 是强连通图,强连通图必须从任何一点出发都可以回到原处,每个节点至少要一条出路。
⑵ 设一有向图G=(V,E),其中V={a,b,c,d,e} , E={<a,b>, <a,d>, <b,a>, <c,b>, <c,d>, <d,e>,<e,a>, <e,b>, <e,c>}① 请画出该有向图,并求各顶点的入度和出度。
② 分别画出有向图的正邻接链表和逆邻接链表。
有向图:a :出度2,入度2b :出度1,入度3c :出度2,入度1d :出度1,入度2e :出度3,入度1 正邻接链表1234逆邻接链表1234⑶对图7-27所示的带权无向图。
① 写出相应的邻接矩阵表示。
② 写出相应的边表表示。
③ 求出各顶点的度。
邻接矩阵:∞ 9 6 3 ∞∞9 ∞∞ 5 8 ∞6 ∞∞ 2 9 53 5 2 ∞∞ 7∞ 8 9 ∞∞ 4∞∞ 5 7 4 ∞边表表示:12345123465顶点表0 1 90 2 60 3 31 3 51 4 82 3 2边表2 4 92 5 53 5 74 5 4各顶点的度:顶点1的度:3 顶点2的度:3 顶点3的度:4顶点4的度:4 顶点5的度:3 顶点6的度:3⑷已知有向图的逆邻接链表如图7-28所示。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章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 如图,点在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A. B.C. D.2. 如图中的同旁内角有A. 对B. 对C. 对D. 对3. 如图,下列不能判定的条件是A. B.C. D.4.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在延长线上,已知:,,,,那么的度数为A. B. C. D.5. 下列各数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任何偶数都是的倍数”是假命题的反例为A. B. C. D.6. 图书馆将某一本书和某一个关键词建立联系,规定:当关键词出现在书中时,元素,否则(,为正整数).例如:当关键词出现在书中时,,否则.根据上述规定,某读者去图书馆寻找同时有关键词“,,”的书,则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 当时,选择这本书B. 当时,不选择这本书C. 当,,全是时,选择这本书D. 只有当时,才不能选择这本书7. 下面是投影屏上出示的抢答一题,需要回答横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则回答正确的是A. 代表B. @代表同位角C. 代表D. 代表8. 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 锐角都相等C. 画直线平行于D. 所有质数都是奇数9.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B.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C.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D.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10. 已知同一平面有三条直线,,,且,,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A. 垂直B. 平行C. 相交D. 不能确定11. 下列句子属于命题的是A.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吗?B. 将开平方C. 钝角大于直角D. 作线段的中点12. 如图,直线,若,,则等于A. B. C. D.13. 用三个不等式,,中的两个不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A. B. C. D.14. 甲乙两人轮流在黑板上写下不超过的正整数(每次只能写一个数),规定禁止在黑板上写已经写过的数的约数,最后不能写的为失败者,如果甲写第一个,那么,甲写数字时有必胜的策略.A. B. C. D.15. 如图所示,在中,是边上的高,,分别是,的平分线,,,则A. B. C. D.二、填空题(共8小题)16.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17. 将命题“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8. 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要拐弯绕湖而过,第一次拐的角,第二次拐的角,则第三次拐的角时,道路才能恰好与平行.19. 如图,()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图中所有的同位角有对,它们是;()图中所有的内错角有对,它们是;()图中所有的同旁内角有对,它们是.20. 小聪,小玲,小红三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其中前题是选择题,每题分,每题有A,B两个选项,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三人的答案和得分如下表,试问:这五道题的正确答案的选项(A或者B)(按题的顺序排列)是.21. 已知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满足,,那么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从“”或“”中选填)22. 用一组,的值说明命题“若,则"是错误的,这组值可以是.(按顺序分别写出,的值)23. 如图,是的角平分线,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交边的延长线于点,且,,则的度数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24. 根据图形回答:(1)由,可得,理由是.(2)由,可得,理由是.(3)由,可得,理由是.25. 已知:如图,,相交于点,,.求证:.26. 如图,,,,说明的理由.27. 求证: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8. 砸“金蛋”游戏:把个“金蛋”连续编号为,,,,,接着把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全部砸碎;然后将剩下的“金蛋”重新连续编号为,,,,再把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全部砸碎按照这样的方法操作,直到无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为止.操作过程中砸碎编号是“”的“金蛋”共多少个?29. 如图,,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和的平分线交于点,,求的度数.30.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一反例加以说明.(1)两个角的和是,则这两个角是邻补角.(2)已知三条线段,,,如果,那么这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答案1. A2. D3. C4. A【解析】,,,,,且,,.5. D【解析】因为是偶数,符合命题的条件,但不是的倍数,不符合命题的结论,所以可以用来说明命题“任何偶数都是的倍数”是假命题的反例是.6. D【解析】根据题意的值要么为,要么为,,说明,,,故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书中,故读者去图书馆寻找同时有关键词“,,”的书可选这本书,故选项A表述正确;当时,则,,中必有值为的,即关键词“,,”不同时具有,从而不选择这本书,故选项B表述正确;当,,全是时,即,,,故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书中,则选择这本书,故选项C表述正确;根据前述分析可知,只有当时,才能选择这本书,当的值为、或时,都不能选择这本书,故选项D表述错误.7. C【解析】延长交于点,则(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又,得,故(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C.8. C9. C10. B【解析】同一平面有三条直线,,,且,,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原因是平行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11. C12. B13. D【解析】命题①,如果,,那么.,.整理得.命题①是真命题.命题②,如果,,那么.,..,,.命题②是真命题.命题③,如果,,那么.,.,,,.命题③为真命题.综上,真命题的个数为.14. D【解析】对于选项A:当甲写时,乙可以写,,,,,,如果乙写,则乙必胜,因为无论甲写,,,,这五个数中的(连带)或(连带),乙可以写或,剩下个数字;当甲写或时,乙可以写(连带)或(连带),剩下偶数个数字甲最后不能写,乙必胜;对于选项B:当甲写后,乙可以写,,,,,,,如果乙写,则乙必胜,因为剩下,,,,这个数中,无论甲写(连带)或(连带),乙可以写或;当甲写或时,乙可以写(连带)或(连带),甲最后不能写,乙必胜;对于选项C:当甲写时,乙可以写,,,,,,当乙写(或)时,甲就必须写(或),因为乙写(或)后,连带(或)也不能写了,这样才能保证剩下能写的数有偶数个,甲才可以获胜;对于选项D:甲先写,由于的约数有,,,,接下来乙可以写的数只有,,,,,,把这个数分成三组:,,,当然也可,,或,,等等,只要组内两数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即可,这样,乙写某组数中的某个数时,甲就写同组中的另一数,从而甲一定写最后一个,甲必获胜,综上可知,只有甲先写,才能必胜,故选:D.15. A【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所以.因为是的平分线,所以.所以.所以.16. 平行17. 在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18.【解析】如图所示,作.因为,所以.当时,,得.因为,所以,得.即第三次拐的角为时,道路才能恰好与平行.19. ,,,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20. BABBA21.22. ,(答案不唯一)【解析】当,时,满足,但是,所以命题“若,则"是错误的.答案不唯一.23.【解析】是的角平分线,,,.平分,,.,.故答案为:.24.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5. 因为(对顶角相等),,(已知),所以(等量代换).所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6. 在和中,所以.所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27. 已知:如图,,,求证:.证明:,.,..已知:如图,,,求证:.证明:,.,..28. ,第一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重新编号为,,,,,,第二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重新编号为,,,,,,第三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因为,所以砸三次后,就不再存在编号为的金蛋,故操作过程中砸碎编号是“”的“金蛋”共个.29. 如图,过点作.因为,所以,因为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和的平分线交于点,所以设,,所以,,所以四边形中,,即,又因为,所以,所以,所以.30. (1)假命题.如图所示,在等腰中,,,则,但与不是邻补角.(2)假命题.例如,,,,但,构不成三角形.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章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 如图,点在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A. B.C. D.2. 如图中的同旁内角有A. 对B. 对C. 对D. 对3. 如图,下列不能判定的条件是A. B.C. D.4.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在延长线上,已知:,,,,那么的度数为A. B. C. D.5. 下列各数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任何偶数都是的倍数”是假命题的反例为A. B. C. D.6. 图书馆将某一本书和某一个关键词建立联系,规定:当关键词出现在书中时,元素,否则(,为正整数).例如:当关键词出现在书中时,,否则.根据上述规定,某读者去图书馆寻找同时有关键词“,,”的书,则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 当时,选择这本书B. 当时,不选择这本书C. 当,,全是时,选择这本书D. 只有当时,才不能选择这本书7. 下面是投影屏上出示的抢答一题,需要回答横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则回答正确的是A. 代表B. @代表同位角C. 代表D. 代表8. 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 锐角都相等C. 画直线平行于D. 所有质数都是奇数9.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B.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C.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D.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10. 已知同一平面有三条直线,,,且,,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A. 垂直B. 平行C. 相交D. 不能确定11. 下列句子属于命题的是A.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吗?B. 将开平方C. 钝角大于直角D. 作线段的中点12. 如图,直线,若,,则等于A. B. C. D.13. 用三个不等式,,中的两个不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A. B. C. D.14. 甲乙两人轮流在黑板上写下不超过的正整数(每次只能写一个数),规定禁止在黑板上写已经写过的数的约数,最后不能写的为失败者,如果甲写第一个,那么,甲写数字时有必胜的策略.A. B. C. D.15. 如图所示,在中,是边上的高,,分别是,的平分线,,,则A. B. C. D.二、填空题(共8小题)16.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17. 将命题“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8. 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要拐弯绕湖而过,第一次拐的角,第二次拐的角,则第三次拐的角时,道路才能恰好与平行.19. 如图,()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图中所有的同位角有对,它们是;()图中所有的内错角有对,它们是;()图中所有的同旁内角有对,它们是.20. 小聪,小玲,小红三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其中前题是选择题,每题分,每题有A,B两个选项,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三人的答案和得分如下表,试问:这五道题的正确答案的选项(A或者B)(按题的顺序排列)是.21. 已知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满足,,那么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从“”或“”中选填)22. 用一组,的值说明命题“若,则"是错误的,这组值可以是.(按顺序分别写出,的值)23. 如图,是的角平分线,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交边的延长线于点,且,,则的度数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24. 根据图形回答:(1)由,可得,理由是.(2)由,可得,理由是.(3)由,可得,理由是.25. 已知:如图,,相交于点,,.求证:.26. 如图,,,,说明的理由.27. 求证: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8. 砸“金蛋”游戏:把个“金蛋”连续编号为,,,,,接着把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全部砸碎;然后将剩下的“金蛋”重新连续编号为,,,,再把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全部砸碎按照这样的方法操作,直到无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为止.操作过程中砸碎编号是“”的“金蛋”共多少个?29. 如图,,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和的平分线交于点,,求的度数.30.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一反例加以说明.(1)两个角的和是,则这两个角是邻补角.(2)已知三条线段,,,如果,那么这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答案1. A2. D3. C4. A【解析】,,,,,且,,.5. D【解析】因为是偶数,符合命题的条件,但不是的倍数,不符合命题的结论,所以可以用来说明命题“任何偶数都是的倍数”是假命题的反例是.6. D【解析】根据题意的值要么为,要么为,,说明,,,故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书中,故读者去图书馆寻找同时有关键词“,,”的书可选这本书,故选项A表述正确;当时,则,,中必有值为的,即关键词“,,”不同时具有,从而不选择这本书,故选项B表述正确;当,,全是时,即,,,故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书中,则选择这本书,故选项C表述正确;根据前述分析可知,只有当时,才能选择这本书,当的值为、或时,都不能选择这本书,故选项D表述错误.7. C【解析】延长交于点,则(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又,得,故(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C.8. C9. C10. B【解析】同一平面有三条直线,,,且,,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原因是平行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11. C12. B13. D【解析】命题①,如果,,那么.,.整理得.命题①是真命题.命题②,如果,,那么.,..,,.命题②是真命题.命题③,如果,,那么.,.,,,.命题③为真命题.综上,真命题的个数为.14. D【解析】对于选项A:当甲写时,乙可以写,,,,,,如果乙写,则乙必胜,因为无论甲写,,,,这五个数中的(连带)或(连带),乙可以写或,剩下个数字;当甲写或时,乙可以写(连带)或(连带),剩下偶数个数字甲最后不能写,乙必胜;对于选项B:当甲写后,乙可以写,,,,,,,如果乙写,则乙必胜,因为剩下,,,,这个数中,无论甲写(连带)或(连带),乙可以写或;当甲写或时,乙可以写(连带)或(连带),甲最后不能写,乙必胜;对于选项C:当甲写时,乙可以写,,,,,,当乙写(或)时,甲就必须写(或),因为乙写(或)后,连带(或)也不能写了,这样才能保证剩下能写的数有偶数个,甲才可以获胜;对于选项D:甲先写,由于的约数有,,,,接下来乙可以写的数只有,,,,,,把这个数分成三组:,,,当然也可,,或,,等等,只要组内两数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即可,这样,乙写某组数中的某个数时,甲就写同组中的另一数,从而甲一定写最后一个,甲必获胜,综上可知,只有甲先写,才能必胜,故选:D.15. A【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所以.因为是的平分线,所以.所以.所以.16. 平行17. 在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18.【解析】如图所示,作.因为,所以.当时,,得.因为,所以,得.即第三次拐的角为时,道路才能恰好与平行.19. ,,,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20. BABBA21.22. ,(答案不唯一)【解析】当,时,满足,但是,所以命题“若,则"是错误的.答案不唯一.23.【解析】是的角平分线,,,.平分,,.,.故答案为:.24.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5. 因为(对顶角相等),,(已知),所以(等量代换).所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6. 在和中,所以.所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27. 已知:如图,,,求证:.证明:,.,..已知:如图,,,求证:.证明:,.,..28. ,第一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重新编号为,,,,,,第二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重新编号为,,,,,,第三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因为,所以砸三次后,就不再存在编号为的金蛋,故操作过程中砸碎编号是“”的“金蛋”共个.29. 如图,过点作.因为,所以,因为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和的平分线交于点,所以设,,所以,,所以四边形中,,即,又因为,所以,所以,所以.30. (1)假命题.如图所示,在等腰中,,,则,但与不是邻补角.(2)假命题.例如,,,,但,构不成三角形.。
第7章模板一、判断题1.错误2.正确3.正确4.正确5.错误6.错误7.错误8.正确9.正确10.正确二、填空题1.T& x,T&y,T&z,a=x;x=z;z=a;2.total+=araay[i] Sum(int_arr,9) Sum(double_arr,9)3. max=value3Maximum(i1,i2,i3)cin>>d1>>d2>>d3三、选择题1.B2.B3.D4.A5.D6.B7.D8.B9.C 10.A四、程序改错题1. template<class T1,T2> -> template<class T1,class T2>2. void fun(T1 &x, &y) -> void fun(T1 &x, T2 &y)3. int main() ->void main()五、程序阅读题4.六、程序设计题1.#include"stdafx.h"#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template<class T>void swap(T &x,T&y){T z;z=x;x=y;y=z;};int main(){int a,b;cout<<"Input two numbers:";cin>>a>>b;swap(a,b);cout<<"Output two numbers:"<<a<<","<<b<<endl;return 0;}2.#include"string.h"#include"iostream"usingnamespace std;template<class T>T Sum(T* array,int size=0){T total=0;for(int i=0;i<size;i++)total+=array[i];return total;}template<class T1,class T2>T2 Sum(T1*array1,T2 *array2,int size=0){T2 total=0;for(int i=0;i<size;i++)total+=array1[i]+array2[i];return total;}char* Sum(char* s1,char* s2){char* str=newchar[strlen(s1)+strlen(s2)+1];strcpy(str,s1);return strcat(str,s2);}int iArr[]={1,2,3,4,5,6,7,8,9,10};double dArr[]={1.1,2.2,3.3,4.4,5.5,6.6,7.7,8.8,9.9,10.1};int main(){int iTotal=Sum(iArr,10);char *p1="Hello ";char *p2="World";p1=Sum(p1,p2);double dTotal1=Sum(dArr,10);double dTotal2=Sum(iArr,10);cout<<"The sum of integer array is:"<<iTotal<<endl;cout<<"The sum of double array is:"<<dTotal1<<endl;cout<<"The sum of one integer array and one double array is:"<<dTotal2<<endl;cout<<"The sum of two strings is:"<<p1<<endl;return 0;}3.#include<iomanip>#include"iostream"usingnamespace std;template<class T>void swap(T* const ptr1,T* const ptr2){T temp=*ptr1;*ptr1=*ptr2;*ptr2=temp;}template<class T>void BubbleSort(T* constarray,int size){for(int pass=1;pass<size;pass++)for(int j=0;j<size-pass;j++)if(array[j]>array[j+1])swap(&array[j],&array[j+1]);}int main(){constint arraySize=10;int a[arraySize]={10,9,8,7,6,5,4,3,2,1},i;for(i=0;i<arraySize;i++)cout<<setw(6)<<a[i];BubbleSort(a,arraySize);cout<<endl<<"Integer data items in ascending order:"<<endl;for(i=0;i<arraySize;i++)cout<<setw(6)<<a[i];cout<<endl;double b[arraySize]={10.1,9.1,8.1,7.1,6.1,5.1,4.1,3.1,2.1,1.1};for(i=0;i<arraySize;i++)cout<<setw(6)<<b[i];BubbleSort(b,arraySize);cout<<endl<<"Integer data items in ascending order:"<<endl;for(i=0;i<arraySize;i++)cout<<setw(6)<<b[i];cout<<endl;return 0;}4.#include"iostream"usingnamespace std;template<class T>class Sum{public:Sum(T a,Tb,T c){x=a;y=b;z=c;}T add(){return x+y+z;}private:T x,y,z;};int main(){Sum<int>s1(1,2,3);Sum<double>s2(1.1,2.1,3.1);cout<<"三¨y个?整?数ºy的Ì?和¨ª是º?:êo"<<s1.add()<<endl;cout<<"三¨y个?双?精?度¨¨数ºy的Ì?和¨ª是º?:êo"<<s2.add()<<endl;return 0;5.#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 std; template<class T>class List{public:List(T d){data=d;next=0;}void Add(List *node){node->next=this;next=0;}List *GetNext(){return next;}T GetData(){return data;}private:T data;List *next;int main(){List<char>start('a');List<char> *p,*last;int i;last=&start;for(i=1;i<26;i++){p=new List<char>('a'+i);p->Add(last);last=p;}cout<<endl;p=&start;while(p){cout<<p->GetData();p=p->GetNext();}return 0;}第八章文件和流一、判断题1.错误2.正确3.正确4.正确5.正确6.错误7.错误8.错误9.错误10.错误二、填空题1. Ostream iostream2. Istream ostream cerr clog3. ifstream ofstream fstream4. oct hex dec5. seekg seekp6. <fstream.h> const int !in buf.size7. fstream ios::in !file.eof() i++ close()三、选择题1.C2.B3.B4.A5.A6.D7.B8.D9.B 10.D四、程序改错题1.ifstream ->std::ifstream2.in(test.txt)->in("test.txt")3.in.getline(buf,size)-> in.getline(size, buf)五、程序阅读题1.2.3.4.六、程序设计题1.#include"iostream"using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a,n=0;while((a=cin.get())!='\n')if(a=='a'&&cin.peek()=='b')n++;cout<<"n="<<n<<endl;return 0;}2.#include"iostream"#include<iomanip>usingnamespace std;int main(){for(int i=1;i<6;i++)cout<<setfill(' ')<<setw(i)<<' '<<setfill('W')<<setw(11-2*i)<<'W'<<endl;return 0;}3.#include"iostream"#include<fstream>usingnamespace std;int main(){fstreamoutfile,infile;infile.open("abc.txt",ios::in);if(!infile){cout<<"Can`t open the file."<<endl;abort();}outfile.open("newabc.txt",ios::out);if(!outfile){cout<<"Can`t open the file."<<endl;abort();}char buf[80];int j=0;while(!infile.eof()){infile.getline(buf,sizeof(buf));outfile<<j++<<":"<<buf<<endl;}infile.close();outfile.close();return 0;}4.#include"iostream"#include<fstream>usingnamespace std;int main(){char ch,ch1;bool flag=true;fstream file;file.open("abc.cpp",ios::in|ios::binary);if(!file){cout<<"Can`t open the file."<<endl;abort();}while(file.get(ch))if (ch=='"'){cout.put(ch);flag=!flag;}elseif(ch=='/'){file.get(ch1);if(!file) break;if((ch1=='/'&&flag)){while(file.get(ch))if(ch=='\n'){cout<<endl;break;}}else{cout<<ch;cout<<ch1;}}elseif(ch=='\n'){cout<<endl;}elsecout.put(ch);file.close();return 0;}5.#include"iostream"#include<fstream>usingnamespace std;struct student{int no;char name[10];double degree;};struct student stu[3]={1,"LiMing",92,2,"WangYang",97,3,"LiSi",78};int main(){int i;student temp;fstreaminfile,outfile;outfile.open("abc.dat",ios::out|ios::trunc|ios::binary);if(!outfile){cout<<"Can`t open the file."<<endl;abort();}for(i=0;i<3;i++)outfile.write((char*)&stu[i],sizeof(stu[i]));outfile.close();cout<<"the contents of abc.dat:"<<endl;infile.open("abc.dat",ios::in|ios::binary);for(i=0;i<3;i++){infile.read((char*)&stu[i],sizeof(stu[i]));cout<<stu[i].no<<"\t"<<stu[i].name<<"\t"<<stu[i].degree<<endl;}infile.close();cout<<"After delete the second record,the contents of abc.dat:"<<endl; outfile.open("abc.dat",ios::out|ios::trunc|ios::binary);for(i=0;i<3;i++)if(i!=1)outfile.write((char*)&stu[i],sizeof(stu[i]));outfile.close();infile.open("abc.dat",ios::in|ios::binary);for(i=0;i<2;i++){infile.read((char*)&stu[i],sizeof(stu[i]));cout<<stu[i].no<<"\t"<<stu[i].name<<"\t"<<stu[i].degree<<endl;}infile.close();cout<<"Please enter a number:";cin>>i;infile.open("abc.dat",ios::in|ios::binary);int pos=(i-1)*sizeof(student);infile.seekg(pos);infile.read((char*)&temp,sizeof(student));cout<<"record "<<i<<":"<<temp.no<<"\t"<<<<"\t"<<temp.degree<<endl;infile.close();return 0;}。
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七章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七章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习题及答案天气很热,伯特渴了。
以下是他对一瓶水的评论:第一瓶评价7美元第二瓶评价5美元第三瓶评价3美元第四瓶评价1美元a、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到机器人的需求表。
画出他对瓶装水的需求曲线。
b、如果一瓶水的价格是4美元,BOT会买多少瓶?BOT从购买中获得了多少消费者剩余?用你的图表来说明机器人的消费者剩余。
c、如果价格降至2美元,需求将如何变化?BOT的消费者剩余如何变化?用图形来说明这些变化。
2、艾尼(ernie)有一台抽水机。
由于抽大量的水比抽少量的水困难,随着抽的水越来越多,生产一瓶水的成本增加。
下面是他生产每瓶水的成本:第一瓶水的价格是1美元,第二瓶水的价格是3美元,第三瓶水的价格是5美元,第四瓶水的价格是7美元a.从这种信息中得出艾尼的供给表。
画出他的瓶装水的供给曲线。
b.如果一瓶水的价格是4美元,艾尼生产并销售多少瓶水?艾尼从这种销售中得到多少生产者剩余?用你的图说明艾尼的生产者剩余。
c.如果价格上升为6美元,供给量会有什么变化?艾尼的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化?用你的图说明这些变化。
3、考虑一个有问题的BOT 3的市场,买方和4的Ernie作为卖方。
a.用艾尼的供给表和博特的需求表找出价格为2美元、4美元和6美元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这些价格中哪一种能使供求均衡?b、在这种均衡中,什么是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c、如果埃尼集团生产的水更少,而BOT公司消耗的水更少,那么总盈余会发生什么变化?d、如果埃尼多生产一瓶水,而博特又多消耗一瓶水,那么总剩余量会怎样?4、有四位消费者愿意为理发支付下列价格:菲力:7美元欧普拉:2美元萨莉:8美元格雷多:5美元有四家理发店,其成本如下:a:$3B:$6C:$4D:$2每家店只能为一个人理发。
a、我应该剪多少次头发?哪家店应该理发?哪个消费者应该理发?最大可能的总盈余是多少?b.假定a、c和d三家店理发,菲力、欧普拉和格雷多可以理发。
⑴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顶点的度之和与边数之和的关系
②有向图中顶点的入度之和与出度之和的关系
③具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至少应有多少条边才能确保是一个连通图若采用邻接矩阵表示,则该矩阵的大小是多少
④具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至少应有多少条弧才能确保是强连通图的为什么①在一个图中, 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后等于所有边数的2倍
无向图中,顶点的度数之和是边数的两倍。
有向图中,任意一条边AB(A->B)都会给A提供一个出度,给B提供一个入度,所以顶点的度之和 = 2 * 顶点入度之和 = 2*顶点出度之和 = 顶点入度之和+顶点出度之和=边数的两倍。
②对任意有向图顶点出度之和等于入度之和,且等于边的条数
③至少应有n-1条边。
大小是n*n
④ n 。
在有向图G中,如果对于任何两个不相同的点a,b,从a到b和从b到a都存在路径,则称G是强连通图,强连通图必须从任何一点出发都可以回到原处,每个节点至少要一条出路。
⑵设一有向图G=(V,E),其中V={a,b,c,d,e} , E={<a,b>, <a,d>, <b,a>, <c,b>, <c,d>, <d,e>,<e,a>, <e,b>, <e,c>}
①请画出该有向图,并求各顶点的入度和出度。
②分别画出有向图的正邻接链表和逆邻接链表。
有向图:
a :出度2,入度2
b :出度1,入度3
c :出度2,入度1
d :出度1,入度2
e :出度3,入度1正邻接链表
a2
b1
c2
d1
e3
1
2
3
4
1⋀
3
⋀
1⋀
3
⋀
4
0⋀
2
1
逆邻接链表
a2
b3
c1
d2
e1
1
2
3
4
1⋀
4
⋀
4
⋀
3
0⋀
4
2
0⋀
2
⑶对图7-27所示的带权无向图。
① 写出相应的邻接矩阵表示。
② 写出相应的边表表示。
③ 求出各顶点的度。
邻接矩阵:
∞ 9 6 3 ∞∞
9 ∞∞ 5 8 ∞
6 ∞∞ 2 9 5
3 5 2 ∞∞ 7
∞ 8 9 ∞∞ 4
∞∞ 5 7 4 ∞边表表示:
1
2
3
4
5
1
2
3
4
6
5
顶点表
0 1 9
0 2 6
0 3 3
1 3 5
1 4 8
2 3 2
边表
2 4 9
2 5 5
3 5 7
4 5 4
各顶点的度:
顶点1的度:3 顶点2的度:3 顶点3的度:4顶点4的度:4 顶点5的度:3 顶点6的度:3⑷已知有向图的逆邻接链表如图7-28所示。
① 画出该有向图。
② 写出相应的邻接矩阵表示。
③ 写出从顶点V1开始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序列。
④ 画出从顶点V1开始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生成树。
有向图:
邻接矩阵表示:
0 1 0 1 0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0
0 1 1 1 0
深度优先遍历序列:V1 V4 V3 V5 V2
广度优先遍历序列:V1 V2 V4 V3 V5或V1 V4 V2 V3 V5深度优先生成树
广度优先生成树。